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4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风险管理中品管圈模式应用下取得的效果。方法收集医院住院患者162例资料,按照入院先后顺序,给予一般护理管理的81例纳入对照组,采用品管圈护理管理模式的81例纳入观察组,对两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护理满意情况观察对比。结果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观察对比,观察组1.23%,与对照组8.64%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护理满意率结果对照组86.42%(70/81)、观察组98.77%(80/81),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中,引入品管圈护理管理模式,对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有积极作用,且可助推良好护患关系构建,应在护理管理实践中应用推广。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品管圈模式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有效的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减少护理过程中的存在安全隐患。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8月期间,我院的100名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将这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分组。对对照组的患者仍然采用传统的护理方式进行监护,而对观察组的患者则采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护理模式。对比这两组中,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发生意外事故(如摔伤、并发症出现、意外拔管)的概率、护理的安全系数、护理的整体质量和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情感体验。结果在观察组中,发生意外事故的患者,占总人数的5%(五人),而在对照组中发生意外事故的患者,占总人数的28%(14人),因此,观察组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发生意外事故的概率远远小于对照组。并且在护理的整体质量上,观察组也是高于对照组的。同时,观察组的患者对于护理过程的满意率高达90%,而对照组的患者对于护理过程的满意率则仅有79%。结论综合性动态监控护理,在降低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提高整体的护理质量,和提高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方面,都有显著的帮助,因此应该广泛应用于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中。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重症患者 医疗护理 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TP-ELISA试剂联合PCR在实际工作中检测梅毒的特异性。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梅毒患者3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9例,对照组采用TP-ELISA试剂进行常规医学检验,观察组用TP-ELISA试剂联合PCR检测患者血液样本。初检阳性时需双孔复查,仍为阳性,方定为ELISA阳性标本。然后用PCR行梅毒抗体确认试验并结合临床梅毒病史追询情况判断为确定阳性,对ELISA阳性和确定阳性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检出率为ELISA阳性10例,检出率52.63%;观察组检出率为ELISA阳性17例,检出率89.47%。观察组确定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TP-ELISA试剂用于无偿献血者时特异性好,而用于临床患者检验时,由于一些其他感染、内科疾患(主要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年龄、甚至某些药物等原因,假阳性偏高。建议不断改进试剂的同时联合PCR技术进行医学检验,严格规范试验操作。同时临床在解释TP-ELISA阳性结果时,需要综合考虑临床病史、体征等情况,可疑时应注意复查和进行必要的追踪。

  • 标签: TP-ELISA PCR 医学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改良排气在静脉输液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集我院静脉输液患者110例参与,根据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行常规排气,观察组行改良排气,对两组患者一次排气成功率、血管内小气泡进入率、排气时间及耗液量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一次排气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血管内小气泡进入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排气时间及耗液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输液中实施改良排气可有效缩短排气时间,减少耗液量和小气泡进入血管率,还科提升一次排气成功率,减少患者的痛苦,因此该种排气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静脉输液 护理干预 改良排气法
  • 简介:摘要目的PDCA循环是管理学中一种常用的管理模型,经过多年的不断的研究与发展,PDCA循环已被临床广泛应用于人员管理培训中。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进步,各行各业的质量管理工作逐渐被人们所关注,尤其是医院护理管理承载着患者的健康及安全,良好的护理水平是确保患者在医院就医期间安全治疗的关键。PDCA循环是通过计划、实施、检查及处理等四个阶段对培训者进行培训管理,使质量管理真正达到标准化及科学化。为医院培养出高素质的护理人。借此本次,便将PDCA循环在手术室专科护士培养中的作用进行详细的分析。

  • 标签: PDCA循环法 手术室专科 护士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循证护理在脑梗塞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82例脑梗塞患者为研究资料,随机将他们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研究组采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产生的不良反应例数。结果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产生的不良反应例数进行分析后发现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脑梗塞患者的护理,采用循证护理的方式有利于患者的恢复,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在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脑梗塞 循证护理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5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干预情况。结果护理后,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护理前,生活能力评分高于护理前,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的应用效果显著,减轻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了生活能力,值得应用。

  • 标签: 急性脑血栓形成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陕西省分级诊疗政策实施的基本情况,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研究患者对分级诊疗政策的满意度。方法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的方式,从性别、自费情况和医疗服务的可及性等方面,对陕西省分级诊疗政策的实施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陕西省住院患者对分级诊疗政策的实施获得了较高的满意度,住院患者的自费情况和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对分级诊疗政策的满意度都有明显的影响。结论加强分级诊疗政策的宣传,提高居民对分级诊疗政策的知晓情况,有重点和针对性的制定宣传内容。制定精准化的分级诊疗政策,完善考核体系,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患者对此的满意度。

  • 标签: 分级诊疗 满意度 实施情况
  • 简介:对医疗设备开展使用评价是各个医院必须履行的职责,文章就以往做法提出改进建议,以进一步加强精细化管理,切实提升医院对医疗设备的管理能力。

  • 标签: 三甲 成本效益分析 制度 反馈
  • 简介:目的对某三甲综合医院心电诊断工作中做图和判图的岗位差异性进行评价,为规范医技科室绩效分配体系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某三甲综合医院中具备一定心电知识的心内科医师、心电图诊断医师、心内科高年资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医院心电图诊断工作中,做图和判图在知识掌握、技能水平等方面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判图在技术含量和工作质量要求方面的得分要高于做图。做图和判图在工作时间和工作风险间的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结论医院应重视提升心电诊断内部的精细化管理水平,根据做图和判图的岗位差异规范心电图室人员配置,通过提高心电图医师的判图绩效,推广远程心电图的使用,调动心电图诊断医师工作积极性,规范医技科室绩效管理,继而提升医院整体运行效率。

  • 标签: 心电图 医技科室 岗位评价 绩效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将优质护理服务应用在小儿门诊输液中的价值以及效果评价。方法依据患儿门诊就诊时间将我院自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小儿输液患儿分为两组,每组患儿例数为50例,参照组患儿护理中实行常规输液护理,实验组患儿护理中实行优质护理,对两组患儿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患儿护理满意度98.00%显著优于参照组护理满意度82.00%,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小儿输液护理采取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具有比较显著的临床效果,可以提升临床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小儿门诊输液 优质护理 效果评价 PDA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运动疗法的康复效果进行系统的评价。方法在武汉市第一医院康复科当中随机抽取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其中包含男性患者40例,以及女性患者20例,将这60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康复组两个类别,每组患者各30例。在确保患者的病情处于稳定状态之后,对于常规组的患者进行基础性康复训练,康复组的患者通过运动疗法进行康复训练。一个月之后,对于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对比。结果经过一个月的康复训练之后,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皆得到了显著的提升,相对来说,康复组中患者各项能力的提升更为明显。结论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的运动康复治疗可以有效地提升患者的肢体功能、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

  • 标签: 脑卒中 偏瘫患者 早期运动疗法 康复效果 系统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对淋病患者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展开观察与评价。方法采取随机抽签的方法,将103例来我院接受门诊部接受治疗的林病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加替沙星联合阿奇霉素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对不同药物的临床效果展开对比与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1%,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对照组分别为82.0%与26.0%,两组数据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林病患者,通过对其展开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可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少,疗效可靠,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淋病 头孢哌酮舒巴坦钠 临床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