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在跟骨骨折予以跟骨与同种异体骨植骨联合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8例跟骨骨折患者,选取时段为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采用抽签分组方式进行平均分组,其中予以跟骨与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的44例患者命名为实验组,而予以跟骨治疗的44例患者命名为对照组,治疗后将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经过1年的随访,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优良率明显较高、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Maryland评分明显较优,两组对比差异均P<0.05,形成了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跟骨骨折予以跟骨与同种异体骨植骨联合治疗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跟骨骨折 同种异体骨植骨 跟骨板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膝关节半月损伤采用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5年2月-2016年10月本院收治的114例膝关节半月损伤患者分为研究组(关节镜微创手术,n=57)与对照组(关节镜下半月全切术,n=57)。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研究组Lysholm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膝关节半月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的效果理想,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 标签: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关节镜微创手术 半月板全切术
  • 简介:人体膝关节内半月中有一种特殊的解剖变异结构称为盘状半月,据资料记载其在正常人群中发生率约为1%~18.7%。1889年Youny等的一项解剖研究首次发现,膝关节外侧间隙存在盘状半月。1941年Cave等的一篇文献中提到,膝关节的内侧间隙处同样存在着盘状半月。笔者在Pubmed以及中文CNKI等检索相关文献发现,有关膝关节内侧间隙处存在盘状半月的文章较为少见,

  • 标签: 盘状半月板损伤 膝关节内侧 文献复习 PUBMED 解剖变异 侧间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带锁钛系统治疗颈椎骨折脱位的护理。方法回顾分析30例颈椎前路带锁钛系统治疗颈椎骨折脱位的护理。结论采取颈椎前路带锁钛系统治疗颈椎骨折脱位能促使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增强脊柱的稳定性,同时有助于降低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 标签: 颈椎骨折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改良侧入路锁定加压钛内固定在跟骨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83例,随机分成两组,传统组42例,改良组41例,分别采用传统外侧入路及改良外侧入路锁定加压钛内固定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改良组治疗优良率高于传统组92.6%/78.5%(P<0.05);治疗后,改良组Boler角及Gissane角上升度数优于传统组(P<0.05);改良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改良外侧入路锁定加压钛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疗效确切,可有效促进跟骨的康复,恢复患者正常足弓功能,值得临床借鉴及推广。

  • 标签: 改良外侧入路 跟骨骨折 锁定加压钛板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型钛经腕掌关节固定治疗钩骨体冠状面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接收并治疗的70名掌关节钩骨体冠面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微型钛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接收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结果全部钩骨体冠状面骨折患者均接收治疗,随访5~10月,全部患者均实现骨性愈合,关节功能评价依据ATM系统评定方开展功能评价,观察组患者的关节功能总优良率91.4%,显著高于对照组68.6%,两组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并发症明显比对照组要低,且两组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型钛内固定治疗钩骨体冠状面骨折临床效果良好,且效果显著,固定十分牢固,可以实现早期的功能锻炼。

  • 标签: 微型钛板 钩骨体冠状面骨折 内固定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磁共振(MRI)在膝关节半月与关节软骨病变方面的诊断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该院2012年3月—2014年9月期间收治的86例膝关节病变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在术前对其进行MRI检查,并观察和分析其诊断结果。结果MRI诊断膝关节半月病变的准确性、特异性及敏感性分别90.4%、94.1%、92.5%,诊断膝关节软骨病变的准确性、特异性及敏感性分别为41.2%、94.1%、65.3%。结论MRI在诊断膝关节半月与关节软骨病变方面具有较高的特异性,能早期确定膝关节病变,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影像学支持。

  • 标签: 磁共振 膝关节 半月板 软骨 病变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脊髓型颈椎病治疗中应用颈前路减压植骨钛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5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均采取颈前路减压植骨钛内固定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50例患者住院时间为(10.3±1.7)d,椎间植骨均达到骨性融合;经随访治疗优良率为96.0%,患者治疗后JOA评分显著提高。结论在脊髓型颈椎病治疗中颈前路减压植骨钛内固定治疗可发挥显著疗效,安全可靠,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脊髓型颈椎病 颈前路减压植骨 钛板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幼兔骺损伤后骨桥形成过程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为治疗儿童骺损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4周龄实验用大白兔20只,用直径4.5mm的克氏针制作右侧股骨远端骺中央型骺损伤模型,左侧作为正常对照侧;将幼兔随机分成五组,每组4只,分别于术后第3天、1周、2周、4周、8周处死,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骺损伤区组织和正常对照侧组织中bFGF和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bFGF在实验侧骺损伤区组织中呈阳性表达,第4周达到高峰,第8周阳性率降低,与正常对照侧比较,在术后第3天、1周、2周、4周及第8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在实验侧骺损伤区及邻近组织均有阳性表达,第2周达到高峰,之后逐渐下降,与正常对照侧比较,术后第3天、1周、2周及第4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幼兔骺损伤后骨桥形成过程中bFGF和VEGF都呈较高水平的表达,提示bFGF和VEGF与骺损伤后骨桥形成密切相关,是促进骨桥形成的重要细胞因子。

  • 标签: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骺板 骨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在诊断膝关节半月损伤中的有效性。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疑似膝关节半月损伤患者5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所有患者术前行磁共振扫描,比较磁共振检查结果与术后确诊结果在准确率方面的差异,分析两者的吻合情况。结果磁共振诊断和术后确诊膝关节半月损伤阳性的患者有23例,同时诊断为阴性的患者29例,磁共振阳性而术后确诊阴性的患者2例,磁共振阴性而术后确诊阳性的患者4例,两者准确率无显著差异(P>0.05),两种诊断的吻合度有统计学意义且较强(κ值=0.785,>0.7;P<0.05)。结论磁共振诊断膝关节半月损伤结果与术后确诊结果吻合度高,诊断准确性确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磁共振 半月板损伤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跗骨窦切口微创接骨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40例本院自2016年6月到2017年6月收治的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跗骨窦切口微创接骨内固定治疗,分析治疗有效率,同时对比手术前后患者跟骨解剖学形态变化、疼痛程度。结果治疗后,优28例、良6例、可4例、差2例,治疗有效率95%(38/40);术后跟骨解剖学形态变化明显优于术前(P<0.05);术后疼痛程度明显低于术前(P<0.05)。结论在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临床治疗中,采用跗骨窦切口微创接骨内固定治疗,治疗效果显著,既可改善患者跟骨解剖学形态变化情况,又可降低疼痛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跗骨窦切口 微创接骨板内固定 SandersⅡ Ⅲ型 跟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与椎开窗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比较。方法接收在我院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一共有12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微创手术治疗,研究组采取开放椎板手术治疗,对比两组病人的手术效果。结果研究组病人的各项观察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病人的临床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采取微创手术治疗的效果可靠,可以使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使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微创 椎板开窗技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分析颌骨骨折患者采用颌间牵引钉联合小型或微型钛内固定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颌骨骨折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采用颌间牵引钉联合小型或微型钛内固定修复术,对照组采用微型钛内固定修复术,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85.0%,高于对照组的55.0%(P〈0.05);2组患者术后伤口全部愈合拆线,并无感染。对照组有1例钛钉移位,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颌骨骨折患者采用颌间牵引钉联合小型或微型钛内固定修复术治疗的效果理想,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颌骨骨折 颌间牵引钉 小型或微型钛板内固定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骨关节内移位骨折患者使用切开复位跟骨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40例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施非手术手法复位治疗和切开复位跟骨内固定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患者使用切开复位跟骨内固定的方法治疗能够明显提升治疗效果,有着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切开复位根骨板内固定 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 临床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探究膝关节镜下手术和药物辅助治疗半月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本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间收治的半月损伤病患中选择6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对照组实施传统开放性半月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则对患者实施膝关节镜下半月板手术以及玻璃酸钠膝关节腔内注射辅助治疗,各30例。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Lysholm评分、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使用膝关节镜下手术以及药物辅助治疗半月损伤效果良好。

  • 标签: 膝关节镜下手术 药物辅助治疗 半月板损伤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以60例膝关节半月周缘性脱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对患者的临床诊断过程中采用磁共振成像的临床效果以及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膝关节半月周缘性脱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诊断方案的不同将所有受试患者分为两组,首先60例受试患者仅接受磁共振成像诊断,为试验组;之后60例受试患者在接受磁共振成像诊断后均接受膝关节镜诊断,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诊断方式的诊断效果以及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诊断结束后,仅接受磁共振成像诊断的试验组患者的临床诊断率为98.33%,而采用磁共振成像诊断以及膝关节镜诊断的对照组患者的诊断率为100.0%,P>0.05,两组诊断方式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价值。且在诊断膝关节半月周缘性脱位情况中,脱位指数在0.50%以上、0.25%以下以及0.25%<脱位指数≤0.50%的诊断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价值。结论对膝关节半月周缘性脱位患者采用磁共振成像进行诊断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膝关节半月板周缘性脱位 临床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观察小儿骨骨骨折治疗中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与切开复位接骨内固定的预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小儿股骨骨折患儿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50例患儿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患儿,治疗组患儿应用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进行固定,观察组应用切开复位接骨内固定,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与预后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创口长度、术中出血量等手术指标与术后愈合时间等方面进行比较,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切开复位接骨内固定,应用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治疗小儿股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显著,且患者预后效果理想,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股骨骨折 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 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后路全椎切除椎管减压联合内固定术治疗胸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在我院进行胸椎管狭窄症治疗的患者,通过对患者采用经后路全椎切除椎管减压联合内固定术治疗前后的疼痛(VAS)评分以及胸椎JOA评分进行观察。结果使用经后路全椎切除椎管减压联合内固定术进行胸椎管狭窄症治疗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VAS)评分(2.45±0.55)分以及胸椎JOA评分(8.02±0.98)分均优于患者治疗前疼痛(VAS)评分(6.98±1.02)分和胸椎JOA评分(4.68±0.58)分,患者治疗前后两组评分差异统计学分析后,P<0.05,差异产生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后路全椎切除椎管减压联合内固定术对胸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治疗后患者疼痛症状得到明显缓解,患者神经损伤的恢复也有良性影响,证明此项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 标签: 经后路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 内固定术 胸椎管狭窄症 治疗效果
  • 简介:背景: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骨折类型复杂且关节面受损严重,目前治疗方法对创伤部位周围软组织保护不足,患者预后多较差。目的:研究临时跨关节外固定联合延期接骨内固定治疗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骨科收治的67例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治疗方式不同分外固定组(n=34)和跟骨牵引组(n=33)。比较两组手术及预后相关指标差异。结果:外固定组入院到内固定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方面显著优于跟骨牵引组(P〈0.05)。结论:临时跨关节外固定联合延期接骨内固定治疗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可选择的治疗方式。

  • 标签: 胫骨平台骨折 外固定器 膝关节 骨折固定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