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八卦方位说或汉易卦气说去解说坤卦卦辞,都会遇到岁时和方位逆行问题,这是违背八卦方位与卦气原理.这表明有学者据帛书中"岁之义"说法推断本经中有卦气思想看法是行不通.细考帛书原文,其"岁之义,始于东北,成于西南"一句其实本非解说坤辞"西南得朋,东北丧朋",而是解说初六爻辞.而就爻辞"履霜坚冰至"一语本身而言,我们无法从中看出什么方位问题,传本亦无此类解读,故帛书有关"岁之义"说法只能视为帛书制作时代观念.

  • 标签: 帛书 周易 八卦方位 卦气
  • 简介:在经历了元明以来“理”理解方面的“去实体化”转向以后,理学思想家大都走向了理气一元论。这显然已经偏离了朱子原有的理论形态。陆世仪站在申明朱子之说立场,坚定地维护朱子理气二元存在论架构以及理先于气说。陆世仪论证依据,虽不外朱子既有观念,但充分反映了复兴朱子学这一时代需求,也表现了其个人对朱子理学体认心得。其理先于气说特色及其效果,在对抗诸儒异说目的下;显示了清初朱子学发展之一重要侧面。

  • 标签: 陆世仪 理先于气 理气动静 时代意义
  • 简介:本文以程颐与其弟子吕大临与苏季明"中和"辩为中心,围绕双方辩论焦点:中和名义、已发与未发工夫、应付情感方法等,详细考察了北宋道学家视野中"中和"说.本文认为,程颐与其高足"中和"辩,体现了心性二元论道德理性主义与心性一元论道德直觉主义交锋,一方面重新开启了"中和"说不同视域,另一方面也为朱熹乾道五年"中和"悟提供了思想资源和契机.

  • 标签: 程颐 “中和”说 北宋 心性二元论 道学
  • 简介:在晚清和民国,中国政治正当性发生过重大历史转型。在经历传统正当性危机同时,近代中国思想家们逐步重建新政治正当性轴心。新政治正当性以“去道德化”为时代标志,以世俗化历史主义目的论为知识背景,确立了三个重要正当性轴心:自由正当性、民主正当性和富强正当性,并分别形成了自由主义、民主主义和国家主义这三种近代中国重要政治思潮。从天理到公理,再到潮流,近代中国政治正当性逐步失去了超越和客观性质,走向历史和心理主观意向。与此同时,政治正当性基础也有一个从善(德性)到权利(自由)转型过程。

  • 标签: 正当性 天理 公理 权利
  • 简介:仁是孔子思想核心,也是儒学核心。近代以来,许多学者用逻辑分析方法解仁,把仁解释成全德之名,这样解释一方面把仁只作为道德德日来看待,降低了仁与天人会通精神品格;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仁之内涵空泛,从而不能让人真正体认到仁真精神。考诸先贤论仁精要,依据《论语》文本,可知孔子仁实有体有用,其体本于性与天道,其用即同情之心、感通之心,必统其全体大用,乐行不息,始可识得仁精义。

  • 标签: 全德之名 体用
  • 简介:"一画"属于易学哲学专用范畴。布颜图、戴德乾认为古代画理、画论都是从太极"一画"本体理论中发展而来。变易、神知、感而遂通之理为文学、诗赋、书画等艺术审美创作体验提供了开放审美心理依据。画家必须慎守《周易》精诚之道,勤劳谦虚,专心积累,戒骄戒躁。

  • 标签: 画学 易道 一画 太极 变化 感而遂通
  • 简介:曾参思想以道德规范为主,核心是孝,实质是重视伦理,重视做人责任。他认为人生责任多,处处时时有责任,责任是相互;人责任有先后、高低之分,家庭责任是首要、基本,社会行政责任是次要。人们在尽到家庭责任以后,应自觉主动地承担并终生坚持不懈地履行对他人以至于天下人责任;人们为尽到人生责任,必须加强自身修养,并提出了“省身”、“战战”、“慎独”等修身方法。

  • 标签: 曾参 责任
  • 简介:中国清明节和墨西哥亡灵节虽节日时间不同、地域有别,但两国节日文化既有不同点也有相似之处:中国清明节历史悠久,有着深厚文化积淀:追思先人,感恩怀远;勿忘生者,幸福明天是其节日文化寓意所在;而墨西哥亡灵节历史演变复杂,虽经改良,但仍带有浓厚墨西哥土著居民阿兹特克人祭奠亡灵、感恩亡灵、崇拜亡灵节日狂欢文化,“逝者在棺,生者狂欢”是其节日文化形象描述.本文从两国节日历史沿革、节日外延、节日意义及节日内涵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层异同分析.

  • 标签: 中国清明节 墨西哥亡灵节 中国传统文化 阿兹特克土著文化 祭奠 文化传承
  • 简介:<正>《管子·内业》是一篇讨论精神学说文章。篇中使用“道”、“精”、“气”、“神”、“性”等字,都是同义语。——第十五节云:“心能执静,道将自定。“而第七节则云:“敬除其舍,精将自来;……严容畏敬,精将至定。”证明“道”就是“精”。——第三节云:“夫道者所以充形也”;而《心术》下则云:“气者身充也。……充不美,则心不得。”证明“道”就是“气”。

  • 标签: 精神现象 管子 内业 心术 著者 两个来源
  • 简介:摘要:夏含夷先生以《左传》占筮实例论证传统“卦”说法不可靠,认为传统“某卦某卦”卦”说法并不是指变卦,而仅仅是指定某一卦某一爻方式;那么又是以什么方法来指定某一卦某一爻呢?夏先生以《左传》等占筮实例中存在连续两次或多次贞筮情形进行推测,以为其可能正反映了得到“某卦某卦”整个过程:前一次贞筮得卦,后一次贞簸得爻。夏先生这些观点虽然新颖,但却是靠不住。如果夏先生关于说法是正确,则占断时只会用到主卦而不会用到卦,可实际上《左传》占筮实例中不仅用到了卦象,也用到了爻辞,说明变卦是实际存在,“卦”并不仅仅是指定某一卦某一爻用语。而且《左传》等占筮实例中,虽然的确存在连续两次或多次贞筮情形,但它们绝不是前一次贞筮得卦,后一次贞筮得爻情形,而是各自相对独立一次完整贞筮过程;包山简或葛陵简等出土文献同时得出两个筮数易卦筮例,也不可能支持夏先生前一次得卦,后一次得爻观点。夏先生解释明显存在误读。

  • 标签: 之卦 变卦 《左传》 贞筮 占筮 筮数易圭卜
  • 简介:一、唐宋《圆觉经》解经史《圆觉经》,全名为《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一卷),据称为唐佛陀多罗(觉救)所译。最早记录它目录——《开元释教录》就已经对该经译出时间不究其详,《开元释教录》卷九中说“此经近出不委何年”。

  • 标签: 《圆觉经》 唐宋 《开元释教录》 天台 佛陀 时间
  • 简介:“趋吉避凶”是人类共同天性。《易经》曾一度作为占卜预知吉凶福祸之书,是中华文化对人生问题探讨重要之一环。其中符号系统与文字系统尤为世界各文化所推崇。德哲卫理贤氏一方面介绍《易经》思想给西方学者,另一方面以其传教士身份,比较中西文化对吉凶概念异同。译文与注释中多有创见和发挥。其德文译本亦成为西方翻译文字范本。笔者分由“趋吉避凶”、“吉凶意义”、“吉凶来源”、“幸福论与德性论”四方面,针对译文和注释,对吉凶概念作全面的探讨。

  • 标签: 吉凶 德译《易经》 卫理贤
  • 简介:顾福棠以文人身份注解《孙子》,专注于旧注是否契合孙子"经旨"评判标准,基本上秉持前代"我注六经"孙子研究理路,使《孙子集解》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前代《孙子》研究传统。顾福棠也频繁征引近代西方军事理论与战例,以此论证孙子思想正确性,并以近代学者眼光重新审视孙子战争观及战略战术思想。《孙子集解》是顾氏摆脱传统集解类兵书撰著套路、融合东西方军事思想一次粗浅尝试,彰显了作者与清代中期学者完全不同诠释旨趣。

  • 标签: 《孙子集解》 顾福棠 清末 孙子兵学
  • 简介:德国汉学界对中国哲学理解和研究长期以来存在重视先秦、轻视宋明倾向,但德语世界对朱熹思想译介活动和阐释工作也并非没有其积极一面,这主要体现在其译介活动悠久历史和阐释工作层出不穷上。对朱熹思想在德语世界中接受进程考察有助于我们为一场真正对话做好准备,然而目前所看到德语世界朱熹思想研究大都不能令人满意,都还难以经得起学术性严格推敲,这一现象反过来必然促使我们去深入思考思想对话真正本质。

  • 标签: 朱熹 理学 德国汉学 中国哲学
  • 简介:<正>一、引言一个人怎样才能理解他(她)自身存在?他存在怎样使他理解达到一种真理?这两个不同问题,是与人类生存本性攸关两个生存性问题,东西方都有相当多哲学家在探讨它们;然而,这两个问题在今日更有新意,有必要作进一步探讨。因为,哲学家麻烦之处就在于:滋养和培育他们心灵那些思维习惯和传统往往又成为他们桎梏。因而,人们在洞察和思索人类生存基本问题时,需学会使自己首先摆脱束缚。海德格尔以下疑虑与上边的话有异曲同工之处:

  • 标签: 海德格尔 有限性 孔子 本体论意义 人类生存 真理性
  • 简介:若从思想自身发展来看,阴阳五行家与《易经》有着重要渊源关系。《易经》阴阳变化观念和带有浓厚原始思维特性宇宙观,是阴阳五行家思想理论基石.阴阳五行家宇宙发生图式和序列便滥觞于此.《易经》以“因果联想”为重要特征认知方式对阴阳五行家认识和把握世界基本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易经》时空观念也与阴阳五行家以阴阳五行配四时、四方,以阴阳五行说明宇宙之大化、社会之变迁、人事之行止思想紧密联系在一起。

  • 标签: 阴阳五行家 易经 宇宙观 认知方式 时空观
  • 简介:朱子哲学思想形成和发展与其易学思想演变过程是分不开。本文在有关朱子生平思想发展既有学术成果基础上,力图从先天后天问题角度入手,讨论他关于先天后天问题观点演变过程,并对其得失作同情了解和细致分析。文章结论是,作为一代易学大家,朱熹在先天学上多有领悟,而在后天学上却少有心得,并进一步讨论了朱熹易学这一特点。

  • 标签: 朱熹 先天易 后天易 理学
  • 简介:过去被认为是伪书《列子》。经近人研究并非伪出,作者赞同这一观点。证以刘向《列子序录》,《列子》实为道家黄老学早期著作。《列子》一书有九处言及“黄帝书”“黄帝曰”或黄帝事,大体皆托黄论道或托黄解老,其道家性质可以确定。逮至稷下学宫,其黄老学派传承《列子》,可证《列子》为稷下黄老先导,而战国中期田齐变法,为黄老学传播掀起了高潮

  • 标签: 伪书 列子 黄老学 稷下学宫
  • 简介:放眼民国年间易学发展,其革新是建立在继承基础之上。传统易学研究,进入20世纪之后,研究流派虽然更为丰富,但却始终没有离开最为基础"象数"与"义理"两派,尤其是对于传统继承者,象数派学者一般都承袭汉代今文易学者做法,或致力于搜寻遗象,或用功于整理象数体例,而其核心观念在于坚持以象解释《易》,即所谓"观象系辞"、"由象明辞"。义理派学者则主要运用文字训诂、文献考证、文本整理方法来注释、研究《易经》,其目的是恢复原典本义。从其根源而言,义理学主要受汉代古文易学者影响,继承了清代中期以来乾嘉学派治《易》传统。在此将20世纪早期几位继承者,就象数学而言,以徐昂与尚秉和为代表,义理派则以杨树达与高亨为例,通过对他们易学思想梳理,来明示继承与发展之间相辅相成、不可轻离关系。

  • 标签: 20世纪 象数 义理
  • 简介:黄仁宇"数目字管理"理论在管子经济实践中应用,集中体现在统计学、财政管理、货币通胀管理、信用契约和战略规划等方面。管子经验对当代市场经济社会有更深远意义。

  • 标签: 数目字管理 管子 经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