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天下观是儒家个人与世界关系最高表达。唐虞之际、殷周之间圣哲叙事凸显了儒家“有天下而不与”天下观。尧、舜、禹之有天下,泰伯、文王、武王让天下,都是为了“天下治”,其表征就是“至德”。这样天下观,正是君子投身社会洪流权力取向,即所谓“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与之比”。

  • 标签: 论语泰伯 至德 天下
  • 简介:与西周社会以“亲亲”、“尊尊”为准则建立以父子一伦为首的人伦次序不同,先秦儒家以“亲”、“尊”、“义”为准则建立了以夫妇一伦为首的人伦关系网。尽管在先秦儒家内部,仍然有不少人认可以父子一伦为首的人伦次序安排,并且这种安排在汉代以后又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主流观点,但是在先秦儒家那里,以夫妇一伦为首的人伦次序安排却有着发展为主流倾向。先秦儒家这种人伦关系理论不仅对现代社会人伦关系规范和安顿有重要意义,它也是儒家在现代社会继续生根发芽并繁荣发展基石。

  • 标签: 儒家 人伦 次序 夫妇
  • 简介:《吕氏春秋》《上农》四篇是我国先秦时期重要农学著作。《上农》篇集中论述了先秦农家重农治国主张,《任地》《辩土》《审时》-篇主要总结了先秦农业生产经验。对《任地》《辩土》《审时》三篇内容体系问题农史学界有争议。本文认为《任地》《辩土》《审时》三篇既不像夏纬瑛所说具有完整逻辑体系,也不像许富宏所说“没有逻辑必然联系”。

  • 标签: 《吕氏春秋》 《上农》四篇 农家
  • 简介:<正>《论语·阳货篇》记载孔子谈诗(指《诗经》,下同)一段话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又《泰伯篇》云:“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其中关于“诗可以兴”“兴于诗”“兴”义,古今学者多有分歧。“诗可以兴”“兴”,何晏《论语集解》引孔安国曰:“兴,引譬连类。”朱熹《四书集注》曰:“感发志气。”“兴于诗”一句“兴”,《集解》引包咸注:“兴,起也,言修身当先学诗。”现代学者对“兴”解释也不尽一致。郭绍虞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一卷本》对“诗可以兴”“兴”义,采取朱熹

  • 标签: 孔子 朱熹 论语 社会作用 道德修养 政教
  • 简介:古琴艺术有着悠久历史,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处于尊贵地位,作为音乐艺术,它具有很强历史性、哲理性、文学性.古琴有着丰富文化内涵,中国文人自古以来就以擅长琴、棋、书、画作为个人修养,古琴因其淡雅清和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淡泊名利、超然物外处世态度而居于首位.古琴同书画、诗歌等一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承载者.

  • 标签: 古琴 表现内容 思想 情感
  • 简介:一这实在是一本最好中国哲学史,在许多方面,都有独到精彩,为别的中国哲学史所不能及。如说这本书在中国哲学史书中是空前,实非过甚其词。这实在是近年来出版一本极有价值巨著,的确能对于中国哲学思想发展演变,作一个最清楚最精审最有系统最有条理叙述。读了这本书便可以于中国哲学思想发展演变,有一种整个明确了解。

  • 标签: 《中国哲学史》 中国哲学思想 读法 内容 发展演变
  • 简介:<正>孔子“民可使由不可使知”(《论语·泰伯》。下引《论语》只注篇名)一语,因不同句读而有不同解释,成为古今一大疑案。概括起来,对这句话句读和理解,主要有四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民可使由,不可使知”与“民可以乐成,不可与虑始”(《史记·滑稽列传》所载西门豹之言,《商君列传》作“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意思大致相同(杨伯峻:《论语译注》)。具体解释为:对于老百姓只可以使他们顺从,却

  • 标签: 孔子 论语 误读 句读 解释 杨伯峻
  • 简介:<正>大自然力量是无穷,它不仅造化了万物,而且还造化了人这样有智慧高级动物。人诞生于大自然中,当然是大自然一部分,当然也就要遵循大自然变化规律。因而人要研究人,就必定要研究大自然,只有从大自然处着手才能研究出万事万物变化规律,当然也包括人所必须遵循规律。《周易》就是我国古代一部研究自然与人杰出著作。《系辞》上说:“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系辞》下第二章中说得更明确了:“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文,与地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

  • 标签: 对立统一规律 周易 变化规律 自然规律 我国古代 六十四卦
  • 简介:《易经》是中国传统文化大道之源,是中国圣贤先哲应对世界千变万化事物规律智慧结晶。《易经》翻译,长期以来就是中国对外交流、促进中华文明蓬勃发展重要桥梁。探讨被称之为“译事三难”“信达雅”被很多学者认作是探究中国全部翻译理论问题,对于《易经》翻译,这“三难”更是如此。尽管研易论著汗牛充栋,但从易学角度谈《易经》翻译却不多见。本文拟从《易经》“三易”角度,探究《易经》英译“三难”问题,即从《易经》“不易”、“简易”、“变易”出发,探讨《易经》翻译“信、达、雅”三要素。本文拟从这个角度做一新探讨,并以《易经》翻译实际例证加以说明。

  • 标签: 《易经》 不易 简易 变易 翻译
  • 简介:<正>近几年来,学术界对孔子教育思想发表了许多见仁见智评论,从而深化了孔子思想研究。但是如何从宏观与微观结合上去把握孔子教育思想体系特点,这个问题研究尚显得比较薄弱。我认为孔子教育思想是一个互补体系,无论是他所确定诸教育内容之间还是他所采取教学方法之间,以及他诸教育内容与其采取教学方法之间,都存在着一种互补关系。由于篇幅有限,本文只对孔子所确定诸教育内容之间互补关系作些探讨,力求从教育哲学角度揭示其内在联系,期望得到学术界同行教正。

  • 标签: 教育内容 孔子思想 互补关系 孔子教育思想 德育 教育哲学
  • 简介:文化研究中存在着三个重要争议辨。首先是“有文化”与“是文化”辨。“文化即是人化”是近些年来人们在文化研究中渐成共识一个命题。然而,这一命题存在这样一种可能性风险,即文化泛化。广义文化论将人类创造物或属人存在物中“有文化”转换成“是文化”,这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基本原理。其次是文化有无优劣辨。答案是肯定。这一观点有着逻辑根据:文化是生成,任何文化总是在人类历史实践中发展着,因此文化是可比较,有比较就有优劣之分。更重要是它还有着历史与现实理由,比如工业文化优于农耕文化。最后是文化与意识形态辨。

  • 标签: 文化研究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 历史与现实 历史实践 农耕文化 工业文化
  • 简介:齐法家代表人物管仲及其继任者在渔业治理领域有着超前管理策略,主要措施有:立"海王之国"为基本国策,发展齐国海洋经济;行"官海"制,谋"渔盐之利",设"三虞"、"祈望"职管理陆海渔业;渔业生产"取物顺时,以时禁发";资源索取"网罟必有正"、"地利不可竭";重视经济调节,"相地而衰征",渔业税制机动灵活;运筹轻重,繁荣渔业外贸;海陆兼顾,发展淡水养殖。管仲等诸先贤渔业治理策略循道而为,令顺民心,最终促成了齐国富民强国霸主业。其中,有关资源可持续利用以及经济调节法律思想,直至今天都有很强现实指导价值。

  • 标签: 管仲 《管子》 渔业 治理之策
  • 简介:文章简要论述了以“礼”为代表中国古代自然法思想。首先肯定“礼”是中国古代典型自然法思想,并追溯了“礼”起源,指出了礼自然法特性:非绝对永恒性、与人定法融合性以及与道德交互性。最后说明了“礼”这一自然法思想在封建社会中重要地位与作用——实践儒家治世方法理论指导。而主张只有道家思想是自然法观点,显然缺乏对于儒家礼思想深入分析和研究。

  • 标签: 儒家 自然法 礼刑
  • 简介:王振复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全书27万字,共282页。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关于巫学理念与方法,从探读《周易》象数之学入手,以既诗性又智性文笔描绘了一个神秘而玄妙易学世界。全书由宗白华《美学散步》为代总序,正文分为九章。第一章“巫:从人文深处苏醒”。作者认为,八卦之学本质上是一种巫术文化,其基础是数与数运演。第二章“美:灿烂日出”。作者指出,从《周易》古经到《易传》,实现了从原始巫学智慧向哲学、政治伦理学与美学等文化智慧转换。第三章“气:‘与时消息’”。作者认为,《周易》美学智慧文化哲学基因是“气”,其内涵是“时”,“时”构建起了中华古代的人文时间美学观,即尚“变”美学观。第四章“象:符号‘宇宙’”。作者认为,《周易》卦爻符号系统是中华古人创造文化符号“宇宙”,它包蕴着原始科学、原始巫术、原始艺术审美等萌芽因素。第五章“生:天地之大德”。作者讨论了《周易》美学智慧生命意识,指出《周易》以生殖崇拜原始文化为基础,构建了天人合一美学智慧。第六章“阴阳:刚柔之大化”。作者讨论了《周易》阴阳美学智慧,认为“阴阳”生殖观念是由“生”观念派生,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属于美学智慧层次“...

  • 标签: 周易美学 易周易 美学智慧
  • 简介:<正>作为主体性存在,人既是群体(类),又是自我(个体)。当人存在成为哲学反思对象时,群(群体)己(自我)关系便成为一个不能不正视问题。儒家是最早对群己关系作自觉思考学派之一,从先秦开始,群己辨便已展开于儒学演进过程之中。儒家注重群体原则,但同样在某种意义上确认个体(自我)价值,二者错综交融,使儒家价值体系呈现颇为复杂形态。本文着重从分析孔孟荀原始儒学入手,对儒家群己辨及其理论意蕴作一检视。

  • 标签: 孔子 群己关系 儒家 群体原则 自我完善 价值体系
  • 简介:管子因其经济战思想而独步于先秦诸子。有关管子经济战思想资料主要收录在《管子》"轻重"二十一篇中,其中《管子》所言"轻重术"是对经济战谋略明确概括。本文通过探讨运用轻重条件、轻重作用、轻重实施方式,试图获得对管子经济战思想初步认识。

  • 标签: 管子 轻重之术 经济战谋略
  • 简介:《仪礼·丧服·大功章》有一段关于“始封君不臣诸父昆弟”传文,与经文有关大夫降服记述似有不合之处。自魏晋至清代,多位学者曾作出讨论,其间涉及诸侯、大夫降服原则理解、门内门外亲亲尊尊关系安顿。本文依据历代礼家注释与讨论,尝试分析其间礼制与礼义纠结,并给出一定解答。

  • 标签: 始封之君 诸侯 大夫 降服
  • 简介:“浩然气”是孟子一个重要概念,而如何理解“浩然气”也一直是孟学研究中一个重要问题。由于《孟子。公孙丑上》在“浩然气”一段文字前,又提到“夫志,气帅也;气,体充也”,所以学者往往用“体充”气来理解“浩然气”,或未对二者做出明确区别。上个世纪70年代出土汉代马王堆帛书《五行》篇,其说文提到仁气、义气、礼气,肯定有德气存在。随着《五行》经文部分再次在郭店一号楚墓出土,使学者认识到《五行》经文与说文可能并不形成于同一时期,说文应完成于孟子后学之手,反映了孟子后学对孟子思想发展。说文“德气”说,对我们理解孟子“浩然气”有重要帮助。

  • 标签: “浩然之气” 孟子思想 气论 思孟 《五行》 郭店一号楚墓
  • 简介:构建合理夫妻侵权救济制度,需要实体法和程序法共同努力,要明确夫妻侵权概念及构成要件,合理界定夫妻侵权行为范围,规定适用于夫妻侵权特殊诉讼时效,建立以损害赔偿为主,非财产责任与民事制裁方法并用方法。

  • 标签: 夫妻侵权 民事救济 实体法 程序法 概念 构成要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