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5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对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比较方法和“突厥语大词典”中所采用的比较方法的异同及麻氏对比较语言学所做出的主要贡献进行探讨与归纳,以求进一步佐证麻赫穆德.喀什噶里是比较语言学的奠基人的观点。

  • 标签: 比较方法 词典 历史 比较法 语言学 归纳
  • 简介:2011年,蒙古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与哈萨克斯坦欧亚大学联合考古队在布尔干省巴彦诺尔苏术东北进行考古发掘,发现了一座按唐墓规制建造的大型壁画墓,墓内共发现唐代风格的壁画40余幅、拜占庭金币及仿制品40余枚及各式金银器。发掘报告这样总结了此墓葬的重要性:根据墓葬形制、葬式及出土遗物,可以认定该墓葬为东突厥汗国时期的遗存,墓主人可能为突厥贵族人物。

  • 标签: 突厥汗国 铁勒 拜占庭金币 萨珊银币 仿制品
  • 简介:世界名着《蒙古入侵时期的突厥斯坦》的中文译本终於由上海古籍出版社於2007年出版了。这是译者张锡彤、张广达两位前辈对中国西域历史研究的重大贡献。不过这个贡献却迟到了多年才得以与中国学术界见面。

  • 标签: 中文译本 突厥斯坦 入侵 蒙古 迟到 上海古籍出版社
  • 简介:"tangri"崇拜在阿尔泰语系诸部落、民族的原始崇拜观念中普遍存在,是古代漠北游牧民族共同的精神信仰。以古代突厥汗国和漠北回鹘汗国时期主要的七件碑铭文献为基础材料,运用文献学的理论和方法,检索出古代突厥人和回鹘人关于"tangri"崇拜的信息,再以碑铭篆刻年代为依据,对其进行归纳、整理、分析,进而探讨古代突厥人和回鹘人关于"tangri"信仰的发展规律。

  • 标签: 古代突厥文碑铭 tangri 崇拜
  • 简介:本文探讨了突厥语第二人称代词的历史发展,认为:1.早期原始突厥语第二人称代词很可能存在直接词干和间接词干;2,10-13世纪是第二人称代词发展和分化的重要时期;3.现代突厥诸语言中不同程度存在的第二人称普、尊称形式是古代突厥语方言差异的真实反映。

  • 标签: 第二人称代词 突厥语 第三人称代词 民族出版 复数形式 文献语言
  • 简介:在本文涉及到的古代突厥民族(指中国古代北方草原上操突厥语的诸民族)———匈奴、敕勒、高车、回鹘、突厥等都是世代生息在欧亚大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他们的历史重要性主要不是在于他们所建立的帝国,草原上大量的

  • 标签: 信天游 突厥人 民族文化 民族融合 陕北地区 北方游牧民族
  • 简介:<正>“吐蕃”,是唐代中原人对当时在青藏高原上建立的古代藏族政权(即通常所说的“吐蕃王朝”)及其属地、属民的称谓。在初唐的汉文史料中,“吐蕃”有时亦作“土蕃”。对“吐蕃”这一名号的语源及其最初的含义,学术界已经进行了多次探讨,提出了不少宝贵的见解。本文拟借助前人的研究成果及有关史料,对关于这个问题的几种有代

  • 标签: 吐蕃时期 突厥语族 吐谷浑人 青藏高原 语源 阿尔泰语系语言
  • 简介:唐与突厥"和亲"问题,已有很多学者做过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是由于研究者所持有的判定政治联姻的标准不统一,所以他们在研究对象的选取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从而使得当前唐与突厥"和亲"研究显得十分混乱和矛盾。判定政治联姻的真正标准实际上包含三个缺一不可的方面:必须有婚姻内容,或者说,必须有女人参与;发生于不同政治实体之间;当事双方要以婚姻关系为基础确立相应的姻亲名分。

  • 标签: 唐代 突厥 和亲 政治联姻
  • 简介:一、导论早在蒙古人力量逐渐强大开始对外扩张时,突厥人已经在中亚及邻近地带繁衍生息了。虽然文化稍落后但在政治上已经对中亚地区占有统治地位了。在俄罗斯南部,突厥部的一支钦察人控制了广阔的西伯利亚草原。突厥文化对基辅罗斯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久由于蒙古人的入侵,像突厥十姓(Onogur)和其他部落一样,钦察人也迁入了匈牙利。

  • 标签: 蒙古文化 突厥人 烹饪法 食物 中亚地区 对外扩张
  • 简介:摘要:突厥“三大碑”中表示空间意义的后置词üzä所支配的静词呈现出主格和位格两种形式并存的特点,但在此后的古代突厥—回鹘文文献中却仅表现为静词主格形式。

  • 标签: 后置词 üzä 静词 主格 位格
  • 简介:隋唐时期,突厥时常制造边界冲突和发动战争,一度对中原产生严重威胁。吊诡的是,突厥与中原政权斗争过程中发生的多次盛衰转折都与当时境内发生的气候异常突变和自然灾难有极大关连,凸显其面临危机干扰时社会生态韧性脆弱的一面。本文试图通过探讨隋唐时期的气候变化与突厥战争成败和社会发展兴衰之间的互动关系,重新审视突厥社会发展变迁中的社会生态韧性与适应性等相关问题。

  • 标签: 隋唐 突厥 气候变化 边境战争 社会生态韧性
  • 简介:蒙古、突厥之图腾崇拜再探讨──“蒙古先民以狼为图腾”说质疑苏鲁格图腾崇拜是随着氏族的形成而产生的。“图腾”系印第安语totem的音译,源于印地安人鄂吉布瓦族方言otoeman,意为“他的亲属”。先民不知生育为交媾所致,误认为是某种动物、植物或自然现象...

  • 标签: 图腾崇拜 母系氏族社会 《史集》 蒙古民族 《蒙古秘史》 突厥语
  • 简介:本文论述了安西大都护府领导西北各民族在其存在的一百多年间为丝绸之路和丝路贸易繁荣发展建立的历史功绩.文章并不赞同过分夸大突厥对丝绸之路的危害,客观、公正地评价了突厥对于丝绸之路的贡献.

  • 标签: 西安大都护府 突厥 丝绸之路 唐代 交通史 贸易史
  • 简介:2001年在蒙古国布尔干省巴彦诺尔(Bmannuur)发掘的突厥壁画墓出土4l枚金银币,这些金银币的发现对于考察中国乃至东亚周边地区出土的西方货币及其仿制品的相关问题极其重要,丰富了东亚地区发现的西方货币仿制品的类型,是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补充。本文基于发掘报告以及相关研究文章和图片资料,结合中国发现的拜占庭金币及仿制品的发现情况对这些金银币的具体形制加以详细梳理,介绍截止目前亚洲东部所见拜占庭金币仿制品的类型与特征,以增进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了解。

  • 标签: 突厥 金币 丝绸之路
  • 简介:本文列举了诸多实例阐述了罗布泊方言与被称为维吾尔族文化的丰硕成果《突厥语大词典》各别词汇的相近之处,这些词汇在当今维吾尔语中失传,但在罗布泊方言之中仍广为流传和使用,并剖析了罗布泊方言与《突厥语大词典》各别相近词汇流传今的原因。

  • 标签: 罗布泊 方言 词汇 词典 维吾尔族 维吾尔语
  • 简介:李树辉先生的这篇文章在本刊2013年第二期刊载中出现了缺漏,特向作者和读者致歉。现特将缺漏部分补上。缺漏部分从本刊2013年第二期第5页右列第24行,

  • 标签: 突厥语词 补漏 历史 古钱 西域 唐朝
  • 简介:突厥语族群所信仰的佛教主要是由内地传入的。突厥语中用采指称佛教僧侣的tojin一词,源于汉语的“道人”.借自“十六国”时期。该词的使用,正是汉传佛教西渐的反映。

  • 标签: 高昌 道人(tojin) 汉传佛教
  • 简介:维吾尔长篇历史小说在叙事艺术方面主要体现了史诗特点。维吾尔长篇历史小说的上述叙事特点跟维吾尔口头以及书面的经典文学作品所体现的文学传统不无关系。因为每一种体裁都会在自己所属群体的语言以及艺术规范基础上得到最初发展的。

  • 标签: 维吾尔 文化渊源 小说 历史 传统 史诗
  • 简介:12世纪末13世纪初,蒙古草原地区经历了一次旷日持久的争夺权力的斗争。这场斗争是在重新组合的各个部落①及其迅速建立在这些部落基础上的联盟之间展开的。而克烈部的脱里、乃蛮部的太阳罕以及乞颜部贵族铁木真则高高踞于这些部落联盟之上。他们无一不是迫不急待地扩大现有的势力,奖赏日益增多的大批那可儿,并且尽其所能地使自己及其家族在草原上获得独一无二的统治地位。1204年,这种斗争的最后胜利者铁木真打败了太阳罕为进攻他而建立起来的联盟。在随后两年多的时间里,铁木真的其他对手不是被消灭,便是被迫逃出蒙古。他们将蒙古草原让给一位至高无上的君主和帝国的创建者。就蒙古及其周围的各种社会与文化来说,铁木真的胜利是极其

  • 标签: 蒙古人 成吉思汗 蔑儿乞 突厥斯坦 西伯利亚 原始文献
  • 简介:本文从语言学分析入手,着眼于历史上突厥语族官制文化和中原政治制度的关系,对Bεg~Beg的语源问题进行探讨.认为在有关该词语源问题的诸观点中,称其音译于汉语'伯'的说法是可信的.该词为突厥语所借用的历史相当古远,约始于西周至春秋时期.Bεg~Beg的语义和适用领域虽发生了若干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通过辨析,仍可梳理出该词与'伯'字密切相关的古义来.

  • 标签: 突厥语 官制文化 政治制度 Bεg~Beg 语源 波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