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腹腔结肠癌手术应用于结肠癌不同分期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68例结肠癌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中行腹腔结肠癌手术者34例(腹腔组),依据分期分为A组8例,B组15例,C组7例,D组4例。开腹手术治疗者34例(开腹组),依据分期可分为A组9例,B组15例,C组6例,D组4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并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3年后的存活率。结果手术后,腹腔组A组、B组、C组、D组不同分期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时间、住院时间方面均显著优于开腹组相应分期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年后腹腔组总存活率显著高于开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结肠癌手术对结肠癌不同分期患者疗效好,利于患者早日康复,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腹腔镜结肠癌手术 结肠癌 分期
  • 简介:目的:对比腹腔和开腹结肠癌根治术对早期结肠癌患者术后近期复发的影响,确定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纳入2010年1月—2012年10月行腹腔结肠癌根治术患者62例和开腹结肠癌根治术患者83例作为队列研究,通过随访术后结局以及鸟苷酸环化酶C(GCC)-mRNA和癌胚抗原(CEA)水平进行分析,比较腹腔和开腹手术对结肠癌复发的影响。结果:腹腔组和开腹组患者入院时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肿瘤大小、分期、评分、病理类型以及切除范围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年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年腹腔组较开腹组复发率明显低(3.2%比1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总生存率和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年无瘤生存率腹腔组明显高于开腹组(93.5%比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早期(术后6个月)GCC-mRNA和CEA阳性率腹腔组显著低于开腹组。对患者术后1年的结肠癌复发率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发现,腹腔结肠癌根治术较开腹手术在术后1年内能明显降低结肠癌的复发(P〈0.05)。另外,分期及氨基水杨酸类药物的应用都是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腹腔结肠癌根治术是一种安全的手术方式,较开腹手术能显著降低患者近期结肠癌复发率。

  • 标签: 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 开腹结肠癌根治术 肿瘤复发 无瘤生存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结肠癌腹腔手术患者术后护理干预及其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本院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间收治入院的实施腹腔手术治疗的结肠癌患者54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随机双盲法原则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有27例,两组患者均实施腹腔手术治疗,对照组术后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术后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肝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并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焦虑(SAS)、抑郁(SDS)情绪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且术后均未见手术切口感染病例。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SAS、SDS评分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手术用于结肠癌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但同时还应加强术后患者的护理工作,继而改善不良情绪,促进疾病恢复。

  • 标签: 结肠癌 腹腔镜手术 护理干预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腹腔结肠癌切除术治疗高危结肠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6年11月此段时间内本院收治的68例高危结肠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参照组患者实施开放性结肠癌切除术,而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下进行切除,而后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组间差异存在。结论对于高危结肠癌的患者,采取腹腔下手术切除,创伤比较小、出血量少,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同时也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腹腔镜 高危结肠癌 临床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容积cT增强扫描观察活体状态下胃结肠静脉干及其属支的解剖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2016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大兴教学医院行腹部增强CT检查的1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7例、女67例,年龄19~75岁,平均50.5岁。所有受检者行腹部CT三期增强扫描,容积重建门静脉期图像。观察胃结肠静脉干位置、走行,测量胃结肠静脉干长度、管径;观察胃结肠静脉干各属支的分型、走行以及胰十二指肠上前静脉的汇入点;参照国内动脉血管显示效果评价标准对各属支血管显示效果进行评级。结果124例患者中,117例(94.3%)形成胃结肠静脉干。胃结肠静脉干位于横结肠系膜内,紧贴胰头前缘走行,均于胰头下缘汇入肠系膜上静脉。其中,胃结肠静脉干向肠系膜上静脉右侧走行者占61.54%(72/117),右前方走行者占36.75%(43/117),前方和右上方走行者各占0.85%(1/117);胃结肠静脉干长度为2.6-21.9mm,平均(8.64-3.7)mm;管径为3.2~7.0mm,平均(5.1±0.9)mm;胃结肠静脉干属支中胃结肠干型16例、胃胰干型23例、胃胰结肠干型78例。124例中显示胰十二指肠上前静脉101例,其中汇入胃网膜右静脉40例,汇入右结肠静脉43例,汇入胃网膜右静脉与右结肠静脉合干4例,直接汇入胃结肠静脉干14例。胃结肠静脉干各属支血管显示效果评定:胃网膜右静脉、右结肠静脉、中结肠静脉显示效果均达N3级,胰十二指肠上前静脉显示效果1级33例、2级61例、3级7例。结论容积增强CT能够在活体状态下较清晰显示胃结肠静脉干的解剖细节,对于临床手术有重要指导价值。

  • 标签: 胃结肠静脉干 解剖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容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结肠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60例进行多排螺旋CT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结肠癌患者,分析其检测结果。结果患者病灶发病部位集中在升结肠与乙状结肠;60例患者,位于A期为7例,B期为41例,C期为8例,D期为3例,术前使用多排螺旋CT进行确诊,其临床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结肠癌采用多排螺旋CT进行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为结肠癌确诊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多排螺旋CT 结肠癌 诊断
  • 简介:探讨腹腔下完整肠系膜切除术(CME)在结肠癌患者中的手术效果及对肿瘤脱细胞及患者远期生存的影响。2009-2012年,腹腔CME手术治疗70例患者(腹腔组)和传统开腹性根治性手术患者59例(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腹腔肿瘤脱落细胞阳性率及患者的远期生存率。结果显示,腹腔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Ⅰ+Ⅱ期患者淋巴结清除数目、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组患者对Ⅲ期结肠癌患者的淋巴结清除数目、术后引流量均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术后,腹腔组患者腹腔肿瘤细胞脱落阳性率(18.57%)显著低于对照组(35.59%,P〈0.05);腹腔组患者的的3年复发率(14.29%)显著低于对照组(28.81%,P〈0.05);腹腔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79.66%,P〈0.05)。腹腔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35.3个月)显著长于对照组(33.1个月,P〈0.05)。结果表明,结肠癌腹腔CME手术有利于彻底清除淋巴结、减少腹腔肿瘤脱细胞的发生,有利于患者的远期预后。

  • 标签: 腹腔镜 完整肠系膜切除术 结肠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右半结肠切除术在右半结肠癌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腹腔右半结肠切除术的52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无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病例,6例(11.5%)中转开腹。52例手术中的平均手术时间(163.1±13.0)min,手术出血(27.2±23.0)ml,辅助切口长(5.4±0.6)cm,术后排气时间(2.5±0.7)d,淋巴结清扫数目(17.1±3.0)枚。1例出现肝转移,无戳孔和局部复发。结论腹腔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有利于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减少术中创伤,值得推广。

  • 标签: 腹腔镜 右半结肠切除术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腹腔辅助右半结肠切除术和传统开放性切除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0月在我院69例行腹腔右半结肠切除术和同期78例行开腹右半结肠切除术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比较两组临床资料、手术相关资料、术后近期疗效等的差异。结果两组病人临床资料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腔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5.3±0.7)cm,(202.8±16.2)min,(84.8±43.0)mL,(2.5±0.6)d,(10.0±2.0)d,与开腹组相比(21.3±2.5)cm、(168.0±16.6)min、(203.3±35.3)mL、(3.9±0.7)d、(15.9±5.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开腹组清扫淋巴结数目(12.9±4.5)个,腹腔组清扫淋巴结数目(16.4±7.6)个,两组清扫淋巴结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腹腔辅助右半结肠切除术的近期疗效优于传统开腹手术,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 标签: 结肠癌 腹腔镜 右半结肠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消化道造影在结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观察,于2014年2月到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结肠梗阻手术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CT组(30例)和结肠组(30例),对比检查结果,分析多层螺旋CT诊断的应用价值。结果CT组患者诊断与手术结果符合率(96.6%)高于结肠组(83.3%),差异显著,同时满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CT组患者的病因诊断结果更为接近术后诊断。两组对比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多层螺旋CT消化道造影对结肠梗阻进行诊断,诊断结果准确性较高,值得临床采用。

  • 标签: 多层螺旋CT消化道造影 低位肠梗阻 应用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数字胃肠机下结肠钡灌肠和仿真排粪造影对便秘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收集本院2014年7月-2016年8月收治的98例便秘患者,所有患者均行数字胃肠机下结肠钡灌肠和仿真排粪造影,观察钡灌肠和排粪造影表现,观察异常影像特征。结果:钡灌肠造影29例(29.6%)正常,69例(70.4%)钡灌肠造影异常,表现为横结肠下垂9例(13.0%)、结肠冗长38例(55.1%)、乙状结肠冗长22例(31.9%)。排粪造影有1例(1.0%)正常,97例(99.0%)排粪造影异常,表现为会阴下降65例(67.0%)、内脏下垂24例(24.7%)、直肠前突36例(37.1%)、直肠内黏膜套叠有22例(22.7%)。结论:数字胃肠机下结肠钡灌肠观察和仿真排粪造影能够清晰观察结直肠形态,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诊断依据,从而明确诊断。

  • 标签: 便秘 数字胃肠机 灌肠 仿真排粪造影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研究结肠癌不同分期患者进行腹腔结肠癌手术的科学性、合理性。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45例进行腹腔结直肠手术的结肠癌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作为腹腔组,选取同期的50例进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结肠癌患者为对照组,分别对比分析各组不同Dukes分期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时间、住院时间等情况,同时比较两组不同分期患者2年后存活率。结果腹腔组DukesA、B、C、D期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组不同分期患者2年后存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癌患者采用腹腔结肠癌手术治疗的效果良好,其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均明显减少,并可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结肠癌 腹腔镜结肠癌手术 不同分期 合理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痛内结肠息肉切除术患者术后护理要点及相关经验。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7年3月于本院收治的159例无痛内结肠息肉切除术患者为对象,回顾性分析,总结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结果151例(95%)均无出血、穿孔、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6例(4%)存在出血现象,2例(1%)引起穿孔。结论对无痛内结肠息肉切除术患者完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 标签: 无痛 电子内镜 结肠息肉切除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下治疗结肠息肉的护理方法。方法对73例行内下肠息肉切除的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73例患者均成功切除息肉,发生并发症1例,住院时间平均(6.81±1.22)d,患者随访6~18个月,均无复发。术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为98.63%。结论内下行结肠息肉切除的患者给予护理干预,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效果。

  • 标签: 内镜 结肠息肉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完整全结肠系膜切除在腹腔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8月~2016年8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右半结肠癌患者108例,分为对照组53例,接受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55例,接受完整全结肠系膜切除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不同治疗方式下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手术时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术后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结果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虽然两组Ⅰ和Ⅱ期淋巴结清除情况没有显著性差异,即P>0.05,但观察组Ⅲ期和总的淋巴结清除量明显多于对照组,且结果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出现2例并发症,对照组出现9例并发症,前者总并发症率(3.64%)显著低于后者(16.98%)。结论与传统手术治疗方式相比,完整全结肠系膜切除在腹腔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应用具有安全、有效的特点,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完整全结肠系膜切除 腹腔镜 右半结肠癌根治术 可行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