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3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单纯修复的方法修复无牙颌上颌缺损的效果。方法:对无牙颌上颌缺损患者进行分类和不同的修复方法,对疑难的单侧和双侧颌缺损采用改良的修复方法。结果:修复后6个月复查,小面积的无牙颌上颌缺损,通过常规方法可以获得较好的修复效果;半侧、双侧的无牙颌上颌缺损,通过改良的修复法可以提高修复效果。结论:单纯修复方法可以解决一部分无牙颌上颌缺损的修复;如果有条件,应该增加其他固位和承力方法;患者自身对赝复体的适应能力在无牙颌上颌缺损的修复中很重要。

  • 标签: 上颌骨 上颌骨缺损 赝复体
  • 简介:牙周加速成正畸治疗(periodontallyacceleratedosteogenicorthodontics,PAOO)是基于局部加速现象使牙齿快速移动的方法,由皮质切开术发展而来,加快治疗的过程,尤其能满足成年人的治疗需求.文章对PAOO的发展进程、相关动物实验研究、手术临床操作过程、适应证与禁忌证、临床作用、风险及并发症等做一介绍.

  • 标签: 牙周加速成骨正畸治疗 牙齿移动 骨皮质切开
  • 简介:目的:探讨骨碎补总黄酮对去卵巢大鼠牙槽结构及血清代谢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将24只3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模型组和骨碎补总黄酮组。采用摘除大鼠双侧卵巢的方法构建牙槽骨质疏松模型。给药12周后测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浓度,取大鼠牙槽进行组织切片观察和形态计量学测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牙槽呈骨质疏松样改变,血清代谢指标表现为高转换。与模型组比较,骨碎补总黄酮可显著改善牙槽结构,增加牙槽小梁面积百分率(P〈0.05)及小梁厚度,减小小梁间距(P〈0.05)。血清代谢指标表现为血钙上升(P〈0.05),碱性磷酸酶水平降低(P〈0.05)。结论:骨碎补总黄酮能抑制去卵巢大鼠牙槽结构破坏,减缓牙槽量丢失,改善代谢,对牙槽骨质疏松具有防治作用。

  • 标签: 骨碎补总黄酮 牙槽骨 骨质疏松 骨组织形态计量学 骨代谢
  • 简介:目的:研究miR-34a对人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OBMSCs)成分化的影响。方法:实时定量RT-PCR检测miR-34家族在hOBMSCs成诱导过程中的表达情况;采用碱性磷酸酶及茜素红染色检测miR-34a对于hOBMSCs成分化能力的影响;Westernblot检测hOBMSCs成分化过程中miR-34a对于成骨相关蛋白的影响,同时检测hOBMSCs在正常培养条件下miR-34a对于DKK1蛋白表达的影响;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miR-34a与DKK1的靶向关系;通过裸鼠皮下成实验检测miR-34a对于hOBMSCs体内成的影响。结果:在hOBMSCs成诱导过程中,miR-34家族的miRNA表达量均显著上升(P<0.05),其中miR-34a最为明显;过表达miR-34a可显著提高hBMSCs的体外成能力;miR-34a可以负向调节DKK1,同时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DKK1为miR-34a的靶基因;体内实验同样证实miR-34a可以促进hOBMSCs的成分化。结论:miR-34a可能通过抑制DKK1的表达,促进hOBMSCs的成分化。

  • 标签: MIR-34A DKK1 人颌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分化
  • 简介:巨细胞瘤在1940年首次被Jaffe首次发现,为常见的原发性骨肿瘤之一,巨细胞瘤具有较强侵袭性,对骨质的溶蚀破坏作用大,刮除术后复发率高,少数可出现局部恶性变或肺转移[1]。巨细胞瘤的原发部位多发生在骺,多侵犯长骨。

  • 标签: 3D打印 修复 骨巨细胞瘤 缺损
  • 简介:目的:观察正畸力作用下牙周炎大鼠垂直吸收的牙槽改建,为牙周炎的临床正畸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75只10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加力对照组(A)、牙周炎垂直吸收对照组(B)、牙周炎垂直吸收加力实验组(C),每组各25只,各组动物分别于加力后8h,1、7、14、21d处死,取动物模型上颌左侧第一磨牙近中牙槽进行组织学及免疫学检测,所得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正畸加力至7d时,实验组大鼠垂直吸收侧牙周膜纤维排列紊乱,出现无细胞结构,结缔组织可见少量炎症细胞,牙槽表面还可见功能活跃的多核破骨细胞,与对照组相比较无显著差异,实验组大鼠牙周组织中IGF-1表达达到峰值,光密度值最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加力至14d时,实验组大鼠垂直吸收侧牙周组织中RUNX2的表达达到峰值,其光密度值最高,明显高于正常加力对照组,其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控制牙周炎症和消除咬合创伤后,正畸力能刺激牙周炎大鼠垂直缺损牙槽区域的RUNX2和IGF-1的表达增强,合成骨胶原和基质的能力增强,从而促进牙槽的改建。

  • 标签: 垂直吸收 正畸力 牙周炎 牙槽骨改建 SD大鼠
  • 简介:目的采用单光子发射型(single-photoEmissionCT,SPECT)CT/CT同机融合显像技术对成人性下颌偏斜患者与正常人下颌及颞下颌关节的生长差异进行比较研究.方法选取成人性下颌偏斜患者20例和正常成人志愿者15例,进行SPECT/CT同机融合扫描检查,以分析比较下颌偏斜患者与正常人两侧下颌及颞下颌关节骨血流和代谢的差异性.结果成人性下颌偏斜患者下颌不同部位的骨血流和代谢存在特定性差异,正常人下颌不同部位的骨血流和代谢存在特定性差异;正常人下颌不同部位左右两侧放射性计数值比值均接近于1,对称性较好;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性下颌偏斜患者放射性强度均为对侧高于偏斜侧;髁状突差异最大(P<0.01),其次为下颌角(P<0.01),下颌升支中份差异最小(P<0.05);不同部位两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在精确解剖定位的基础上,能更加准确显示颞下颌关节的功能变化.

  • 标签: 下颌偏斜 颞下颌关节 髁状突 单光子发射型CT/CT
  • 简介:脱钙基质(demineralizedbonematrix,DBM)是同种异体或异种经过脱钙、脱脂、去蛋白处理得到的产物,主要成分包括胶原和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morphogeneticproteins,BMPs),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满意的三维空间结构,并且能够诱导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分化为成和成软骨细胞,在、软骨缺损修复中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应用DBM进行缺损的修复治疗显示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本文针对DBM在缺损修复中的作用机制及其在口腔颌面部的应用做一综述,并展望DBM在牙体牙髓修复中的应用.

  • 标签: 脱钙骨基质 胶原 骨形成蛋白 骨修复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超声刀舌侧去在拔除舌侧位阻生下颌第三磨牙中的截设计和手术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2颗舌侧位阻生下颌第三磨牙用超声刀舌侧去拔除。其截设计为1条矢状向和2条横向的截线,以去除面和舌侧的板。记录手术成功率、去方式、手术时间、伤口愈合情况和并发症,评价应用效果。结果:所有牙均顺利拔除,平均用时13.92min(6~24min)。9例(40.9%)为整体去拔除,6例(27.3%)为分块去拔除,4例(18.2%)为牙-连体拔除,3例(13.6%)为去分牙拔除。22例(100%)创口均一期愈合。2例(9.09%)出现暂时性舌神经功能障碍,1例(4.55%)出现暂时性下牙槽神经功能障碍。服用神经营养药物后,均在术后2个月内恢复。结论:使用超声刀舌侧去拔除舌侧位阻生下颌第三磨牙,成功率高,手术时间短,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

  • 标签: 下颌阻生第三磨牙 舌侧位 超声骨刀 舌侧去骨
  • 简介:目的探讨面部不对称畸形患者的三维仿真头模术前设计对其术中上颌的指导意义。方法选择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18例面部不对称畸形患者。所有患者畸形明显并且均伴有竖直方向平面的倾斜。术前制作三维头模,精确测量之后在模型上模拟截断上颌,评价截的位置及截量,再将得到的数据应用到手术中行上颌,术后6个月评价手术效果。结果18例患者手术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出现。所有患者术后效果满意,平面均水平,面部对称。结论通过三维头模模拟截得出的数据可用于精确指导术中的截,对于术中上颌的位置及截量的确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不对称畸形 LeFortⅠ型截骨 三维头模 正颌外科
  • 简介:目的:探讨用蛋白质组学iTRAQ技术分析下齿槽神经缺失大鼠下颌牵张成牵张期新生组织蛋白表达的改变.方法:6只大鼠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为下齿槽神经缺失大鼠下颌牵张成,对照组为正常大鼠下颌牵张成,均进行单侧下颌牵张,速率:0.2mm/12h,牵张期为10d,下颌牵张成牵张期第10d取材.将取材的新生组织标本进行理化性分析、蛋白质提取及蛋白质定量检测.应用iTRAQ技术对蛋白质样本进行检测,寻找及鉴定差异蛋白.结果:应用iTRAQ技术质谱鉴定出置信度95%的蛋白315种,共鉴定出差异蛋白146个,其中上调≥1.5倍的39个,下降≤0.8倍的58个.结论:感觉神经系统在牵张成的成过程中起到一定调控作用.筛选出多种下齿槽神经缺失下颌牵张成牵张期新形成相关的差异蛋白,为进一步验证感觉神经缺失对下颌牵张成形成相关蛋白质奠定了基础.

  • 标签: 蛋白质组学 牵张成骨 下齿槽神经 iTRAQ技术 蛋白表达
  • 简介:目的:通过对单颗后牙缺失采用翻和不翻种植技术完成的种植手术病例进行比较,评价不翻种植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后牙区单牙缺失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0例。研究组行不翻种植手术,对照组行常规翻种植手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反应。以种植体植入即刻为观察基线,观察冠修复后即刻及6个月、12个月三个时间点时的种植体稳定性,软组织的沟内出血指数(SBI)和探诊深度(PD),以及牙槽嵴边缘高度变化(MBL)。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反应轻微,对手术的满意度较高。两组种植体稳定,无术后感染发生。牙周软组织健康,SBI(0)占总观察数的85%(34例)。研究组三个时间点PD分别为2.645±0.401mm、2.545±0.270mm和2.550±0.278mm,对照组分别为2.690±0.401mm、2.630±0.342mm和2.545±0.333mm。研究组术后12个月总MBL为0.255±0.105mm,对照组0.325±0.273mm。两组PD和MBL均值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翻种植与翻种植的软组织表现和边缘改变无差异,但不翻种植能显著减轻患者的术后反应,尤适用于老年缺牙患者。

  • 标签: 种植 不翻瓣 边缘骨吸收 微创
  • 简介:由于现阶段对手术操作的要求趋向于微创,越来越多的关于非翻而采用激光辅助冠延长术(Laser—mediatedFlaplessCrownLengthening)的文章出现在各种期刊中。但是,大多数的文章都是病例报告或者是操作技术方面的探讨。关于科学地评价激光冠延长术(非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前瞻性、随机和对照研究却很少。本文对于微创不翻手术所产生的临床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和研究。事实上,只有严格设计、随机、对照的试验才可以为循证医学提供数据,才可将非翻的冠延长术归为标准冠延长术的治疗方法中。

  • 标签: 冠延长术 翻瓣手术 病例研究 激光 手术操作 操作技术
  • 简介:颈阔肌皮的临床应用已有30多年,该皮质地柔软、制取操作便捷,较适合口腔颌面中小型缺损的修复。临床上。可根据缺损的部位选择不同类型的颈阔肌皮。由于颈阔肌皮成活率较高、供区并发症低以及在美观和功能方面具有优势,因此其仍然是口腔颌面缺损的重要修复手段。

  • 标签: 颈阔肌皮瓣 口腔颌面部缺损 修复
  • 简介:组织的发生及生长发育机制是生命科学领域中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而利用元素分析的手段对组织进行分析研究,具有应用范围广、灵敏度高、准确可靠的优点,其结果在生理基础医学研究及指导临床诊疗各类型组织疾患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用于分析组织元素的方法众多,每种方法都有其各自的适用范围及优缺点,选取合适的方法进行组织元素分析,可以得到更好的分析结果。

  • 标签: 元素分析 骨代谢 生长发育
  • 简介:患者陈某某,女,10岁11个月,因"牙不齐,牙齿‘地包天"'求治.患者乳牙(牙合)期前牙反(牙合),多颗牙龋坏,但未予治疗,家族中无类似错(牙合)表现.侧貌凹面型,口内检查口腔卫生差,26、36、46残冠.左侧磨牙咬合关系完全近中,右侧磨牙咬合关系中性.上牙弓相对下牙弓狭窄,除16,46和唇向错位13,23外均为反(牙合).前牙反覆盖1mm,反覆(牙合)0.5mm,下颌不能后退至对刃.上牙弓拥挤7mm,中线右偏1.5mm,下牙弓拥挤2.5mm.患者治疗前面(牙合)像和模型见图1~13.

  • 标签: 牙矫治 骨性Ⅲ类 前牙反(牙合) 病例 拔除 咬合关系
  • 简介:目的研究细丝片段弓技术中不同垂直面型下颌磨牙的支抗作用。方法选择不同垂直面型拔牙矫治患者共55例.治疗前6个月使用细丝片段弓技术移动尖牙,下切牙进行生理性调整.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拍头颅侧位片,取阶段模型,对下颌第一磨牙与下颌平面形成的夹角(L6-MP)、下颌第一磨牙到参照平面的距离(L6E—RL等)、下颌拔牙间隙的变化(L4间隙)等数据进行测量,用SPSS10.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前、6个月后不同面型组下磨牙轴倾角存在组间差异.高角组L6-MP角由81.8°调整为79.6°.正常角组由83.1°调整为82.0°,低角组由87.00调整为86.2°。治疗过程中,三组下磨牙轴倾角变化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下磨牙轴倾角与垂直面型有关.细丝片段弓治疗中下磨牙支抗作用各垂直面型组问无差异。

  • 标签: 垂直骨面型:支抗磨牙:片段弓
  • 简介:移植再生是牙周组织再生的一个重要方面,移植的材料经历了自体、异体、异种、人工合成等多种形式的发展变化。本文对各种移植材料及其应用做一综述。

  • 标签: 牙周炎 牙周骨缺损 牙周再生 骨移植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