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异位嗜铬细胞的MS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CT检查发现而病理证实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12例均行多层螺旋CT三期扫描,动脉期、静脉期行薄层扫描,在工作站上进行MPR、CPR、MIP处理。结果12例共14个病灶,其中胸部1例1个病灶,腹部膈肌下腹膜后脊柱旁8例10个病灶,盆腔2例2个病灶,睾丸1例1个病灶。大部分病灶为圆形或类圆形,1例为条索状、条带状分布。良性11例,占91.7%,恶性1例,占8.3%。结论MSCT能准确定位异位嗜铬细胞,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能为临床术前制定手术方案提供参考。

  • 标签: 异位嗜铬细胞瘤 螺旋CT
  • 简介: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抑癌基因PTEN在人脑星形中的表达及二者与人脑星形细胞侵袭性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50例人脑星形细胞组织和10例正常人脑组织中的MMP-2和PTEN蛋白的表达,并且分析二者与人脑星形细胞临床病理分级的关系。结果MMP-2和PTEN在低度恶性星形细胞和高度恶性星形细胞组织中表达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星形细胞恶性度增高,MMP-2的表达强度呈上升趋势而PTEN表达强度逐渐下降;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表明人脑星形细胞中MMP-2和PTEN之间呈负相关(Rs=-0.518,P〈0.01)。结论MMP-2和PTEN是人脑星形细胞分化程度和转移的潜在生物学指标,联合检测MMP-2和PTEN更有利于判断星形细胞生物学行为和病理分级。

  • 标签: 人脑星形细胞瘤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 第10染色体丢失的磷酸酶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肾上腺嗜铬细胞切除术的护理。方法总结45例后腹腔镜下肾上腺嗜铬细胞切除术的护理特点和具体护理措施,包括心理护理、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结果45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严重并发症,恢复良好。结论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可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后腹腔镜手术治愈率,促进术后患者康复。

  • 标签: 后腹腔镜 肾上腺 嗜铬细胞瘤 护理
  • 简介:MDA—MB-435是美国得克萨斯大学MDAnderson癌症中心Cailleau等建立的一个细胞系,来自患转移性乳腺导管腺癌的31岁高加索女性的胸腔渗出液,一直被视为乳腺癌细胞而广泛使用。

  • 标签: MDA-MB-435细胞系 黑色素瘤 乳腺肿瘤
  • 简介:目的研究颅内动脉与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的关系。方法选择未破裂颅内动脉患者24例和正常对照者16例,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加入培养基进行选择性培养,分析14d后细胞形成的集落数,并对贴壁细胞进行细胞鉴定、分析和计数。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其吞噬荆豆凝集素和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的内皮功能;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4、CD13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三抗阳性细胞并计数。结果颅内动脉患者外周血EPCs计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流式分析结果显示三抗阳性细胞数比例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颅内动脉患者外周血EPCs的数量较无动脉者明显降低。

  • 标签: 内皮细胞 干细胞 颅内动脉瘤 病因学
  • 简介:摘要鼻腔NK/T细胞淋巴是发生于鼻部的恶性肿瘤,对放疗敏感,但放射线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对口腔黏膜造成损伤,导致放射性口腔炎的发生,严重的放射性口腔炎不仅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而且往往使放疗暂停,造成放疗的疗程延长,甚至中断或放弃治疗.但在临床工作中,采取放疗前的预防性护理,放疗中的对症处理,放疗后的出院指导,能够有效地减轻放射性口腔炎反应及防止其加重,保证放疗计划的顺利进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鼻腔NK/T细胞淋巴瘤 放射性口腔炎 放射治疗 护理措施
  • 简介:目的探讨恶性淋巴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特点。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4例各型恶性淋巴患者及20例正常人的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CD3+细胞)、辅助性T细胞(CD4+)、抑制性细胞毒T细胞(CD3+/CD8+)、NK细胞(CD3-/CD16+56)和NKT细胞(CD3+/CD16+56),对两者百分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患者组中辅助性T细胞(CD3+/CIM+/CD8-)的百分比和绝对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患者组中CIM/CD8细胞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在恶性淋巴发生发展的过程中了解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可为后期病情判断及可能采取的相关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T淋巴细胞亚群 恶性淋巴瘤 T辅助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肾上腺嗜铬细胞切除术的护理。方法对28例行后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切除术的患者行术前的心理护理、术后的常规护理,密切观察血压以及心率,预防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和管道的护理等。结果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术后一个月内血压恢复正常,肿瘤未见复发。结论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前心理护理和术后密切观察、精心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

  • 标签:
  • 简介:摘要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DLBCL)是成人中发病率最高的中高度恶性淋巴,在组织形态、分子遗传学和免疫表型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异质性。基因和免疫分型对DLBCL的诊断分型和临床治疗,以及评估预后均具有较高的指导价值。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致力于寻找与DLBCL发生发展的机理及疾病预后相关的因素,包括基因表达和免疫组化标记。本文重点对DLBCL的分子遗传学和免疫学研究现状进行介绍。

  • 标签: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分子遗传学 免疫表型 组织病理学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ALK+间变大细胞淋巴(ALCL)的认识,总结其临床特点、病理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报道5例ALK+间变大细胞淋巴(ALCL)的病史、免疫组化等特征,复习相关文献。结论ALK+间变大细胞淋巴多以外周淋巴结肿大及高热等起病,有其独特的发病机制、免疫组化表型,临床误诊率高,目前尚无标准的治疗手段。国内外报道预后有较大差异。

  • 标签: ALK+间变大细胞淋巴瘤 淋巴结
  • 简介: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骨髓中的含量极低,体外的长期培养过程中易丧失干细胞潜能以及体内移植后安全性等问题的存在,限制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目的:探索体外分离纯化、冻存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最适方法,并观察以此方法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体内后是否具有成性。方法:分别采用差速贴壁结合24h首次换液、24h首次换液、48h首次换液的方法纯化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筛选最适纯化方法进行后续实验。配制含体积分数为10%,20%,30%,40%,50%胎牛血清的细胞冻存液冻存细胞,复苏后计算细胞存活率,测定复苏后细胞的生长曲线及成脂诱导能力。将第3,15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裸鼠肌肉、肝脏局部注射体内移植,45d后取注射部位行病理组织标本检查。结果与结论:差速贴壁结合24h首次换液法所获得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纯度最高,而细胞增殖能力与其他两组无明显差别,因此选用该方法纯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然后进行传代培养;含体积分数为30%血清冻存液既可保证细胞活性与增殖能力,又可保证干细胞特性及多向分化潜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至15代仍保持间充质干细胞特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入裸鼠肝脏45d后仍可在肝脏局部存活,生长状态与体外培养相似,无异型性及向周围浸润生长,提示体外长时间培养15代以内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在裸鼠体内存活且无成性。

  • 标签: 大鼠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分离纯化 冻存 细胞移植 成瘤性
  • 简介:摘要目的报道1例皮肤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分析其临床表现、组织病理特点及治疗和预后,以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诊治水平。方法通过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分析,结合免疫组化染色确诊。结果皮肤活检(右上臂及右面部)表皮角化过度,有痂壳及水疱形成,真皮血管周围淋巴样浸润,有核异型及核分裂。CD3ε(+)、CD4(-)、粒酶B(+)、CD56(-)、CD20(-)、CD30个别大细胞(+)、Ki-67阳性率约为20%。EBER(+)。诊断为皮肤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结论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具有独特的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特征,恶性度高、易误诊、预后差。

  • 标签: 淋巴瘤 NK/T细胞 皮肤损害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成像在星形细胞定性和分级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对30例术后确诊为星形细胞的患者,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进行磁共振常规及波谱检查,对波谱代谢物Cho/NAA,NAA/Cr,Cho/Cr进行评估。结果术后病理结果证实30例星形细胞中,低度恶性(WHOⅠ~Ⅱ级)13例,高度恶性星形细胞(WHOⅢ~Ⅳ级)17例。在几乎所有病例的波谱都可以发现不同程度NAA峰降低,Cho升高,Cr则比较稳定这一共同的图像特点,在两例高度恶性星形细胞中可以发现Lip峰,而未见于低度恶性的星形细胞中。Lip峰可以作为一个低度恶性与高度恶性区别的一种指标,在统计学上,两组之间差异明显。各级别星形细胞间NAA/Cr无明显差别(P>0.05),Cho/NAA和Cho/Cr则具有高度统计学差异(P<0.01)。Cr峰作为波谱代谢物的内标,在高度恶性肿瘤中明显降低,可能也反映了肿瘤的恶性变化。结论认为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成像可以为星形细胞的定性和分级提供可靠信息。

  • 标签: 星形细胞瘤 多体素 磁共振波谱
  • 简介:背景与目的:蛋白酶体抑制剂能影响肿瘤生长并诱导细胞凋亡。PS-341作为第-个经研究证实并被美国FDA批准用于临床的蛋白酶体抑制剂,可以通过JNK通路诱导体外胶质细胞凋亡。然而,PS-341在诱导细胞凋亡的同时,还将促进热休克蛋白(HSPs)的表达。HSPs有保护细胞对抗应激的作用。本研究中,我们将探索HSPs是否能保护胶质细胞对抗PS-341诱导的细胞凋亡,以及抑制HSPs表达是否能够增强PS-341诱导胶质细胞凋亡。方法:通过使用热休克蛋白抑制剂、亚致死热处理的方法调节胶质细胞中HSPs的表达,并用流式细胞技术、台盼蓝排斥实验和Westernblotting等方法检测PS-341诱导的细胞损害。结果:胶质细胞经PS-341处理后,HSPs的表达上调。抑制HSPs的表达,PS-341诱导细胞凋亡的能力显著增强。结论:胶质细胞中,HSPs可以保护PS-341诱导的细胞凋亡。PS-431联合应用HSPs抑制剂将增强胶质细胞凋亡,这有望成为-种新的胶质治疗途径。

  • 标签: 胶质瘤 PS-341 HSPS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视网膜母细胞(Rb)与Coat'病(渗出性视网膜炎)的CT及MRI表现及其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经病理及临床证实的34例视网膜母细胞及2例Coat'病,行CT检查32例,MRI检查8例,回顾性分析视网膜母细胞及Coat'病的CT及MRI表现。结果34例视网膜母细胞中30例CT表现眼环后方不规则软组织肿块,伴斑片状或斑点状钙化,2例无钙化,钙化率约94%。8例MRI6例视网膜母细胞,表现为眼环后方软组织肿块,T1WI信号高于玻璃体,T2WI信号低于玻璃体,4例体内见低信号钙化灶,2例视神经增粗。2例Coat'病,表现为视网膜后方积液,视网膜脱落,增强脱落视网膜明显强化,积液不强化。结论CT与MRI对视网膜母细胞的诊断CT具有优势,体内钙化可视为视网膜母细胞的定性诊断,MRI对视网膜母细胞分期及视网膜下积液较CT有优势,体钙化、视网膜下渗出积液及视网膜脱落强化可视为视网膜膜细胞与Coat'病的鉴别点。

  • 标签: 视网膜母细胞瘤 Coat'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血管新生与肿瘤生长密切相关,星形细胞又是富含血管的肿瘤,故为评价其预后而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家族(VEGF)尤为重要,胎盘生长因子(PlGF)系VEGF家族新成员,为了进一步明确儿童星形细胞预后影响因素,指导临床治疗,选取病变典型的105例星形细胞进行免疫组化检测,并对所得结果进行了统计学分析。

  • 标签: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胎盘生长因子(PlGF) 星形细胞瘤 免疫组化
  • 简介:脾脏是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临床上常见淋巴累及脾脏,而脾脏原发性恶性淋巴罕见[1]。脾脏套细胞淋巴(splenicmantlecelllymphoma,SMCL)报道极少,套细胞淋巴(mantlecelllymphoma,MCL)是一种独立的B淋巴细胞非霍奇金淋巴[2]。我院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腹腔镜检查 脾肿瘤 淋巴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