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侧小切口治疗胫骨平台SchatzkerⅡ型骨折的治疗方法和体会。方法对33例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Ⅱ型骨折进行外侧小切口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手术均采用外侧小切口,根据术后X线片及膝关节功能判定疗效。结果术后6个月到2年(平均1.2年)的随访,骨折均获骨性愈合,Lysholm评分优20例;良9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达90%。

  • 标签: 小切口 外侧胫骨平台
  • 简介:摘要: 踝关节损伤是常见的损伤之一,尤以外侧副韧带损伤最为常见。韧带损伤后往往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进而造成二次损伤,严重影响踝关节的稳定性,最后发展成习惯性扭伤、踝关节不稳、创伤性关节炎等问题。因此,采用合理的康复理疗及踝关节运动训练的方法,有利于踝关节的稳定及功能恢复。

  • 标签: 踝关节 韧带 损伤 康复
  • 简介:目的通过显微外科解剖学方法探讨寰枕区解剖结构的特点,为深入理解和施行远外侧入路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观察6具(12侧)尸头寰枕区枕动脉走行与位置、椎动脉与枕后肌肉三角的关系,以及小脑后下动脉的起始位置;并于导航系统引导下测量寰枕关节磨除程度与手术视野显露的关系和后组脑神经在切口处的位置。结果经远外侧入路手术时,倒“U”形切口显露清晰、手术视野优于直线切口。6具(12侧)尸头枕动脉均走行于头夹肌的下方和头最长肌的上方;在枕后肌肉三角内均有椎动脉走行并于硬膜外发出肌支和硬膜支;11侧小脑后下动脉起源于硬膜内椎动脉.1侧起源于硬膜外椎动脉。寰枕关节磨除至根部可清楚地显露硬膜内小脑后下动脉起始部及第Ⅸ(舌咽神经)、X(迷走神经)和Ⅺ对(副神经)脑神经,但距第Ⅻ对脑神经(舌下神经)的距离较远[(7.20±2.33)cm];磨除寰枕关节后1/3,至舌下神经和脑干腹侧的手术距离明显缩短[(6.50±2.31)cm];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43,P=0.008)。结论经远外侧入路施行延髓腹侧和腹外侧病变手术可清楚地显露下斜坡邻近区、延髓腹侧和小脑后下动脉起始部。手术中应注意保护枕后肌肉三角内的椎动脉或起源于椎动脉硬膜外段的小脑后下动脉。对于舌下神经外侧病变无需磨除寰枕关节,需要时以磨除后1/3为宜,进一步磨除寰枕关节只能减少手术视野的深度而不能扩大显露范围。

  • 标签: 解剖学 局部 寰枕关节 椎动脉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是一种常见的外伤,由骤然的内翻、外翻或旋转暴力所致,根据暴力的大小,可造成外侧副韧带不完全或完全损伤。如早期未获正确处理,可导致踝关节外侧松弛,严重影响踝关节的稳定性,对站立、行走、下蹲等动作将带来一定影响,日后易反复发生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甚至造成创伤性骨关节病。目前对治疗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治疗方式、方法的选择仍存在争议。现就近年文献予以复习,以期引起临床重视。

  • 标签: 急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 诊断 治疗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治疗踝关节影响综合征的疗效。方法收集35例踝骨穿透综合征患者,进行关节镜和显微手术。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包括关节镜下切除和关节镜下小切口骨质切开术。结果35例患者均行前路肝门踝关节置换术。根据冲击的类型进行相应的关节镜治疗。没有发生术后并发症。术后患者随访3?12个月,对疗效满意,复查X线和MRI检查未见影响症状复发,对组织再生无影响1。结论踝关节镜检查是治疗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关节镜 踝关节撞击综合征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关节镜下向近端松解和“L”型松解外侧支持带治疗髌骨外侧过度挤压综合征(LPCS)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9月至2019年1月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科同一组医师手术治疗的64例LPCS患者的病例资料。早期24例患者采用向近端松解外侧支持带法治疗(传统组),其中男性7例,女性17例,年龄(42.9±14.6)岁(范围:23~72 岁);近期40例患者在吸取早期手术经验的基础上改用侧向松解外侧支持带法,即“L”形松解治疗(新术式组),其中男性12例,女性28例,年龄(54.9±13.1)岁(范围:28~76岁)。收集患者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Lysholm评分和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量表(IKDC)评分。组内评分的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和χ²检验,分别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一般线性模型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评估影响各评分的相关因素。结果传统组随访时间(12.6±1.0)年(范围:11.7~15.3年),新术式组随访时间(2.2±1.0)年(范围:1.0~4.4年)。末次随访时新术式组患者的VAS[0(1.0)分比6.0(2.0)分,Z=-5.471,P<0.01]、Lysholm评分[98.0(10.0)分比48.0(40.0)分,Z=-5.511,P<0.01]和IKDC评分[82.8(11.2)分比37.4(18.5)分,Z=-5.444,P<0.01]均较术前改善;Lysholm评分的优良率为97.5%(39/40)。新术式组与传统组相比,三项评分的变化值均无差异(P>0.05),但20.8%(5/24)的传统组患者术后出现伸膝装置显著力弱,而新术式组未出现该现象(P<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方式是影响患者手术前后VAS变化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骨关节炎和手术方式是影响患者Lysholm和IKDC评分变化值的独立相关因素(P值均<0.05)。结论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治疗LPCS的长期效果满意,与向近端松解的传统术式相比,“L”形松解效果更有优势,可有效避免术后伸膝装置显著力弱的发生。

  • 标签: 髌股骨关节 治疗结果 髌骨外侧过度挤压综合征 外侧支持带松解 侧向松解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比较髋关节外侧小直切口与常规后外侧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于本院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68例患者(2018年7月至2021年7月),分组方式为抽签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34例,分别应用常规后外侧切口髋关节置换术与外侧小直切口髋关节置换术,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髋关节功能与生活质量。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更少,手术时间、住院总时间更短、Harris、生活质量评分更高(P

  • 标签: 小直切口 髋关节置换术 外侧入路 临床效果
  • 简介:生物的基因表达需要经历染色质结构活化、DNA复制、转录起始及转录、翻译及翻译后加工等过程,这些过程同时也成为基因表达的调控点。本文在染色质、DNA、RNA三个层面阐述了真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特点,以及其在基因水平防治肾脏疾病方面的意义。

  • 标签: 真核基因调控 染色质结构 DNA RNA
  • 简介:【摘要】大家好,我叫“髓”,我的主人一般会叫我“”。很多人可能没有听过我的名字,不知道我的存在,更没见过我的真面目。主人还在妈妈肚子里第10周,如鸽子蛋大小的时候,我已初步成形,期待着和主人一起睁眼看这个美好的世界。我黏黏的、软软的、有着圆圆的脸蛋,扁扁的身材,性格热情开朗,活泼好动。我有23个兄弟姐妹,别看我小,但很厉害,我穿一层厚厚的纤维环外衣,和超人一样连接主人的24节椎骨,可以增大脊柱运动幅度、承受压力、缓冲震动、保护大脑和脊髓。随着主人年龄的增加,我也不断成长,终于18岁了,我和他一起参加了学校里的成人礼,他很高兴的和朋友跑跳嬉闹,一直到深夜,星光点点中看着他在花丛中入睡,我也很兴奋,但第二天我惊奇的发现,我体内的髓细胞出现了一些坏死的迹象(注:人类腰椎间盘自18岁开始退变)。

  • 标签: 髓核 腰椎间盘 神经根
  • 简介:目的评价聚合瓷纤维桩与玻璃纤维桩的抗折强度.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广东医学院附属深圳南山医院口腔科门诊因牙周病拔除的20颗根长相似的上颌中切牙,随机分为聚合瓷纤维桩组和玻璃纤维桩组,每组各10颗.根管治疗后切除牙冠,聚合瓷纤维桩组采用牙周固位纤维增强的Adoro聚合瓷纤维桩修复,玻璃纤维桩组采用ParaPostTaperLux玻璃纤维桩修复.两组样本进行抗折强度测试,记录折断模式及所加载的最大负荷.结果聚合瓷纤维桩组牙齿折裂时负荷为(593.0±71.01)N,玻璃纤维桩组为(645.4±63.63)N,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37,P>0.05).两组的折裂位置大部分发生于牙根颈1/3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25,P>0.05).结论聚合瓷纤维桩系统与玻璃纤维桩系统的抗折强度和折裂位置分布相似,聚合瓷纤维桩系统应用于临床的修复效果尚有待进一步观察.

  • 标签: 聚合瓷 玻璃纤维 桩核 抗折强度
  • 简介:目的观察烧伤患者血清(以下称烧伤血清)对单核细胞因子κB(NF-κB)异二聚体p50、p65移位及抑制因子κBα(IκBα)降解的影响,进一步探讨烧伤血清对单核细胞活化的作用.方法收集体外培养的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分别用正常人血清、烧伤血清、烧伤血清+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DTC)刺激PBMC(依次分为对照组、烧伤血清组、PDTC组),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血清刺激30、60、120、480min后PBMC的p50、p65移位;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刺激30、60、90、120min时PBMC的IκBα蛋白降解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刺激30min后烧伤血清组PBMC中p50、p65即发生移位,30~60min达高峰,120min后内聚集减少,回复至刺激前状态.刺激30min后烧伤血清组PBMCIκBα发生降解,刺激60min后含量几乎为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120min后表达水平逐渐恢复.PDTC组PBMCIκBα降解[刺激60min后含量为(11.57±1.98)×104积分灰度值]及p50、p65移位程度比烧伤血清组轻(P<0.01).结论烧伤血清可导致PBMCIκBα降解和p50、p65移位,进而活化NF-κB,诱导PBMC分泌细胞因子.PDTC对此变化有抑制作用.

  • 标签: 烧伤 血清 单核细胞 核因子κB核移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旋股外侧动脉横支为蒂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苏州大学附属瑞华医院采用旋股外侧动脉横支为蒂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四肢创面的患者临床资料。术前以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股前外侧区穿支,术中按照传统方法制备股前外侧皮瓣时,发现穿支偏细,口径不能满足血管吻合需求,继续向上延长切口,于大腿中上段寻找合适穿支,并调整皮瓣设计,切取以旋股外侧动脉横支为蒂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区创面。股前外侧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术后定期随访,记录供区愈合与受区皮瓣存活情况,根据综合评价量表评分标准评估皮瓣修复效果,分为优(90~100分)、良(75~89分)、可(60~74分)、差(<60分)。结果共纳入13例四肢创伤患者,男9例,女4例,年龄20~65岁,其中手及前臂创面4例,足踝部创面9例,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为7 cm×4 cm ~ 31 cm×8 cm。13例皮瓣术中可见横支发出18条皮穿支,其中肌间隙皮穿支10条,直接皮穿支8条。切取皮瓣面积为8 cm×6 cm~32 cm×10 cm,1例皮瓣发生动脉危象,行血栓取出术、剪除损伤段血管重新吻合后危象解除,皮瓣成活;其余皮瓣均完全成活。13例术后随访6~20个月,皮瓣质地柔软,外观较好,供区恢复良好,无严重并发症。综合评价量表评定结果:优4例,良7例,可2例。结论以旋股外侧动脉横支为蒂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可获得较好的效果,且术中穿支解剖简单,供区相对隐蔽,可作为传统股前外侧皮瓣的有益补充。

  • 标签: 外科皮瓣 穿支皮瓣 股前外侧皮瓣 横支 旋股外侧动脉 四肢 软组织缺损
  • 简介:目的观察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加软骨成形治疗中青年人髌骨外侧高压综合征(ELP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髌骨外侧高压综合征患者28例,均行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加髌股关节软骨成形术,术后行康复功能锻炼,随访1年以上进行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有效26例,有效率92.88%,按改良Lysholm评分以及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IKDC)评分,术前术后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镜下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加软骨成形术对中青年人膝关节髌骨外侧高压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显著,安全可靠,是一种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的有效治疗手段。

  • 标签: 髌股关节 关节镜 髌骨外侧高压综合征 松解 软骨成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腓骨头上入路切开复位外侧锁定钢板内固定在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0例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均行腓骨头上入路切开复位外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64.56±6.77)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61.44±5.98)mL;患者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4.45±1.50)周;治疗后患者HSS评分平均为(90.85±9.45)分;膝关节Lysholom评分平均为(90.55±8.50)分;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在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治疗中腓骨头上入路切开复位外侧锁定钢板内固定的价值显著,可推广。

  • 标签: 胫骨平台 胫骨骨折 腓骨骨折 切开复位 锁定钢板内固定
  • 简介:目的评价不同CTA扫描方案显示旋股外侧动脉(LCFA)穿支的能力。方法将28例除大腿以外的四肢外伤患者及27名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3组。对A组(15人,30侧大腿)采用双侧大腿低放射剂量扫描方案,B组(15人,30侧大腿)采用双侧大腿常规放射剂量扫描方案,C组(25人,25侧大腿)采用单侧大腿常规放射剂量扫描方案进行CTA检查。记录辐射吸收剂量,观察LCFA显示情况及起源,测量LCFA主干开口内径、降支开口内径、降支长度、降支血管分级、降支穿支数量、穿支末端最小内径。结果B组中1例(2侧大腿)因对比剂渗漏未能完成检查。3组共83侧大腿,LCFA起自股动脉分别为A组7侧、B组8侧、C组6侧,起自股深动脉分别为A组23侧、B组20侧、C组19侧。3组间,辐射吸收剂量、降支长度、降支穿支末端最小内径、降支血管分级及降支穿支数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LCFA主干及降支开口内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单侧大腿常规放射剂量CTA显示LCFA细小穿支的能力优于双侧低放射剂量及双侧常规剂量CTA,而3种扫描方案对较大血管的显示效果相近。

  • 标签: 旋股外侧动脉 旋股外侧皮瓣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