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人工生物型硬脑膜DuraGen^TM植入后的转过程。方法将DuraGen^TM修补于15头实验猪右侧硬膜缺损处,左侧作为对照。在修补后1、3、6个月分别处死5头实验猪,行大体标本、光镜和电镜检查,观察人工生物型硬脑膜修补对硬脑膜缺损的作用。结果新生自体纤维组织逐步建立于植入物内.形成一个由新生纤维组织和植入物支架组织交织在一起的中间态结构。新生纤维组织逐渐增加,植入支架结构逐步吸收并最终被新生纤维组织所替代。结论人工生物型脑膜DuraGen^TM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是目前理想的硬脑膜修补材料。

  • 标签: 硬膜 生物敷料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疼痛症状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国王帕金森病疼痛量表(KPPS)对2018年5月至2020年11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帕金森病专科门诊诊断为原发性帕金森病的106例患者的疼痛症状进行评估,同时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疲劳量表-14(FS-14)、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三部分、Hoehn-Yahr(H-Y)分级、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帕金森病患者的睡眠、疲劳、运动症状、病情的严重程度、认知以及情绪。对其中58例患者进行为期3~6个月的随访。结果帕金森病患者疼痛的发生率为50.0%(53/106),其中骨骼肌肉痛最常见。病程长的患者更易出现疼痛[帕金森病伴疼痛患者的病程3.0(1.5,5.0)年,帕金森病不伴疼痛患者的病程2.0(1.5,2.5)年,Z=-2.0,P=0.046];男性患者较女性患者疼痛程度更重[男性KPPS评分14.5(8.0,21.5)分,女性KPPS评分10.0(4.0,15.3)分,Z=-2.81,P=0.005]。首次评估发现帕金森病伴疼痛组的H-Y分级和FS-14评分显著高于不伴疼痛组[伴疼痛组H-Y分级2.0(1.5,2.5)级,不伴疼痛组H-Y分级2.0(1.5,2.0)级,Z=-2.02,P=0.043;伴疼痛组FS-14评分10.0(8.0,11.0)分,不伴疼痛组FS-14评分8.0(5.0,10.0)分,Z=-3.32,P=0.001];KPPS评分与HAMA、HAMD评分呈正相关(r=0.39,P=0.005;r=0.38,P=0.007);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FS-14评分较高的帕金森病患者,发生疼痛的风险增加(OR=1.27,95%CI 1.09~1.48,P=0.002)。两次KPPS评分改善与PSQI评分和FS-14评分改善呈正相关(r=0.54,P=0.003;r=0.48,P=0.01)。在随访前后药物不变、服药状态不变的情况下,KPPS评分的降低仅与FS-14评分的降低呈正相关(r=0.42,P=0.04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S-14评分的改善有利于疼痛评分的降低(OR=2.02,P=0.033)。结论帕金森病患者疼痛发生率高,疲劳是预测帕金森病疼痛发生和转的因素,帕金森病患者疼痛严重程度和变化与焦虑、抑郁、睡眠、疲劳有关,提示帕金森病患者疼痛与情绪、睡眠、疲劳可能存在共同的发病机制。

  • 标签: 帕金森病 疼痛 预后 临床特征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不同致伤机制脑损伤性意识障碍的转。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21年5月在南京紫金医院接受治疗的130例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致意识障碍病因将患者分为4组:脑血管意外组(37例)、脑外伤组(68例)、缺血缺氧性脑病组(7例)、脑动脉瘤组(18例)。4组患者均予以高压氧、电刺激、针灸、被动训练、药物治疗等综合治疗,比较4组患者治疗前及高压氧综合治疗3个月后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和中国南京持续性植物状态量表(CNPVSS)评分,比较4组患者在高压氧综合治疗3个月后的意识转清率和总体疗效。结果高压氧综合治疗3个月后,4组患者的GCS评分及CNPVSS评分均升高(P<0.05),脑动脉瘤组GCS评分及CNPVSS评分提升最显著;意识转清率最高的是脑血管意外组(64.86%,24/37),其次是脑动脉瘤组(55.56%,10/18),4组间意识转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体治疗疗效转归依次为脑血管意外组、脑动脉瘤组、脑外伤组及缺血缺氧性脑病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6.49%(32/37)、83.33%(15/18)、69.12%(47/68)、42.86%(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血管意外组和脑动脉瘤组在经过3个月高压氧综合治疗后的意识转清率和意识障碍的好转有效率均好于其他2组。结论不同致伤机制脑损伤性意识障碍在转上存在差异。

  • 标签: 脑损伤 意识障碍 病因 转归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左丸对睡眠剥夺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8周龄,体重200 g左右,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5组(n=6):对照组(C组)、睡眠剥夺组(SD组)、左丸低剂量组(L组)、左丸中剂量组(M组)及左丸高剂量组(H组)。采用多平台水环境法构建大鼠睡眠剥夺模型。L组、M组和H组左丸剂量分别为2.42、4.84、9.68 g/kg,每天上午10点灌胃给药,灌胃液体量每次4 ml,C组和SD组大鼠采用纯水灌胃,L组、M组和H组按照左丸相应剂量,配制成药液灌胃,1次/d,持续7 d。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估大鼠认知功能,第2次行为学实验结束后,采集眼球血样,随后断头处死大鼠取海马,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1β、IL-6和TNF-α浓度及海马组织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SOD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组织IL-1β、IL-6和TNF-α的表达。结果与C组比较,其余各组游泳总路程和逃避潜伏期延长,原象限停留时间缩短,穿越原平台位置次数减少,血清和海马组织IL-1β、IL-6、TNF-α水平升高,MDA含量升高,GSH-Px和SOD含量降低(P<0.05);与SD组比较,L组、M组和H组大鼠游泳总路程和逃避潜伏期缩短,原象限停留时间延长,穿越原平台位置次数增加,血清和海马组织IL-1β、IL-6、TNF-α水平降低,MDA含量降低,GSH-Px和SOD含量升高(P<0.05)。结论左丸可改善睡眠剥夺大鼠的认知功能,其机制与抑制炎性反应和提高抗氧化能力有关。

  • 标签: 睡眠剥夺 认知功能障碍 炎症 氧化性应激 左归丸
  • 简介:目的:观察芪胃友胶囊对大鼠实验性慢性胃炎的影响。方法:用去氧胆酸钠和酒精造成大鼠慢性胃炎,随之给药进行治疗。结果:给药组与模型组相比胃液分泌量增多,胃液酸度升高,pH值和胃蛋白酶活力降低,胃部炎症程度减轻。结论:芪胃友0.1-0.6g/kg对去氧胆酸钠和酒精引起的大鼠实验性慢性胃炎有治疗作用。

  • 标签: 归芪胃友胶囊 实验性慢性胃炎 胃液酸度 胃液分泌量 胃蛋白酶活力
  • 简介:摘要急性精神障碍用以描述一类起病急速、症状多变、病程短暂的一种精神障碍。病程不足1月,对不同转的患者有不同的临床处理原则。若能依据患者的各种有用信息,对此类患者的转进行预测,将对患者的早期治疗十分有利。本研究目的就是调查入院诊断为急性障碍患者的疾病发展、转及预后以指导临床诊治。

  • 标签: 急性精神障碍 急性短暂性精神病 急性短暂精神病性障碍 精神分裂症 转归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左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A组服用钙尔奇D及阿法骨化醇;B组在A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替勃龙;C组在A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左丸加味。疗程6个月。比较治疗后骨折风险因子,血生化指标,骨密度及中医症候疗效的变化。结果B组与C组在主要部位骨质疏松骨折概率及髋部骨折概率均低于比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与C组在股骨颈及腰椎L1-4骨密度上均高于A组,且B组骨密度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与C组的ALP,β-CTX,PINP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B组的E2明显高于C组及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与C组的总有效率均高于较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左丸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有一定的疗效,当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应用雌激素时,可选择左丸加味辩证论治。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绝经后骨质疏松 左归丸 雌激素治疗 骨质疏松
  • 简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克隆性(也是恶性)异型性骨髓增生异常性疾病细胞受累水平在多能造血袒细胞(CFU—GEMM)以上。病理生理上表现为增生,成熟分化障碍与凋亡并存。两性与各种年龄均可发病,但老年多见,发病率可能不低于白血病,主要临床表现来自骨髓细胞发育异常所致外周血细胞质与量的异常与骨髓衰竭。病程经常呈速度不等的进行性。不少病人最终转化为真性白血病(多为髓性),预后不佳,治疗困难。

  • 标签: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临床转归 外周血 诊断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右胶囊与西药羟苯磺酸钙结合治疗由于肾内小动脉硬化所致不明原因镜下血尿的疗效.方法选择不明原因镜下血尿患者161例,经检眼镜检查确诊视网膜动脉硬化,除外其他原因所致镜下血尿.按眼底动脉分级将患者分为轻度硬化组和中度硬化组,对2组患者随机给予右胶囊治疗和右胶囊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两周,比较2种不同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镜下尿红细胞数在治疗前、后的影响.结果轻度硬化组,2种治疗方法高倍镜下红细胞数均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中度硬化组,2种治疗方法高倍镜下红细胞数变化不明显.结论右胶囊对合并眼底动脉硬化的不明原因镜下血尿患者的血尿治疗有效.

  • 标签: 血尿 视网膜动脉 羟苯磺酸钙
  • 简介:目的探讨针灸治疗腰腿痛的应用及症状转情况。方法纳入我院100例2016年8月-2018年7月腰腿痛患者。随机数字表分组,单一常规方案治疗组采取常规方案治疗,针灸结合常规方案治疗组则采取常规方案联合针灸方法治疗。比较单一常规方案治疗组、针灸结合常规方案治疗组疗效;腰部位疼痛消失的平均时间、麻木消失的时间、腿部疼痛消失的平均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腰腿痛患者NRS评分值、功能障碍积分、肿胀积分、QOL量表评分;副作用。结果针灸结合常规方案治疗组疗效、腰部位疼痛消失的平均时间、麻木消失的时间、腿部疼痛消失的平均时间、住院时间、NRS评分值、功能障碍积分、肿胀积分、QOL量表评分相比较单一常规方案治疗组更好,P<0.05。针灸结合常规方案治疗组副作用和单一常规方案治疗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常规方案联合针灸方法治疗腰腿痛的效果理想,可有效减轻腰腿痛患者的腰腿部疼痛症状,缩短症状消失的时间,并改善肢体功能以及生活质量。

  • 标签: 针灸 腰腿痛 应用症状转归情况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石家庄地区年幼喘息患儿的疾病转特点。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12月于河北省儿童医院呼吸一科诊治的年龄<6岁的首次喘息患儿,随访10年后,根据首次喘息发病年龄及疾病转将患儿分为早期一过性喘息组、早期持续性喘息组、晚发性喘息组,对3组患儿在喂养史、出生史、被动吸烟、家族史、特应性体质等方面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早期一过性喘息组417例,早期持续性喘息组253例,晚发性喘息组209例,早产儿、母乳喂养、父母哮喘史、患儿湿疹史、患儿变应性鼻炎史在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63.875、78.761、81.970、38.458、53.016,均P<0.05)。早产儿、患儿湿疹史在3组间的百分比依次降低(31.65%、14.23%、6.22%;54.67%、41.11%、29.19%),父母哮喘史的百分比依次升高(13.43%、30.83%、46.41%),这3个因素在组间两两比较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母乳喂养仅在早期一过性喘息组与晚发性喘息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儿变应性鼻炎史在晚发性喘息组百分比最高,在早期一过性喘息组与晚发性喘息组间、早期持续性喘息组与晚发性喘息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产儿、母乳喂养、父母哮喘史、患儿湿疹史、患儿变应性鼻炎史与不同类型喘息转密切相关,母乳喂养在早期一过性喘息中应给予更多关注,患儿变应性鼻炎在晚发性喘息中影响更大。

  • 标签: 年幼儿 喘息 转归 随访
  • 简介:目的建立左丸中熊果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双波长薄层扫描法,以环己烷-氯仿-乙酸乙酯-冰醋酸(20:5:8:0.5)为展开剂,测定波长543nm,参比波长700nm。结果平均回收率96.33%(RSD=1.03%)。标准曲线r=0.999,线性范围0.30445—3.0445μg。结论该法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左丸的质控方法。

  • 标签: 左归丸 熊果酸 薄层扫描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自拟壳汤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8例,采用自拟壳汤治疗。对照组28例,单纯西药抗生素治疗,观察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20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2.86%。对照组治愈15例,有效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2.14%。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自拟壳汤治疗慢性盆腔炎能明显减轻疼痛,改善症状,达到痊愈。

  • 标签: 壳归汤 盆腔炎 辨证论治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转为重症的预测模型,为早期、动态地监测患者转提供更加全面、准确、及时的指标。方法基于患者的入院检测指标和轻、重症分型,以及检测指标的动态改变(即入院后两次检测指标测量值差)等输入变量,使用XGBoost方法建立预测模型,评估患者在入院之后转为重症的风险。然后将入选的患者从入院随访至出院,观察其病情转情况,对模型预测结果进行验证。结果在100例COVID-19患者的训练集中,筛选出具有较高评分的预测变量并建立模型,计算出预测变量取值的高风险范围:血氧饱和度<94%、外周血白细胞计数>8.0×109个、SBP变化<-2.5 mmHg(1 mmHg=0.133 kPa)、心率>90次/min、有多发小斑片影、年龄>30岁、心率变化<12.5次/min。训练集的模型预测结果的敏感率为61.7%,漏诊率为38.3%;使用模型对测试集进行预测的敏感性为75.0%,漏诊率为25.0%。结论与传统的预测判断方法(即采用入院时第一次检测的指标和重症入选条件进行评估患者是否为轻、重症)相比,模型的预测考虑到了COVID-19患者的基线生理指标与病情变化指标,因此能够全面、准确地预测患者重症转的风险,减少重症患者的漏诊率。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重症转归 预测模型
  • 简介:【摘 要】目的:讨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转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选择100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患者,分为两组,将核酸转阴时间小于19天的为实验组,核酸转阴时间高于19天的为对照组。结果:两组的糖尿病,慢性肺炎,发热,发热持续时间超过7天,有消化道症状,死亡率,恢复正常人数,未恢复正常人数,核酸转阴时间以及预后转评分相比,差异较大(P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转归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优选芪补肾颗粒的最佳水提工艺。方法以干浸膏得率和阿魏酸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方法优选芪补肾颗粒水提工艺。结果最佳水提工艺为A3B2C2,即用10量的水提取2次,每次2h。结论该工艺简便、快捷、稳定,可为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归芪补肾颗粒 阿魏酸 提取工艺 正交设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高龄COPD患者治疗转的影响。方法符合条件的老年COPD患者48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实施一般护理措施,健康宣教;实验组在一般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实施各种护理干预。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后,实验组平均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病死率,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对高龄COPD特别是有合并症患者尽早实施护理干预,能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提高救治水平。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护理干预 高龄COPD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