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总结我科2016年6月~2017年5月,收治的5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并发乳糜胸护理经验。经过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胸腔引流液的量、性状的改变,及时发现诊断乳糜胸。对乳糜胸患儿做好合理的饮食管理、肠外营养的支持、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奥曲肽的联合应用,加强心理护理等保守治疗,5例患儿均治愈出院。

  • 标签: 小儿 先天性心脏病 乳糜胸 保守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超声及冠脉造影的临床资料进行探析,同时对患者临床特征进行探讨。方法本次探究需要利用自愿参与原则在我院所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选取56例作为样本人群,就诊时间段是2016年1月~2017年1月,按照年龄不同对56例患者实行均分,2组患者分别命名为实验组(高龄)和参照组(非高龄),每组28例患者。2组患者均给予心脏超声及冠脉造影,将2组患者实行心脏超声及冠脉造影后得到的组间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出统计学分析结果的相关性数值。结果实验组患者单支血管病变、多只血管病变、冠状动脉狭窄、左心房内径≥39mm、左心室内径≥50mm、LVEF<50%对比参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且P<0.05。结论心脏超声及冠脉造影可有效反映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功能以及心脏结构的病变程度且存在重要的诊断意义、值得临床推荐。

  • 标签: 高龄 急性心肌梗死 心脏超声 冠脉造影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3月到2014年4月收治的52例慢性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常规组采取常规治疗,研究组在肺心病治疗基础上应用硝酸脂类药物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通过治疗后,研究组的心悸、心绞痛、呼吸困难、心梗、缺血性ST-T改变、电轴左偏等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显著有统计意义(P<0.05),且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肺心脏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治疗,应在单纯抗感染治疗基础上应用硝酸脂类药物实现综合性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病情,临床实践意义深远。

  • 标签: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冠心病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脏超声诊断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到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患者52例作为观察组,以及52例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群作为体检组进行研究分析。而后对比两组心脏彩超检查结果以及观察组心脏彩超指标与不同心功能的分级情况。结果经诊断结果显示两组心脏彩超检查结果,差异显著,即P<0.05;观察组不同心功能的分级情况比较,差异显著,即P<0.05。结论心脏超声对于诊断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高血压 左室肥厚 左心力衰竭 心脏超声 诊断
  • 简介:摘要快速康复外科(ERAS)是一种全新的围手术期管理策略和理念。它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将一系列传统的围手术期处理措施进行了优化。其目的旨在运用多种医疗模式、手段,减轻患者术后应激反应,减少患者器官功能障碍等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术后机体功能恢复,从而达到快速康复的目的。目前,ERAS已经广泛用于各个学科的外科手术中。临床实践证实它在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术后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1-3

  • 标签: 心脏换瓣术 快速康复外科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儿童先天性心脏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效果,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以2014年6月15日至2016年12月26日来我院接受救治的71例疑似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对71例患儿均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并与选择性心血管造影结果(金标准)进行对比,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效果。结果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71例患儿中,55例患儿被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误诊1例,漏诊3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先天性心脏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94.74%、92.86%、94.37%,将准确率和选择性心血管造影的结果进行比较,P>0.05。结论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具有较确切的效果,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均较高。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彩色多普勒超声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ICARE沟通模式在心脏专科医院护患沟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自2016年来引入CICARE沟通模式概念,结合评估患者需求、倾听、肢体接触等沟通技巧,建立适用于心脏专科医院的的CICARE沟通模板,应用于术前术后宣教、入出院宣教、护理操作及治疗中等。结果实施护患沟通CICARE流程1年来,未发生护理投诉或纠纷,患者满意度从96.3%提高至99.1%。结论CICARE沟通模式运用在心脏专科医院病房护患沟通中可提高护患沟通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CICARE 沟通模式 护患沟通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妊娠合并心脏病不同心功能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220例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研究不同心功能对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本研究中,妊娠合并心脏病的病情主要表现为心律失常和先天性心脏病,其中妊娠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占44.55%,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占33.18%,妊娠合并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位居第三,其他占10.91%。进一步分析,妊娠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心功能均为1~2级,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心功能各个级别均有,其中1~2级居多。本研究有1例患者为妊娠合并艾森曼格综合征,于产后5d猝死;有8例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其心功能为3~4级,未见死亡患者;围生期心肌病患者15例,心功能为4级。对不同级别心功能患者的妊娠孕龄进行比较,高级别心功能的妊娠孕周显著短于低级别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医源性早产和围生儿的死亡率明显增加(P<0.05)。结论临床中心功能在3~4级以上的妊娠期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和围生期心肌病患者较为常见,其能够增加医源性早产的发生率,增加孕产妇和围生儿的死亡率;妊娠期合并心脏病患者的心脏功能状态与孕产妇以及围生儿的结局具有密切联系,临床上需予以重视。

  • 标签: 妊娠合并心脏病 不同心功能 妊娠结局 死亡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5kg以下婴幼儿心脏手术的术中护理安全管理方法,保证患儿安全,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52例5kg以下婴幼儿心脏手术的术中护理的各环节包括充分的术前评估、物品准备、体温、输液、药物等管理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52例手术患儿术中无护理并发症及不良事件发生,除1例严重心脏畸形低体重患儿术后死亡外,其它患儿均顺利恢复。结论术前充分评估患儿病情,准备完善手术用物及药物,术中密切关注患儿体温、输液情况,精准地给予血管活性药物及其他药物,密切配合麻醉医生与术者的工作,保障了患儿安全和手术的顺利进行。

  • 标签: 低体重 心脏手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心脏彩超在诊断慢性心力衰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充血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9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心脏彩超测量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房内径,根据射血分数分为LVEF异常组和LVEF正常组,分析心脏彩超在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以及评估临床疗效中的价值。结果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平均LVDd(52.4±11.6)mm接近正常值的上限,LAD(47.6±9.9)mm显著高于正常值,LVEF(37.9±11.3)%显著低于正常值。69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1例患者LVEF正常,平均(64.1±13.6)%,48例患者LVEF异常,平均(33.5±10.3)%。治疗前后,LVEF正常组患者LVEF变化不明显,而LVEF异常的患者治疗后LVEF显著提高。结论心脏彩超是诊断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方法,具有无创的优点,还可以作为临床治疗效果的可靠检测指标。

  • 标签: 心脏彩超 慢性心力衰竭 左心室射血分数 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伴发阵发性房颤后的动态心电图显示特点,分析发病原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形式对我院就诊的50例器质性心脏病伴发阵发性房颤患者的临床数据和动态心电图结果进行评定。结果在50例器质性心脏病伴发阵发性房颤患者中,30例为高脂血症;其中合并20例冠心病、10例糖尿病、5例肺部病症、4例脑梗死、5例高血脂、2例病窦综合征、3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其中记录阵发性房颤106次,发作高峰比较最低000,最高600。结论高血压和冠心病的发生是器质性心脏病伴阵发性房颤的主要因素。

  • 标签: 器质性心脏病 阵发性房颤 心电图显示 价值评价
  • 简介:摘要旨在探究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治疗特点及价值。方法收集马家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5年8月-2016年9月期间接受的64例确诊为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选取患者均接受临床科学的综合治疗,并同时有专业的住院护理措施进行干预,然后综合评定64例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征象。结果通过及时合理得治疗和护理进行干预后,其患者总有效率为89.06%,死亡率为3.13%。在生理结构构成因素主要包括,心脏彩超右心室扩大显影占100%,左心室扩大显影占64.06%,频发室性早搏占28.13%,主动脉弓迂曲占29.69%,(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主要表现为胸闷、气短、心悸、慢性咳嗽、哮喘等。结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临床表现复杂,通过分析与综合观察患者发病期间的临床特点,有利于临床进一步的诊治疗效,发挥关键的指导作用,值得临床借鉴和应用。

  • 标签: 老年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合并 冠心病 临床特点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前后的临床资料和护理要点。方法对69例成人房间隔缺损患者采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术前加强心理护理,纠正心率失常,控制肺动脉高压。术后严密观察心率与心律的变化,及早发现心律失常等并发症;观察气道压力(呼吸机)、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及早发现肺动脉高压危象并发症及时处理;加强各种管道管理与术后心理护理,做好术后早期营养支持。结果69例成人房间隔缺损全部康复出院,无死亡病例。术后早期二次开胸止血3例,心律失常8例,发生肺动脉高压危象2例,切口脂肪液化2例。结论完善的术前、术后护理保证手术疗效,术后充分评估病情,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能有效预防肺动脉高压危象的发生,顺利度过围手术期使患者早日康复出院。

  • 标签: 体外循环 房间隔缺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超声在产前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采用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技术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病进行筛查。结果38例经活产新生儿检查和引产胎儿尸检结果证实,均有不同程度的先天性心脏病。结论采用彩色超声和多普勒技术进行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能及时发现诊断疾病,是预防和控制先天性心脏病的有效途径。

  • 标签: 胎儿 超声 先天性心脏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流程化沟通模式(CICARE)在心脏介入全麻手术患者术前访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5月实施心脏介入全麻手术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CICARE沟通模式行术前访视,建立术前访视CICARE沟通程序,应用接触、介绍、沟通、询问、回答、离开6个步骤落实访视,观察实施前后的效果。结果流程化沟通模式访视实施后患者总体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ICARE沟通模式使术前访视变得规范、有序,提升了护士的沟通能力,可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情绪,降低手术患者的生理应激反应,达到治疗性沟通的目的,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流程化沟通模式 心脏介入手术 全麻患者 术前访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利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结果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包括患儿及家长、护理人员、护患沟通、疾病本身,其中医院护理人员所占比重最大,医护人员缺乏专业护理知识是最突出的影响因素。结论护理人员提升护理水平,加强医患沟通,能改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帮助小儿早日康复。

  • 标签: 小儿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 护理 不安全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心脏康复指导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收治的9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单双号进行分组,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7例;参照组患者在康复期间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心脏康复指导,较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38%,显著低于参照组的29.79%,实验组的住院时间对比参照组更短,护理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参照组,均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康复期间予以心脏康复指导,对促进病情康复、减少并发症具有显著效果,还可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心脏康复指导 急性心肌梗死 康复护理 效果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胸腰椎骨折行椎椎弓根钉固定术结合后路短节段钉棒系统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5月-2016年11月在我院诊治的12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按术式不同分2组,对照组(56例)行椎弓根轴形内固定术,观察组(68例)行椎椎弓根钉固定术结合后路短节段钉棒系统,比较组间手术疗效及脊髓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优良率89.71%比对照组71.43%高,术后椎前缘高度、椎管占位、Cobb角均比对照组恢复好(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脊髓恢复至E级比例57.35%比对照组41.07%高(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通过椎椎弓根钉固定术结合后路短节段钉棒系统治疗的效果显著,有效复位椎,增强脊柱稳定,改善受损脊髓。

  • 标签: 伤椎椎弓根钉固定 后路短节段钉棒系统 胸腰椎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体位护理干预对急性心梗死(AMI)早期患者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8月期间到我院接受诊治的50例急性心梗死(AMI)早期患者,并将其纳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50例急性心梗死(AMI)早期患者分为实验组、对照组2组,各25例。对照组接受30度半卧位护理,实验组逐级接受30度、45度、60度半卧位护理,观察并对比分析平卧位休息10分钟(t0)、抬高床头到半卧位预定角度时(t1)、半卧位持续1分钟时(t2)、半卧位持续2分钟时(t3)、半卧位持续5分钟时(t4)各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相比较于对照组,在t2、t3、t4三个时间点上,实验组患者的心肌耗氧量明显降低;相比较于对照组,在t2~t3、t3~t4两个时间段内,实验组患者的RMSSD、SDNN均明显降低,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较于单一的30度半卧位护理,30度、45度、60度逐级半卧位护理干预,对急性心梗死(AMI)早期患者心脏功能造成的影响较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体位 护理干预 急性心梗死 心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非心梗性异常Q波的病因诊断中心电图与心脏超声联合应用的价值,为临床工作作出指导。方法将经心电图检查有异常Q波,并且根据病史、实验室检查排除有心梗者共21例纳入研究,再对其进行心脏超声检查,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1例患者经联合检查诊出肺心病者8例,扩张性心肌病者5例,心室肥厚者4例,心肌炎者1例,预激综合征者1例,左束支传导阻滞者2例,各种病因的心电图、心脏彩超表现各自存在差别。结论多导致Q波异常的病因多样,心电图对心电生理变化有着较高的诊断意义,而许多电生理变化常伴随着心脏器质性病变,联合心脏超声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 标签: 心电图 超声 异常Q波 非心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