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1 个结果
  • 简介:中国现时期的戏剧仍属于近代性质,实现中国戏剧的现代性,是中国戏剧不可回避的道路。中国戏剧曾走过百余年的改良和变革的里程,在今天的审美环境中,戏剧理应摆脱非艺术因素的影响,回到自身,走向成熟,创造新的戏剧形态,发挥戏剧的审美功能,实现人们今天的审美理想。

  • 标签: 戏剧改良运动 戏剧的现代性 古典戏剧 近代戏剧
  • 简介:三山会馆版《牡丹亭》将“梦·幻”作为主题,分为上、下两阕。上阕通过“游园惊梦”,展现杜丽娘梦中之情;下阕以“拾画叫画”,展现柳梦梅幻想之情。改良传统“花神”造型引导、贯穿这段梦幻之情始终。传统杜、柳、春香的古典昆曲扮相与改良传统花神演绎穿越时空的生死之恋、缠绵裱丽在小庭深院与浅斟低唱的氛围中还原昆曲淡雅、含蓄的艺术追求。

  • 标签: 梦幻 传统 改良
  • 简介:1964年我随王湘同志从中央音乐学院调人中国音乐研究所(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当时称“民族音乐研究所”,简称“民研所”),单位在“民族乐器改良研究室”(简称“乐改室”)。具体工作是对全国的民族乐器改良工作进行调查、研究,我还负责编辑一本内部油印刊物《民族乐器改良资料》,编了两辑,出了第一辑,第二辑因“文化大革命”开始而未能印发。

  • 标签: 民族乐器 乐器改良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 几内亚 “文化大革命” 历史
  • 简介:颜文樑与刘海粟、徐悲鸿和林风眠,被并称为民国时期美术学校“四大校长”,学画、留学(游学)、创作和创办美术学校,他们有着相近的艺术经历,而且都留下了为人称道且至今仍血脉延续的教育硕果,比较研究他们的美术创作思想、作品风格以及历史价值,更能显现各自不同特点。

  • 标签: 作品风格 人物画 早期 美术学校 创作思想 民国时期
  • 作者: 佚名
  • 学科: 艺术
  • 创建时间:2019-10-05
  • 简介: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舞蹈艺术是伴随着早期先民的各种仪式而产生的艺术形式,舞蹈的仪式大体上可分为巫术仪式、占卜仪式、祭祀仪式、傩仪式、人生仪式,说明祭祀仪式在中国早期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 标签: 中国早期 仪式生活 先民仪式
  • 简介:明星是影视产业核心生产力之一。当今的中国电影已经步入产业化,但是在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明星制这一关键环节方面,似乎认识很不一致。体制和机制都还不能保证明星的作用被充分认识和有效发掘。其实,中国的明星制建设曾经达到过相当成熟的阶段,那就是民国时期。1923年中国第一个电影明星诞生,一直到1926年,这是中国电影产业的第一个阶段,是中国第一个制片高峰,这个时期明星制造和控制处于缘起阶段和摸索状态。

  • 标签: 明星 基本演员 签约制度 薪酬办法
  • 简介:中国早期现代派话剧在接受西方影响时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维的,很难从流派上加以划分,而从情感表现内容上即文学母题上,则易于划分。本文以母题选择为标准,把现代派戏剧划分为美的梦幻、生的迷途、死的诱惑和爱的绝望四种类型,并以作品试加分析。

  • 标签: 话剧史 现代派 母题选择
  • 简介:本文通过分析早期动画实验大师的作品的特点及创作的方式,提出早期动画实验在对动画本质的理解、动画的视听语言以及动画的创作方法三个方面对今天图形动画教学的启示。

  • 标签: 动画实验 图形动画 教学
  • 作者: 佚名
  • 学科: 艺术
  • 创建时间:2019-10-02
  • 简介: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舞蹈艺术是伴随着早期先民的各种仪式而产生的艺术形式,舞蹈的仪式大体上可分为巫术仪式、占卜仪式、祭祀仪式、傩仪式、人生仪式,说明祭祀仪式在中国早期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 标签: 中国早期 仪式生活 先民仪式
  • 作者: 佚名
  • 学科: 艺术
  • 创建时间:2019-09-15
  • 简介: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舞蹈艺术是伴随着早期先民的各种仪式而产生的艺术形式,舞蹈的仪式大体上可分为巫术仪式、占卜仪式、祭祀仪式、傩仪式、人生仪式,说明祭祀仪式在中国早期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 标签: 中国早期 仪式生活 先民仪式
  • 简介:谈到中国早期现代美术教育必然绕不开上海这个城市,上海是我国早期现代美术教育的滥觞之地。20世纪初上海与北京、广州互相策应,以它们经济繁荣和文化包容为地缘基础,蕴育着一批仁人志士,他们挥洒着热情推动着中国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在这一时期大小美术学校兴起,各类绘画团体、社团相继出现,各种展览会、画会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

  • 标签: 现代美术教育 中国早期 20世纪 教育事业 中国美术 美术学校
  • 作者: 佚名
  • 学科: 艺术
  • 创建时间:2019-10-15
  • 简介: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舞蹈艺术是伴随着早期先民的各种仪式而产生的艺术形式,舞蹈的仪式大体上可分为巫术仪式、占卜仪式、祭祀仪式、傩仪式、人生仪式,说明祭祀仪式在中国早期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 标签: 中国早期 仪式生活 先民仪式
  • 简介:本文援引18世纪于欧洲大行其道的'如画'理论,针对欧美早期'境况电影'的构图美学进行探究,一方面思考境况电影同英美'风景画'之间的延承性关系,另一方面论述最早的运动影像风景如何彰显电影这一新兴艺术媒介的现代性特征。作为一种绘画、旅行和园艺方面的美学词汇,'如画'在电影发明之初迅速融入这一新兴视觉艺术的创作与欣赏,尤其指导了影像在构图方面的实践;与此同时电影的运动属性又使这一新兴媒介拓展和革新了原本静止的'如画'美学,令其吸纳了流动性、全景化、置身性等特征。因此从'媒介考古'的角度来说,美术(理论及实践)对早期电影的影响功不可没。

  • 标签: 境况电影 美术 如画 构图 观看
  • 简介:女神形象原是罗马古典宗教美术中常见的题材之一,随着基督教的合法化.种种古典女神形象开始借用并流行于基督教美术中,成为基督教早期美术中独特的图像志景观。5世纪前后,女神形象逐渐式微并最终被圣母形象取而代之。这一现象的产生.有着极为复杂的政治和文化因缘:一方面.在基督教合法化时期,基督教徒对古典宗教文化和礼仪传统采取主动接纳或改造的态度.以期打破与古典宗教的水火不容的对立状态;另一方面,又明智且不失时机地创造出了具有自身宗教特性的圣母形象.用以取代古典宗教普遍存在的女神崇拜。这种富有张力的渐进措施.反映出基督教在不同的政治情态下所采取的文化改良策略。

  • 标签: 基督教美术 古典宗教 女神 圣母 中世纪
  • 简介:2004年12月,我在《中华戏曲》第31辑发表《早期诸宫调歌词的重大发现》一文,对2000年5月山西侯马二水金墓四壁所书之歌词四首作了初步的校理,从其所用宫调,即[南吕宫·瑶台月]、[道宫·解红]、[般涉调·沁园春]、[仙吕调·乔和笙],结合其所表现之内容,考定其实为金代早期之诸宫调散套,认为这种不带尾声的歌曲组合,反映了早期诸宫调联套的特点,虽仅为一例,“其意义却非同凡响”.

  • 标签: 散套实例 早期诸宫调 诸宫调散套
  • 简介:通过对1948—1951年三次官方敦煌壁画,临摹展览中的董希文作品的检视,从敦煌壁画研究的逆向反证,揭示了董希文在敦煌的多重研究任务,并从事北朝早期壁画的专题研究,他的临摹研究直接关联他的创作。但在数年内历史条件的剧烈变化中,敦煌的艺术机构功能也由此发生转换,作为美术家创作的借重资源的位置也逐渐偏离。

  • 标签: 董希文 敦煌壁画 临摹 研究
  • 简介:藏文的创制年代目前在学术界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但是吐蕃时期的吞·弥桑布扎创制的藏文无疑比早期的文字得到了更为全面的普及和推广,惠及了整个藏民族文明的进步和发展,文字的价值体现的更为充分,而这个时期恰逢佛教开始驻足西藏,佛经的传入引发了译经事业的蓬勃兴起,藏文字体和佛教典籍的装帧设计也在这个时期开始兴起,本文通过梳理典籍文献以及现当代学者的研究成果揭示吐蕃时期藏文字体及其典籍的装帧设计的基本特征.

  • 标签: 藏文 字体设计 典籍 装帧设计
  • 简介:座椅是中国魏晋至隋唐时期开始出现的一类高坐具,它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起居方式,其来源与印度佛教的传播有着密切的关系。对印度早期佛教中的座椅图像进行研究,可以追溯中国座椅的来源以及椅背拏具图像的传播。早期佛教座椅,承载更多的是宗教象征功能,参照现实生活原型为蓝本。椅座上的装饰源于佛传故事,寓意佛陀对众魔的征服,后世发展为定型图式,广为流播。在印度,僧人们使用专门的禅坐绳床,将座椅的精神寓意转化为生活功用,对中国唐宋高坐具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 标签: 丝印度 佛教 拏具 绳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