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胸腔镜辅助下爪形钛内固定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 2012年 6月 -2016年 12月收治的 40例随访 1月的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胸腔镜辅助下爪形钛内固定组(胸腔镜组, 20例)和传统剖胸手术爪形钛内固定组(剖胸组, 20例)。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胸部疼痛程度及住院费用,术后分别统计两组患者中肺部感染及肺不张例数;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 1月肋骨骨折愈合情况。 结果 胸腔镜组与剖胸组相比,在手术时间( 75.3 10.5min VS. 90.6 7.9min, P< 0.01)、术中出血( 160.7 ml VS. 206.4 ml, P< 0.01)、术后肺部感染( 1 VS. 7, P< 0.05)、肺不张( 0 VS. 6, P< 0.05)、疼痛减轻程度( 4.9 )、自主活动时间( 4.32 )、住院费用( 3.08 )、住院时间( 8.6 10 4.2d, )、术后 1月复查骨折愈合优良率( 85% )。 结论 胸腔镜辅助下爪形钛内固定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术后恢复快、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手术方式。

  • 标签: 多发性肋骨骨折 胸腔镜辅助 爪形钛板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独活寄生汤联合康复训练对半月损伤术后患者疼痛程度和关节活动度的作用。方法将我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期间接收并行手术治疗的64例半月损伤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分为两组,甲组采用康复训练治疗,乙组在此基础上联用独活寄生汤,比较组间疗效。结果乙组的术后疼痛程度明显低于甲组,而关节活动度也相比较甲组更佳(P<0.05)。结论在半月损伤手术治疗患者中,采用独活寄生汤联合康复训练,不仅可以降低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而且能够改善其关节活动度,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 标签: 独活寄生汤联合康复训练 半月板损伤 术后疼痛 关节活动度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使用桡骨远端T型锁定接骨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入住我科诊断为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并进行治疗的患者60例,经过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后,将患者随机分为使用桡骨远端T型定接骨进行治疗的试验组以及使用常规外固定支架进行治疗的对照组,各30例。对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优良率以及经治疗后腕关节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记录分析对比和讨论。结果通过对患者进行两种不同方法进行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相对于试验组有明显改善,试验组优良率为83.3%相对于对照组的60.0%有明显提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腕关节经过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0.0%现对于对照组的20.0%有明显下降,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本次试验结果可知对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进行桡骨远端T型锁定接骨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相对于长队外固定支架有明显改善,可以有效减少腕关节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在临床中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老年患者 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 桡骨远端T型锁定接骨板治疗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两种不同浓度的聚维酮碘溶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细菌生物膜(BBF)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在45枚钛表面建立SA的BBF后,将其随机分成3组,每组15枚钛。其中两组随机选取10枚钛分别置于0.25%、0.5%浓度的聚维酮碘溶液中作用5min,另外一组作为空白对照组;各组中的其余5枚钛经超声裂解后做细菌培养,观察是否有细菌生长。3组活菌率比较以SPSS17.0软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内不同层的活菌率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对照组培养24h后成熟BBF中层活菌率为(67.4±1.1)%,底层活菌率为(39.4±2.2)%。中层和底层的BBF活菌率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t=35.81,P〈0.01)。0.5%、0.25%聚维酮碘溶液作用5min后的BBF的中层、底层活菌率分别为(66.7±1.4)%,(38.2±3.2)%、(66.5±1.0)%,(39.1±2.4)%;0.5%聚维酮碘溶液作用5min后的BBF的中层、底层活菌率与0.25%聚维酮碘溶液作用5min后的BBF的中层、底层活菌率和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都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0.25%和0.5%聚维酮碘组钛经超声裂解后的血平板细菌培养均可见SA菌落形成。结论0.25%、0.5%浓度的聚维酮碘溶液对钛表面SA的BBF作用5min无明显抗菌活性。

  • 标签: 葡萄球菌 金黄色 骨板 生物膜 聚维酮碘 抗菌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上使用关节镜治疗膝关节盘状半月损伤的临床疗效及术后疼痛的危险因素。方法我们对2016年2月-2016年12月期间来我院进行就诊治疗的90例膝关节盘状半月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经过关节镜治疗,在这90例患者中,治疗效果为优异的患者为48例,治疗效果为良好的患者有31例,治疗效果一般的患者有8例,治疗效果较差的患者有3例。将治疗效果为优异和良好的79例患者设定为观察组,将其他患者设定为对照组,经过分析,观察组患者在体质量指数、Watanabe分型以及手术方式之间的差异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大(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在年龄、术前症状时间以及术后负重时间在一周以内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使用关节镜治疗膝关节盘状半月损伤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应用,患者出现的术后疼痛与患者的年龄、术前症状的持续时间以及术后负重时间等密切相关。

  • 标签: 关节镜 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 临床疗效
  • 简介:背景:去骨瓣减压治疗后需进行缺损颅骨的修补。既往使用的自体骨、异体骨、有机材料等存在塑形效果不理想、感染等风险,而钛网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颅骨修补材料,数字化三维成型可以使其与颅骨缺损完好匹配,较好地还原患者缺损部位的解剖原貌。目的:探索三维塑形钛颞肌下修补额颞区颅骨缺损修补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中国南通大学附属吴江医院(苏州市吴江区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进行治疗,应用三维塑形钛颞肌下修补治疗的颅骨缺损患者38例的手术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评价指标为术后12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次要评价指标为修复后1,6,12,18,24个月时格拉斯哥预后分级评分、卡氏功能状态评分、NIHSS评分和头颅CT检查结果。试验方案已于2017-10-11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注册号为ChiCTR-IOC-17012947。结果与结论:目前已完成的部分数据分析结果:38例患者已进行6-24个月不等的随访,未见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头颅CT结果均显示钛网及钛钉固定良好,颅骨形态对称,未见皮下积液及颅内出血。通过额颞区颅骨缺损患者并发症、神经功能及影像学的结果,为临床定制三维塑形钛颞肌下修补额颞区颅骨缺损提供了试验依据。

  • 标签: 颞肌 颅骨 组织工程组织工程 生物材料 骨生物材料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小切口椎开窗微创术联合腰椎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的临床研究。方法随机从我院2014年9月至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患者中,抽取90例纳入到讨论中,用随机数字法分2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传统全椎切除术和腰椎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研究组接受小切口椎开窗微创术联合腰椎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观察治疗状况,并对比。结果对比治疗总疗效,研究组91.11%高于对照组71.11%,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卧床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手术时间,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疾病建议可给予小切口椎开窗微创术联合腰椎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创伤性小,缩短手术时间,有利于术后恢复,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上作用明显。

  • 标签: 腰椎不稳 腰椎间盘突出 腰椎内固定植骨融合术 小切口椎板开窗微创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切开复位AO跟骨内固定联合自体或异体植骨术治疗Sanders分型Ⅲ型的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从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Sanders分型Ⅲ型的跟骨骨折患者中,抽取120例纳入到讨论中,用随机数字法分3组,每组各40例,A组接受自体髂骨植骨治疗,B组接受异体骨植骨治疗,C组接受未植骨治疗,观察各组治疗状况,并对比分析。结果对比C组与A组、B组跟骨宽度,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与B组,跟骨高度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Gissane角、Bolher角、跟骨宽度、跟骨高度,组间数据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并发症。结论临床治疗Sanders分型Ⅲ型的跟骨骨折症状,切开复位AO跟骨内固定联合植骨术,可促进Bolher角和跟骨高度恢复,但异体植骨可控风险性较小,且痛苦小,创伤性,建议临床可将此方式列入到首选行列中。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膝关节半月损伤术后应用活血化瘀汤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后,对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以及血清中各炎症因子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医院接受手术治疗膝关节半月损伤的9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入选患者均应用膝关节半月损伤术,入选患者应用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n=45)患者应用康复训练,研究组(n=45)患者应用康复训练联合活血化瘀汤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康复效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血清炎症因子。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均有明显改善,且研究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82.22%)。结论在膝关节半月损伤术后应用活血化瘀汤配合康复训练,有效改善患者功能恢复,有效调节血清炎症因子,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术 回血化瘀汤 康复训练 功能恢复 血清炎症因子
  • 简介:背景:对于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临床一般采取手法复位和接骨固定治疗。手法复位治疗因发生再移位风险较高,临床应用受限。固定治疗因入路方式不同临床疗效亦不相同,患者病情不同,其手术入路选择不同,通常向掌侧出现移位的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多行掌侧入路治疗。目的:研究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经掌侧入路行T型钛固定治疗对临床疗效、功能恢复和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分析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本院收治的74例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资料,根据内固定选择不同分为2组,将应用手法复位和石膏外固定治疗的37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经掌侧入路行T型钛固定治疗的37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功能恢复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13.96±2.65)vs(11.50±2.20)周]短,桡骨短缩[(1.75±0.72)vs(0.76±0.42)mm]和掌倾角(6.53°±4.11°vs10.80°±4.89°)优(P〈0.01);观察组功能恢复优良率(67.57%vs94.59%)升高(P〈0.01);两组总不良反应率分别为5.41%和13.51%,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经掌侧入路行T型钛固定治疗能够提高临床疗效,缩短骨折愈合时间,促进患者桡骨短缩、掌倾角优化和功能恢复,且不良反应少,可被临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不稳定桡骨远端 T型钛板固定 经掌侧入路 功能恢复 不良反应
  • 简介:背景:SchatzkerⅡ-Ⅲ型是常见的胫骨平台骨折类型,而关于关节镜辅助经皮接骨内固定(minimally-invasive-percutaneous-plate-osteosynthesis,MIPPO)技术疗效评估的前瞻性研究较少。目的:评估关节镜辅助MIPPO技术应用于SchatzkerⅡ-Ⅲ型胫骨平台骨折治疗的疗效及对患者远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81例SchatzkerⅡ-Ⅲ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接受关节镜辅助MIPPO技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收集并分析患者手术时间、术中总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总引流量、术后患者住院时间、切口愈合及骨愈合时间,术后30-d内切口感染、关节感染及皮肤坏死等近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延迟愈合、关节僵硬及创伤性关节炎等远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数据。采用Rasmussen功能评分及放射学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恢复状况;术前与术后12个月均采用SF-36健康调查简表评估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切口长度缩短,术中总出血量与术后总引流量均减少,术后患者住院时间、切口及骨愈合时间缩短;实验组术后近期并发症(切口感染、皮肤坏死及关节感染)发生率(26.8%vs5.0%)、远期术后并发症(延迟愈合、创伤性关节炎及关节僵硬)发生率(26.8%vs7.5%)均减少(P〈0.05)。实验组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疗效和远期患者生活质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关节镜辅助MIPPO技术治疗SchatzkerⅡ-Ⅲ型胫骨平台骨折具有手术损伤小、疗效确切、患者恢复快,低并发症发生率等优势,并能够有助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和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胫骨平台骨折 关节镜 经皮接骨板内固定 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