学科分类
/ 12
231 个结果
  • 简介:儒道二家提出的生态伦理思想构成了传统伦理生态文明观的核心,他们在生态环境问题上表现出的智慧和远见卓识,直至今日令我们赞叹不已。这些深邃的思考既展现了圣人先哲独特的生存智慧,又为我们提供了应对现代生态挑战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只要我们充分利用儒道传统生态伦理观的优势和长处,并及时赋予新的时代内容,对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建立现代生态文明是大有裨益的。

  • 标签: 生态伦理 儒家 道家 现代价值
  • 简介:《管子》四篇是战国时齐国稷下道家的代表性著作。本文以"道"为中心,对"道"的含义,"道"的两大特征和三种类型,以及"道"与其他五大范畴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揭示了《管子》四篇对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对儒家、法家思想的吸收。最后,本文简要总结了《管子》四篇中道论的线索、特征和影响。

  • 标签: 《管子》四篇 虚无 超越性
  • 简介:为建设理想社会,儒家一直集中关注以下几个问题:哪种社会秩序是更为合理的?它合理的依据是什么?怎样才能实现并维持这种社会秩序?同时,与此问题相关的是,怎么去定义人的欲望,怎么去解决秩序与欲望之间可能发生的冲突和矛盾。关于这些问题,朱熹用"天理之节文"定义了"礼",认为在"公"的价值观视角上,"礼"是具体而现实的表现"天理之节文"的秩序体系。他把公和理同天理结合起来,在为这些概念提供存在论背景的同时,又赋予了其不可违背的绝对的道德权威。恰恰与之相反,朱熹又把人欲望与公对立的私、与礼对立的欲,定义为私欲,认为"私"及"私欲"是为了维护社会"公"的秩序,强调为了保存天理一定要克服"私"及"私欲"。朱熹认为,尊卑、上下、长幼、亲疏作为礼的主要构成内容,它们依据于天理,是社会秩序的重要规范;"私"与"公"、"人欲"与"礼"的关系以及天理的特点,不是以社会秩序的重组为中心,而是通过"礼"所表现的社会秩序,寻求构建社会秩序的正确方向。

  • 标签: 天理 人欲 天理之节文 私与公
  • 简介:先贤用天象来解释乾卦六龙,但由于未涉及具体的星宿证据,不能断定乾卦爻辞只能来自与苍龙有关的天象。本文发现乾卦荧辞按天象出现的先后顺序,除了容易被泛哲理化解释的“龙”之外,还隐含着五个星宿信息,即天田、键闭、天管、鱼、天渊,因此可断言这些爻辞的原型来自天象。

  • 标签: 乾卦爻辞 六龙 苍龙 天象 星宿
  • 简介: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论语》是先秦儒家重要经典之一。《论语》饱含丰富的休闲思想和智慧,它阐扬了具有高度道德意识和超越性的休闲理想,提出了终生学习的休闲思想和以“乐”为核心的休闲教育。《论语》的休闲思想和智慧对后世影响深远,对建设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当代休闲文化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 标签: 《论语》 休闲理想 休闲教育
  • 简介:《庄子》以躬、身、形、体指涉身体之不同领域。它拒斥《论语》里著名的礼仪化的躬身,蔑视矫揉造作的身体的修行,欣赏最初作为活身、生身的身体,而对其社会关系与义务则心存戒备。庄子尤爱玩弄形身,将其肢解、使其变形,以便让人穿透形之间的界限,与物同体,享受无限的自由。

  • 标签: 躬身 形体 身体
  • 简介:20世纪后期以来,人类的组织和社会都经历了一个从虚拟化到网络化的发展过程,也使虚拟政府作为一种生成的政府形式而呈现了出来。当前,虚拟政府在组织方面表现出了较为清晰的特征。就组织构图而言,在虚拟政府中,传统科层机构仍然存在,但其横向结构的重要性将超过纵向结构,从而更多地表现为一个分工—协作体系,而不是命令—控制体系。同时,任务型组织与行动者网络将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使虚拟政府在整体上更具灵活性与开放性。就规则分布而言,促进性规则的比重和重要性都将大大增加,控制性规则则退而承担起一种保障性的角色,从而使虚拟政府的规则体系也表现出更高的灵活性和有机性。

  • 标签: 虚拟政府 行动者网络 任务型组织 控制性规则 促进性规则
  • 简介:《鬼谷子》包含着丰富的语言学思想,它用阴阳的哲学观来解释语言现象,以动态的视角来看待语言,把语言交际看作一个双向循环的信息传递的过程。它重视口语规律的探索,关注语言技巧的运用,在基于语音、语义、语法等表达手段之上,形成了系统的修辞学理论体系。它注重交际过程的控制,强调交际效果的实现,阐释了包括语境在内的一系列语用因素。应当珍惜和吸收其中有价值的观点和理论,为当代的汉语研究服务。

  • 标签: 《鬼谷子》 语言学 信息 表达手段 语用因素
  • 简介:由于《管子》一书的成书时间、作者及篇章的断代难以确定,故当前我国音乐界只能将其中有关乐论的美学思想概括为杂糅派。这样不仅忽略了管仲的音乐思想和审美观,而且也没有给他一个确切的派别。鉴于此,笔者通过对其佐桓前后言行的考证认为,管仲的音乐观是重使用、讲功利、强国家。其音乐美学思想应属实用派。

  • 标签: 管仲 音乐观 重实用
  • 简介:现在我想在下面的论述中表明,即使在一般价值先天(Wertapriori)以内,形式的东西也绝不会与先天的东西相等同,在这里存在着先天本质关系的基本种类.但我在此并不想把所有包含在这些基本种类的东西都加以阐释.这种做法将意味着展开这门实证的伦理学本身,而这里并没有这样的意图.

  • 标签: 先天 实证 做法 伦理学 关系 质料
  • 简介:《周易》《既济》《未济》的考释黄玉顺《既济》、《未济》两卦,古来颇多歧解。究其原因,根本在于对《周易》古经的文献成分尚没有一个合乎实际的分析。笔者近年研究的结果,《周易》经文的构成有“述”有“作”:所“述”是引文,是作《易》者引用的古代文献;所“作...

  • 标签: 《周易》 《周易正义》 周易本义 六十四卦 《诗经》 “祭”
  • 简介:先秦儒家思想的“权”,其理论旨趣在于探讨主体在伦理、政治活动的自由及其实现方式。就“权”的内涵而言,乃是主体对社会规范的变通甚至违背,其依据在于道,道的开放性使“权”成为可能。就“权”的目标而言。先秦儒家主张“时中”;就“权”的方式而言,先秦儒家主张“时行”。“权”作为价值创造活动的自由,是通过人格境界提升的途径来实现的。对先秦儒家思想的“权”进行辨析厘定,有助于我们把握儒家思想发展过程的一些重要环节,也有助于我们从儒家传统伦理思想汲取智慧。为我们构建现代伦理学、政治哲学思想体系积聚传统文化资源。值得注意的是,先秦儒家把行权当否的标准内在化。又有可能导致规范意识的缺失。

  • 标签: 时中 时行 先秦儒家
  • 简介:牟宗三的易学研究为的是从易学中发见与解析中国哲学、中国思想,旨在抉发中国的玄学与道德哲学,而不是作一种历史的研究.他从哲学上为《周易》的解释提供了一个逻辑符号沦的模型,为中国古典思想的现代诠释作出了首开先河的有益尝试,他对易学的“实在论的价值论”或“超越的内在”的价值论的诠释,与康德、维特根斯坦关于道德世界的“超越的外在论”不同;他对易之道德世界的分析与解释也是极其形式化的逻辑的。在这些分析与解释,《周易》的“逻辑世界”或“符号世界”变成了语义的价值世界,或者说,作为“数理物理”世界的《周易》变成了价值论的道德世界。无论是在叙述方式,或内容的阐释与解析上,牟氏的这项研究都是十分新颖的,为国内所未有。但是,牟氏的易学研究只是他学思的开端起步,相对于他的逻辑研究来说,易学研究构成了他的哲学思想发展进路的前逻辑起点,而非逻辑起点,具有形式的象征意义。

  • 标签: 牟宗三 前逻辑起点 逻辑起点 数理逻辑方法论 实在论的知识论 实在论的价值论
  • 简介:“唯子不报”是《仪礼·丧服》很少见的郑注直接纠正传的注释,本文认为围绕传注分歧的争论并不涉及礼学的根本原则,其背后的真正问题包括三个层面——大夫尊降旁亲、大夫之子压降旁亲、大夫命妇不降而报大夫之子。整篇文章的论证逻辑是:经文举大夫之子而包大夫,大夫、大夫之子皆不降其旁亲为大夫命妇者,但原则不同,大夫因尊同而不降。大夫之子因压于父尊而不降。大夫命妇不降大夫之子,是报服而非本服。此外,本文还整理了《丧服》中所有涉及报服的经和传,对报服的经典定义“旁尊报卑之服”提出了一点不同看法。

  • 标签: 仪礼 丧服 唯子不报 尊降 压降 报服
  • 简介:对于目前清华简《保训》之“”的涵义,多数学者或者仅仅以文字学、文献学的依据去解读,或者理所当然地以儒家的观点去解读,然而无论哪种解读,都存在和《保训》文本内在逻辑相矛盾的情况。笔者以为对《保训》之“”的解读不仅要有文字学和文献依据,同时也要符合原文的内在逻辑。笔者认为《保训》之“”训为“常”更为合适。

  • 标签: 规律
  • 简介:《管子》的“宙合”是本体概念陈红兵《管子·宙合》篇言:"天地,万物之橐;宙合,有(通又)橐天地。"橐,指无底的长布袋。""天地,万物之橐"有两层含义:一是万物生于天地;二是天地是开放的,生化万物的功能无限。《宙合》在另一段言:"天(通育)养,无计...

  • 标签: 《管子》四篇 本体概念 天地万物 郭沫若 圣人之道 《易传》
  • 简介:《公羊》《谷梁》二传本是同源,但在后来公羊氏的“展转授受”后产生了分化,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意义解说和系统传承.《公羊传》在时代交替与齐风齐韵的影响下,解说风格明显呈现出了齐、鲁观念交汇与新、旧思想掺杂的地域与时代特征.具体表现在“尊王”“尊周”的等级思想、仁政爱民的理想情怀、“讥变古”与崇权变的情感纠结,以及浓厚的血亲“复仇”观和夷夏新民族观.这些思想观念既继承了鲁国《春秋》的原典精神,更凸显出社会转型下的齐学气象.

  • 标签: 《公羊传》 齐学 气象
  • 简介:在现代国家的宪政分权建构,立法、行政、司法的横向分权与中央地方的纵向分权,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宪政的纵向分权既需要在政治的层面上进行。也需要在行政的层面上落实。对于中国而盲,解决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必须坐实宪政的纵横双向分权,做到三个避免,注意三个关键问题,把握三个行为边界。

  • 标签: 宪政 分权 中央地方关系
  • 简介:  评述朱熹的太极范畴并不是简单的问题.哲学史上认为朱熹的形上学是从宇宙发生论到本体论的转变,而太极是这一转变的核心概念.这种看法大体无差.但笔者认为朱熹的太极概念中有几种含义可作详细分疏.关于太极,朱熹在他的文章或者在与学生之间的谈话中所述内容中有种种不同之处,甚至互相矛盾,令人迷惑不解.《朱子语类》说到“太极”处,共有334次.

  • 标签: “太极” 哲学史 朱熹 《朱子语类》 本体论 形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