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静脉栓塞(Venousthromboembolism,VTE)是临床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主要包括静脉形成(Deepveinthrombosis,DVT)和肺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卒中急性期(发病2周内)DVT的发生率高达50%[1],多发生在瘫痪侧肢体,其危险度与肢体瘫痪程度、年龄呈正相关,此外,大约13%~25%的卒中患者早期死亡与合并PE有关,常常发生于卒中后第2~4周[1].……

  • 标签: 静脉血栓形成 脑血管意外 诊断 治疗
  • 简介:静脉栓塞性疾病(VTE)的年发病率及死亡率超过50万人次,患者的危险程度与不同临床背景相关联。深部静脉(DVT)的诊断当前仍为临床难点之一,多达75%的患者临床疑有此病,但缺乏血栓形成的客观证据。此外,50%以上的静脉病人无症状或从未接受过诊断。自1960年以来,对确诊的VTE病人一直采用肝素治疗。在1960~1990年30年间,VTE的治疗进展仅局限于由药丸改为肝素持续静脉滴注以及剂量计算圈的演变。近些年来,低分子肝素(LMWH)的发展已导致对VTE规范治疗的再评价。

  • 标签: 深部静脉血栓 诊断与治疗 急性深静脉血栓 低分子肝素 肺栓塞 静脉血栓病
  • 简介:背景:骨创伤后的静脉是十分重要的问题,但相关研究甚少。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两种不同方法对预防钝性创伤后静脉和肺栓塞的有效性。方法:共有224例住院患者参与此项预防创伤后静脉形成的前瞻性随机性研究。200例患者最终完成研究,比较两种不同的预防方案。A组患者在钝性创伤后24-48h内使用依诺肝素(30mg,皮下,每天两次)。B组患者在人院后使用脉冲式足泵并延迟使用依诺肝素。所有患者在出院前均行静脉核磁共振和超声检查。结果:A组共97例患者,B组共103例患者。22例患者(A组13人,B组9人)有静脉形成,其中A组2例还发生了肺栓塞。本组静脉的发生率为11%,A组13.4%,B组8.7%;A组和B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出现大的或闭塞性血栓共11例(发生率11.3%),B组仅3例(发生率2.9%)(p=0.025)。A组肺栓塞的发生率为2.1%,B组为0。A组有21例患者出现伤口并发症,B组为20例。住院期间发生静脉的患者人均用血7.4单位,无静脉的患者人均用血3.9单位(p〈0.05)。结论:结果显示严重的肌肉骨骼创伤后,早期使用机械预防(足泵)并延迟使用依诺肝素对预防静脉是相当有效的。比较两组患者,B组患者大的或闭塞性血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患者。可信水平:治疗性研究,Ⅰ级。详细的可信水平描述参见作者须知。

  • 标签: 深静脉血栓形成 药物预防 创伤后 随机性 机械 依诺肝素
  • 简介:1病例报告患者女,56岁。因上腹胀痛4天就诊。B超、CT检查提示腹腔积液,未发现脏器破裂及出血部位。腹腔穿刺抽出新鲜不凝血,以腹腔内出血原因待查于1997—08—28入院。查体:体温36.5℃,脉搏96/min,血压14/9kPa。神志清,心、肺无异常。腹软,上腹剑突下压痛阳性,肝、脾不大,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减弱。血常规:白细胞18.1×10~9/L,血小板29×10~9/L,血红蛋白87g/L。血淀粉酶、肝功能正常。考虑出血量少,血压相对正常,予以消

  • 标签: 脾静脉 病例报告 血小板 出血部位 出血原因 脏器破裂
  • 简介:肠系膜静脉形成(MVT)是比较少见的一种外科疾病,临床上常因认识不够而误诊.病人确诊时常已有广泛肠坏死,若不及时施行手术治疗,则其死亡率可高达100%[1].因此,提高对此病的认识,尽早确诊是挽救病人的关键.现将我院1994年9月~2003年12月间收治的8例肠系膜静脉形成的诊治状况作一分析.

  • 标签: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 梗死 病人 确诊 MVT 外科疾病
  • 简介:肠系膜静脉形成(MvT)是肠系膜血管阻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发病率呈上升起势.MVT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临床过程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其腹部症状的非特异性和发病的罕见性致本病误诊率和死亡率较高。作者报告;例急性原发性MvT的救治经验,结合文献加以讨论,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 标签: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 肠系膜血管阻断 小肠坏死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髂股静脉形成的解剖因素及Fogarty导管取栓术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20例严重下肢静脉形成的病人,Fogarty取栓导管分别取出血管的血栓时,用肝素盐水冲洗或注入尿激酶24ku冲洗溶解残留血栓碎屑。结果:均自髂股、股浅、股静脉取栓成功。随访0.5~3年17例肢体完全或基本恢复正常,有效率85%。结论:髂股静脉形成与静脉行程长、易受压等解剖特点有关。Fogarty导管取出严重型静脉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应用肝素冲洗或注入尿激酶可有效的清除残余血栓碎屑;松解受压血管可减少术后并发症。

  • 标签: 严重髂股静脉血栓 解剖因素 治疗 并发症 临床资料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卒中可促使静脉栓塞(VET)的发生率提高,卒中后静脉(DVT)的发生率与髋关节或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发生率相当.不同研究报道的肺栓塞发生率变化较大.国际卒中试验(IST)发现未进行预防性治疗的卒中患者肺栓塞的发病率为0.9%,因该研究未对肺栓塞进行系统筛查,故测得的发病率可能较实际值偏低.……

  • 标签: 脑血管意外 静脉血栓形成 预防
  • 简介:目的:探讨肠系膜静脉性肠梗阻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8例肠系膜静脉性肠梗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均有腹痛,全腹压痛,后期均出现腹膜刺激症,腹部x线片均见肠胀气和小气液平。周围血Hb>150g/L2例,血小板升高6例。6例行部分小肠切除吻合术,静脉切开取栓术和对症处理各l例。4例死亡。结果表明,病因为脾切除术后血液高凝状态;发病常不典型,应综合临床检查及早诊断,B超检查及血管造影具有重要诊断价值;治疗以手术为主,可获良好结果。结论:对各种原因的脾切除,尤其是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脾切除后出现腹痛等症状,进一步检查术前可获确诊,及时手术可获良好预后。

  • 标签: 肠系膜血管闭塞性肠梗阻 脾切除术 诊断 治疗
  • 简介:Tostudyeffeetofscopolamineontheactivityoftheformationofthroumbusoutsideofrabbitsandmice.MethodsTheinjectionof0.025mg·0.05mg·0.15mgscopolaminewasperformedonrabbitsandmice.After30minuters,toobservetheeffectscopolamineofthrombusoutsidetheanimals.Results0.025mg·0.05mg·0.15mg·kg^-1scopolaminehaverestrainedthethrombusofrabbitsandmiceinoutside.Therestrainedrateofrabbitsandmicewere68.04%,78.35%,81.44%and68.7%,72.5%,75.53%.Comparedwith0.9%sodiumchlorideithadobsolutediscrepancy(P<0.05).Themoredosethemoreaction.ConclusionThedifferentdosescopolaminehadrestrainedformationthrombusoutsideofrabbitsandmicedisplayedthatithaddose-responserelationship.

  • 标签: 剂量 东莨菪碱 动物实验 静脉血栓形成
  • 简介:1996-03~1998-03,我院对10例急性下肢动、静脉患者施行了溶栓疗法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中男7例,女3例;年龄35~60y。双下肢者2例,中央型血栓4例,外周型血栓4例,混合型血栓2例。10例均为急性发病,平均发病时间为3.5~8.5h。下肢静脉7例。下肢动脉血栓3例。10例都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有外伤骨折史者7例,有手术史者7例,在其原发病的基础上发病者2例(肺癌1例、动脉粥样硬化1例)。静脉均有患肢疼痛,活动受限,皮肤颜色青紫、淤血,皮温低,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患肢髌上10cm处较健侧增粗6~8cm,髌下10cm处较健侧增粗4~5cm。动脉血栓患者有皮温低,足背动脉动减弱或消失,患

  • 标签: 深静脉血栓 下肢动脉 溶栓治疗 患肢疼痛 尿激酶 肺栓塞
  • 简介:摘要近年来PICC已发展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置管技术,以其明显的优势在临床已被广泛应用,但也存在一些并发症。对血栓形成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和护理措施来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PICC 血栓形成 护理
  • 简介:1病例报告患者男,74岁。左下肢无诱因出现深部静脉形成2个月,在某医院先后用尿激酶、低分子右旋糖酐、维脑路通、阿斯匹林治疗无效,左下肢肿胀进行性加重,于1998—07—22转入我院。体检:体温36.4C.脉搏70/min.血压24/12kPa(180/90mmHg).神清.呼吸平稳.表浅淋巴结未触及。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无杂音,

  • 标签: 形成溶栓 治愈例 溶栓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