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合并胃溃疡药物不同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9月-2014年9月间收治的幽门杆菌感染合并胃溃疡患者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即对照组患者采用阿莫西林、奥美拉唑联合克拉霉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将奥美拉唑更换为埃索美拉唑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合并胃溃疡时采用阿莫西林、埃索美拉唑联合克拉霉素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我推广使用。

  • 标签: 幽门螺杆菌感染 胃溃疡 联合治疗
  • 简介:摘要幽门螺杆菌是常见的慢性感染病原体,通过其分子生物学特性及其致病因子使组织损伤,研究发现除了胃部,幽门螺杆菌还可分布于人牙菌斑块、嘴里的唾液、扁桃腺和腺样体组织、内耳及鼻息肉和鼻窦粘膜组织等部位。许多研究表明HP与鼻部炎症疾病具有某种内在联系。本文就幽门螺杆菌的分子生物学特性、致病因素、实验室诊断、流行病学特点与鼻部炎症疾病的关系加以综述。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病因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癌发病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经病理组织活检或胃镜确诊的胃癌患者42例作为观察组,同期来我院体检的胃镜检查胃黏膜正常的健康人4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尿素酶抗体检测Hp。观察组Hp检测阳性35例,阴性7例,Hp阳性率83.3%;对照组Hp检测阳性20例,阴性22例,Hp阳性率47.6%。观察组Hp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Hp阳性率,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胃癌患者Hp感染率较高;Hp感染率越高,胃癌发病率越高。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胃癌 发病率 相关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运动训练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影响及降压机制。方法 随机挑选我院2022年6月-2023年7月诊治的6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且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病例数为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常规干预+运动训练,对两组患者血压水平、满意率进行观察。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血压水平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舒张压为(85.10±4.10)mmHg、收缩压为(130.02±3.15)mmHg,血压水平要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满意率情况,观察组是97.06%,对照组是76.47%,观察组患者满意率更高(p<0.05)。结论 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给予运动训练干预可以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水平,具有较高患者满意率,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运动训练 原发性高血压 降压机制
  • 简介:流行病学资料强烈提示,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是胃癌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国际癌症联合会将其定义为Ⅰ类致癌原。尽管目前关于H.pylori感染导致胃癌发生的机制并不十分清楚,但早在H.pylori致癌假说提出之前,长期低胃酸分泌可诱发胃癌的结论早已得到公认,故推测H.pylori感染相关的低胃酸分泌在H.pylori致癌机制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H.pylori感染诱导产生的持续性胃黏膜免疫炎症反应可以引起T细胞释放大量细胞因子,最终导致胃黏膜的损伤和生理功能(胃酸分泌)的改变。目前认为,H.pylori感染患者中仅少部分进展至胃癌,宿主的胃酸分泌状态和胃内共栖菌群构成是决定H.pylori感染患者不同临床结局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将重点讨论H.pylori相关低胃酸分泌与胃癌的关系,以及胃内菌群在其中的作用。

  • 标签: 螺杆菌 幽门 胃肿瘤 胃酸分泌 胃内菌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胃溃疡患者选择根除幽门螺杆菌方法完成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09月~2016年09月收治的胃溃疡患者182例作为本次实验对比观察对象;观察组91例以及对照组91例患者的分组依据为胃溃疡治疗方法的不同;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常规治疗+根除幽门螺杆菌;通过对比胃溃疡治疗总有效率、胃溃疡复发率以及HP根除率等,以突出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胃溃疡疾病的临床价值。结果在胃溃疡治疗总有效率、胃溃疡复发率以及HP根除率几方面,两组胃溃疡患者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胃溃疡患者,治疗方法选择根除幽门螺杆菌,在提高胃溃疡患者疾病治疗总有效率、HP根除率以及降低疾病复发率几方面,均较为满意。

  • 标签: 根除幽门螺杆菌 胃溃疡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具体治疗方案。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之间,消化内科收治的12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采取常规的西医三联疗法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给予治疗组患者额外联用中医药方法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临床在针对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治疗方法可选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治疗,较单纯采用西医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的效果更加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消化性溃疡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治疗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药物治疗方案对幽门螺杆菌(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100例患者随机分为雷贝拉唑组(观察组,n=50)和奥美拉唑组(对照组,n=50),运用药物经济学的成本-效果分析法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治愈率92.0%,明显高于对照组72.7%(χ2=3.98,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溃疡愈合率、Hp清除率分别为95%、91%和75%、87%,两组治疗溃疡和清除Hp感染的成本-效果比分别为8.54、9.11和9.11、9.75。结论雷贝拉唑方案具有较好的成本-效果,在临床Hp根除治疗方案选择时值得考虑。

  • 标签: 雷贝拉唑 奥美拉唑 消化性溃疡 幽门螺杆菌 成本-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幽门螺杆菌(HP)感染消化性溃疡治疗的疗效进行探究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96名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者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研究组,48名患者采用左氧氟沙星、多西环素、奥美拉唑等三种药物进行治疗;另一组为对照组,48名患者采用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奥美拉唑等三种药物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都持续治疗7d,最终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效果要强于对照组患者,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5.83%,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达到70.83%,两组患者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病症,运用左氧氟沙星、多西环素、奥美拉唑等三种药物进行治疗效果更佳,任何服用过程中患者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副作用,所以可以大范围推广应用。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消化性溃疡 左氧氟沙星 多西环素 奥美拉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慢性胃炎诊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Hp相关性慢性胃炎患者78例进行分析,按照治疗方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采用阿莫西林、克拉霉素、雷贝拉唑和果胶铋四联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和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Hp清除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Hp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四联疗法治疗Hp相关性慢性胃炎,能够有效清除Hp,提高患者的疗效。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慢性胃炎 诊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针对不同药物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伴胃溃疡的临床效果进行具体分析。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6年6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120例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三联疗法,观察组则给予序贯疗法,并对比两周后治疗有效性。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溃疡缩小率和治疗总有效率上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后期的回访过程中,观察组患者幽门螺杆菌的复发率较低,且血清炎性因子的水平优于对照组,治疗结果更佳。结论采用序贯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伴胃溃疡能够防止再感染,降低复发率,有效地缩短了治疗周期,值得在临床过程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胃溃疡 序贯疗法 三联疗法 感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淮南地区H.pylori感染状况及其与相关疾病的关系.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608人血清抗H.pylori-IgG,对其中有消化道症状的244例行胃镜检查,并各取胃窦粘膜3块分别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及快速尿素酶、改良Giemsa染色找H.pylori菌.结果①608份血清H.pylori-IgG抗体阳性率为52.6%(320/608),儿童和成人分别为42.2%(98/232)和59.0%(222/376),差异具显著性(X2=16.2,P<0.01);无消化道症状组为35.2%(128/364),有消化道症状组为78.7%(192/244),差异亦具显著性(X2=111.00,P<0.01);②3岁~、8岁~、13岁~、18岁~、20岁~、30岁~、40岁~、50岁~抗H.Pylori-IgG阳性率分别为17.8%、36.8%、48.5%、53.1%、53.9%、56.3%、62.4%、64.0%,差异显著(X2=49.98,P<0.01).③有症状组中,48例儿童(72.72%)患浅表性胃炎,H.pylori感染率为81.3%(39/48),2例胃溃疡、6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均感染H.pylori;成人患者中,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十二指肠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H.pylori感染率分别为90.6%、92.3%、72.7%、95.6%、96.9%,差异具显著性(X2=11.47,P<0.05).④H.pylori感染的儿童及成人胃粘膜的炎症程度、中性粒细胞增多、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及淋巴滤泡形成的比例,均明显高于H.pylori阴性的儿童及成人胃粘膜.儿童胃粘膜淋巴滤泡的形成较成人明显增多(X2=19.33,P<0.01),而成人则在胃粘膜肠化、萎缩的发生率较儿童更明显.结论H.pylori感染在本地区较为多见,且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发生,尤其是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生与H.pylori感染似有一定关系;儿童及成人感染H.pylori后,胃粘膜呈现不同的组织病理学改变.

  • 标签: 相关疾病 淮南地区 幽门螺杆菌 H.PYLORI感染 感染情况 改良Giemsa染色
  • 简介:摘要目的对10日序贯疗法与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进行临床对比分析。方法将60例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前5d二联疗法标标准量PPI(奥美拉唑或兰索拉唑),阿莫西林1000mg;后5d三联疗法标准量PPI(奥美拉唑或兰索拉唑),替硝唑500mg,克拉霉素500mg,2次/d给药停药4周后复查Hp。对照组标准量PPI(奥美拉唑或兰索拉唑),阿莫西林1000mg,2次/d口服、克拉霉素500mg,2次/d口服。停药4周后复查Hp。结果按照ITT法分析,治疗组30例,根除28例,Hp根除率为93.33%,对照组30例,根除26例,Hp根除率为86.67%,x2=3.904,p<0.05,按照PP法分析,两组Hp根除率为90%和83.33%,x2=3.904,p<0.05,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结果如表2所示,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显著改善,治疗组上腹胀痛、反酸烧心、嗳气及纳差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X2=3.946,4.013,3.897,4.125,p<0.05,提示临床症状缓解程度有显著差异性,有统计血意义。结论10日序贯疗法较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更彻底,疗效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10日序贯疗法 三联疗法 根除 幽门螺杆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