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心耳封堵预防房颤相关脑卒中护理配合的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在上海长海医院影像医学科导管室行经心耳封堵(leftatrialappendageclosure,LAAC)治疗的房颤卒中高危患者40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护理配合要点。结果39例患者手术均在食道超声引导下顺利完成,其中38例患者使用Lacbes心耳封堵器,1例患者使用ACP心耳封堵器。中1例患者发现心包填塞行急诊心脏修补封堵器取出,其余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护理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介入导管室护士正确掌握心耳封堵的手术过程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掌握手术配合方法,术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以及各项术前准备,中与医生密切配合,对于患者手术成功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经皮左心耳封堵术 房颤 脑卒中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76例心房颤动患者行心耳封堵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方法报道回顾分析76例心房颤动患者行心耳封堵在重症监护室出现的并发症及护理措施。结果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术后患者死亡率为零,经过精心护理效果良好,患者顺利出院。结论精心的准备与尽心的护理对保证患者平安度过围期及预防严重并发症起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经皮左心耳封堵 并发症 护理
  • 作者: 王利娜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0-27
  • 机构:上海市同济医院  上海  200065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延续性护理对心耳封堵患者的影响。方法 我院从2022年1月开始对心耳封堵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选取2022年1月~6月间我院收治的34例心耳封堵患者作为延续组,另取2021年7月~12月间我院收治的30例心耳封堵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延续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延续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满意度情况。结果 延续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94%)要明显低于对照组(20.00%)(χ =4.761,P=0.029)。延续组满意度(100.00%)要明显高于对照组(83.33%)(χ =6.147,P=0.013)。结论 对心耳封堵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有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为患者提供更为满意的护理服务。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经皮左心耳封堵术 心房颤动
  • 简介:摘要:心房颤动是最为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拥有较高潜在的血栓栓塞风险,特别是脑卒中事件的发生,从而导致患者致残甚至死亡。如何预防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事件的发生成为众多专家研究的热点。心耳是房颤卒中血栓的主要来源,在非瓣膜性房颤 >90%的栓子来源于左心耳,瓣膜性房颤约 60%的栓子来源于左心耳。研究表明进行心耳封堵可有效预防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事件的发生。

  • 标签: 经皮左心耳封堵术 心房颤动 脑卒中 应用前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了非辫膜性房颤患者行经心耳封堵的整体护理措施。方法选取到我院在2016.8-2017.10月份的95例行经心耳封堵患者为这次的研究对象,然后总结了相关的护理经验。结果全部患者都是在手术治疗后所出院的,其中有一例患者在手术的过程中出现心包填塞然后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后才出现,还有一例下肢穿刺出动脉出血然后置入支架一枚。结论对行心耳封堵患者的护理措施进行总结,且及时制定出相关的流程图能够有效使得护理人员完善其领域的护理措施,最终才可以为相关护理和患者得到教育提供到一定的支持。

  • 标签:
  • 简介:摘要烟雾病是一类少见的以颅底异常血管网为特征的脑血管疾病,临床中血栓栓塞及出血风险极高,当合并持续心房颤动后,抗栓策略的选择更加难以权衡,关于其治疗方案的选择目前尚无报道。本文报道1例持续心房颤动合并烟雾病患者抗栓治疗的选择,以期为该类罕见病的治疗提供一定的经验及依据。

  • 标签: 心房颤动 脑底异常血管网病 左心耳封堵 抗凝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间断抗凝方案在心耳封堵(LAAC)围期抗凝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特点及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连续纳入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鼓楼临床医学院心内科收治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行经LAAC的患者共62例,根据术前是否停用原口服抗凝药将患者分为不间断抗凝组(26例)和间断抗凝组(36例)。分析和比较两组患者中抗凝特点,包括基础活化凝血时间(ACT),肝素化后最大ACT值,平均ACT值;围期出血事件和栓塞事件以及出血导致血红蛋白下降>20 g/L的发生率,其中出血事件包括严重出血事件(脑出血、心脏压塞)和其他出血包括消化道和泌尿道出血、穿刺部位血肿、口腔和鼻出血等;栓塞事件包括脑卒中、颅外循环栓塞。结果不间断抗凝组与间断抗凝组患者基础ACT值为[146.50 (131.00,171.25)s对134.00(121.00,169.50)s,P=0.380];中最大的ACT值为[300.00(277.00,366.25)s对309.00(286.50,329.75)s,P=0.926];ACT值为[251.63±39.07)s对(241.74±34.37)s,P=0.295];围期不间断抗凝组与间断抗凝组出血事件总数分别为5例和6例(19.2%对16.7%,P=0.794),血红蛋白下降>20 g/L的人数分别为8例和7例(30.8%对19.4%,P=0.3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无栓塞事件发生。结论不间断抗凝治疗在房颤患者LAAC围期抗凝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均不劣于间断抗凝治疗,可以作为LAAC围期新的抗凝治疗策略。

  • 标签: 心房颤动 不间断抗凝 左心耳封堵术 围术期
  • 简介:摘要心耳封堵(LAAC)是合并脑卒中及出血风险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预防心源性脑卒中的有效手段。传统LAAC手术需在食管超声心动图指导下完成,近来心腔内超声心动图(ICE)以其操作灵活、无需全身麻醉、显著减少X线曝光及造影剂等优势,已逐渐应用于LAAC手术。本文就ICE在LAAC中的应用及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心房颤动 左心耳封堵 心腔内超声心动图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 简介:摘要总结了197例心房颤动患者行心耳封堵患者的护理经验。主要包括心理护理、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及并发症的观察处理等。认为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掌握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做好出院指导是促进患者康复的关键。

  • 标签: 左心耳封堵术 心房颤动 护理
  • 简介: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心率失常之一,欧美研究资料显示房颤的患病率为0.4%~1.0%[1-2],我国房颤总患病率约为0.77%,标准化率约为0.61%,年龄分组显示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显著增高,且男性房颤患病率高于女性[3-4]。房颤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为血栓,目前预防房颤血栓需终身服用抗凝药物,但部分患者出血风险高,药物依从性差,因而其应用受到一定程度限制[5]。非瓣膜疾病房颤患者脑卒中>90%心源性栓子来源于左心耳(leftatrailappendage,LAA)[6],心耳封堵为此类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本文主要介绍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echocardiography,TEE)在LAA封堵术前、中的应用进展。

  • 标签: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封堵术 左心耳 应用 心房颤动 房颤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观察心房颤动脑卒中患者行经心耳封堵治疗时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2020.4-2021.10,选取90例心房颤动脑卒中患者进行研究,抽签法分组,对照组45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45例行综合护理。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2.22%小于对照组15.56%(P<0.05)。观察组五项护理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房颤动脑卒中患者行经心耳封堵期间实施综合护理,可减少并发症,提升护理依从性。

  • 标签: 心房颤动脑卒中 经皮左心耳封堵术 围手术期 术后并发症率 护理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心耳介入封堵预防脑血管事件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2016年6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心内科行经心耳封堵治疗的70例心房颤动患者围期的护理情况,包括术前准备、中生命体征及ACT的观察、生命体征及患者综合管理、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护理等护理内容。结果1例病人心耳发生中穿破,1例发生心包填塞;1例发生封堵器脱落。通过严密监护和有效护理,67例房颤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术后2h、24h及3d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认无心包积液或封堵器脱落等情况。术后随访3个月,2个月复查食道超声。未出现死亡(心源性或非心源性)、致死性或非致死性恶性心律失常、急性心包填塞、脑血管意外和其他需要紧急住院治疗的植入器械相关事件的MACE事件。结论在心耳封堵围手术期,严密观察和有效护理有助于心房颤动患者术后的恢复,为降低术后并发症和提高手术成功率提供支持。

  • 标签: 心房颤动 经皮左心耳封堵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行经心耳封堵的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疾病特征和手术信息,探讨其在我国的应用现状。方法采集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中国房颤中心数据库(www.china-afc.org)中行心耳封堵手术的房颤病例资料,分析临床特点、手术参数、手术并发症和终心律状况。并将患者分为单纯封堵组和封堵+导管消融(一站式)组,比较两组的疾病特征、手术成功率和手术并发症等方面差异。结果最终纳入全国175家医院共2 001份符合研究标准的病例,其中男1 178例(58.9%),平均年龄69.4岁,年龄范围29~91岁,阵发性房颤892例(44.6%),CHA2DS2-VASc评分平均3.7分,HAS-BLED评分平均3.9分;封堵器以Watchman封堵器(63.8%,1 276/2 001)为主,手术成功率98.9%(1 979例),手术并发症7.4%(148例),残余分流5.1%(102例),终窦性心律63.4%(1 269例)。与单纯封堵组(1 075例,53.7%)相比,一站式组(926例,46.3%)的患者年龄较小[(65.3±8.2)岁对(71.9±8.7)岁,P<0.001]、阵发性房颤比例高[67.4%(624例)对24.9%(268例),P<0.001]、CHA2DS2-VASc评分较高[(4.0±1.5)分对(3.7±1.4)分,P<0.001]、HAS-BLED评分较低[(3.6±1.6)分对(3.9±1.2)分,P<0.001]、残余分流率较低[2.8%(26例)对7.1%(76例),P<0.001]、终窦性心律比例较高[96.7%(895/926)对34.8%(374/1 075),P<0.001],而手术成功率[99.2%(818/926)对98.7%(1 061/1 075),P=0.275]和并发症总发生率相近[9.7%(48/926)对9.3%(100/1 075),P=0.760]。结论近年来,我国房颤患者行经心耳封堵的成功率高,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低;心耳封堵联合导管消融手术未增加手术并发症,但可显著提高终窦性心律比例。

  • 标签: 心房颤动 左心耳封堵术 导管消融 真实世界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心耳封堵病人围期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心耳封堵病人围期的护理,包括术前准备、心理指导,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伤口护理、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等。结果经过精心护理,病人治愈出院。结论临床护士必须了解心耳封堵的基础知识,运用整体护理观念,严密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及时准确执行医嘱,努力帮助病人恢复健康。

  • 标签: 左心耳封堵术 整体护理 围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道超声心动图在房颤患者心耳Watchman封堵术前的评估,中引导房间隔穿刺及释放封堵器,术后评价封堵效果。方法2016年4月—2018年8月对我院拟行心耳封堵的患者术前用食道超声多角度测量心耳最大直径及深度,评估有无血栓;中引导房间隔穿刺及封堵器的释放;术后即刻评价封堵效果,术后45天左右随访监测封堵器位置、有无残余分流及血栓等。结果21例拟行封堵的患者,除1例多次复查有心耳血栓不适合封堵外,其余20例均封堵成功,其中3例术后有少许残余分流。结论食道超声心动图在心耳封堵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 左心耳封堵术 心房颤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食管超声心动图在心耳封堵中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我院2020年4月-2022年4月收治的20例结合食管超声心动图行心耳封堵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10例:食管二维超声心动图)与实验组(10例: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0度、45度、90度以及135度切面测量的心耳开口内径均大于对照组,此外,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0.00%)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

  • 标签: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二维超声 实时三维超声 左心耳封堵术
  • 简介:目的探讨导管射频消融联合心耳封堵“一站式”治疗房颤患者围手术期的有效护理措施,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行导管射频消融联合心耳封堵的房颤患者70例,在术前给予患者充分心理支持,在术后加强病情监测,同时做好并发症的预防性护理及健康教育工作,患者出院后随访6个月。对护理全过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70例患者均能顺利完成射频消融联合心耳封堵,术后房颤症状得到有效控制,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出院后随访6个月,患者无脑血管意外、死亡及其他相关事件发生。结论射频消融联合心耳封堵是一项技术较新、操作较复杂的手术,围手术期护理要求较高,科学护理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获得预期效果。

  • 标签: 房颤 射频消融术 左心耳封堵术 “一站式”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心耳封堵是一种降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发生风险的新技术。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是目前心耳封堵中最重要的影像学技术,但TEE指导手术时需全身麻醉,患者误吸与食管损伤的风险相对较高,且无法用于具有TEE禁忌证的患者。近年来,心腔内超声(ICE)作为TEE的替代成像工具正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左心耳封堵中,多项临床试验已证实了其安全性与有效性。与TEE相比,ICE导管可直接经血管穿刺植入心腔,毋需全身麻醉,从而提高患者舒适度、减少手术并发症、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本文旨在总结目前ICE应用于左心耳封堵的经验,为临床工作者的实践提供参考。

  • 标签: 心房颤动 左心耳封堵术 心腔内超声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 简介:摘要目的在导管心耳封堵中,分别使用新型"钢珠法"和传统"鞘管法"测量心耳尺寸,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宁波市第一医院心律失常诊疗中心成功完成导管心耳封堵的心房颤动(房颤)患者74例。其中,男50例、女24例,中位年龄70(47~87)岁。传统"鞘管法"分别使用12 F输送鞘和5 F猪尾导管作为参考标尺,而新型"钢珠法"使用直径10 mm钢珠(固定于患者体表胸骨缘第3肋间)作为参考标尺,统一在右前斜位(RAO)30°+足位(CAU)20°X线投射体位下推注造影剂进行造影显像,并分别测量心耳开口宽度、心耳深度及封堵器的标记环长度。结果共74例入组患者,其中持续性房颤57例,CHA2DS2-VASc评分为(4.65±1.54)分、HAS-BLED评分为(3.35±1.08)分。钢珠组测量的心耳平均开口宽度(24.78±3.26) mm,显著高于输送鞘组(19.88±3.25) mm和猪尾导管组(22.36±3.81) mm(P<0.001);钢珠组测量的标记环长度(20.75±0.60)mm,其与真实标记环长度21 mm差值[(0.25±0.60)mm]显著小于输送鞘组[(4.34±1.74)mm]和猪尾导管组[(2.29±1.83)mm,P<0.001]。最终以钢珠法测量值为标准来选择封堵器大小,植入成功率98.7%(74/75,1例因心耳开口太大放弃封堵)。所有患者术后45 d随访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未发现封堵器相关血栓形成及其他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在导管心耳封堵中,使用新型"钢珠法"进行心耳大小测量是准确且安全有效的。若以传统"鞘管法"测量结果来选择封堵器大小,很有可能导致选择的封堵器尺寸偏小而影响手术结果。

  • 标签: 心房颤动 左心耳封堵 钢珠 鞘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