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神经外科临床治疗危重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研究开始时间为 2019年 7月,结束时间为 2020年 7月,研究期间选取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危重颅脑外伤患者共计 60例作为主要分析对象,为了明确神经外科治疗的效果,本研究使用对比的方法,故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一组是对照组有 30例患者,另一组是观察组有 30例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神经外科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发病 1个月后采用高压氧治疗的方法,观察组则在患者发病 1个月内使用高压氧治疗。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方法治疗后,对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并记录相关数据,对两组患者的生活活动能力和意识状态进行评价,主要包括:治疗前后患者的改良 Barthel指数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等数据,同时将两组统计后的数据进行比较。 结果:根据数据分析得知,观察组患者治疗前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 57.89±10.22)与对照组( 58.18±10.31)分相比,无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观察组改良 Barthel指数评分( 85.58±12.25)分相对于对照组( 69.38±11.26)分较高,相比存在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此外两组患者治疗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治疗后观察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13.19±3.31)分相对于对照组( 9.28±2.56)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 P< 0.05)表示。 结论:在神经外科治疗危重颅脑外伤患者的过程中,高压氧治疗的方法具有重要作用,而该治疗方法时机的选择对患者治疗的效果有着直接影响,早期进行高压氧治疗,对患者生活活动能力及意识状态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危重颅脑外伤 神经外科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对于我院神经外科中危重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措施,以及应用效果。 方法 : 选取时间段为 2018.12 月 ~2019.12 月期间,因危重颅脑外伤于我院神经外科接受治疗的住院患者共计 50 例,将其作为本次实验的观察对象,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 25 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临床治疗措施,观察组患者则是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添加高压氧舱治疗方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后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和日常生活水平评分。 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和日常生活水平评分均有显著改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 P < 0.05 ),存在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实施常规治疗结合高压氧舱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和日常生活水平评分改善效果均优于实施单纯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患者,数据对比差异较大 , ( P < 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 对于危重颅脑外伤的患者,在实施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高压氧舱治疗方式,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以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危重颅脑外伤 神经外科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外伤性腔隙性脑梗死法医学鉴定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 80例外伤性腔隙性脑梗死案例的病历资料,对神经系统缺损症状出现时间、病变部位出现时间进行分析和统计。结果:从神经系统缺损症状出现时间来看, 24小时 4例患者出现轻偏瘫症状,发生率为 5.0%; 2-7天 28例患者出现轻偏瘫症状,发生率为 35.0%, 12例患者出现失语症状,发生率为 15.0%, 8例患者出现偏盲症状,发生率为 10.0%; 7-30天 14例出现轻偏瘫症状,发生率为 17.5%, 6例患者出现失语症状,发生率为 7.5%, 8例患者出现偏盲症状,发生率为 10.0%; 2-7天发生神经系统缺损症状的案例最多,其中轻偏瘫症状占比最高。从病变部位出现时间来看, 24小时 2例基底节 -内囊区出现病灶,发生率为 2.5%; 2-7天 32例基底节 -内囊区出现病灶,发生率为 40.0%, 10例额 -顶 -枕叶皮质出现病灶,发生率为 12.5%, 2例小脑及脑干出现病灶,发生率为 2.5%, 6例丘脑出现病灶,发生率为 7.5%; 7-30天 14例基底节 -内囊区出现病灶,发生率为 17.5%, 6例额 -顶 -枕叶皮质出现病灶,发生率为 7.5%, 4例小脑及脑干出现病灶,发生率为 5.0%, 4例丘脑出现病灶,发生率为 5.0%; 2-7天病灶出现最多,其中以基底节 -内囊区为主。结论:对于外伤性腔隙性脑梗死法医学鉴定,因涉及因素多,因此不仅需要了解各时间段临床症状及体征变化,还需要了解病灶变化,以保证鉴定结果可靠性。

  • 标签: 外伤性腔隙性脑梗死 法医学 鉴定要点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对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治疗中应用改良外伤大骨瓣减压术的效果。方法 从在我院确诊并治疗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中 选择 200 例纳入研究,医生对患者进行检查并对病情分析后,制定出两种治疗方案,将其实施的方式、费用及 各自利弊 等都告知患者 和(或)家属 ,最后根据患者 和(或)家属的意愿 确定 最终 治疗方案。其中,有 100 例患者选择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为 对照组 ,剩余的 100 例患者选择改良外伤大骨瓣减压术为 研究组 ,对比疗效。结果 研究组 患者经治疗后的神经功能( Garcia )、运动功能( FMA )评分均明显优于 对照组 ( p<0.05 ),并且治疗中 研究组 发生并发生的几率较低,而 对照组 在这一指标上明显高于 研究组 ( p<0.05 )。结论 重型颅脑创伤的治疗需要尽量减少手术 副损伤及术后并发症,尽可能保留和恢复神经功能 ,改良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正是对这一因素进行了充分考虑,在操作过程中可以减少并发症的诱发因素,并有利于患者的术后 康复 。

  • 标签: 大骨瓣减压术 改良 重型颅脑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损伤控制性治疗实施方案应用临床手术的治疗效果分析。方法 为了研究损伤控制重症肝胆外伤患者的手术临床效果,在2019年1月-2020年1月住院部肝胆外科中抽取了相关手术患者48例,分常规组、控制组,每组24人,从而分析研究两组患者术后恢复程度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分析研究重症肝胆外伤患者术后身体恢复数据指数,发现控制组患者要比常规组患者临床术后治疗的总体恢复、并发症发生率效果明显,临床治疗术后患者身体恢复数据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分析重症肝胆外伤患者损伤控制术治疗临床效果,帮助患者增强肌体恢复效果或预防术后并发症,值得借鉴推广。

  • 标签: 重症肝胆外伤 肝胆外科 损伤控制 患者术后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重症创伤性颅脑外伤的有效院前急救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 2018年 2月 -2020年 2月本院接诊的重症创伤性颅脑外伤病患 56例,用奇偶数字分组法均分 2组。实验组实施优化院前急救护理流程,对照组实施常规院前急救护理。对比院前急救时间等指标。结果:实验组院前急救成功率 100.0%,比对照组 89.29%高, P< 0.05。实验组院前急救时间( 9.08±2.15) min,比对照组( 12.47±3.65) min短, P< 0.05。实验组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6.21±1.17)分,比对照组( 11.18±2.46)分低, P< 0.05。结论:于重症创伤性颅脑外伤中运用优化院前急救护理,可取得显著成效,且有助于缩短院前急救时间。

  • 标签: 颅脑外伤 院前急救 重症 护理
  • 简介:摘要 :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联合延续性护理对脑外伤术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眼科A/B型超声波诊断仪在眼外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在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43例眼外伤患者(158眼),所有眼外伤患者均接受析眼科A/B型超声波诊断仪诊断方法。采用统计学分析143例眼外伤患者接受眼科A/B型超声波诊断仪后的准确诊断率、错误诊断率以及患者总满意评分、不满意评分。结果:143例眼外伤患者的临床主要表现为:100例患者玻璃体病变(106眼)、35例患者视网膜病变(40眼)、4例眼内/眶内异物(4眼)、3例眼球占位性病变(3眼)、1例眼轴异常(1眼),经过眼科A/B型超声波诊断仪诊断后发现143例眼外伤患者中有100例患者玻璃体病变(106眼)、35例患者视网膜病变(40眼)、4例眼内/眶内异物(4眼)、3例眼球占位性病变(3眼)、1例眼轴异常(1眼),准确诊断率为100.0%,错误诊断率为0.0%,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眼科A/B型超声波诊断仪 眼外伤患者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分析与研究健康教育联合延续性护理对脑外伤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本次选择了我院在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把这些患者随机与平均分配了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有43例患者。对两组患者实施了两种护理方式,观察组: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联合延续性护理工作;对照组:对患者进行常规健康教育。通过观察两组脑外伤患者护理后的健康知识掌握评分、自我护理能力评分、神经缺损程度评分、术后康复时间、护理满意度、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得出研究结论。结果:①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健康知识掌握评分、自我护理能力评分、神经缺损程度评分、术后康复时间分别为76.36±4.92、69.17±2.81、12.37±1.02、19.52±1.67;对照组患者护理后的健康知识掌握评分、自我护理能力评分、神经缺损程度评分、术后康复时间分别为69.14±5.81、60.32±4.66、16.48±1.69、23.11±2.08。(P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健康教育 脑外伤患者 康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中医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外伤患者术后功能恢复与社会支持度的影响。方法:对照组给予奥拉西坦胶囊口服、康复训练等治疗,并进行心理护理、并发症预防和康复护理等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情志护理、中药穴位注射、穴位按摩等中医综合护理措施;疗程均为4周,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MoCA、MMSE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MoCA、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FIM分级情况比较,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中医综合护理措施可显著改善脑外伤术后患者认知功能,提高患者日常活动能力、运动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

  • 标签: 脑外伤 术后 认知功能 运动功能 情志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将人性化手术室护理应用到轻度脑外伤患者中,观察此种护理方式对其焦虑、抑郁等情绪的影响。方法 设定 2018年 2月~ 2019年 3月为时间段,共选择此时期内来我院就诊的轻度脑外伤 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秉持随机原则基础上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3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护理时,主要应用常规护理方式,而观察组患者则采用人性化手术室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 SAS和 SD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前,通过分析两组患者 SAS和 SDS评分可知,分数差异不大( P>0.05);经过护理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 SAS和 SDS评分高于采用人性化手术室护理的观察组患者,同时,其护理满意度较观察组而言也相对较低,上述差异均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将人性化手术护理应用到轻度脑外伤患者中,可以缓解其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因此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人性化 手术室护理 轻度脑外伤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 危机管理模式与传统外伤急救护理相结合在急诊颅脑损伤患者的应用 。 方法: 选择 2017 年 1 月到 2019 年 3 月在本院收治的 84 例急诊 颅脑损伤患者 ,所有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 42 例运用传统外伤急救护理,观察组患者 42 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危机管理护理,两组护理后对比。 结果: 两组对比,观察组急诊至手术时间、至病房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 P < 0.05 )。 结论: 对 急诊颅脑伤 患者 运用 危机管理模式与传统外伤急救护理 ,加快至手术、病房时间,减少住院时间,该护理模式对临床起着重要作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仔细探究急性脑膨出预防模式在幕上重型颅脑外伤治疗中的应用及脑膨出危险因素分析。方法 选择性分析本院自 2018年 1月 -2019年 1月收取的 60例重性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抛硬币的形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0例,分别采用常规术前准备和急性脑膨出预防两种模式。比较两组患者之间出现急性脑膨发生率、 GOS评分情况。之后采用单因素和 Logistic多因素分析急性脑膨出的危险因素。 结果 对照组患者出现的疾病发生率要高于观察组,两组数据存在差异性;观察组患者的预后良好率优于对照组,数据分析有统计学价值。按照Logistic回归模型提升 GCS、无急性脑膨出预防模式、迟发型出血、弥漫性脑肿胀、脑挫伤是急性脑膨出的危险因素,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应用脑膨出预防模式可以很好的避免急性脑膨出的保护性因素。 结论 急性脑膨出预防模式的应用能减少幕上患者发生脑膨出的发生率,可以提升预后良好率。

  • 标签: 急性脑膨出 预防模式 重型颅脑外伤 危险因素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脑外伤硬脑膜外血肿患者采用开颅手术与微创引流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将我院 2014年 8月~ 2019年 9月收治的 60脑外伤硬脑膜外血肿患者分为两组,将采用开颅手术治疗的患者归为对照组( n=30),采用微创引流术治疗的患者归为观察组( n=30),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置管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 28.12±1.28min)明显短于对照组( 245.12±25.96) min,术中出血量( 51.05±12.85ml)明显少于对照组( 325.36±42.25ml),住院时间( 7.01±2.15d)短于对照组( 12.85±6.96d),置管时间( 2.12±0.15d)短于对照组( 4.89±1.15d),两组结果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 (t=8.6262、 7.7718、 5.2636、 5.9969, 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1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3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6326, P< 0.05)。结论脑外伤硬脑膜外血肿患者采用微创引流术治疗的临床疗效优于开颅手术,值得借鉴、推广。

  • 标签: 脑外伤 硬脑膜外血肿 开颅手术 微创引流术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