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005年2月至2019年9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科诊断的10例乳腺肉瘤病历资料,与同期19例乳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相对比,按2008版WHO淋巴造血组织肿瘤分类和2017版分类更新,应用光镜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进行临床病理学分析。结果10例肉瘤患者均为女性,年龄范围23~47岁,平均年龄33.8岁。患者均表现为乳腺肿物。6例(6/10)有B症状。4例血清乳酸脱氢酶升高。肿物最大径1.0~5.3 cm,平均2.7 cm。10例均有急性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aemia,AML)病史,1例5年前因葡萄胎化疗后出现AML。其中M0 1例,M2 4例,M4 2例,M5 3例。10例患者均行化疗,9例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4个月至2年后出现乳腺肿物。Ann Arbor分期5例为Ⅰ期,3例为Ⅱ期,2例为Ⅳ期。病变位于乳腺左侧2例,右侧3例,双侧5例。2例除了乳腺病变以外,还伴有中枢神经系统、眼眶周围侵犯。与DLBCL病例比较,外周血淋巴细胞百分比、B症状、乳腺发病部位在肉瘤与DLBCL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乳腺组织中可见弥漫增生的淋巴样细胞,排列呈巢状或条索状,细胞呈母细胞、单核或单核母细胞样。免疫组织化学表达过氧化物酶、CD43、CD117、CD34等,Ki-67阳性指数为30%~90%。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辅以化疗、放疗、供者淋巴细胞输注。10例随访时间1~50个月(平均14.4个月),7例死亡。并发症有移植物抗宿主病、肺部感染、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等。肉瘤患者的总体生存情况比DLBCL差(P=0.002)。结论乳腺肉瘤少见,极少数病例可发生于骨髓移植后。临床病史、病理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对于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乳腺肿瘤 淋巴瘤,大B-细胞,弥漫性 淋巴瘤,非霍奇金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初诊急性白血病(AML)患者的基因突变分布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唐都医院)的225例初诊AML(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二代测序技术检测与AML、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骨髓增殖性肿瘤(MPN)相关的34个基因突变,分析总体基因突变的分布及其在不同年龄组间分布的差异,对比不同基因突变患者生存的差异,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60岁和≥60岁患者生存影响因素。结果225例患者共检测到496个基因突变位点,中位变异等位基因频率(VAF)为38.55%(1.00%~94.86%),患者中位突变基因数为3个/例(0~8个/例)。突变发生频率较高的基因有ASXL1、CEBPA、NPM1、NRAS、FLT3-ITD、DNMT3A、IDH2、TET2、RUNX1、IDH1。≥60岁患者(56例)TET2、SRSF2、SF3B1基因突变发生率均高于<60岁患者(169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在≥60岁患者中同时发生3种及以上基因突变者比例较<60岁患者高[53.6%(30/56)比33.1%(56/169),χ2=7.44,P=0.006]。TP53、RUNX1或FLT3-ITD基因突变患者的总生存(OS)较各基因野生型患者差,CEBPA基因双突变患者OS优于其单突变或野生型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EBPA(HR=0.279,95% CI 0.084~0.926,P=0.037)、TET2(HR=2.611,95% CI 1.115~6.111,P=0.027)和TP53(HR=3.609,95% CI 1.159~11.234,P=0.027)基因突变是<60岁AML患者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ASXL1(HR=3.523,95% CI 1.385~8.962,P=0.008)、FLT3-ITD(HR=4.618,95% CI 1.813~11.762,P=0.001)和NRAS(HR=2.896,95% CI 1.166~7.000,P=0.022)基因突变是≥60岁AML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不同年龄AML患者基因突变分布存在差异,老年患者更易同时合并多种基因突变。除了已知的CEBPA双突变和TP53、ASXL1、RUNX1等基因突变外,TET2和NRAS基因突变可能也是影响预后的因素。

  • 标签: 白血病,髓样,急性 基因突变 预后 年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土木香内酯对急性白血病(AML)细胞株THP-1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THP-1细胞,对照组加入等体积含10%胎牛血清的培养液,实验组分别加入0.5、1.0、2.0、4.0、6.0、8.0、10.0 μmol/L土木香内酯,各组细胞培养72 h,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另取对照组细胞,实验组分别加入2.0、4.0 μmol/L土木香内酯,各组细胞培养72 h,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检测NF-κB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0.5、1.0、2.0、4.0、6.0、8.0、10.0 μmol/L土木香内酯作用THP-1细胞72 h后,增殖抑制率分别为(9.4±1.4)%、(27.7±4.0)%、(45.1±2.5)%、(66.9±2.9)%、(87.0±1.2)%、(91.7±1.0)%、(94.4±0.8)%,呈剂量依赖性,对照组为(0.4±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41.87,P<0.01)。2.0、4.0 μmol/L土木香内酯作用于THP-1细胞72 h后,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6.1±4.2)%和(37.8±5.6)%,对照组为(8.5±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3.04,P<0.05),土木香内酯能够下调bcl-2、p65表达水平,上调bax、剪切的caspase-3及剪切的PARP表达水平。结论土木香内酯能够通过抑制NF-κB通路诱导AML THP-1细胞凋亡,从而抑制其增殖。

  • 标签: 白血病,髓样,急性 NF-κB 土木香内酯 细胞凋亡 细胞增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含维奈克拉的联合方案治疗成年人急性白血病(AML)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1年5月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莞市人民医院、龙岩市第一医院和揭阳市人民医院4家血液诊疗中心接受含维奈克拉联合方案治疗的50例成年AML(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资料,应用不同剂量维奈克拉联合去甲基化药物或小剂量化疗方案,分析疗效及不良反应,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50例AML患者复合完全缓解(CR)率62.0%(31/50),总有效率(ORR)76.0%(38/50);28例患者在第1个疗程结束后达有效[CR+部分缓解(PR)],最迟在接受3个疗程治疗后达有效;初治组28例,复合CR率60.8%(17/28),ORR 78.6%(22/28);复发难治组(RR组)22例,复合CR率63.6%(14/22),ORR 72.7%(16/22),两组OR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3,P=0.743)。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治疗有效的独立影响因素(OR=8.451,95% CI 1.306~54.697,P=0.025)。维奈克拉治疗的中位持续时间4.5个月(1.1~15.0个月),治疗有效患者16例复发,维持有效的中位时间5个月(1.1~11.0个月)。全部患者均发生不同程度的治疗后骨髓抑制,其次为恶心、呕吐、腹痛等胃肠道反应,全部患者均无因发生骨髓抑制相关并发症而停药>1周。结论含维奈克拉的联合方案治疗AML具有较好疗效,对老年患者减低剂量治疗亦疗效佳,耐受性好。

  • 标签: 白血病,髓样,急性 治疗结果 维奈克拉
  • 简介:摘要2010年以及2017年版的欧洲白血病网络(ELN)急性白血病(AML)诊治指南已在临床广泛应用。随着对AML分子生物学机制的进一步认识和临床靶向药物应用的巨大进步,2022年版ELN AML指南已在Blood杂志在线发表。文章对2022年版指南的更新要点进行相关解读。

  • 标签: 白血病 髓样 急性 欧洲白血病网络 指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ML)(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应用中高剂量阿糖胞苷方案化疗后发生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3年3月至2020年1月行中高剂量阿糖胞苷方案治疗的80例AML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感染影响因素。结果80例患者共接受198次化疗,感染率为72.7%(144/198);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肺、胃肠道等;共检测出病原菌45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55.6%(25/45),革兰阳性球菌占24.4%(11/45),真菌占8.9%(4/45),病毒占11.1%(5/45)。入住无菌层流病房与普通病房患者感染率、住院时间、中性粒细胞恢复时间以及住院费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诱导化疗期间感染为患者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OR=5.076,95% CI 1.978~13.022,P=0.001),抗生素预防为医院感染的独立保护因素(OR=0.332,95% CI 0.136~0.803,P=0.014)。结论AML患者接受中高剂量阿糖胞苷化疗后医院感染率高,应警惕诱导化疗期间发生感染,及时应用抗生素预防。对于行中高剂量阿糖胞苷化疗的患者,加强普通病房清洁度可能会达到与无菌层流病房同样的预防感染发生的效果。

  • 标签: 白血病,髓样,急性 感染 阿糖胞苷 危险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初始诱导失败急性白血病(AML)患者应用米托蒽醌+环磷酰胺+阿糖胞苷(MAC)方案治疗的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5月至2021年5月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行MAC方案治疗且完成1年随访的初始诱导失败AML患者41例纳入观察组,另抽取同期行阿柔比星+阿糖胞苷+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CAG)方案治疗且完成1年随访的初始诱导失败AML患者41例纳入对照组。统计并比较两组治疗2个疗程结束时的治疗效果,统计并对比两组治疗前及治疗2个疗程结束时的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Hb)水平;统计两组随访1年期间的生存时间,比较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治疗总缓解率(73.17%,30/41)高于对照组(51.22%,21/31),P<0.05。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Plt、Hb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Plt、H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显示,对照组平均生存时间为12.00(9.50,12.00)个月,观察组为12.00(12.00,12.00)个月;用Log rank法检验患者生存时间,结果显示,观察组生存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恶心呕吐、腹泻、肾损伤及肝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AC方案可提升初始诱导失败AML患者的治疗效果,延长生存时间,且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

  • 标签: 急性髓系白血病 诱导 米托蒽醌 环磷酰胺 阿糖胞苷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样细胞触发受体2基因新突变致早发型痴呆一家的临床表型、影像学特点及遗传学特征。方法对1例2019年9月26日就诊于郑州大学人民医院,表现为额颞叶痴呆样症候群的早发型痴呆患者及其家系成员进行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征采集,并对先证者进行人类全外显子测序,对家系成员进行一代验证。结果先证者为49岁女性,临床表现为性格改变、精神行为异常、记忆力下降、共济失调、癫痫发作。基因检测发现先证者样细胞触发受体2基因第154位密码子发生p.R52C纯合突变,家系中4名成员为杂合携带者,1名有类似临床表现者已故,无法检测。先证者头颅磁共振成像显示双侧额颞叶萎缩、双侧白质高信号、胼胝体变薄,双手、足部平片未发现有骨囊变改变。结论患者表型为额颞叶痴呆样痴呆、癫痫,不伴有骨囊变,基因检测显示样细胞触发受体2基因纯合突变。该突变很可能为致病突变。对早发型痴呆,尤其当伴有癫痫发作、共济失调不典型表现时,应进行样细胞触发受体2基因检测。

  • 标签: 痴呆 突变 系谱 髓样细胞触发受体2 额颞叶痴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核细胞型来源抑制性细胞(M-MDSC)及相关细胞因子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方法采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安徽省立医院心血管内科的62例初诊ACS患者、33例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者(HC)的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M-MDSC的表达水平;检测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检测精氨酸酶-1(Arg-1)mRNA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水平。分析M-MDSC在ACS、SAP和HC组中的表达水平,以及与GM-CSF、IL-6、Arg-1和iNOS水平的相关性。比较ACS患者治疗前后,M-MDSC及相关细胞因子的水平变化。结果与SAP组和HC组比较,ACS组患者外周血中M-MDSC、GM-CSF、IL-6和Arg-1 mRNA水平显著升高(均为P<0.01)。而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中M-MDSC水平又较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显著升高(F=28.502,P=0.001)。M-MDSC水平与GM-CSF、IL-6和Arg-1 mRNA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均为P<0.01)。经治疗后,ACS患者外周血中M-MDSC、GM-CSF、IL-6和Arg-1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均为P<0.01)。结论M-MDSC在ACS患者外周血中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参与疾病的免疫调控,有望成为ACS调控的新靶点。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髓系来源抑制性细胞 免疫抑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家族聚集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白血病(MDS/AML)的临床特点、基因突变情况、治疗方案及转归。方法收集2012年8月至2019年3月就诊于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的3个家族聚集性MDS/AML家系,回顾性分析患者的骨髓检查结果、基因突变检测结果、疗效和转归,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家系1中2例AML患者生存期分别为8、1个月。家系2中2例MDS患者向AML/高危MDS转化的时间分别为4、3个月,生存期分别为5、8个月;患兄检测到TP53和RUNX1突变。家系3中AML患者生存期13个月,患弟MDS病情稳定。结论家族聚集性MDS/AML的诊断需结合家族史、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进行综合判断,疾病进展快,患者生存期短。

  • 标签: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白血病,髓系,急性 胚系突变 家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多浆膜腔积液为首发表现的孤立性肉瘤(IMS)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市博爱医院2020年4月收治的1例以多浆膜腔积液为首发表现的IM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通过心包积液和胸腔积液的细胞形态学及流式细胞学、骨髓穿刺及纵隔占位穿刺病理活组织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明确诊断为IMS。经TA(吡柔比星+阿糖胞苷)方案和EA(大剂量阿糖胞苷+依托泊苷)方案化疗后,达到部分缓解,因经济原因停止治疗1年后,进展为急性白血病。结论IMS早期起病方式缺乏特异性,极易误诊和漏诊,多浆膜腔积液的细胞形态学、流式细胞学及病理资料在诊断中尤为重要,早期接受积极规范化疗,则无进展生存期和转化为急性白血病的时间会相应延长。

  • 标签: 肉瘤,髓样 孤立性髓系肉瘤 多浆膜腔积液 流式细胞术 PET-C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细胞触发受体(TREM2)在小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LIRI)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将36只健康雄性C57BL/6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正常对照组及LIRI 2、6、12、24、48 h组,每组6只。采用开胸夹闭左肺肺门法建立LIRI模型。取各组小鼠左肺组织,测定肺湿/干质量比值(W/D),苏木素-伊红(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透射电镜下观察肺组织超微结构改变;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肺组织白细胞介素(IL-1β、IL-18)水平;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肺组织TREM2和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的mRNA表达;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检测肺组织TREM2、caspase-1、细胞焦亡标志成孔蛋白Gasdermin-D(GSDMD)的蛋白表达。结果LIRI后2 h模型小鼠肺组织开始出现损伤,肺超微结构改变,肺组织病理学评分增加;6 h时肺损伤程度最为严重;12 h后肺损伤逐渐减轻,肺组织病理学评分逐渐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LIRI 2、6、12、24、48 h组肺W/D比值和肺组织病理学评分均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肺W/D比值:7.06±0.52、8.34±0.17、6.42±0.35、5.34±0.25、5.59±0.45比4.69±0.23,肺组织病理学评分(分):5.50±0.54、9.75±0.89、5.88±0.84、3.63±0.74、4.13±0.64比1.13±0.35,均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LIRI后2 h肺组织IL-1β、IL-18水平即明显升高,于6 h达峰值〔IL-1β(ng/L):502.76±12.25比56.50±8.07,IL-18(ng/L):414.02±10.75比81.63±5.29,均P<0.05〕,随后逐渐降低,48 h时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CR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LIRI后2 h模型小鼠TREM2表达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于6 h达谷值〔TREM2 mRNA(2-ΔΔCt):0.47±0.05比1.02±0.05,TREM2/GAPDH:0.23±0.13比0.48±0.17,均P<0.05〕,随后逐渐升高,于24 h达峰值〔TREM2 mRNA(2-ΔΔCt):3.98±0.15比1.02±0.05,TREM2/GAPDH:0.71±0.17比0.48±0.17,均P<0.05〕;而caspase-1和GSDMD的表达趋势与TREM2相反,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均于再灌注后6 h达到高峰〔caspase-1 mRNA(2-ΔΔCt):2.20±0.13比1.01±0.02,caspase-1/GAPDH:0.64±0.02比0.20±0.06,GSDMD/GAPDH:1.23±0.01比0.87±0.02,均P<0.05〕。结论TREM2可能参与了小鼠LIRI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TREM2影响caspase-1介导的肺内细胞焦亡有关。

  • 标签: 缺血/再灌注损伤,肺 2型髓系细胞触发受体 细胞焦亡 炎症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两种老年综合评估(CGA)方法(IACA和FIL-CGA)在评价老年急性白血病(AML)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纳入97例2008年8月至2019年12月在北京医院初诊的AML患者(≥60岁)。对其进行两种老年综合评估,一种是北京医院提出的IACA评估系统,评价指标包括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功能评定量表(IADL),年龄(Age),Charlson合并症指数(CCI),血清白蛋白(Albumin)。另一种为意大利淋巴瘤基金会(FIL)提出的简易老年综合评估系统(FIL-CGA),评价指标包括日常生活活动功能评定量表(ADL),IADL,年龄以及改良老年疾病累计评分表(MCIRS-G)。比较两种老年评估系统在判断预后方面的价值。结果97例患者中有54例接受标准化疗,16例接受地西他滨治疗,2例接受靶向治疗,25例接受最佳支持治疗。72例接受治疗的患者经IACA分组后适合、不适合、脆弱组总反应率(ORR)分别为67.7%、33.3%、0(P=0.001);FIL-CGA分组后3组ORR分别为52.5%、41.7%、35.0%(P=0.418)。全部患者经IACA分组后,3组1年总生存(OS)率分别为78.7%、27.7%、0(P<0.01),各组间1年OS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IL-CGA分组后,3组1年OS率分别为67.8%、28.2%、13.9%(P<0.01),不适合组与脆弱组1年OS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1)。IACA 3组患者早期病死率分别为0、6.0%、28.6%(P=0.005),FIL-CGA 3组早期病死率分别为2.3%、5.9%、13.9%(P=0.123)。结论与FIL-CGA相比,IACA可以更好地预测老年AML患者治疗反应率、早期病死率及生存率。

  • 标签: 老年人 白血病,髓样,急性 老年综合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细胞特异性Clcn7-G763R突变的骨硬化小鼠模型,并进行表型研究。方法构建条件性敲入Clcn7基因p.G763R错义突变小鼠,并与溶菌酶M启动子-重组酶转基因小鼠(LysM cre)交配繁殖,最终获取细胞特异性Clcn7-G763R突变的骨硬化小鼠。利用Micro CT分析不同基因型小鼠骨微细结构的差异,利用HE染色观察骨组织形态学改变。诱导原代破骨细胞,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破骨细胞分化和成熟相关基因表达水平。利用骨吸收陷窝实验观察破骨细胞功能。结果4周龄时纯合突变小鼠体重较野生型小鼠减轻[(12.000±1.666)g对(15.630±2.314)g,P=0.021],股骨长度较野生型缩短[(1.160±0.096)cm对(1.300±0.082)cm,P=0.037)]。Micro CT发现纯合突变小鼠骨密度在4周龄时较野生型小鼠显著增加[(0.753±0.002)g/cm3对(0.143±0.034)g/cm2,P=0.003],而杂合突变小鼠骨密度在8周龄时增加明显[(0.236±0.021)g/cm3对(0.180±0.020)g/cm3,P=0.030]。HE染色发现纯合突变小鼠骨髓腔消失,松质骨骨小梁数量显著增多,软骨肥大区增宽;杂合突变小鼠骨小梁较野生型小鼠增多。体外实验中,杂合突变小鼠破骨细胞数量较野生型无明显变化(P=0.358),但破骨细胞面积增大[(3.590×106±0.911×106)μm2对(1.352×106±0.260×106)μm2,P=0.043],骨吸收陷窝相关检测结果提示破骨细胞功能降低,而破骨细胞分化和成熟相关基因NFATc1、c-fos、Ctsk和Acp5表达水平均无显著变化。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细胞特异性Clcn7-G763R突变的小鼠,突变型小鼠破骨细胞功能受损,骨量显著增加且股骨变短,为后续机制研究和治疗探索提供工具。

  • 标签: 骨硬化 CLCN7 破骨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肿瘤患者采取改良伏立康唑方案预防侵袭性真菌病(IFD)血药浓度变化、预防效果和治疗费用等。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陕西省肿瘤医院血液科收治的108例拟使用改良伏立康唑方案进行IFD预防治疗的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改良伏立康唑方案中,成年患者IFD预防治疗的伏立康唑负荷剂量为6 mg/(kg·次),维持剂量为200 mg/次,间隔12 h给药1次;12~18岁且体重≥50 g者,伏立康唑剂量同成年患者;年龄<12岁或年龄为12~18岁且体重<50 kg者,伏立康唑负荷剂量为6 mg/(kg·次),维持剂量为4 mg/(kg·次),间隔12 h给药1次。测定患者伏立康唑血药谷浓度,并计算血药浓度达标率。采用方差分析或t检验比较不同类型患者伏立康唑血药谷浓度。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不同类型患者真菌感染突破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根据既往研究结果及临床经验,对可能影响伏立康唑预防IFD效果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获得唐都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文号:第201709-11号),并与全部患者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①本组使用改良伏立康唑方案患者的伏立康唑血药谷浓度为(1.89±1.21)mg/L。其中≥0.5 mg/L患者占89%(96/108),≥1 mg/L者占78%(84/108)。以1 mg/L为伏立康唑血药谷浓度达标阈值,伏立康唑日剂量<5 mg/(kg·d)患者的血药浓度达标率显著低于≥5 mg/(kg·d)者[59%(10/17)比81%(74/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94,P=0.041)。②不同年龄患者的伏立康唑血药谷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102,P=0.001)。伏立康唑日剂量<5 mg/(kg·d)患者血药谷浓度显著低于≥5 mg/(kg·d)者[(1.35±0.79) mg/L比(2.06±0.57) mg/L],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63,P=0.042)。③本研究108例患者中,发生IFD者为9例(8.3%,包括临床诊断者1例和拟诊者8例)。发生IFD患者的伏立康唑血药谷浓度显著低于未发生者[(1.08±0.8) mg/L比(2.11±1.21) mg/L],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5,P<0.001)。伏立康唑血药谷浓度≤0.5 mg/L及>0.5 mg/L患者的真菌感染突破率分别为33.3%(4/12)及5.2%(5/96),≤1 mg/L及>1 mg/L者分别为25.0%(6/24)及3.6%(3/8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1)。根据既往研究结果及临床经验,对患者年龄、伏立康唑血药谷浓度、原发病、中性粒细胞缺乏时间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伏立康唑血药谷浓度越高,IFD预防效果越好(OR=3.584,95%CI:1.690~7.601,P=0.001)。④伏立康唑血药谷浓度≤4 mg/L患者的幻觉发生率(10.9%,10/101),显著低于>4 mg/L者(42.9%,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⑤改良伏立康唑方案的日均治疗费用为(653.89±44.69)元,显著低于根据药品说明书推荐剂量计算的(991.52±188.05)元,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157,P<0.001)。结论改良伏立康唑方案在未降低肿瘤患者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的基础上,IFD预防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并明显降低了抗真菌药物的治疗费用。

  • 标签: 伏立康唑 真菌病 侵袭性真菌感染 血药浓度 髓系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异常表达对急性白血病(AML)预后的影响。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数据库截止2021年10月6日前发表的所有相关文献。结果最终纳入13项研究,共1 591人。lncRNA异常表达与AML患者,尤其是与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ML(non-M3)]患者的总体生存率(OS)降低有关,并与无复发生存率(RFS)降低有关。亚组分析显示HOX转录反义基因间RNA(HOTAIR)和牛磺酸上调基因1(TUG1)的高表达与较差的OS相关。结论lncRNA的异常表达与AML患者不良预后显著相关,其异常表达是AML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可以作为预测AML患者预后的生物标志物。

  • 标签: 长链非编码RNA 急性髓系白血病 预后 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