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7 个结果
  • 简介:德意志第二帝国由盛而衰的外交深深地打下了俾斯麦和威廉二世个人性格的烙印。俾斯麦深谙德国地缘政治困境,以个人外交天才成就了帝国欧洲中心地位的辉煌;威廉二世及其近臣没有了俾斯麦那样的自足和自制,在建立世界帝国的道路上一步步走进自己造成的包围圈,最终竟只有求助于武力突围之一途。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反差,除了决策者个人因素以外,俾斯麦造就的帝国政制是其最大的制度根源。

  • 标签: 帝国 俾斯麦 外交 对外战略 武力 地缘政治
  • 简介:建构一套理论工具,使之适用于资本积累的内在的时空动力以及为控制这些动力的危机趋势而进行的实践,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这需要结合资本积累及其内在矛盾的空间理论和帝国主义的空间/地理学理论,后者援引了民族国家间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斗争。这两种理论是由资本来解决剩余资本的吸收问题的方法即地理(和空间)修复联系起来的。地理修复要求帝国主义不断扩张并消除资本空间流动的所有障碍。这个概念阐明了资本和国家之间的关系,这是艾伦·M.伍德在《资本的帝国》的讨论中时常遗漏的要点。

  • 标签: 资本剩余地理学 帝国主义 新自由主义 空间范围 国家
  • 简介:尽管对“文化帝国主义”的争执颇多,但在全球化的时代,其依然发生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文化帝国主义深刻影响着我国青少年的文化旨趣,并引发青少年的文化身份危机,其主要表征为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更加复杂、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互动日趋削弱、主流文化的影响力逐渐降低.在应对这种文化身份危机中,有各种不同的方式,其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明确的、自信的文化身份.当前,青少年的文化身份认同,与青少年价值观建构在内核上有着极大的互补性和交融性,两者的关系密不可分.

  • 标签: 文化帝国主义 青少年 文化身份 价值观
  • 简介:针对罗马帝国衰亡的原因分析,美国学者拉姆塞·麦克莫兰从社会历史学的角度出发,指出行政官员的私人化、社会关系的金钱化、官僚体系的臃肿化等因素是导致罗马最终被哥特人击败的根本动因。然而,在麦氏的观点中其时罗马社会诸多私人因素都被过多地纳入到了导致罗马衰败的衡量标准之中,其提出的"公共权威的私家化"这一范畴是否成立本身就值得商榷。纳入哈贝马斯的理论进行对比分析,不难得出所谓社会风气的腐化与贿赂成风很有可能是一种误解,由此则有可能从根本上动摇所谓的"罗马腐败论"。当然,如若我们将"东方文化"也加入其中进行对比的话,甚至会发现若按照麦氏的标准进行评价则我们国家无时无刻不在"崩溃"的边缘。因此,罗马自共和国后期以来是否腐败以及是否由于此种原因才最终导致其灭亡就是本文意图回答的问题。

  • 标签: 罗马史 腐败 交往理性 公权力 私家化
  • 简介:<正>有些同志问:既然社会主义优越于资本主义,那么,为什么资本主义能够和平演变社会主义国家,而社会主义国家却不能对资本主义实行和平演变?对此,可从以下两方面分析:其一,什么是和平演变,帝国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为何能在社会主义国家得逞,其采用的手法社会主义国家能不能用?其二,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和平过渡有没有可能?

  • 标签: 和平演变 社会主义国家 帝国主义国家 认识和对待 国际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思想
  • 简介:Provincia曾表示罗马帝国行政区划的第一级行政单位,经过戴克里先—君士坦丁的改革,变成了第三级行政单位,罗马由此从帝国转变为单一国。尔后,省变成郡,再变成总督区、军区,罗马帝国走向衰落,最后被土耳其人攻灭,但罗马帝国的行政区划制度仍对包括中国在内的现代国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 标签: 行省 总督区 军区 行政区划
  • 简介:二战以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对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提出了一定的挑战。但是,通过本次世界性金融危机爆发与蔓延,我们可以看出列宁帝国主义理论所阐述的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依然是正确的,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在当代仍然就有强大的生命力。

  • 标签: 列宁帝国主义理论 资本主义的新发展 世界金融危机 生命力
  • 简介:列宁创作《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已逾百年,百年之后重新审视列宁的这篇著作,可以看到列宁如何延续马克思、恩格斯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开拓科学社会主义的新阶段。列宁延续了前人既有成果又跳脱了窠臼;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方法站在资本主义对殖民地、世界市场被瓜分的形势下判断了国际格局。列宁对帝国主义的把握中体现了逻辑与历史、理论与实践、动态与静态的统一。列宁的帝国主义论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用生产关系出发来剖析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方法,开拓了世界体系、全球化理论的先河,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价值。

  • 标签: 帝国主义 资本主义 列宁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 简介:帝国主义理论是列宁主义的重要内容,也是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思想的集中体现.它的核心观点和方法不但是社会主义国家观察国际关系的基本指导准则,并对第三世界国家的内政外交和国际关系理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也是西方学者关注和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探析西方学者关于帝国主义理论的研究,对于我们开拓学术视野,加深对这一理论的认识,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西方学者的研究既有客观的一面,同时更有偏见、曲解甚至学术诬蔑的一面,对此我们应该坚持分析批判的态度.

  • 标签: 西方学者 马克思主义 帝国主义理论 列宁主义 经济理论 宗主国
  • 简介:从1931年发动侵华战争至1945年战争结束,日本军国主义势力极力压制国内的反战力量,一些左翼政党放弃了"反对战争与维护和平"的旗帜,转而支持政府发动的侵略亚洲的战争。而日本共产党则高举"反对战争与维护和平"的旗帜,始终反对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以及侵略亚洲战争。目前,日本共产党继续秉承"反战与和平"的理念,批判日本国内一些右翼分子美化侵略战争的言论。

  • 标签: 日本帝国主义 侵略战争 日本共产党 反战斗争
  • 简介:分享馅饼帝国主义关系总是依赖于本地的统治阶级,可能在本地统治阶级各阶层中更依赖其中的某个阶层,或者,在某些情形下,只是某个小集团。但与本地利益的协调总是问题的关键。这一点我们可以在阿根廷看得很清楚。

  • 标签: 帝国主义 阿根廷 新自由主义 形态 统治阶级
  • 简介:隋唐王朝在中国封建史中是相当富足的两个朝代,其先后由盛变衰的过程令人深思。从某种意义上说,隋不是亡于国力的衰弱上,而是亡于缺乏必要的权力制约机制。唐以安人、节俭、纳谏和思危总结了隋灭之因,却因终无法避免帝国崩溃之命运。皇权对于官吏权力的制约通过其评价、协调和惩治功能表现,宦官制度和特权主义的存在削弱了皇权的控制力,并导致官吏层面上的大面积腐败。封建统治者的阶级局限性决定了在封建专制制度下,既不可能于社会中建立起一种由下而上的防止统治权力腐败的监督系统,或于政权内生长出一种由下而下的权力制约机制,也不可能在反腐败倡廉方面形成持久且行之有效的道德体系。

  • 标签: 隋朝 唐朝 腐败 皇权 权力制约 法治
  • 简介:近二十年来,随着中国大陆清代州县司法档案的日渐开放,相关研究受到学界瞩目,并逐渐成为中国法律史研究中的“显学”。不过,其间一些问题亦值得再思考,以推动该研究领域的进一步深化。清入关至覆灭,时间长达两百多年(1644-1911),空间广及蒙古、西藏、新疆及内地十八省等地。在不同时间与空间,清帝国的法制有某些一以贯之之处,同时也呈现极大差异,法制风景线多姿多彩。但是,长期以来,有关清帝国司法领域的诸多研究,往往忽视上述时间与空间差异。

  • 标签: 时间与空间 司法档案 帝国 州县 清代 参与者
  • 简介:不同的现代化道路依据不同的理论,马克思主义者立足于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分析落后国家的现代化问题;而西方学者立足于流行于当今西方学术界和政治领域的“新帝国论”,分析落后国家的现代化问题。认识列宁帝国主义理论在分析落后国家现代化的现状和本质等问题上的当代价值,必须对列宁帝国主义理论有新的理解视角,即必须与发展了的国际政治经济态势结合起来。

  • 标签: 落后国家现代化 全球化 列宁帝国主义理论 新帝国论
  • 简介:针对当前某些人所持的列宁的"过时论",作者认为,当代资本主义在现代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浪潮中虽然呈现出新特征,但与列宁所处时代的帝国主义在本质上没有根本区别.列宁在中所运用的阶级分析、从抽象上升到具体、坚持理论分析的客观性、历史性的方法对于今天我们认识资本主义依然适用.列宁的正确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没有"过时".科学对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列主义,坚定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 标签: 《帝国主义论》 过时论 辨析
  • 简介:政治权力、商业权力、媒介权力、受众权力共同构建了政治传播系统,这个系统构建的过程也是权力的相互解构的过程。网络政治传播系统相对于传统政治传播系统,具有权力解构的加剧、权力杠杆的受众倾斜、系统边界的全球扩展等特征。这种新权力关系为民主政治的运行提供了乌托邦似的公共对话领域;同时隐含着受众权力的极权倾向。网络秩序的构建在于建立网络共和国,即实现制度保障下的公共领域里的权力分化与自主。

  • 标签: 政治系统 传播系统 构极权主义 民主
  • 简介:列宁在《帝国主义论》中所揭示的资本主义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初级阶段.其显著特点是垄断资本限于国家主权之下;二战以后资本主义的新发展。使之进入了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高级阶段,其显著特点是垄断资本的国际化。垄断资本在全球的发展,可以避开在一国发展到顶点后产生的经济危机,但却无法回避在全球发展到顶点后必将出现的全球性经济危机,这将从根本上动摇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秩序和政治统治。

  • 标签: 帝国主义 国家主权 国际垄断资本主义 当代资本主义 回避 政治统治
  • 简介:列宁帝国主义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作为资本主义最高阶段的帝国主义的经典概括和系统阐述.其中充满辩证统一思想的两个基本观点是: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后向新的社会形态演变的过渡性和垄断资本主义这个历史阶段社会主义革命发生的可能性.20世纪以来的资本主义依然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并没有摆脱列宁帝国主义论的分析框架.

  • 标签: 列宁 帝国主义论 资本主义 历史定位
  • 简介:<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国家在发展中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是:科学技术的新成果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已经成为影响经济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的重要因素;帝国主义的国有垄断企业在全部企业中所占比重的提高,使得国家与私人垄断企业密切结合,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节,加强了应付危机和困难的能力;垄断资产阶级实行了某些改良措施,以缓和阶级矛盾;帝国主义承认了原殖民地附属国的政治独立,缓和了和这些国家之间的矛盾.由于以上变化,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在战后一段时间经济增长较快,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但是我们看待任何事物不能只注意它的表面,帝国主义的相对稳定和发展并没有消除它所固有的各种矛盾,帝国主义追求高额利润的本性并未改变.这就决定了帝国主义必然要剥削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必然要剥削发展中国家人民,必然要彼此之间进行争斗.这些新变化及其暂时的稳定和发展,不能说明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正在走向“趋同”.

  • 标签: 帝国主义国家 新变化 发展中国家 国有垄断企业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劳动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