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腰脊柱损伤的保守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12月在我院治疗的胸腰脊柱损伤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5例患者均自愿采取保守治疗并给予随访,记录观察保守治疗效果。结果入选68例患者中,在观察期间因发生继发或者迟发性的神经损伤而转为手术治疗者23例,其余45例患者均采取保守治疗并对其随访3-6个月,随访中统计发现,出现间歇性腰痛患者4例,大腿前侧的股神经支配区出现皮肤感觉异常者2例,其余患者随访预后良好。结论严格掌握、遵守保守治疗适应症为保障保守治疗效果的前提条件,同时对该类患者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以及并发症预防措施是提升治疗效果的关键步骤。

  • 标签: 胸腰段脊柱损伤 保守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胸腰脊柱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接诊的胸腰脊柱骨折患者 8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入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每组 40例,前路组采取前路内固定术治疗,后路组采取后路内固定术治疗。观察记录两组临床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前术后 Cobb角,并对比分析。结果 前路组临床总有效率稍高于后路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前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5.00%,显著低于后路组 20.00%( P<0.05);两组术前 Cobb角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术后前路组显著低于后路组( P<0.50)。结论 胸腰脊柱骨折患者采取内固定手术治疗可取得不错效果,但前路内固定效果更佳,安全性更高,值得借鉴。  

  • 标签:   胸腰段脊柱骨折 前路 后路 内固定手术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影像 CT在诊断肺隔离症的临床应用进行了探讨 ;方法 :为我院所收治的 16例肺隔离症患者进行影像 CT检查。结果 :病变均位于双肺的下叶后基底。肺叶内型 10例,肺叶外型 6例。结论 :影像 CT诊断肺隔离症可以准确显示病变及周围组织 ,临床推广价值大。

  • 标签: [ ]影像 CT 肺段隔离症 临床应用 观察
  • 简介:目的探讨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回收失败时,使用改良Cordis圈套进行滤器回收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128例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并回收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2例,女56例;年龄16-87岁,平均(48±8.1)岁。患者均首先采用Cordis圈套回收下腔静脉滤器,对于回收失败者采用改良Cordis圈套进行下腔静脉滤器回收。观察改良Cordis圈套进行滤器回收的临床效果及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28例患者中,98例采用Cordis圈套成功回收,30例回收失败患者采用改良Cordis圈套后,全部成功回收。使用Cordis圈套与改良Cordis圈套患者术中、术后均无血管破裂、出血、血肿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改良Cordis圈套克服了Cordis圈套支撑力弱的缺点,对被血栓包埋的回收钩有切割作用,为Cordis圈套回收失败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解决方法。

  • 标签: 腔静脉滤器 静脉血栓形成 Cordis圈套器 置入 回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中成药不良反应常见原因及合理应用。方法对我院在2015年3月到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60例中成药不良反应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中成药不良反应中,女性患者占(56.67%),60岁以上患者占(60.00%),静脉用药发生率为90.00%,粉针剂型发生率为50.00%,联合用药发生率为26.67%。结论中成药的不良反应的原因与中成药剂型、特殊人群、临床应用不规范、生产工艺不完善等都存在一定的关系。以中医理论为标准,加强中成药制备的工艺流程和重视个体间的差异,都可有效的降低不良反应发生。

  • 标签: 中成药 不良反应 常见原因 合理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基层医院临床治疗中小儿患者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以及主要原因。方法选择2014年10月一2016年10月在某基层医院收治的小儿患者353例作为此次实验的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儿药物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结果选取的这353例小儿患者,其中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有8例,其中出现荨麻疹的有4例,腹泻的1例,呕吐的有3例。结论患儿在用药的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药物反应,要严格控制小儿患者的用药,以保证患儿生命在用药中的健康安全。

  • 标签: 儿科 药物不良反应 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应用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措施,为临床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发生抗生素不良反应的80例患者的病例资料,了解其抗生素的使用情况,统计分析其不良反应。结果所有纳入本次研究的80例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所涉及的抗生素有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多肽类等8种,其中以头孢菌素类(41.3%)、青霉素类(18.8%)、喹诺酮类(16.3%)所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患者所发生的不良反应主要是对皮肤(52.5%)、消化系统(8.8%)的损害或全身性损害(11.3%)。结论抗生素类药物易引起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要合理使用抗生素,切实保障患者身体健康。

  • 标签: 抗生素 不良反应 合理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喜炎平注射液在临床应用中所产生的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8例喜炎平注射液不良反应患者,分析所有患者临床资料,研究喜炎平注射液产生不良的原因。结果根据资料结果显示,注射喜炎平后产生不良反应的人群主要集中在儿童、老人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5.9%、29.5%,主要临床症状为呼吸困难、出现皮疹、面红以及血管神经性水肿等。结论喜炎平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的主要人群为儿童与老人,发生的主要原因为患者年龄与药品质量问题,所以要加强对用药的管理与监督,规范用药、对症治疗。

  • 标签: 喜炎平注射液 不良反应 临床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肿瘤化疗药物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和原因,为实施对症化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2014年2月至2016年8月来我院就诊的肿瘤患者中选取100例患者进行分析,对患者临床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并对肿瘤化疗药物应用情况和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肿瘤化疗药物应用中的不良反应较多,最明显且最普遍的病理表现就是消化系统功能紊乱,主要临床表现有恶心、呕吐、腹泻等。结论肿瘤化疗药物对患者身体也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且表现多种多样,所以要针对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对症治疗,提前制定合理的化疗方案,减轻对患者身体的痛苦,提高生存质量。

  • 标签: 肿瘤化疗药物 不良反应 临床处理 护理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抗生素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服用抗生素药物治疗而出现不良反应的30例患者进行研究,总结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导致不良反应的药品种类,进而提出合理用药的措施。结果30例患者中,皮肤过敏反应6例,神经系统反应6例,消化系统反应6例,心血管系统反应5例,全身性损害4例,注射部位反应3例。导致不良反应的药品种类头孢菌素类抗生素9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6例,青霉素类抗生素5例,喹诺酮类抗生素4例,氨基糖苷类抗生素2例,多肽类抗生素2例,林可胺类抗生素1例,磺胺类抗生素1例。结论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应受到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深入分析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从而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用药措施,确保患者用药安全、可靠。

  • 标签: 抗生素药物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常见药物在儿科临床中的不良反应情况。方法本文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89例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及临床症状进行分析,总结不良反应处理结果。结果89例不良反应患儿中,不良反应发生原因抗菌要使用不合理为45例,药剂使用量超标为24例,药物配伍不合理为20例。临床症状皮肤损害为53例,消化道症状为24例,肝功能损害为9例,肾功能损害为3例;89例不良反应患儿中,自愈例数为61例,概率为68.54%;治愈例数为22例,概率为24.72%;转院例数为6例,概率为6.74%。结论儿科中常见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由抗菌药使用不合理、药剂使用量超标及药物配伍不合理所引发,应坚持谨慎、合理用药原则,降低儿科临床常见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概率。

  • 标签: 药物不良反应 儿科 临床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甲硝唑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9月至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使用甲硝唑治疗的患者80例,对其用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而后结合实际情况将安全用药措施予以制定,最后比对实施后和实施前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患者用药情况进行调查后可知,甲硝唑的不良反应主要以消化系统、过敏反应和神经系统消化不良反应为主。通过实施安全用药措施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同实施前比对降低显著,统计数据检验后统计学意义形成。结论甲硝唑会提升不良反应发生率,因此临床需加以关注用药指导,从而使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降低。

  • 标签: 甲硝唑 不良反应 安全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总结血液生化指标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异常对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抽取我院内科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患者100例为研究组对象,抽取相同时间来院体检人员100例为对照组对象,比较两组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结果内科疾病患者治疗前检测C-反应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内科疾病患者治疗后检测C-反应蛋白含量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血液生化指标C-反应蛋白检测,异常值能够用于初步诊断疾病,且治疗后检测值可用于预测患者治疗效果。

  • 标签: 血液生化 C-反应蛋白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90例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过程中的副反应进行分析。方法本研究将2015年4月~2017年4月作为时间,将90例抗结核治疗的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抗结核治疗期间的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强化期和继续期之间的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受国家统一抗结核治疗的肺结核患者在强化期其副反应发生率与继续期相比相对比较高,多以恶心、头痛、皮疹以及关节痛等副反应为主。因此,加强对肺结核抗结核治疗副反应的分析,对于科学合理改善治疗方案,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其对患者的副反应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肺结核患者 抗结核治疗 副反应分析
  • 简介:摘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是对合格药品在正常使用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时,及时发现、报告、评估以及控制的过程,根据国家“十二五”规划以及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相关要求,将提升药品监测的水平作为未来五年国家工作的重要任务。本文主要是从笔者所从事行业的现状及实践工作,对当前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究和分析。

  • 标签: 药品 不良反应 监测 存在问题 对策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本院的多种西药合用的不良反应情况,促进西药的临床合理使用。方法对我院电脑管理系统中抽取的3000份门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分析,发现有80份药方配伍不合理,出现用药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7%。结论导致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比较多,在严格的药物理论指导下科学、合理地用药,对降低药物不良反应有积极意义。

  • 标签: 西药合用 不良反应 配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所引发的不良反应,并进行分析总结,以提高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用药安全。方法将我院ADR收集中心选取从2013年1月到2015年12月接受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145例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整理和分析。结果在采用了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治疗的145例患者当中,主要包含3种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左氧氟沙星为75例(51.7%)、环丙沙星为37例(25.5%)、加替沙星为33例(22.8%);

  • 标签: 氟喹诺酮类 抗菌药物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反应蛋白的浓度与血压水平以及高血压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从而以此为依据找出提高高血压疗效的方法。方法通过两个实验来完成本次的分析探讨。第一个实验选择从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高血压治疗的患者和进行体检的健康者各60人,将高血压患者设为实验组,健康者设为对照组,对比这两组的相关实验室指标数据。第个实验将实验组高血压患者按照各自血压等级的不同分成各为20人的3个小组。其中轻度高血压患者为1级组,中度高血压患者为2级组,重度高血压患者为3级组。将这3组高血压患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高血压患者与对照组健康者在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等实验室相关指标之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而在C-反应蛋白这一指标上,高血压患者的水平要高于健康者,且两者之间存在统计学的意义。而在高血压患者的三个小组中,高血压等级越高的小组C-反应蛋白水平也越高。结论C-反应蛋白与人体的血压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可以通过此来对高血压患者的病情做出合理的预测和有效的控制,从而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和最终疗效。

  • 标签: C-反应蛋白 血压水平 高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应用的不良反应,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间于我院接受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并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50例,对其各项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不等,主要发生时间为输液后1天内,患者比例为44%;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最高,患者比例为50%,其次为皮肤及附件反应、呼吸系统反应,患者比例分别为32%、10%。结论在应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时,医师和药师应当提高重视,加强对不良反应的检查和总结,确保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 标签: 左氧氟沙星 注射液 不良反应 用药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后路手术治疗脊柱胸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6月到2017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脊柱胸腰骨折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前路手术组(对照组)30例和后路手术组(试验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相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数据经检验P<0.0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数据经检验P<0.05。结论后路手术治疗脊柱胸骨骨折的效果较好,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后路手术 脊柱胸腰段骨折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