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鼻腔内翻性乳头是一种上皮细胞良性过度生长的病变,但其仍具有破坏性、复发性以及恶变趋向,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给社会造成极大负担。目前关于鼻腔内翻性乳头的发生,并没有完全阐明具有因果关系的病因。研究表明可能与病毒感染、慢性炎症、吸烟、环境因素、宿主基因等有关。随着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相关的研究也在不断进展。本文就关于近年鼻腔内翻性乳头病毒感染、吸烟、慢性炎症、环境因素、宿主基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鼻腔 乳头状瘤,内翻
  • 简介:摘要溶病毒(oncolytic virus,OVs)是一类新的治疗药物,通过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和诱导全身抗肿瘤免疫的双重作用机制实现抗肿瘤效果。OVs优先在肿瘤细胞中复制并调节肿瘤的微环境,肿瘤细胞的裂解会释放肿瘤特异性抗原,从而触发先天和适应性免疫,介导局部和全身性的肿瘤免疫根除。此外,OVs可以被工程化以优化肿瘤选择性和增强免疫刺激,并且易与其他药物组合。OVs的有效性已在临床前和临床试验中得到证明,FDA批准了美国首个OV(talimogene laherparepvec,T-vec)用于黑色素的治疗。尽管目前OVs用于肿瘤治疗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OVs的功能以及与宿主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本文探讨了OVs作为肿瘤治疗药物的作用机制,总结了OVs在临床试验中的应用,并对OVs作为一种新的治疗癌症药物在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和前景做了展望。

  • 标签: 溶瘤病毒 抗肿瘤免疫 肿瘤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危胃肠间质(GIST)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6年2月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41例高危GIST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男女比例为1.131,年龄构成以中老年为主,40岁以上人群构成比达90.87%(219/241)。原发部位以胃和小肠为主,胃50例(20.75%),小肠121例(50.21%)。首发症状以消化道症状为主,临床表现不典型。R0切除232例(96.27%),术后复发转移率为25.31%(61/241),1、3、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7.23%、86.56%和75.86%,无复发生存时间为(53.12±13.08)个月。肿瘤最大径(RR=4.780,95% CI:3.716~6.052)、核分裂像(RR=5.411,95% CI:2.195~7.119)是影响高危GIST 5年无复发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服用靶向药物是保护因素(RR=0.504,95% CI:0.288~0.8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高危GIST临床特征不明显,预后受核分裂像、肿瘤最大径和服用靶向药物影响。

  • 标签: 胃肠道间质肿瘤 病理学 临床 预后 高危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3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7例弥漫硬化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7例患者均行手术及术后放射性碘、促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随访至今均未发现复发。我们认为对弥漫硬化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采用甲状腺全切除+颈部淋巴结清扫结合术后放射性碘、促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及长期密切随访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对比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 (Automatic Breast Volume System,ABVS)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 2019年 3月至 2020年 2月收治的 98例乳头溢液患者,其病理确诊为乳腺导管内乳头 113个病灶作为研究对象,对各病灶行手持式二维超声检查( US)及 ABVS检查。结果:手持式 US共检出病灶 73个( 64.60%), ABVS共检出病灶 91个( 80.53%), ABVS检查诊断率高于手持式 US。尤其对于孤立性病灶, ABVS诊断率显著高于手持式 US。结论:导管内乳头 ABVS检查具有特征性声像, ABVS检查可提高导管内乳头的超声诊断率,但手持式 US 能实时显示病灶血供情况,可作为 ABVS的补充诊断,两种检查综合利用,可提高乳腺导管内乳头的诊断准确性。

  • 标签: 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 手持式二维超声 导管内乳头状瘤
  • 简介:摘要胰腺实性假乳头(SPN)是一种少见的胰腺低度恶性肿瘤。外科手术切除是其首选治疗方式,预后好,极少发生复发或转移,患者5年生存率约为95%。随着影像学和病理学诊断技术的进步,SPN的检出率逐步提高,但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同时,该病在诊断标准、治疗策略等方面也缺乏规范化标准。笔者查阅相关文献,结合团队治疗SPN的临床经验,总结SPN的诊断与治疗现状和进展,旨在加深临床医师对SPN的认识,提高该病术前诊断率,促进其规范化治疗,最终使患者获得最大受益。

  • 标签: 胰腺肿瘤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发病机制 诊断 治疗 进展
  • 简介:摘要癌症已成为人类健康的严重威胁。目前传统肿瘤治疗方法对某些癌症效果不佳,而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肿瘤免疫疗法的兴起,溶病毒作为一种新兴的抗肿瘤药物取得了巨大的研究进展,具有直接杀伤肿瘤细胞、激发机体免疫应答、增强其他抗肿瘤药物效果等多种功能,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具有特异性强、副作用小、能抗多种类型肿瘤等优势。此文综述溶病毒免疫治疗的作用机制,以及进一步研究的前景与挑战等。

  • 标签: 肿瘤 溶瘤病毒 免疫疗法 联合治疗
  • 简介:摘要 :肿瘤的产生是一系列分子事件作用的结果,其中研究发现 EB病毒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关系密切,病毒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关系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 ,与肿瘤相关的 EBV 基因变异一直备受关注 ,此文通过试述 EB病毒与肿瘤的研究进展 ,以求寻找 EB病毒在淋巴形成过程中的分子机制。

  • 标签: EB病毒 肿瘤 基因
  • 简介:摘要胰腺癌预后较差,被称为"癌中之王"。目前,其治疗手段多样,从最初闻名世界的Whipple术,到联合化疗、新辅助放化疗,再到新兴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但各种治疗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近几十年来,胰腺癌的总体生存率未有明显改善。随着对肿瘤免疫的深入研究,肿瘤免疫治疗逐渐成为肿瘤治疗的焦点。而溶病毒疗法作为一种新颖的免疫治疗理念,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正在逐渐被学者接受。溶病毒可以特异性地感染并裂解肿瘤细胞,不仅可依靠自身复制直接裂解肿瘤细胞,还能通过裂解肿瘤细胞释放免疫分子和肿瘤抗原,在不损伤正常组织的情况下进一步增强人体对肿瘤的免疫杀伤作用。此外,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可使溶病毒表达丰富的外源性目的基因,进一步可加强溶病毒的抗肿瘤效应。由于胰腺癌微环境的复杂性,溶病毒单一疗法效果有限,联合治疗已显示出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相对于其他肿瘤免疫疗法,溶病毒疗法具有杀伤效率高、靶向性好、不良反应小、多种杀伤肿瘤途径避免耐药性和成本低廉等诸多优点,有望成为理想的肿瘤治疗新方法。笔者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和临床试验结果,对溶病毒疗法的发展、相关溶病毒的治疗机制及其在胰腺癌中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胰腺肿瘤 溶瘤病毒 基因编辑 肿瘤微环境 免疫治疗
  • 简介:摘要人感染甲H7N9禽流感病毒(human-infecting H7N9 avian influenza A virus,hH7N9 AIAV)已跨越禽类与人类之间的宿主屏障而感染人类。2013年至今,hH7N9 AIAV已在中国引起5次大的流行。虽然到目前为止仅存在有限的hH7N9 AIAV感染人际传播病例,但hH7N9 AIAV的高突变率特征似存在引发大流行的可能。此文就hH7N9 AIAV的来源、致病性和抗原分子基础,以及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临床特征进行综述,以为hH7N9 AIAV防控提供参考。

  • 标签: 正黏病毒科 禽流感 抗原变异 疾病特性
  • 简介:摘要近年来,人类乳头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与口咽鳞状细胞癌(oroph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OPSCCs)发病率的关联性已得到证实。最新发布的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AJCC)第8版癌症分期手册中建议将HPV的表达情况作为OPSCCs分级分期的重要指标之一。与HPV阴性的OPSCCs相比,HPV阳性的OPSCCs在病因学特征、流行病学表现及病理发展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并且2种OPSCCs对标准放化疗治疗的反应不同,HPV阳性的OPSCCs患者预后更佳。同时,亚洲地区HPV相关的OPSCCs的发病情况、相关疾病预后因素与欧美地区存在区别。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囊脑膜的MRI分,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微囊脑膜的影像学资料,20例均行MRI平扫,MRI增强扫描16例。结果20例中19例(40.9%),25例(22.7%),3例6例(27.2%);9例1均为实性肿块,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MRI增强扫描肿瘤显著均匀强化;5例2均似囊性肿块,T1WI呈显著低信号,T2WI呈显著高信号,MRI增强扫描肿瘤呈网格、片絮、辐射状轻度强化,其中2例肿瘤边缘可见囊状无强化区;6例3均为囊实性肿块,实性部分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囊性部分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肿瘤实性部分显著强化,囊性部分无强化,囊壁轻度强化。结论微囊脑膜MRI分均有其各自特点,其中以2MRI表现最具特征。

  • 标签: 脑膜瘤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Warthin样甲状腺乳头状癌(WLPT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北京市顺义区医院WLPTC病例5例,对其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免疫标记和分子遗传学特征进行分析,同时复习文献。结果5例WLPTC组织大体观察,肿瘤切面呈灰白色或灰褐色,实性,质地硬,边界尚清。镜下见肿瘤组织形态似涎腺的Warthin,呈乳头状结构,间质可见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但无明显滤泡形成;表面被覆复层上皮,肿瘤细胞呈多角形,胞质嗜酸性细颗粒状;肿瘤细胞核呈毛玻璃样,并可见核沟及核内包涵体。5例均伴发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1例有颈部淋巴结转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肿瘤间质内增生的淋巴组织以CD3阳性的T细胞为主,亦可见少量CD20阳性B细胞及CD138阳性的浆细胞。4例患者浆细胞表达IgG4。Ki-67阳性指数为1%~10%。即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5例患者中,有3例存在BRAF V600E突变,但无一例RAS突变。术后随访1~10年,5例患者均无进展,其中4例无复发和转移,1例曾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未见新的转移灶。结论WLPTC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甲状腺乳头状癌,预后良好。正确认识和诊断对临床医师的治疗、预测患者预后具有提示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并拯救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EGFP)标记的EGFP-EV-A71重组病毒。方法利用重叠PCR技术,以pMD19T-SDLY107全长质粒为模板,将2A蛋白酶识别序列加入到结构蛋白VP4的5′端;以pEGFP-N1质粒作为模板,扩增获得EGFP目的片段,将其插入到上述重组质粒中,得到重组质粒pMD19T-107-EGFP。经酶切和体外转录后,转染横纹肌细胞肉瘤(RD),拯救获得重组病毒EGFP-EV-A71。采用Karber法计算细胞培养半数感染量(CCID50)以测定病毒滴度。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不同时间点的病毒复制水平,并绘制病毒复制曲线,比较重组病毒与母本病毒的复制力有无差异。乳酸脱氢酶(LDH)和细胞增殖(CCK-8)实验分别测定被感染细胞的细胞损伤率和存活率。结果包含EGFP的重组EV-A71感染性cDNA克隆被成功构建;转染RD细胞后,出现典型的细胞病变并且表达出较强的绿色荧光;重组病毒与母本病毒具有相似的复制动力学特征和致细胞病变效应。结论成功拯救了EGFP标记的重组病毒EGFP-EV-A71。

  • 标签: 肠道病毒71型 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病毒拯救
  • 简介:摘要:基于EB病毒 基因与淋巴发生发展的关系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本文通过对近些年 EB病毒与淋巴的关系的研究方法进行总结分析,为 EB病毒相关的淋巴诊断与治疗方面提供更好的研究方法和思路。

  • 标签: EB病毒 淋巴瘤 淋巴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头背景下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WP)和普通导管原位癌(DCIS-IG)的X线、超声和MRI影像学表现,并选择合适的乳腺癌影像筛查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经病理证实为DCIS-WP和DCIS-IG女性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共入组DCIS-WP患者40例,DCIS-IG患者94例。依据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标准对X线、超声和MRI上的病变进行系统性分析,评估3种影像方法的漏诊率和诊断准确度,并评价病变术前穿刺、术中冰冻病理与术后最终石蜡病理诊断一致性。定性资料的比较采用χ²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结果DCIS-WP组和DCIS-IG组的X线漏诊率分别为42.50%(17/40)和5.32%(5/94),诊断准确度分别为22.50%(9/40)和77.66%(73/94),2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²=28.268、35.952,P均<0.001)。DCIS-WP组和DCIS-IG组在超声上病变内部具有多发低回声结节分别有8例和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20.819,P<0.001);漏诊率分别为0和24.47%(23/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上DCIS-WP组和DCIS-IG组出现导管扩张征象的分别有24例和15例,具有多发乳头背景的分别有21例和16例,病变内部环形分布稀疏分别有15例和12例、环形形态大小不一分别有19例和13例,2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²=26.378、17.671、8.524、14.530,P均<0.05)。DCIS-WP组和DCIS-IG组术前穿刺、术中冰冻病理与术后最终石蜡病理诊断一致的分别有12例和82例,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44.165,P<0.001)。结论DCIS-WP的X线和超声表现特点与DCIS-IG不同,在X线上通常不表现为钙化性病变而易漏诊,超声对其检出具有优势;MRI对DCIS-WP和DCIS-IG均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且有助于两者的鉴别。

  • 标签: 乳腺肿瘤 X线 超声检查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重组嵌合表达人偏肺病毒(hMPV)表位的流感病毒的免疫应答及免疫保护效果。方法用8质粒系统拯救出的在NS基因中嵌合hMPV表位的重组流感病毒免疫BALB/c小鼠,检测其刺激机体产生的针对hMPV和流感病毒的抗体滴度,及脾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含量。免疫后小鼠用hMPV和流感病毒进行攻击,对攻击后小鼠肺组织和鼻甲骨中病毒含量采用数字PCR方法进行测定,同时对肺组织进行HE染色,评价其对肺部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重组流感病毒株rFLU/hMPV/B(嵌入了hMPV的B细胞表位)免疫小鼠后,产生了针对hMPV和流感病毒的特异性抗体。rFLU/hMPV/CTL+Th(嵌入了CTL表位/Th细胞表位)免疫小鼠后,产生了针对流感病毒的特异性抗体及hMPV特异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反应(IFN-γ分泌增多)。rFLU/hMPV/B和rFLU/hMPV/CTL+Th引起了平衡的Th1/Th2免疫应答。用hMPV和流感病毒攻击重组病毒免疫后小鼠,肺组织病理HE染色结果显示重组病毒免疫后小鼠肺病变明显减轻,肺组织和鼻甲骨中hMPV和流感病毒含量也明显减少。结论重组的2株嵌合有hMPV B细胞表位和CTL表位/Th细胞表位的重组流感病毒株,可刺激机体产生针对hMPV和/或流感病毒体液免疫应答,嵌合有hMPV CTL表位/Th细胞表位的重组流感病毒株还可刺激机体产生hMPV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应答,对hMPV和流感病毒攻击也有一定保护作用,该重组病毒株有潜在疫苗应用价值。

  • 标签: 人偏肺病毒 流感病毒载体 抗原表位 免疫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