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膜早(PROM)孕妇外周血和胎膜组织中氧化型α1-抗胰蛋白酶(ox-AAT)、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江苏省滨海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5例PROM产妇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合并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HCA)分为PROM合并HCA组(31例)和PROM未合并HCA组(64例),另选择同期50例正常妊娠产妇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各组外周血和胎膜组织中ox-AAT、NE表达水平。结果PROM合并HCA组外周血ox-AAT和NE水平高于PROM未合并HCA组和健康对照组[(2.34 ± 0.02) ng/L比(1.50 ± 0.12)和(0.32 ± 0.04) ng/L和(0.48 ± 0.08)ng/L比(0.13 ± 0.06)和(0.11 ± 0.05) ng/L],PROM未合并HCA组外周血ox-AAT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1.50 ± 0.12) ng/L比(0.32 ± 0.04)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ROM合并HCA组胎膜组织中ox-AAT和NE水平高于PROM未合并HCA组和健康对照组[(0.031 ± 0.005) ng/L比(0.015 ± 0.002)和(0.009 ± 0.003) ng/L、(0.020 ± 0.002) ng/L比(0.003 ± 0.001)和(0.002 ± 0.001) ng/L],PROM未合并HCA组胎膜组织中ox-AAT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0.015 ± 0.002) ng/L比(0.009 ± 0.003)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外周血中ox-AAT水平与NE水平呈正相关(r = 0.879, P<0.05),胎膜组织中ox-AAT水平与NE水平呈正相关(r = 0.875, P<0.05)。PROM合并HCA组和PROM未合并HCA组胎盘早剥发生率较健康对照组高[32.26%(10/31)、20.31%(13/64)比4.00%(2/50)],PROM合并HCA组新生儿肺炎发生率较PROM未合并HCA组和健康对照组高[25.81%(8/31)比9.38%(6/64)和2.00%(1/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x-AAT在PROM产妇外周血和胎膜组织中过表达,NE在合并HCA的PROM外周血和胎膜组织中过表达,ox-AAT和NE表达增强与围生期不良结局密切相关。

  • 标签: 胎膜早破 妊娠结局 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 氧化型α1-抗胰蛋白酶 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胎膜早引产时机选择对妊娠结局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0年7月这个阶段收治的80例胎膜早孕妇为对象,结合引产时间的差异分组,其中甲组的40例患者在破膜后的12h引产,乙组的40例患者在破膜后的2-12h进行引产,对比两组孕妇分娩结局和新生儿情况。结果:乙组的剖宫产率、阴道助产率、产褥病发生率、切口感染率均低于甲组,乙组的各项指标优势突出,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新生儿结局,乙组的新生儿窒息率、新生儿肺炎率、新生儿收住院率低。综合分析两组孕妇的分娩情况,乙组的出血量少,产程时间短。结论:对于胎膜早的孕妇在破膜后的2-12h进行引产,其效果明显,可以提升自然分娩几率,改善了孕妇和新生儿的预后,值得落实。

  • 标签: 胎膜早破 引产时机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胎膜早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为探究胎膜早的护理对策,于我院妇产科选取74例胎膜早孕妇作为实验研究对象,经调查研究,被确诊为胎膜早,同时,在实验开始前,将74例患者分配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7例患者,分别使用常规护理、循证护理,对比其临床效果。结果:通过对循证护理的应用,观察组胎膜早孕妇的产程时间明显少于使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出现2例宫腔内感染以及1例新生儿窒息,风险发生率8.11%;反观对照组,出现4例宫腔内感染以及3例新生儿窒息,风险发生率18.91%,对比来看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于胎膜早护理工作中应用循证护理对提升护理质量、降低风险性有积极意义。

  • 标签: 循证护理 胎膜早破 风险事件 应用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胎膜早孕妇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月一年期间接收的胎膜早孕妇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和实验组(n=30)。分别对两组孕妇实施不同的护理干预,给予对照组孕妇常规护理干预,给予实验组孕妇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孕妇护理后的SAS焦虑评分和SDS抑郁评分。结果:实施护理后,实验组孕妇的SAS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胎膜早孕妇实施心理护理,可显著缓解其负面情绪,改善孕妇心理状态,降低孕妇焦虑和抑郁情绪对身体的影响,提高自然分娩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应用化疗联合杀伤细胞和树突状细胞过继免疫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于本院收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筛选60例纳入研究,患者均为2019年7月-2020年10月收集。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化疗治疗,观察组则联合过继免疫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治疗有效率相比,观察组明显更高;两组生存时间相比,对照组更低(P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晚期 化疗 过继免疫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胎膜早护理要点分析及对产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期间因胎膜早于我院进行住院观察的68例产妇,将其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分别接受特殊护理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产妇护理后分娩情况以及感染情况。结果:经护理干预后,研究组产妇自然分娩率相较于参照组有显著提升,且发生感染的情况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膜早情况下给予产妇特殊护理,能够充分提升产妇的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同时有效保障产妇感染情况降低。

  • 标签: 胎膜早破 产妇 护理要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于胎膜早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循证护理措施的效果。方法:时间段选择为2020年1月~2021年1月,将实际运用循证护理措施的50例患者列为循证组,将实际运用常规护理措施的50例患者列为常规组,所有患者均因胎膜早入院治疗。对患者经护理之后的分娩结果与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结果:循证组50例患者在经循证护理之后有37例患者自然分娩成功,其自然分娩率为74.0%;常规组50例患者在经常规护理之后有20例患者自然分娩成功,其自然分娩率为40.0%。组间数据差异经统计学表格计算,有呈现出显著性的意义(P

  • 标签: 胎膜早破 循证护理措施 效果影响 分娩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胎膜早的护理要点以及其对产妇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3月-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70例胎膜早破产妇进行此次研究,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将所有的产妇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5例。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给予实验组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产妇的总体满意度为77.14%;实验组产妇的总体满意度为97.14%。对照组的总体满意度显著低于实验组,(P<0.05)。 结论 对胎膜早破产妇进行针对性护理,能够消除她们的不良心理,改善预后,保障胎儿和产妇的生命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胎膜早破 护理要点 产妇影响
  • 简介:摘要吞噬体经过早期内体、晚期内体和溶酶体融合的变化,最终生成能降解抗原或杀死病原微生物的过程称为吞噬体成熟。吞噬体在不同免疫细胞中成熟后的功能差异,导致其对抗原摄取后的加工呈现不同的特征。通过比较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3种免疫细胞摄取抗原后的吞噬体功能差异,发现免疫细胞抗原降解能力与抗原提呈能力相反,三者中树突状细胞的抗原提呈能力最强,巨噬细胞次之,中性粒细胞最弱。免疫细胞吞噬体成熟与抗原提呈能力的深入研究,将为疫苗研制和免疫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吞噬体成熟 功能差异 抗原提呈
  • 简介:摘要目前,临床对成分输血的需求越来越大,而无论是制备浓缩红细胞还是单采血小板,均主要采用白细胞滤器。白细胞滤器可使成分血中的绝大部分白细胞被阻隔在滤器内而被清除,并且最终白细胞滤器通常也作为生物垃圾被处理。然而,白细胞滤器中的白细胞是可供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的细胞资源,并且逐步获得相关研究者的关注。笔者拟就白细胞滤器中白细胞的回收方法、细胞活性及生物学特点等进行介绍,旨在为促进白细胞滤器中白细胞的再利用,以及白细胞滤器回收所得白细胞的科研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白细胞 白细胞去除术 白细胞滤器 细胞存活 细胞生物学特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对神经母细胞细胞增殖和转移的影响。方法使用外泌体提取纯化试剂盒对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外泌体进行提取和纯化,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蛋白免疫印记法对外泌体的形态、大小和标志蛋白进行鉴定。根据细胞培养基中是否加入外泌体,分为外泌体组和对照组,利用CCK-8法和Transwell实验检测外泌体对SH-SY5Y增殖活力和转移能力的影响。结果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可见外泌体为茶托样形状,并被一层磷脂膜所包被,直径在30~150 nm之间;蛋白免疫印记法显示,位于外泌体内、外的标志蛋白TSG101和CD63均有富集。细胞增殖实验结果表明在共培养48 h后外泌体组的细胞存活率为(0.95±0.02)与对照组(0.88±0.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317,P=0.081 4);但是在共培养72 h后外泌体组的细胞存活率为(1.09±0.09)较对照组(0.92±0.03)明显提高,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27,P=0.038 9)。细胞转移实验结果显示,外泌体组SH-SY5Y细胞的迁移数量为(28.8±5.02)个较对照组(14.8±4.76)个明显增加,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23,P=0.001 9)。结论神经母细胞细胞来源的外泌体能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表明肿瘤来源的外泌体能成为交叉信号传递的平台,在促进肿瘤细胞生长方面发挥自分泌的作用。

  • 标签: 神经母细胞瘤 外泌体 细胞增殖 转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原发和多种转移肿瘤浸润中枢神经系统(CNS),因CNS的特殊结构,脑脊液(CSF)的实验室检测在CNS相关疾病的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利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CSF中的肿瘤细胞是评价CNS肿瘤累及的重要技术,为了规范操作,加强质量控制,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制定此专家共识。

  • 标签: 脑脊液 肿瘤 流式细胞术 质量控制 共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细胞癌术前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的预后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02年4月至2017年8月国内3家医疗中心收治的1 025例(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586例、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48例、青海大学附属医院191例)肝细胞癌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男 809例,女216例;年龄为(54±11)岁,年龄范围为16~83岁。1 025例病人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平均值为14.3%,其中高RDW(RDW-CV>14.3%)病人347例,低RDW(RDW-CV≤14.3%)病人678例。观察指标:(1)肝细胞癌病人临床病理特征。(2)肝细胞癌病人预后影响因素分析。(3)随访及生存情况。(4)独立影响因素分层分析。采用门诊、电话或网络等方式进行随访,了解病人术后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7年10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采用Graphpad Prism 7.0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1)肝细胞癌病人临床病理特征:高RDW病人年龄(≤70岁、>70岁),肝硬化(无、有),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B级或C级),甲胎蛋白(≤200 μg/L、>200 μg/L),肿瘤数目(单发、多发)分别为313、34例,152、186例,161、53例, 158、143例,186、109例;低RDW病人上述指标分别为641、37例,359、310例,415、48例,367、227例,547、131例,两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²=6.709,6.787,23.906,7.114,34.375,P<0.05)。(2)肝细胞癌病人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甲胎蛋白、RDW-CV、肿瘤长径、肿瘤数目是影响病人预后的相关因素(风险比=1.388,1.432,1.534,1.455,2.813,1.505,95%可信区间为1.004~1.920,1.086~1.887,1.263~1.864,1.211~1.748,2.293~3.450,1.173~1.932,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RDW-CV、肿瘤长径和肿瘤数目是病人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风险比=1.020,1.340,2.427,1.438,95%可信区间为1.007~1.032,1.027~1.749,1.801~3.272,1.057~1.956,P<0.05)。(3)随访及生存情况:1 025例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12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5个月。高RDW病人中位生存时间为23个月,低RDW病人中位生存时间为44个月,两者总体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11.640,P<0.05)。(4)独立影响因素分层分析:针对年龄、肿瘤长径和肿瘤数目3个独立影响因素进行分层分析,结果显示:954例年龄≤70岁病人中,高RDW病人中位生存时间为25个月,低RDW病人中位生存时间为48个月,两者总体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14.030,P<0.05)。71例年龄>70岁病人中,高RDW病人中位生存时间为11个月,低RDW病人中位生存时间为29个月,两者总体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0.933,P>0.05)。459例肿瘤长径≤5 cm病人中,高RDW病人中位生存时间为44个月,低RDW病人中位生存时间为76个月,两者总体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8.660,P<0.05)。487例肿瘤长径>5 cm病人中,高RDW病人中位生存时间为14个月,低RDW病人中位生存时间为18个月,两者总体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2.950,P>0.05)。733例单发肿瘤病人中,高RDW病人中位生存时间为20个月,低RDW病人中位生存时间为48个月,两者总体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13.530,P<0.05)。240例多发肿瘤病人中,高RDW病人中位生存时间为15个月,低RDW病人中位生存时间为20个月,两者总体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6.820,P<0.05)。结论术前RDW可预测肝细胞癌病人的预后,高RDW病人预后更差。RDW在年龄≤70岁和肿瘤长径≤5 cm病人中具有更好的预测价值。

  • 标签: 肝肿瘤 红细胞分布宽度 肝功能 预后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1β在淋巴细胞介导胶质瘤细胞凋亡中的影响。方法收集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济南人民医院于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胶质瘤患者36例,行手术切除中选择胶质瘤组织标本,包括胶质瘤细胞U251与U87,将载有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的嵌合型腺病毒5(Ad5F35)型重组腺病毒(Ad-EGFP)与载有IL-1β的Ad5F35型重组腺病毒(Ad-IL-1β)转染到胶质瘤细胞U251与U87中,探讨转染后胶质瘤细胞U251与U87的IL-1β表达水平,应用噻唑蓝(MTT)检测U251与U87细胞的凋亡情况。记录IL-1β对U251与U87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应用SPSS 23.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Ad-IL-1β组U251和U87细胞的IL-1β表达水平(2.21±0.36、1.24±0.21)高于Ad-EGFP组(1.24±0.21、2.45±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420、17.787,P<0.05)。Ad-EGFP组U251与U87细胞的凋亡率[(6.38±1.47)%、(5.62±1.39)%]高于Ad-IL-1β组[(12.23±2.28)%、(11.58±2.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939、13.786,P<0.05)。研究结果显示,Ad-EGFP组与Ad-IL-1β组在48 h U87细胞抑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23,P>0.05);Ad-IL-1β组在48 h U251细胞抑制率[(35.92±3.45)%]以及72 h U251、U87细胞抑制率[(43.03±4.46)%、(11.50±2.12)%]高于Ad-EGFP组48 h U251细胞抑制率[(21.95±2.46)%]以及72 h U251、U87细胞抑制率[(25.30±2.68)%、(9.02±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782、20.445、5.276,P<0.05)。结论IL-24能够抑制胶质瘤细胞的增殖,诱发细胞凋亡,调节细胞因子的表达,控制患者的病情发展。

  • 标签: 白细胞介素-1β 生长抑制 凋亡 胶质瘤
  • 简介:摘要流式细胞术是一种能够对单个细胞或生物颗粒进行多参数、定量分析和分选的检测技术,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先进的细胞定量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免疫学、肿瘤学和血液学等多领域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该技术可以定量检测和分析眼内液中细胞因子水平及各细胞亚群的分布特征。与传统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细胞形态学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等方法比较,流式细胞术具有操作简单、所需样本量小、灵敏度高、通量高等优点。流式细胞术已广泛应用于眼内新生血管相关疾病、眼内淋巴瘤、视网膜病变、白内障、葡萄膜炎、结节病性葡萄膜炎、感染性眼内炎症性疾病等眼部疾病相关细胞因子水平检测和细胞亚群分析中,对眼部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和靶向治疗起到日益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流式细胞术在眼部疾病眼内液的细胞因子和细胞学检查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流式细胞术 眼部疾病 眼内液 细胞因子 细胞亚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产胎膜早(PPROM)剩余羊水量与围产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羊水正常(A组)、羊水偏少(B组)、羊水过少(C组)的PPROM患者各68例临床资料。比较三组分娩方式、围产期并发症、围产儿存活情况及存活新生儿出生后1、5 min阿氏评分(Apgar评分)差异,并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估存活新生儿Apgar评分与剩余羊水量的相关性。结果三组阴道助产率、胎盘早剥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自然分娩率、剖宫产率及部分围产期并发症(羊膜腔感染、绒毛膜羊膜炎、羊水粪染)发生率、围产儿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发现,B组与C组自然分娩率及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B组及C组(P<0.05),剖宫产率则低于B组及C组(P<0.05);A组与B组上述围产期并发症发生率、围产儿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组上述围产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与B组(P<0.05),围产儿生存率则低于A组及B组。以羊水量为自变量(正常=0,偏少=1,过少=2),上述围产期并发症为因变量,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羊水量与上述围产期并发症无显著相关性(OR=1.029、1.117、1.004、1.045,P>0.05)。三组存活新生儿出生后1、5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变化趋势均为A组>B组>C组(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存活新生儿出生后1、5 min Apgar评分与其孕母剩余羊水量呈正相关(r=0.402、0.371,P<0.05)。结论PPROM患者剩余羊水量与新生儿缺氧程度密切相关,且剩余羊水量的减少会增加剖宫产率,羊水过少还会增加不良母婴结局风险,临床应予以重视。

  • 标签: 胎膜早破 羊水过少 妊娠结局 妊娠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产胎膜早(PPROM)剩余羊水量与围产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羊水正常(A组)、羊水偏少(B组)、羊水过少(C组)的PPROM患者各68例临床资料。比较三组分娩方式、围产期并发症、围产儿存活情况及存活新生儿出生后1、5 min阿氏评分(Apgar评分)差异,并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估存活新生儿Apgar评分与剩余羊水量的相关性。结果三组阴道助产率、胎盘早剥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自然分娩率、剖宫产率及部分围产期并发症(羊膜腔感染、绒毛膜羊膜炎、羊水粪染)发生率、围产儿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发现,B组与C组自然分娩率及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B组及C组(P<0.05),剖宫产率则低于B组及C组(P<0.05);A组与B组上述围产期并发症发生率、围产儿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组上述围产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与B组(P<0.05),围产儿生存率则低于A组及B组。以羊水量为自变量(正常=0,偏少=1,过少=2),上述围产期并发症为因变量,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羊水量与上述围产期并发症无显著相关性(OR=1.029、1.117、1.004、1.045,P>0.05)。三组存活新生儿出生后1、5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变化趋势均为A组>B组>C组(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存活新生儿出生后1、5 min Apgar评分与其孕母剩余羊水量呈正相关(r=0.402、0.371,P<0.05)。结论PPROM患者剩余羊水量与新生儿缺氧程度密切相关,且剩余羊水量的减少会增加剖宫产率,羊水过少还会增加不良母婴结局风险,临床应予以重视。

  • 标签: 胎膜早破 羊水过少 妊娠结局 妊娠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