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原发腹膜后脂肪肉瘤的手术治疗及其预后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12月于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行腹膜肿瘤切除+腹膜后脂肪清扫的49例腹膜后脂肪肉瘤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腹膜后脂肪肉瘤的多原发情况及预后。结果49例患者中,病理证实存在多个原发肿瘤(多发组)15例,非多个肿瘤(单发组)34例,多原发腹膜后脂肪肉瘤的发生率为30.6%(15/49)。高分化脂肪肉瘤和去分化脂肪肉瘤患者的疾病复发率分别为31.8%和4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发组和单发组患者的疾病复发率分别为40.0%和3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组49患者中,死亡5例。结论腹膜后脂肪肉瘤存在多原发性,行腹膜后脂肪切除术可使多原发患者的复发情况获益。

  • 标签: 腹膜后脂肪肉瘤 腹膜后脂肪切除术(单侧) 多原发性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儿童狼疮性肾炎(LN)的临床特征并分析其治疗效果及远期预后,探讨LN患儿进展至终末期肾脏病(ESRD)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治疗并随访的343例LN患儿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随访(截至12月31日)和预后情况等临床资料。根据肾活检病理的不同分型比较其完全缓解率;根据诱导治疗6个月后缓解情况分为完全缓解组和部分缓解组比较其复发情况;按复发情况分为无复发组、蛋白尿型复发组和肾炎型复发组;按起病时血肌酐有无升高分为血肌酐正常组和血肌酐升高组。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计算患儿存活率及肾脏存活率,ESRD的危险因素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343例LN患儿中男68例(19.8%)、女275例(80.2%),发病年龄为13.0(11.0,16.0)岁。LN患儿的肾脏表现中蛋白尿305例(88.9%)、血尿245例(71.4%);肾外表现中贫血273例(79.6%)、皮疹183例(53.4%)和发热165例(48.1%)。212例(61.8%)患儿起病时为重度狼疮活动。LN患儿诱导治疗6个月后完全缓解率为63.8%(219/343),部分缓解率为27.1%(93/343);Ⅰ和Ⅱ型患儿的完全缓解率高于Ⅳ型[10/12比60.7%(82/135),χ²=3.936,P=0.047]。共110例(35.3%)诱导缓解(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的患儿出现复发,复发时间为(43.2±28.4)个月,79例为完全缓解后复发,31例为部分缓解后复发,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患儿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6.1%(79/219)比33.3%(31/93),χ²=3.394,P=0.065]。343例患儿随访时间为60.4(32.3,100.9)个月。随访期间共15例患儿死亡,LN患儿3、5、10年的累积存活率分别为97.2%、96.4%、93.3%;共14例患儿进展至ESRD,LN患儿的3、5、10年累积肾脏存活率分别为99.2%、97.1%、93.4%。COX多因素分析显示起病时血肌酐升高、肾炎型复发和蛋白尿型复发为进展至ESRD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比=3.575、21.550、8.590,95%CI:1.127~11.341、2.394~194.027、1.042~70.823,P=0.031、0.006、0.046)。结论儿童LN起病时SLE疾病活动度高,常为多系统受累,经6个月诱导治疗大多数LN患儿可达到临床缓解,但部分患儿诱导缓解后复发;肾炎型复发和蛋白尿型复发、起病时血肌酐升高为LN患儿进展至ESRD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儿童 狼疮肾炎 治疗效果 预后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Ⅱ型冷球蛋白血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20年1月北京协和医院确诊的61例Ⅱ型冷球蛋白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1例患者中,男性26例(42.6%),中位诊断年龄为53(28~79)岁。继发病因包括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21.3%)、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21.3%)、自身免疫性疾病(14.8%)和血液系统肿瘤(11.5%)。31.1%患者为特发性。常见首诊症状包括皮肤紫癜、蛋白尿、血尿、肾功能不全、发热及关节痛。实验室检查显示,中位冷球蛋白水平为215.9(22.0~17 075.8)g/L,54例(88.5%)为IgM单克隆。类风湿因子(RF)升高患者占93.2%,C3下降患者占57.6%,C4下降患者占61.0%。共49例(80.3%)患者接受治疗,总体临床缓解率为75.5%,预计3年总生存率为89.3%。结论Ⅱ型冷球蛋白血症是一种多系统受累的全身性疾病,病因以肝炎病毒感染多见。早期诊断和干预对于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冷球蛋白 Ⅱ型冷球蛋白血症 肝炎病毒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肺腺癌代谢发生发展的关键基因并构建预后模型。方法利用TCGA、KEGG、TCGA数据库筛选肺腺癌的基因表达、代谢相关基因、肺腺癌代谢相关的基因集和临床信息。采用Cox回归分析,lasso回归降维筛选预后相关基因。Cox回归构建肺腺癌风险模型,高风险与低风险组。结果成功筛选出4个基因,LDHA、GAPDH、GNPNAT1和HACD1。高风险组预后显著差于低风险组(P<0.01),根据生存时间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1年、2年、3年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4、0.637、0.645。实验和验证数据集均提示该预后模型有较好的预测能力。结论筛选4个关键基因与肺腺癌代谢相关,构建的风险模型对于肺腺癌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为肺腺癌的精准化治疗提供新思路。

  • 标签: 腺癌 肺肿瘤 预后模型 生存分析 风险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抗甲状腺药物(ATD)治疗初发Graves病停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本前瞻性研究纳入2012年至2018年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分泌科以ATD治疗的初发Graves病患者285例。121例患者ATD治疗达到标准后停药并完成2年随访,按是否复发分为复发与缓解组,比较2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基线和停药时血清学指标与甲状腺彩超。Cox回归分析上述因素与Graves病复发相关性。结果65例患者停药后2年内复发。其中,早期复发患者存在Graves病遗传史和较高基线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水平特征。Graves病家族史、基线时高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 ≥18.1 pmol/L)、游离甲状腺素(FT4, ≥49.8 pmol/L)和TRAb(≥16.1 mIU/mL)水平、较大甲状腺肿(Ⅱ~Ⅲ度)和甲状腺体积(≥28.6 cm3)、高甲状腺上动脉血流峰速(STA-PV, ≥0.6 m/s)及停药时较高的TRAb水平(≥0.8 mIU/mL)与Graves病复发显著相关。基线时25-羟维生素D(≥14.7 ng/mL)和停药时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1.4 μIU/mL)较高可降低复发风险。结论Graves病家族史,治疗前重度Graves病临床表现、甲状腺血清学指标以及影像学特征均增加Graves病复发风险。有上述危险因素的初发患者,需合理选择治疗方案。停ATD时,建议将TRAb维持在正常偏低水平,TSH控制在1.4 μIU/mL至正常范围上限,以降低Graves病复发率。

  • 标签: 抗甲状腺药物 格雷夫斯病 预后因素 复发 缓解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肝移植受者术后淋巴漏的发生率,探讨淋巴漏的诊断、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805例儿童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淋巴漏分为淋巴漏组271例和无淋巴漏组534例。分析儿童肝移植术后淋巴漏发生率,评估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术后存活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临床指标。结果805例儿童肝移植受者术后淋巴漏的发生率为33.7%(271/805);淋巴漏组全肝供肝比例为14.8%(40/271),高于无淋巴漏组25.8%(138/53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其他基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淋巴漏组与无淋巴漏组术后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32.0个月与30.6个月,术后移植受者累计存活率、血管并发症、胆漏、急性细胞排斥反应及肠梗阻等发生率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腹水与血清甘油三酯(TG)比值预测淋巴漏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41,最佳临界值0.54,敏感性为59.2%,特异度为80.1%。结论淋巴漏是儿童肝移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不增加术后儿童受者死亡率,延长儿童受者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淋巴漏经饮食调整后可获得较好的疗效;腹水与血清TG比值可作为诊断淋巴漏的有效参考指标。

  • 标签: 肝移植 淋巴漏 儿童
  • 简介:摘要肝细胞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进展迅速,病死率高,总体预后极差,5年生存率不足18%。故临床上常应用分期系统等方法对肝细胞癌患者进行预后评估,但由于肝细胞癌的异质性极高,这些传统的工具无法对其预后进行精准预测。液体活检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主要通过对体液中的小分子成分(包括循环肿瘤细胞、循环游离核酸、外泌体等)进行分析,进而实时反映肿瘤状况及其预后情况。因此,本文旨在探讨液体活检在肝细胞癌预后中的潜在作用。

  • 标签: 液体活检 肝细胞癌 预后 循环肿瘤细胞 循环游离核酸 外泌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可切除肺鳞癌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05年1月至2018年6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不能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复发转移(Ⅲa~Ⅳ期)肺鳞癌患者350例,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生存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明确预后独立影响因素。结果350例肺鳞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6.7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化疗线数、化疗疗效、是否放疗、化疗前C反应蛋白(CRP)、乳酸脱氢酶(LDH)、癌胚抗原(CEA)、癌抗原125(CA125)、是否骨转移、是否脑转移和是否肝转移与晚期肺鳞癌患者的预后有关(均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ECOG评分(HR=1.855,95% CI为1.063~3.239, P=0.030)、既往是否行肺切除术(HR=0.476,95% CI为0.302~0.751,P=0.001)、一线化疗疗效(疾病稳定:HR=0.293,95% CI为0.159~0.540,P<0.001;完全缓解+部分缓解:HR=0.223,95% CI为0.120~0.413,P<0.001)、化疗前CRP(HR=1.715,95% CI为1.080~2.723,P=0.042)、LDH(HR=1.116,95% CI为0.780~1.596,P=0.002)、CEA(HR=1.855,95% CI为1.361~2.528, P<0.001)、是否肝转移(HR=2.453, 95% CI为1.461~4.120, P=0.001)是不可切除肺鳞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影响影响因素。结论ECOG评分、既往是否行肺切除术、一线化疗疗效、化疗前CRP、LDH及CEA水平、是否发生肝转移是晚期不可手术肺鳞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

  • 标签: 肺肿瘤,鳞状细胞 预后因素 晚期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原发腹膜后脂肪肉瘤的手术治疗及其预后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12月于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行腹膜肿瘤切除+腹膜后脂肪清扫的49例腹膜后脂肪肉瘤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腹膜后脂肪肉瘤的多原发情况及预后。结果49例患者中,病理证实存在多个原发肿瘤(多发组)15例,非多个肿瘤(单发组)34例,多原发腹膜后脂肪肉瘤的发生率为30.6%(15/49)。高分化脂肪肉瘤和去分化脂肪肉瘤患者的疾病复发率分别为31.8%和4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发组和单发组患者的疾病复发率分别为40.0%和3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组49患者中,死亡5例。结论腹膜后脂肪肉瘤存在多原发性,行腹膜后脂肪切除术可使多原发患者的复发情况获益。

  • 标签: 腹膜后脂肪肉瘤 腹膜后脂肪切除术(单侧) 多原发性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Ⅱ型冷球蛋白血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20年1月北京协和医院确诊的61例Ⅱ型冷球蛋白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1例患者中,男性26例(42.6%),中位诊断年龄为53(28~79)岁。继发病因包括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21.3%)、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21.3%)、自身免疫性疾病(14.8%)和血液系统肿瘤(11.5%)。31.1%患者为特发性。常见首诊症状包括皮肤紫癜、蛋白尿、血尿、肾功能不全、发热及关节痛。实验室检查显示,中位冷球蛋白水平为215.9(22.0~17 075.8)g/L,54例(88.5%)为IgM单克隆。类风湿因子(RF)升高患者占93.2%,C3下降患者占57.6%,C4下降患者占61.0%。共49例(80.3%)患者接受治疗,总体临床缓解率为75.5%,预计3年总生存率为89.3%。结论Ⅱ型冷球蛋白血症是一种多系统受累的全身性疾病,病因以肝炎病毒感染多见。早期诊断和干预对于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冷球蛋白 Ⅱ型冷球蛋白血症 肝炎病毒
  • 简介:摘要单绒毛膜双胎中,10%~15%会发生选择性胎儿生长受限(selective fetal growth restriction,sFGR)。sFGR可通过脐动脉多普勒波形分为3种类型。sFGR胎儿宫内死亡的发生率高,出生胎龄小,可有脑损伤、心肌肥厚、右心室流出道梗阻、肠穿孔、胰岛素分泌异常等多系统不良预后,且不同分型的sFGR的临床特点及预后不同。目前针对该人群的研究较少。sFGR仍需全面、长期随访。

  • 标签: 胎儿生长受限 双胎疾病 双胎,单卵 预后
  • 作者: 刘志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1-06-22
  • 出处:《介入医学》杂志 2019年第4期
  • 机构:四川省剑阁县人民医院 广元 628300
  • 简介:慢阻肺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该病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点,气流受限常呈进行性加重,伴有害气体或颗粒,主要是吸烟所致的肺部异常炎症反应。慢阻肺患者发病率及病死率较高,以气促、咳痰、喘息并反复加重为主要临床表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髓系肉瘤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89例髓系肉瘤病例资料,将89例髓系肉瘤患者按疾病分型不同分为原发性髓系肉瘤组(40例)、髓系肉瘤合并髓内疾病组(36例)和白血病髓外复发标志的髓系肉瘤(13例)。统计其年龄、性别、发病部位、类型、合并疾病、有无淋巴特征、疾病缓解状态等临床特征及是否化疗和移植、移植后是否用去甲基化药物(HMA)维持等对1年存活率的影响。结果89例髓系肉瘤中21例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及二代基因测序,8例进行异基因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原发性髓系肉瘤、髓系肉瘤并髓内疾病、白血病缓解后以髓系肉瘤复发的1年总体存活率(OS)分别为16.0%、37.5%、3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局部治疗(手术切除、鞘内注射、局部放疗)、化疗联合局部治疗、化疗联合allo-HSCT的1年OS分别为:0、28.1%、7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两疗程治疗后完全缓解和未完全缓解患者的1年存活率分别为34.9%、10.0%(P=0.008)。50%(4/8)髓系肉瘤受者移植后1年内复发,且生存期短。3例移植后受者应用地西他滨维持治疗,目前均长期存活。结论化疗联合allo-HSCT是髓系肉瘤的有效治疗手段,移植后应用地西他滨维持治疗可能延长无复发生存时间,但尚需扩大样本量进一步临床验证。

  • 标签: 髓系肉瘤 造血干细胞移植 地西他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可切除肺鳞癌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05年1月至2018年6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不能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复发转移(Ⅲa~Ⅳ期)肺鳞癌患者350例,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生存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明确预后独立影响因素。结果350例肺鳞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6.7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化疗线数、化疗疗效、是否放疗、化疗前C反应蛋白(CRP)、乳酸脱氢酶(LDH)、癌胚抗原(CEA)、癌抗原125(CA125)、是否骨转移、是否脑转移和是否肝转移与晚期肺鳞癌患者的预后有关(均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ECOG评分(HR=1.855,95% CI为1.063~3.239, P=0.030)、既往是否行肺切除术(HR=0.476,95% CI为0.302~0.751,P=0.001)、一线化疗疗效(疾病稳定:HR=0.293,95% CI为0.159~0.540,P<0.001;完全缓解+部分缓解:HR=0.223,95% CI为0.120~0.413,P<0.001)、化疗前CRP(HR=1.715,95% CI为1.080~2.723,P=0.042)、LDH(HR=1.116,95% CI为0.780~1.596,P=0.002)、CEA(HR=1.855,95% CI为1.361~2.528, P<0.001)、是否肝转移(HR=2.453, 95% CI为1.461~4.120, P=0.001)是不可切除肺鳞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影响影响因素。结论ECOG评分、既往是否行肺切除术、一线化疗疗效、化疗前CRP、LDH及CEA水平、是否发生肝转移是晚期不可手术肺鳞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

  • 标签: 肺肿瘤,鳞状细胞 预后因素 晚期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涎腺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取回顾行的方式分析40例SACC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ion两步法检测Ki-67,CD117,CK19,p63,SMA,S-100,β-catenin,LEF-1和D2-40的表达;用FISH法检测MYB-NFIB融合基因。 Kaplan-Meier方法用于生存分析,单因素和多因素Cox生存用于分析预后因素。结果:在40例SACC病例中,有36例(90%)在SACC显微镜下显示了在肿瘤周围的收缩裂隙。 D2-40显示PRC非脉管肿瘤血栓。在14例SACC病例中,有8例(571%)的MYB-NFIB融合基因呈阳性。对39例SACC病例进行了随访,随访时间为3到114个月。手术后中位总生存时间为78个月。 5年,8年和10年的生存率分别为77.8%,26.4%和0;手术后中位无肿瘤生存时间为51个月,第2、5和8年无肿瘤生存率分别为78.5%,40.8%和0。预后分析显示Ki-67增殖指数> 15%(HR = 3.943,P = 0.037),PRC(HR = 2.469,P = 0.040)和非根治性切除(HR =2526,P = 0.043)是独立的影响变量。结论PRC存在于90%的SACC中,可作为病理诊断参数。 Ki-67增殖指数> 15%,PRC和非根治性切除是SACC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涎腺肿瘤 腺样囊性癌 肿瘤周围收缩裂隙
  • 简介:[摘 要] 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对口腔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9年1月在山东省立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被诊断为OSCC的711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计数,计算NLR,以NLR中位数为临界值将356例患者列入低NLR组(NLR<2.20),将355例患者列入高NLR组(NLR≥2.20),分析NLR与OSCC患者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结果:高NLR组与低NLR组比较,在组织分型(P=0.002)、临床分期(P=0.012)和淋巴结转移(P<0.001)方面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Kaplan-Meier分析表明低NLR组患者的总生存时间显著高于高NLR 组(P=0.025)。单因素分析(HR:2.708,95%CI: 1.525~4.807,P=0.001)和多因素分析(HR: 2.191,95%CI: 1.158~4.144,P=0.016)均显示NLR与患者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 OS)密切相关。结论:术前外周血NLR可作为OSCC患者预后的独立风险指标。

  • 标签: []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口腔鳞癌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肝移植术前循环肿瘤细胞(CTC)检测评估预测受者肝癌复发与生存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于2015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期间62例肝癌患者肝移植术前通过Cyttel法检测分析CTC,应用X-tile软件通过Kaplan-Meier法确定术前CTC最佳的截止值,并分析CTC与临床因素的关系;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描绘肝移植术后无瘤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的生存曲线。结果确定术前CTC最佳临界值为3个/3.2 ml,将CTC≥3/3.2 mL设置为CTC阳性组,CTC<3个/3.2 ml设置为CTC阴性组;肝移植术前CTC阳性/阴性与术前甲胎蛋白(AFP)水平、最大肿瘤直径、淋巴转移、肝移植标准、分化程度呈显著相关(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模型法系发现术前CTC个数(HR:1.262,95%CI:1.069~1.489,P=0.006)、微血管侵犯(HR:2.657,95%CI:1.120~6.305,P=0.027)是肝癌肝移植术后无瘤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微血管侵犯(HR:3.738,95%CI:1.219-11.459,P=0.027)是影响肝癌肝移植术后总生存期唯一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CTC阳性/阴性与肿瘤复发或转移(未复发、肝内复发与远处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90,P=0.020);术前CTC阴性、阳性患者在1年、2年、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2.90%、68.70%、58.90%和49.00%、29.40%、22.10%;术前CTC阴性、阳性患者在1年、2年、3年总生存率为85.50%、77.10%、69.79%和64.90%、47.20%、40.50%。术前CTC阴性的无瘤生存率曲线高于CTC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CTC阴性的总生存率曲线高于CTC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术前CTC检测对评估肝癌肝移植术后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及应用前景。

  • 标签: 肝移植 肝细胞癌 循环肿瘤细胞 Cyttel检测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膜癌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脑脊液特点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1日至2020年5月31日于河南省人民医院就诊的脑脊液细胞学证实的脑膜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脑脊液改变以及影像表现并进行随访,分析脑膜癌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共纳入患者88例,其中男42例(47.7%)、女46例(52.3%),中位年龄59岁(28~78岁);病理分型为肺癌58例(65.9%),胃癌13例(14.8%),乳腺癌7例(8.0%),黑色素瘤1例,食管癌1例,胆囊癌1例,肾癌1例,双源癌2例,不明来源4例。中位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50分。34例患者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诊。临床表现中,有73例(83.0%)头痛、63例(71.6%)恶心呕吐、37例(42.0%)精神行为异常、41例(46.6%)癫痫发作,23例(39.0%)颅神经受累,20例(33.9%)脊神经受累。61例(83.6%)的患者影像学呈阳性改变。87例患者完成了脑脊液细胞学检查,首次脑脊液细胞学阳性率90.8%,47例(54.7%)患者可见激活单核细胞。中位总生存期13.0(95%CI:2.9~23.1)周,1年生存率19.1%。肺癌、KPS≥50分、应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全脑放疗为利于预后的相关因素(均P<0.05)。结论脑膜癌病总体预后差,较好的身体状态、TKIs药物治疗、全脑放疗是利于患者预后的因素。

  • 标签: 脑膜癌病 脑脊液细胞学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全脑放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影响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视力恢复的影响因素。方法:以40例(2020年1月-2020年12月)视网膜静脉阻塞病患开展此项研究,40例(40眼)患者均采用激光进行治疗;就不同类型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治疗前后视力水平;且分析初诊视力与预后视力,缺血与否与患者低视力、盲目的关系。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分支阻塞类型的视力改善效果显著,P0.05;初诊视力与患者视力预后呈现正向相关性,初诊视力≥0.5和0.1-0.4的患者,其预后视力恢复到≥0.5的患者数量较多,与初诊视力<0.1患者预后视力达到≥0.5的患者数量比较,P

  • 标签: 视网膜静脉阻塞 影响因素 预后视力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气压止血带对足踝手术预后的影响。方法:我们自2020-06月至2020-12月,选择100例足踝手术患者,来研究电动气压止血带对足踝手术预后的影响。实验组(不使用止血带)和对照组(使用止血带50例),每组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