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比较新型口服抗凝剂(NOACs)传统抗凝剂的优缺点,评价其对需要抗凝治疗的肝硬化患者的疗效安全。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在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使用NOS量表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提取数据后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研究,有1篇为随机对照试验,6篇为回顾队列研究,共3 042例患者,其中1 677例患者使用了NOACs,1 365例患者使用了传统抗凝剂。Meta分析结果显示,传统抗凝药物组比较,NOACs组具有更低的大出血发生率[OR=0.56,95%CI(0.37~0.85),P<0.01]及更高的血栓再通率[OR=7.77,95%CI(3.48~17.34),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全因出血率[OR=0.72,95%CI(0.13~3.91),P=0.07]、全因死亡率[OR=0.72,95%CI(0.25~2.07),P=0.54]、复发栓塞和卒中率[OR=0.90,95%CI(0.59~1.39),P=0.64]的比较上,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NOACs传统抗凝剂相比,在肝硬化患者治疗中有着较高的安全和较好的疗效,但国内并未被广泛应用,未来还需要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及前瞻研究进一步证实。

  • 标签: 肝硬化 新型口服抗凝剂 传统抗凝剂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物代谢相关基因多态对难治肾病综合征(RNS)患儿他克莫司(TAC)血药浓度及安全的影响。方法研究设计为前瞻观察临床研究。研究基础上加用对象选自2018年9月1日至2019年8月31日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住院拟在糖皮质激素治疗基础上加用TAC(首次应用)的RNS患儿。患儿入组后均另行建立临床研究档案,详细记录TAC治疗6个月期间的各种临床情况。所有患儿在加用TAC第7天采集外周静脉血行TAC血药谷浓度检测,根据检测结果进行TAC剂量调整;住院期间择机采血进行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B1(ABCB1)、细胞色素P450(CYP)2C19、CYP3A4、CYP3A5和核受体亚家族1组I成员2(NR1I2)基因多态检测。将完成6个月TAC治疗和随访的患儿,根据基因型检测结果分别分为野生型组、杂合突变型组和纯合突变型组,比较不同基因型组患儿初次TAC剂量调整血药谷浓度(C/D);并分别分为突变基因携带组(杂合突变型+纯合突变型)和野生型组,比较各组患儿TAC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纳入分析的患儿共39例,男性24例,女性15例;年龄3~13岁,中位年龄8岁。根据基因型分别分组进行TAC初次C/D比较的结果显示,CYP2C19纯合突变型(*2*2)组患儿初次TAC C/D明显高于野生型(*1*1)组[3.65(2.78,7.43)μg/L比1.53(1.27,3.33)μg/L,P=0.032),CYP3A5纯合突变型(*3*3)组患儿初次TAC C/D明显高于野生型(*1*1)组和杂合突变型(*1*3)组[3.68(3.05,5.14)μg/L比2.10(0.77,3.56)μg/L、1.74(1.47,3.25)μg/L,P=0.046,P=0.009),而CYP3A4、ABCB1和NR1I2基因不同基因型组之间TAC初次C/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AC治疗6个月期间,39例患儿中有7例发生不良反应(Naranjo因果关系评估"很可能"2例,"可能"5例),其中感染4例,皮疹、高血压脑病和抽搐各1例。ABCB1突变基因(CT、TT)携带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野生型(CC)组患儿[30.4%(7/23)比0(0/16),P=0.033]。结论CYP2C19和CYP3A5基因多态对TAC血药浓度有明显影响,ABCB1基因多态对TAC安全有明显影响,临床应给予关注。

  • 标签: 肾病综合征 肾病 基因型 儿童 他克莫司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国产脉冲消融系统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可行安全。方法入选2021年3月至7月于宁波市第一医院心律失常中心(9例)和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心内科(8例)住院接受脉冲消融治疗的阵发性房颤患者,观察安全、治疗效果、围术期并发症和随访结果。本研究为单组患者可行安全观察,使用合适的统计学方法描述研究结果,无组间比较统计学结果。结果共入选17例患者,其中男9例,女8例。年龄(60.6±6.8)岁,年龄范围49~76岁。入选患者均在X线透视引导下完成脉冲消融治疗,手术时间、消融导管停留时间及X线曝光时间分别为(118.1±26.3)min、(47.7±17.2)min及(21.4±5.0)min。累计脉冲消融时间为(124.6±5.8)s,其中左上、左下、右上及右下肺静脉消融时间分别为(32.5±3.0)s、(30.4±1.5)s、(32.8±3.7)s及(28.9±3.2)s。术中消融即刻成功率为100%(17/17)。术后3个月均完成门诊随访,1例(1/17,5.9%)动态心电图检查记录到房颤发作超过30 s,手术成功率为94.1%(16/17)。围术期及随访过程中均未出现死亡、脑卒中或短暂脑缺血发作(TIA)、膈神经损伤、肺静脉狭窄、食管损伤以及出血等事件。结论国产脉冲消融系统治疗阵发性房颤是安全、可行的。

  • 标签: 心房颤动 脉冲消融 肺静脉隔离 可行性 安全性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索血流导向装置(FD)治疗颅内支架辅助栓塞复发动脉瘤(rSACAN)的技术可行安全及有效。本研究对《Pipeline治疗动脉瘤的中国上市后多中心回顾研究(PLUS)》中使用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PED)治疗rSACAN患者亚组数据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表明,在使用PED治疗15例rSACAN患者过程中,PED植入技术成功14例,围手术期发生缺血并发症1例,占位效应1例,死亡1例。10例患者(10个动脉瘤)有效影像学随访,随访期为(8.8±3.2)个月,9例闭塞,PLUS研究总体闭塞率相当(81.4%)。本研究结果表明,FD治疗rSACAN技术上可行,具有较高的安全和有效,但受限于小样本及低随访率,研究结论尚需进一步证实。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血流导向装置 复发 弹簧圈
  • 简介:摘要对2020年国内外不同高危人群流感疫苗应用情况发表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流感疫苗在高危人群中接种的重要得到了更多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循证证据的支持。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经济有效的措施,目前我国流感疫苗接种率很低,需进一步加大对各类人群流感疫苗接种的科普宣传教育。建议流感季来临前对研究证据明确的疫苗接种安全有效的人群接种流感疫苗,对于目前缺乏研究证据或者研究证据不足的人群,需加快开展流感疫苗接种安全和有效、成本效益等方面的研究。

  • 标签: 流感疫苗 安全性 有效性 接种现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多奈哌齐治疗血管痴呆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方法选择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血管痴呆患者214例,采用多中心单盲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纳入患者分为两组,各107例。对照组给予盐酸多奈哌齐片治疗,治疗组在盐酸多奈哌齐片基础上口服丁苯酞软胶囊,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4周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痴呆程度、认知功能、行为能力、同型半胱氨酸(Hcy)、脑源神经营养因子(BDNF)、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神经元特异性醇化酶(NSE)的表达及安全。结果治疗组血管痴呆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3.46%和80.37%,χ2=8.054、P<0.05)。长谷川痴呆量表(HDS)评分、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和Blessed行为量表(BBS)评分治疗前治疗组分别为(17.2±2.4)分、(19.0±2.2)分和(25.1±1.8)分;治疗24周后治疗组分别为(27.4±2.8)分、(26.8±1.9)分和(14.2±2.7)分;治疗前对照组分别为(17.4±2.0)分、(18.6±2.1)分和(25.4±1.7)分;治疗24周后对照组分别为(21.8±3.3)分、(22.3±1.6)分和(19.5±2.3)分。Hcy、BDNF、GFAP和NSE治疗前治疗组分别为(34.5±4.3)μmol/L、(3.5±0.4)μg/L、(13.2±0.8)μg/L和(18.9±1.7)μg/L;治疗24周后治疗组分别为(15.9±2.9)μmol/L、(5.3±0.3)μg/L、(9.7±0.6)μg/L和(18.9±1.7)μg/L;治疗前对照组分别为(35.3±4.4)μmol/L、(3.4±0.4)μg/L、(13.1±0.9)μg/L和(19.2±1.3)μg/L;治疗24周后对照组分别为(23.3±4.9)μmol/L、(4.5±0.4)μg/L、(10.8±0.7)μg/L和(14.3±2.1)μg/L。两组血管痴呆患者治疗前HDS评分、MMSE评分、BBS、Hcy、BDNF、GFAP和NSE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62、1.360、1.253、1.345、1.829、0.859、1.450,均P>0.05);治疗24周,两组血管痴呆患者BBS评分、Hcy、GFAP和NSE表达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而HDS量表评分、MMSE评分和BDNF表达较治疗前增加(治疗组:t=34.746、31.273、36.204、36.289、28.610、27.256、37.239,对照组:t=21.339、18.849、20.866、20.522、11.795、14.497、20.115,均P<0.05);治疗24周,治疗组血管痴呆患者BBS评分、Hcy、GFAP和NSE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而HDS量表评分、MMSE评分和BDNF表达高于对照组(t=15.457、11.623、16.551、12.342、13.385、18.740、11.547,均P<0.05)。对照组出现轻微胃肠道反应2例,头晕3例,发生率为4.67%;治疗组出现轻微胃肠道反应4例,头晕5例,发生率为8.4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23,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联合盐酸多奈哌齐片对血管痴呆患者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痴呆程度,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和行为能力,安全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丁苯酞 多奈哌齐 痴呆,血管性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神经外科围手术期患者使用丙戊酸钠预防癫痫的有效安全。方法回顾收集2021年3至6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围手术期使用丙戊酸钠患者的病历资料,记录患者基本信息、丙戊酸钠使用及合并用药情况、丙戊酸血药浓度(参考范围为50~100 mg/L)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丙戊酸钠首次静脉注射剂量和并用药物对患者丙戊酸血药浓度的影响以及丙戊酸钠预防癫痫的效果和安全。结果纳入分析的患者共107例,男性48例,女性59例;年龄(54±13)岁;丙戊酸钠静脉给药中位总用量为5 600 mg(范围800~17 600 mg),静脉给药中位疗程为3 d(范围1~10 d),丙戊酸血药浓度为(53.5±19.6)mg/L;中位住院时间为16 d(范围6~49 d)。所有患者住院期间未出现癫痫发作。38.3%(41/107)的患者丙戊酸钠首次静脉注射剂量不足,其血药浓度及血药浓度达标率均明显低于首次静脉注射剂量适当的患者[(43±21)mg/L比(60±16)mg/L,P<0.001;22.0%(9/41)比78.5%(51/65),P<0.001]。6例患者丙戊酸钠碳青霉烯类药物并用1 d,其中3例血药浓度未达标,但并用未并用碳青霉烯类药物患者比较,丙戊酸血药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3±26)mg/L比(54±19)mg/L,P=0.187]。107例患者中有49例(45.8%)发生60例次不良反应,包括高氨血症33例(30.8%)、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升高12例(11.7%)、低纤维蛋白原血症3例(2.9%)、低钠血症6例(5.6%)、肝损伤4例(3.7%)、肾损伤和血小板减少各1例(0.9%)。不良反应严重程度为1、3、4级者分别为39、9、1例,3级及以上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10/107);10例严重不良反应患者中高氨血症脑病7例,肝损伤2例,高氨血症脑病+肝损伤1例。1例发生3级不良反应的患者因原发病(脑肿瘤伴卒中)死亡。结论神经外科围手术期使用丙戊酸钠预防癫痫总体上安全有效,存在血氨升高、肝损伤、凝血功能障碍等不良反应。首次静脉注射剂量不足和并用碳青霉烯类药物可影响丙戊酸血药浓度,需引起注意。

  • 标签: 丙戊酸 神经外科手术 围手术期医学 癫痫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角膜绷带镜防治轻度睑板腺功能障碍(MGD)患者白内障术后干眼的有效安全。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纳入2020年6月至2021年2月于烟台毓璜顶医院眼科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手术的白内障合并轻度MGD患者60例60眼,根据患者意愿将其分为绷带镜佩戴组和对照组,每组30眼,其中绷带镜佩戴组术眼术后连续佩戴角膜绷带镜14 d,第14天复查时取出;对照组术眼术毕未佩戴角膜绷带镜,2个组术眼术后用药均一致。术前及术后第1、7、14天,采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眼前节结构及炎症表现;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获得最佳矫正视力(BCVA);采用眼表疾病指数(OSDI)问卷对术眼眼表症状进行评分;采用眼表综合分析仪评估术眼睑板腺情况并记录非侵入首次泪膜破裂时间(NIFBUT);采用角膜荧光素钠染色(CFS)观察术眼角膜上皮有无缺损并对角膜着色情况进行评分。结果术后第1、7、14天,2个组术眼均未出现炎症反应及并发症;术后不同时间点BCVA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3.610,P=0.016),其中各组术后第7天BCVA较术后第1天提高,术后第14天BCVA较第1天和第7天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个组术后不同时间点OSDI评分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组别=31.219,P<0.001;F时间=15.672,P<0.001),其中2个组术后第7天和第14天绷带镜佩戴组OSD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第14天OSDI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后第1天和第7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术后第7天和第14天术眼NIFBUT值分别为(6.62±0.93)s和(8.02±1.13)s,绷带镜佩戴组分别为(9.81±0.91)s和(10.03±0.49)s,2个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别=2.351,P=0.037),其中术后第7天和第14天绷带镜佩戴组NIFBUT值均高于相应时间点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术后第7天和第14天高CFS评分眼数均多于绷带镜佩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391,P=0.025; χ2=9.317,P=0.002)。结论轻度MGD患者白内障术后佩戴角膜绷带镜无明显眼部不良反应,并可促进角膜上皮生长,提高泪膜稳定性,改善干眼症状,减轻术后出现的干眼不适。

  • 标签: 睑板腺功能障碍 角膜绷带镜 干眼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评估LAmbre封堵器在大口部直径左心耳封堵术中的可行安全。方法本回顾队列研究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3月在宁波市第一医院心律失常诊疗中心接受经皮置入LAmbre左心耳封堵器,且左心耳口部直径≥31 mm的非瓣膜心房颤动患者。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并记录左心耳封堵术围术期主要并发症(包括死亡、卒中、器械栓塞、心包填塞及主要出血事件等)。术后45 d、6及12个月进行随访,经食道心脏超声或肺静脉CT记录封堵器边缘分流及器械相关血栓情况,并记录术后血栓栓塞、出血事件及死亡等严重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共纳入32例患者,年龄(70.4±8.4)岁,女性12例(37.5%),左心耳口部直径(34.4±2.9)mm。31例(96.9%)成功置入LAmbre封堵器。围术期未出现主要并发症。术后12个月的随访中,1例(3.2%)患者出现心包填塞,经治疗后好转。经食道心脏超声随访的患者中未出现封堵器边缘分流>5 mm,所有患者未出现器械相关血栓以及血栓栓塞、出血事件和严重不良事件。结论LAmbre封堵器在大口部直径左心耳封堵术中可能是可行、安全的。

  • 标签: 心房颤动 经皮左心耳封堵术 LAmbre封堵器 左心耳大口部直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验证一种含炭定位标记液(SPOT)临床应用于内镜下病变标记的有效安全。方法前瞻纳入2019年4月—2019年11月期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确诊胃肠道病变需行内镜治疗或外科手术的115例患者,内镜检查时应用SPOT标记病灶,内镜治疗或外科手术时寻找标记点。采用单组目标值法计算产品标记有效率。观察标记后有无不良事件发生,比较标记前后患者血常规和肝肾功能等变化情况。结果受试者SPOT标记的有效率为99.13%(114/115),标记维持时间可达57 d,标记过程中无穿刺肠壁或注射到腹腔情况。标记后,仅1例患者出现轻度发热,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3.48%(27/115),均与试验器械无关。标记前后患者血常规和肝肾功能检查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POT内镜定位标记液对胃肠道病灶能有效、安全地进行染色标记,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可满足临床使用要求。

  • 标签: 染色与标记 定位 内窥镜检查,胃肠道 有效性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髋关节术后应用信息动漫载体化阶段康复模式对其有效安全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21年5月在该院手术治疗髋关节疾病患者88例,根据倾向性评分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研究组实施信息动漫载体化阶段康复模式,比较两组对康复内容掌握程度、髋关节功能改善情况及并发生发生率。利用髋关节Harris评估系统(评估患者髋关节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对康复内容掌握评分、髋关节功能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 w,研究组对康复知识、康复技巧、注意事项、助行器使用及训练配合等康复内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疼痛、功能、活动范围及Harris髋关节功能总分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切口裂开、泌尿感染、肺部感染、压疮、髋关节脱位及下肢静脉血栓等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髋关节术后应用信息动漫载体化阶段康复模式,强化患者对康复内容了解和掌握,提高对术后康复的配合度和依从,促进髋关节功能快速的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信息动漫载体阶段康复模式 髋关节术后 有效性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腹腔镜全胃切除术食管空肠经辅助切口圆形吻合腔内吻合的安全和有效。方法采用回顾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0月至2021年6月期间,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普通外科行腹腔镜全胃切除、D2淋巴结清扫、并完成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具备术后6个月完整随访资料的261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食管空肠吻合方式不同进行分组,采用经辅助切口圆形吻合139例(辅助切口圆吻组),腔内吻合122例(腔内吻合组),腔内吻合组中OrVilTM吻合43例(OrVilTM吻合组),Overlap吻合79例(Overlap吻合组)。辅助切口圆吻组的基线资料比较,腔内吻合组患者的体质指数偏大,肿瘤直径偏小,肿瘤T分期和M分期偏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Overlap吻合组基线资料比较,OrVilTM吻合组术前合并胃癌所致梗阻比例以及侵犯食管的比例均较高,T分期较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其他基线资料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主要观察指标为比较辅助切口圆吻组腔内吻合组以及OrVilTM吻合Overlap吻合两个亚组的术后6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次要观察指标为上述各组手术情况、术中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的比较。符合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采用±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用M(IQR)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ney U检验;分类变量用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连续校正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结果辅助切口圆吻组腔内吻合组手术情况比较,腔内吻合组手术切口更小[5.0(1.0) cm比8.0(1.0) cm,Z=-10.931,P=0.001]、联合脏器切除比例更低[0.8%(1/122)比7.9%(11/139),χ2=7.454,P=0.006]、R0切除率更高[94.3%(115/122)比84.9(118/139),χ2=5.957,P=0.0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辅助切口圆吻组和腔内吻合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9%(4/139)和4.1%(5/12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0,P=0.842)。在术后恢复方面,两组的首次下地活动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和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是辅助切口圆吻组比腔内吻合组更早恢复全流食和半流食[分别(5.1±2.4) d比(5.9±3.6) d,t=-2.268,P=0.024;(7.3±3.7) d比(8.8±6.5) d,t=-2.227,P=0.027]、术后更快出院[(10.5±5.1) d比(12.2±7.7) d,t=-2.108,P=0.03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辅助切口圆吻组腔内吻合组术后6个月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5.9%(36/139)和31.1%(38/122),食管空肠吻合口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0%(7/139)和8.2%(10/122),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严重程度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内吻合组中,Overlap吻合组比较,OrVilTM吻合组术中出血量较多[100.0(100.0) ml比50.0(50.0) ml,Z=-2.992,P=0.003],手术切口较长[6.0(1.0) cm比5.0(1.0)cm,Z=-3.428,P=0.001],术后拔除腹腔引流管时间更久[(9.5±6.1) d比(7.2±3.1) d,t=2.367,P=0.0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OrVilTM吻合组比较,Overlap吻合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低[2.5%(2/79)比7.0%(3/43)],术后6个月并发症发生率也低[27.8%(22/79)比37.2%(16/43)],并发症严重程度较轻[Ⅲ~Ⅳ级:7.6%(6/79)比14.0%(6/43)],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辅助切口食管空肠吻合腔内食管空肠吻合在安全方面相当。而腔内Overlap食管空肠吻合较OrVilTM吻合更显安全、更具开展潜力,值得进一步探索优化。

  • 标签: 胃肿瘤 腹腔镜 全胃切除术 食管空肠吻合 Overlap OrVilTM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腹腔镜和开腹手术治疗长径5~10 cm的中危胃间质瘤的安全和有效,并评估患者术后使用伊马替尼辅助治疗是否有明显益处。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20年7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2例长径在5~10 cm的中危胃间质瘤患者资料。其中腹腔镜手术组28例,开腹手术组44例。比较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病理特征、围手术期结果、住院总费用。对比术后使用和不使用伊马替尼辅助治疗的生存率。结果开腹组和腹腔镜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2.1%(9/28),开腹组为52.3%(23/4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4)。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总住院时间明显缩短[(12.5±3.2)d比(15.0±3.5)d,P=0.004];术后中位住院天数明显缩短(7.5 d 比 9.0 d,P=0.006);首次排气时间明显缩短(P=0.003)。中位随访时间58个月(13~129个月),期间未出现肿瘤相关的死亡病例。开腹组有2例死亡,分别因乳腺癌和心脏病;腹腔镜组有1例死亡,死亡原因胃间质瘤无关。72例患者中,40例术后接受伊马替尼辅助治疗,开腹组22例(50.0%),腹腔镜组18例(64.3%),两组接受伊马替尼辅助治疗的患者例数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14,P=0.234)。术后使用伊马替尼辅助治疗组总体生存率未使用伊马替尼辅助治疗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结论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治疗长径在5~10 cm的中危胃间质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实现R0切除的长径在5~10 cm的中危胃间质瘤患者术后使用伊马替尼辅助治疗未增加生存率,且未使用伊马替尼者未出现肿瘤相关的死亡、复发及转移。

  • 标签: 腹腔镜 剖腹术 中危胃间质瘤 伊马替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个体化显微手术治疗高级别动脉瘤的效果及安全。方法抽取2017年5月至2018年9月巴彦淖尔市医院收治的高级别颅内动脉瘤患者72例,其中38例行个体化显微手术治疗(观察组),34例行血管内介入治疗(对照组)。统计并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血清相关指标,并比较两组预后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延长(t=12.409、6.235,P<0.05),观察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t=5.597,P<0.05)。治疗后,观察组MMSE评分、ADL评分、血清一氧化氮水平高于对照组(t=21.755、7.748、20.423,P<0.05),而观察组NIHSS评分、血清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内皮素-1水平低于对照组(t=12.517、12.043、11.955、5.491,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χ2=0.160,P>0.05)。结论个体化显微手术对高级别动脉瘤具有较好的疗效,可减少炎症反应,改善认知功能、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手术费用较少且安全

  • 标签: 动脉瘤 显微手术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ICBN)的效果和安全。方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21年2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九〇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92例,均行改良根治术,按照术中神经方案分为保留ICBN组未保留ICBN组,每组46例。比较两组围术期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上肢感觉障碍发生率、上肢活动度及近远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3个月,保留ICBN组静息状态和运动状态下VAS评分均低于未保留ICBN组(P均<0.05)。保留ICBN组灼痛、麻木、知觉减弱发生率分别为2.17%(1/46)、2.17%(1/46)、4.35%(2/46),低于未保留ICBN组的17.39%(8/46)、17.39%(8/46)、23.91%(11/46),P均<0.05。术后3个月,两组上肢后伸、外展、前屈活动度均较术前降低,但保留ICBN组术后上肢活动度均高于未保留ICBN组(P均<0.05)。两组近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保留ICBN组腋窝疼痛和胸肌萎缩发生率分别为4.35%(2/46)、2.17%(1/46),低于未保留ICBN组的19.57%(9/46)、23.91%(11/46),P均<0.05。结论乳腺癌患者在采用改良根治术治疗过程中,术中保留ICBN不会对淋巴结清扫数目产生影响,并能降低术后疼痛、上肢感觉障碍和远期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术后上肢功能恢复。

  • 标签: 乳腺癌 改良根治术 肋间臂神经 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阴囊血管角化瘤又称Fordyce血管角化瘤,多发生于老年男性,常因结节出血就诊。本研究对8例阴囊血管角化瘤患者行980nm半导体激光治疗,所有手术均在局麻下顺利完成,无明显并发症,局部症状均明显好转。结果显示,980nm半导体激光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满意,是阴囊血管角化瘤治疗的可选术式。

  • 标签: 阴囊 阴囊血管角化瘤 激光手术 半导体激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全身麻醉(简称全麻)对海姆泊芬光动力疗法(PDT)治疗葡萄酒色斑(PWS)的效果和安全的影响。方法以2017年12月至2021年3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整形外科符合入选标准的PWS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接受以海姆泊芬为光敏剂的PDT治疗,对其资料进行回顾分析。采用国际照明委员会(CIE)的L*a*b*色彩模式数字化描述PWS病灶颜色变化,以治疗前和治疗2次后的L值、a值、b值的变化评价疗效,治疗后L值升高、a值降低提示PWS病变改善。比较全麻状态下和未麻醉状态下PDT的疗效。采用调查问卷和门诊、电话随访等方式调查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全麻和未麻醉状态下PDT治疗后的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皮肤损害(水疱、结痂、瘢痕)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L值、a值、b值以±s表示,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以M (Q1,Q3)表示,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分析;皮肤损害发生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共纳入62例PWS患者(134次PDT治疗),男17例,女45例,末次治疗年龄(27.5±6.7)岁(14~46岁);其中每次治疗均在全麻下进行的患者(全麻组)6例,每次治疗均未进行麻醉的患者(未麻醉组)47例,全麻和未麻醉状态下PDT治疗均经历过的患者(部分全麻组)9例。(1)疗效比较:治疗前相比,全麻组治疗后的a值下降了5.63±2.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未麻醉组治疗后的L值升高了3.39±5.16(P =0.035),a值下降了2.12±3.28(P=0.039),b值升高了3.05±3.92(P=0.0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全麻组的治疗前后a值变化幅度(|Δa|)显著大于未麻醉组(5.63±2.51 vs. 2.12±3.28,P=0.047)。(2)术后疼痛比较:全麻下和无麻醉下PDT治疗后第2天疼痛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6,7)分vs. 7(6,8)分,P=0.653]。(3)皮肤损害发生率比较:全麻下和无麻醉下PDT治疗后水疱[0 vs 4.7%(5/107), P=0.252]和结痂[66.7%(18/27)vs. 51.4%(55/107),P=0.064]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全麻下行PDT治疗可以增强疗效,改善患者治疗中的感受,具有一定的优越,但在术后疼痛的缓解和降低术后皮肤损害的发生率方面并无明显优势。

  • 标签: 葡萄酒色痣,焰色痣 麻醉,全身 光动力疗法 国际照明委员会L*a*b*色彩模式
  • 简介:摘要尽管自体脂肪移植在全乳房再造及辅助乳房再造中的有效已被证实,但其用于乳腺癌术后乳房再造的肿瘤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该文对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探讨不同乳腺癌手术方式、脂肪移植时机、肿瘤病理分型、不同药物治疗等因素,对自体脂肪移植后的乳腺癌复发风险的影响。文献综述结果表明,乳腺癌术后自体脂肪移植并不增加肿瘤的复发率。

  • 标签: 乳腺肿瘤 乳房切除术 乳房再造 移植,自体 自体脂肪移植 脂肪组织 肿瘤复发,局部 乳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曲前列尼尔治疗Fontan术后早期失代偿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2月至2020年6月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使用曲前列尼尔注射液治疗的16例Fontan术后早期失代偿患儿的临床资料,16例患儿中男5例(31.2%),女11例(68.8%);年龄(4.6±1.2)岁,体质量(16.0±2.1) kg。记录治疗前、治疗3 h、24 h、48 h及72 h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收缩压(SBP)、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乳酸(Lac)、氧合指数、B型利钠肽(BNP)变化;观察曲前列尼尔治疗Fontan术后早期失代偿患儿的近期疗效[病死率、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室(ICU)时间]。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不同时间点上述指标。记录用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16例患儿机械通气中位时间9(5,22) h,ICU滞留中位时间2(1,12) d。用药72 h后,患儿CVP、Lac、BNP、HR下降,CVP从(16±5) mmHg (1 mmHg=0.133 kPa)降至(11±2) mmHg(P< 0.001),Lac从(6.8±3.2) mmol/L降至(3.2±1.2) mmol/L(P=0.002),BNP从(980±223) ng/L降至(250±120) ng/L(P<0.001),HR从(150±20)次/min降至(125±16)次/min(P=0.002);SBP、ScvO2、氧合指数上升:SBP从(83±10) mmHg升至(98±12) mmHg(P<0.001),ScvO2从0.53±0.13升至0.65±0.11(P=0.003),氧合指数从(200±72) mmHg升至(298±13) mmHg(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死亡1例(6.3%),2例(12.5%)早期有一过血压下降,1例(6.3%)出现恶心、呕吐,无其他不良反应。结论对于Fontan术后早期失代偿患儿,静脉应用曲前列尼尔能快速降低肺动脉压,有效改善循环状态及氧合,最终改善患儿预后。

  • 标签: 肺血管阻力 Fontan手术 曲前列尼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