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小儿崎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 2018 年 4 月 ~2019 年 10 月收治的小儿崎病患者 96 例的临床资料, 所有患儿均给予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 其中 48 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设为对照组, 48 例患者给予护理干预设为观察组, 比较 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3.75 %, 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64.58 %,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中治疗期间新发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为 4.17 %, 对照组患者中治疗期间新发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为 25 .00 %, 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护理干预能够缩短小儿崎病的疗程, 提高治疗效果, 减少并发症。

  • 标签: 小儿 川崎病 护理干预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崎病是一种急性血管炎症性疾病,冠状动脉损伤及心肌炎是其常见的并发症,尤其在急性期可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心肌损伤,在心电图上可表现出多种异常。心电图作为一种无创的电生理检查手段,对崎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预后评估均有重要意义。随着研究的深入,崎病早期的心电图表现及电生理意义逐渐被认识,现对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崎病急性期心电改变及临床意义进行回顾及总结,就心电图在崎病诊治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川崎病 心电图 QT离散度 T波 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对小儿崎病患者采用临床路径完成全程护理干预的可行性。 方法:将我院 2017 年 05 月~ 2020 年 02 月收治的 9 2 例小儿崎病患者数字奇偶法分组;护理组( 46 例):采用传统护理 + 临床路径方式展开全程护理干预;对照组( 46 例):采用传统护理方式展开全程护理干预;就组间体内白细胞计数、退热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展开对比。 结果: 护理组小儿崎病患者体内白细胞计数(

  • 标签:
  • 简介:【摘要】:通过对 D101 大孔吸附 树脂用量、药液上柱速度和乙醇洗脱速度的正交实验考察各因素对射干苷含量的影响,得出 3.5 倍药材量的树脂量、 300L/ 小时的上柱速度、 200L/ 小时的乙醇洗脱速度收得的提取物质量合格稳定,指标符合工艺要求,适合批量生产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儿崎病采用舒适护理服务的临床使用效果。方法 :需要抽取 64例小儿崎病患者,采用分组式结果分析,需要将该 64例患者按照数表法分为观察组( 32例)与对照组( 32例),患者抽取时间段介于 2019年 1月到 2019年 7月期间。对照组小儿崎病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小儿崎病患者需要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舒适护理服务,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患儿家长 SAS与疾病不确定感评分。 结果:观察组小儿崎病患者采用舒适护理服务并发症发生率为6.25%,对照组小儿崎病患者运用常规护理并发症发生率为 21.88%,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 P< 0.05)。此外,观察组患儿家长 SAS( 36.45±4.35)分与疾病不确定感( 41.56±3.68)分,均低于对照组患儿家长 SAS( 48.35±5.64)分与疾病不确定感( 57.51±5.38)分,数据对比存在差异( P< 0.05)。 结论:小儿崎病患者采用舒适护理服务可以有效降低心肌梗死、冠状动脉闭塞以及心绞痛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患儿家长 SAS状况,缓解是疾病不确定感。

  • 标签: 舒适护理服务 小儿川崎病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通过《圣心源》中关于耳窍的生理及病理过程阐述,讨论黄元御思想对耳痛病机的认识,并通过方剂分析,探索黄元御治疗耳痛的用药特点及辨治耳痛的指导意义。《圣心源》谓"浊气上逆致耳痛",重视中气在耳部疾病中的关系,用药亦强调脾胃之气、升清降浊。

  • 标签: 四圣心源 耳痛 黄元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外周血细胞参数,如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和平均血小板体积/淋巴细胞是系统性炎症标志物,对心血管疾病、肿瘤、全身炎性反应等疾病的发生、疗效和预后的判断有预测意义。目前已有研究表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清清蛋白、C反应蛋白、红细胞比容、血小板计数、血清钠、总胆红素、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等是预测崎病患儿冠状动脉病变或免疫球蛋白抵抗的常见独立危险因素。近期研究表明,外周血细胞参数对崎病患儿冠状动脉病变和免疫球蛋白抵抗有预测价值。因血常规廉价、操作简单易行而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现就外周血细胞参数预测崎病患儿冠状动脉病变及免疫球蛋白抵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川崎病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 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 平均血小板体积/淋巴细胞 冠状动脉病变 静脉用免疫球蛋白抵抗
  • 简介:摘要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Macrophage activation syndrome,MAS)属崎病(Kawasaki disease,KD)罕见并发症,KD合并MAS(KD-MAS)发病急,病死率高,临床需尽早识别、及时治疗。本文对近年来KD-MAS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早期识别、诊断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崎病又称为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主要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的全身血管炎性疾病,现已成为儿童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自1967年崎富首次报道后,崎病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均未明确。近年来崎病的流行病学高度提示崎病的发病与感染有关。研究报道目前已知与崎病有关的病原体有数十种,包括细菌、病毒、肺炎支原体、衣原体等。该文就近年来报道的与崎病有关的病原体进行综述,旨在介绍相关病原体可能引起崎病的发病机制及其与崎病主要并发症冠状动脉损伤二者之间的联系,为崎病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临床指导。

  • 标签: 川崎病 病原体 发病机制 冠状动脉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崎病患儿应用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本院于 2017年 1月 -2020年 1月接收的 60例崎病患儿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常规组 [1g/( kg·d)丙种球蛋白 ]、研究组 [2g/( kg·d)丙种球蛋白 ],各 61例。结果:研究组高热消退时间短于常规组( p<0.05);研究组与常规组 CRP、 WBC、 PLT、 ESR无显著差异( p>0.05);研究组冠脉病变发生率低于常规组( p<0.05)。结论: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的临床疗效相对更好,冠脉病变发生率低,可将其作为崎病患儿的首选。

  • 标签: 川崎病 小儿 丙种球蛋白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新生儿吸吮性水疱是一种少见良性皮损,因胎儿在子宫内用力吸吮局部皮肤导致,多表现为囊性水疱或大疱。本文报道4例新生儿吸吮性水疱,皮损主要在手背、手腕及前臂,单侧或双侧,面积大小不等,生后3~5 d自愈。

  • 标签: 婴儿,新生 吸吮行为 水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含呋喃唑酮、环素的联疗法在补救根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治疗中辅助应用不同疗程双歧杆菌联活菌片对根除率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9年5月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开滦总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患者348例进行前瞻性研究,均为初次根除Hp失败的慢性胃炎患者,利用Excel随机分组方法分为A、B、C组,A组(116例)给予14 d艾普拉唑、果胶铋、呋喃唑酮、环素方案治疗;B组(116例)在A组方案基础上同时服用14d双歧杆菌联活菌片;C组(116例)在A组方案治疗第二周开始同时服用7 d双歧杆菌联活菌片。根除治疗结束4周后复查14C-尿素呼气试验,比较3组的Hp根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3组按意向性治疗分析根除率分别为80.2%、84.5%和82.3%,按符合方案分析根除率分别为88.6%、90.7%和89.7%,3组两种分析方法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按意向性治疗分析:χ2=0.755 P=0.685,按符合方案分析:χ2=0.271 P=0.873);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6.4%、6.3%和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61,P=0.023),且B组显著低于A组(χ2 =5.570, P=0.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C组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4.362, P=0.037)。结论14 d双歧杆菌联活菌片辅助含呋喃唑酮、环素的联疗法补救根除Hp可以显著降低不良反应,但双歧杆菌联活菌片不能显著提高Hp根除率。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四联疗法 根除率 补救治疗 双歧杆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小儿崎病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 2018年 7月 -2019年 7月收治崎病患儿 68例,从中随机抽取 34例为对照组,给予低剂量丙种球蛋白,抽取 34例为观察组,给予高剂量丙种球蛋白 ;同时两组患者均联合应用阿司匹林。给予临床随访调查,分析两组患儿经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后,其临床症状改善状况及血清检测结果之间的差异,继而探讨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应用于小儿崎病中的临床价值。结果:观察组综合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血清检测结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f15)。结论:高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应用于崎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提升临床症状改善效率,抑制病情恶化,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 小儿崎病 ;丙种球蛋白 ;阿司匹林 ;应用价值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different doses of gamma globulin combined with aspirin in the treatment of Kawasaki disease in children. Methods: from July 2018 to July 2019, 68 children with Kawasaki disease were treated. 34 of them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given low-dose gamma globulin, 34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given high-dose gamma globulin; at the same time, both groups were treated with aspirin. The clinical follow-up survey was conducted to analyze the difference of clinical symptoms and serum test resul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different doses of gamma globulin treatment, and then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value of different doses of gamma globulin combined with aspirin treatment in children with Kawasaki disease. Results: the comprehensive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improvement time of clinical symptoms and the results of serum test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 0.f15). Conclusion: high dose of gamma globulin combined with aspirin is effective i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Kawasaki disease. I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clinical symptoms improvement, inhibit the deterioration of the disease, and has high safety. It is worth popularizing.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