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taTME)是近年来结直肠外科领域的热点之一,虽然大部分研究证实taTME安全可行,但仍有部分研究显示,taTME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和局部复发率高于传统腹腔镜手术。目前研究发现,taTME在主要近期和远期疗效方面与传统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TM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且taTME在术后功能恢复方面具有潜在的优势。度过学习曲线后的病例研究结果提示,taTME具有较好的近、远期疗效。此外,随着taTME技术的成熟,经肛腔镜在治疗复杂盆腔疾病逐渐显现出优势,未来单孔机器人的应用将进一步促进经自然腔道行结直肠手术的开展。

  • 标签: 直肠肿瘤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经肛 腹腔镜 机器人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胸腺扩大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的外科治疗经验,探讨MG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年6月至2017年10月期间527例行胸腺扩大切除的MG患者临床病例资料,其中男242例,女285例;年龄5~77岁,平均(52.6±13.7)岁。病程12天~18年。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22例,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7例,甲状腺机能减退症、肠激惹症、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和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各1例。改良OssermanⅠ型272例,Ⅱa型72例,Ⅱb型78例,Ⅲ型81例,Ⅳ型24例。所有患者肌疲劳试验、新斯的明试验阳性,胸部CT检查明确诊断。总结围手术期相关资料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围手术期死亡3例,均为胸腺瘤合并MG,其中Osserman Ⅲ型MG 2例、Ⅳ型MG 1例。术后肌无力危象15例,其中Osserman Ⅱb型2例、Ⅲ型11例、Ⅳ型2例,气管切开7例。血浆置换70例,并发低渗综合征、下肢静脉血栓各2例。术后病理诊断胸腺增生293例(55.60%)、胸腺瘤207例(39.28%)、胸腺囊肿24例(4.55%)和胸腺萎缩3例( 0.57%)。随访378例,平均随访(85.9±58.5)月;MG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无变化和恶化患者分别为135例(35.71%)、192例(50.79%)、41例(10.85%)和10例(2.65%)。完全缓解率OssermanⅠ>Ⅱa>Ⅳ>Ⅱb>Ⅲ型,恶化率Osserman Ⅲ>Ⅳ>Ⅰ型。OssermanⅠ型外科治疗无效18例,术前病程>5~10年;恶化1例,为应用电视胸腔镜胸腺切除的眼肌型MG患者,遗留胸腺左叶未切除,6年后发展为重度全身型,再次手术切除遗留的左叶胸腺,证实左叶胸腺代偿性肥大增生。恶化患者中死亡6例,均为胸腺瘤合并MG,其中Osserman Ⅲ型5例、Ⅳ型1例;死亡原因为肌无力危象3例,快速停服溴吡斯的明3个月后突发呼吸骤停猝死2例,胆碱能危象1例。结论规范的胸腺扩大切除是治疗MG的有效方法,眼肌型MG尽早手术可有效降低其全身性转化风险。OssermanⅡb型以上MG易发生肌无力危象,围手术期采取综合处理措施有助于降低MG相关风险。重症术后远期可反复发生肌无力危象,须规律用药,并采取MG综合治疗措施。

  • 标签: 重症肌无力 胸腺扩大切除 综合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日间腹腔镜胆囊切除的镇痛方式。方法将300例拟行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6组,每组使用不同的镇痛方案。记录术后第2、4、8和12小时的VAS评分、术后血压、CRP、IL-6以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日间腹腔镜胆囊切除成功率为66.22%。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各组患者的动态VAS评分逐渐降低,其中B组和C组在术后第2小时和第4小时低于A组(P<0.05)。D、E和F组在术后各时间点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8小时和12小时B组比D组和C组比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与F组相比在术后第12小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组间CRP和IL-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镇痛泵的患者术后头晕、恶心和延迟出院人数显著增多(P<0.05)。结论罗哌卡因局部浸润联合术后帕瑞昔布钠静脉滴注是一种较好的日间腹腔镜胆囊切除后的镇痛方案。

  • 标签: 胆囊切除术,腹腔镜 门诊外科手术 多模式镇痛 罗哌卡因 镇痛泵
  • 简介:摘要胰十二指肠切除于1898年由Codivila首创,因其脏器切除及消化道重建困难、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高,起初并不被认可。手术疗效的落差和患者治疗的渴求,促使医疗技术人员对手术不断改进。如今,胰十二指肠切除早已成为治疗胰头部及壶腹周围肿瘤的常规式,近远期疗效得到了长足的进步。本文回顾了胰十二指肠切除的发展过程,并就胰十二指肠切除的前景作一展望。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腹腔镜检查 最小侵入性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56岁男性患者,体检发现胸骨占位3个月。2021年8月13日于上海长征医院胸外微创中心行混合现实技术胸骨肿瘤精准切除,手术过程顺利,术后病理示(胸骨)软骨肉瘤。术后4天出院。现随访9个月余,患者胸廓及上肢活动好,未见复发及转移。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镜辅助儿童先天性鼻中线囊肿及瘘管切除的手术效果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8年12月,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53例先天性鼻中线囊肿及瘘管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童30例,女童23例,月龄9~145个月,平均月龄35.6个月。全部患儿术前均行鼻窦薄层低辐射CT及MRI检查。所有患儿均接受全身麻醉鼻中线囊肿及瘘管切除,根据病变部位及影像学检查提示的病变范围采取不同的手术入路,对全部鼻骨深层、颅内硬膜外型以及疑似囊壁残留的鼻骨浅层病例均采用了内镜辅助下手术。对患儿的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结果、手术方法、并发症、复发及外观情况进行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分析结果。结果53例患儿中,主要临床表现包括鼻根类圆形包块21例(39.6%)、鼻梁针尖样瘘口13例(24.5%)、鼻梁类圆形包块9例(17.0%)等。病变部位包括鼻根22例(41.5%)、鼻梁中上段27例(50.9%)、鼻梁下段及鼻尖4例(7.5%)。病变深度包括鼻骨浅层24例(45.3%)、鼻骨深层19例(35.8%)、颅内硬膜外层10例(18.9%)。手术入路包括鼻根横形小切口22例(41.5%)、鼻正中小切口27例(50.9%)、开放式鼻整形入路4例(7.5%)。全部患儿手术顺利,中无并发症出现,均未行一期鼻背重建。术后随访9~151个月(平均67.3个月),术后复发5例(9.4%),再次手术后治愈。全部患儿外鼻无畸形,外观满意。结论内镜辅助鼻中线囊肿及瘘管切除具有视野清晰、手术创伤小、复发率低等优点。

  • 标签: 儿童 鼻中线囊肿及瘘管 自然腔道内镜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后囊肿切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8月至2019年8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58例行腹腔镜直肠后囊肿切除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男5例,女53例;中位年龄为38岁,年龄范围为15~70岁。58例病人常规行腹腔镜直肠后囊肿切除,根据病人情况选择是否行联合经骶尾部入路手术。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术后情况。(3)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情况。(4)随访情况。采用门诊方式进行随访,术后1年内每6个月随访1次,1年后每12个月随访1次,复查CT或MRI评估囊肿复发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0年8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结果(1)手术情况:58例病人中,54例行腹腔镜直肠后囊肿切除,4例行腹腔镜联合经骶尾部后入路直肠后囊肿切除。58例病人中,1例囊肿巨大并包绕直肠,中分离直肠后壁造成破损,修补后行横结肠造口转流;2例因囊肿与直肠粘连紧密,分离后不排除直肠壁热损伤,行预防性横结肠造口。54例行腹腔镜直肠后囊肿切除病人手术时间为(123±56)min,中出血量为20 mL(5~500 mL);4例行腹腔镜联合经骶尾部后入路直肠后囊肿切除病人手术时间为(232±38)min,中出血量为90 mL(30~800 mL)。(2)术后情况:58例病人中,7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其中2例为术后直肠瘘,行横结肠造口转流,再次盆腔引流后愈合;2例为术后尿路感染,予以抗感染治疗后缓解;2例为拔除尿管后发生尿潴留,尿管留置3周后门诊拔除尿管,恢复良好;1例为骶尾部切口愈合不良,换药后愈合。58例病人术后住院时间为(7±4)d。(3)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情况:58例病人中,表皮样囊肿26例,畸胎瘤20例(其中2例为成熟畸胎瘤伴黏液腺癌、1例为成熟畸胎瘤伴神经内分泌癌),皮样囊肿10例,尾肠囊肿2例。(4)随访情况:58例病人中,57例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51个月,随访时间范围为2~85个月。57例获得随访病人中,1例术后8个月发现臀部皮下囊肿,行局部切除;1例术后6个月盆腔MRI检查结果示骶前小囊肿复发,无明显增大,予继续观察随访;余55例病人无囊肿复发。结论腹腔镜直肠后囊肿切除安全、可行。

  • 标签: 囊肿 直肠后 发育性骶前囊肿 微创治疗 腹腔镜检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探讨一种改良包扎方法对眼袋切除的护理效果。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在大坪医院整形美容科行眼袋切除130例患者,男24例,女106例,年龄18~75岁,平均47岁。按照手术时间编号分组,单数为改良组65例;偶数为对照组65例。对照组用普通法包扎眼袋,改良组用特殊制作的纱布块贴近睑缘左右错位法包扎固定。130例患者眼袋切除均一期愈合。术后3 d拆除纱布,对睑水肿、瘀斑、睑外翻等程度进行评分,改良包扎法术后效果优于传统包扎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包扎法较传统包扎方法简单、效果确切、满意度高,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眼袋切除术 改良包扎法 传统包扎法 纱布错位重叠 弧形纱布块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Trocar采用"四孔法"布局。体位采用仰卧位,穿刺后头高足低30°,向左倾斜10°~15°。探查完毕后,可见胆囊大小约9 cm×3 cm×3 cm,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助手无创钳下压网膜,者左手提起胆囊,右手分离胆囊三角,钝性游离胆囊颈管和胆囊动脉,可见胆囊颈管直径约0.2 cm,胆总管直径约0.7 cm,肝右动脉发出胆囊动脉前后支。可吸收夹夹闭胆囊颈管及胆囊动脉,并切断,将胆囊从胆囊床剥离。自剑突Trocar孔取出胆囊。电烙胆囊床,确认无活动性渗血后清点纱布、撤出腔镜器械。

  • 标签: 胆囊 息肉 结石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不同切口治疗闭角型青光眼伴发白内障的效果。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16年9月至2019年2月南阳南石医院眼科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128例(128眼)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单切口组和双切口组,每组各64例。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手术后,单切口组有效率为95.31%(61/64),双切口组有效率为90.63%(58/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76,P=0.300);术后矫正视力均较术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6.825,47.712;P=0.000,0.000);手术后两组眼压有明显降低,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系数有明显提高,两组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双切口组功能型滤过泡的形成率分别为60.94%(39/64)和79.69%(51/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89,P=0.020);两组术后角膜水肿、前葡萄膜炎、玻璃体脱出、前房积血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治疗闭角型青光眼伴发白内障术后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双切口高于单切口手术组。

  • 标签: 青光眼 白内障 超声乳化 小梁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维持性透析肾病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SHPT)行清扫式甲状旁腺全切除(dissection parathyroidectomy,dPTX)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民航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9年9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195例维持性透析肾病患者SHPT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92例,女性103例,年龄23~77岁。首次手术167例,外院术后持续性或复发性SHPT再次手术28例。采用dPTX切除全部甲状旁腺,同期行胸锁乳突肌移植。比较手术前后症状缓解程度,血清全段甲状旁腺素、血钙、血磷、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的变化。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术后病理证实,195例患者共切除增生的甲状旁腺804枚。其中中肉眼识别且位置明确的甲状旁腺765枚,位于双侧气管食管沟内577枚(75.4%),异位甲状旁腺188枚(24.6%)。中肉眼未识别出、位置不明确而在清扫组织标本中病理检出的甲状旁腺39枚(4.9%),来自22例患者(11.3%)。额外甲状旁腺患者的发生率为14.4%(28/195)。围手术期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术后半年所有患者骨痛、皮肤瘙痒症状全部缓解,肌无力、不宁腿、贫血及睡眠质量均明显改善。术后半年血清全段甲状旁腺素(70.31±60.12)pg/ml、血钙(2.13±0.22)mmol/L、血磷(1.17±0.27)mmol/L均较术前[分别为(1 501.02±167.26)pg/ml、(2.40±0.32)mmol/L、(2.27±0.50)mmol/L]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982、2.325、7.326, P值均<0.01)。术后半年血红蛋白(120.32±10.63)g/L和红细胞压积(39.20±3.21)%较术前[分别为(104.11±15.17)g/L、(31.25±5.12)%]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2.22、18.37,P值均<0.05)。结论dPTX治疗维持性透析肾病患者的SHPT安全可靠。

  • 标签: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继发性 终末期肾病 外科治疗 甲状旁腺全切除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悬吊方法进行免充气经口腔镜甲状腺手术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19年4月就诊安徽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接受免充气经口腔镜甲状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总共24例纳入此次分析,行一侧腺叶切除20例、甲状腺全切除4例,其中18例甲状腺癌患者同时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中出血量(41.3±26.4)ml;手术时间(191.8±40.8)min;术后引流时间(6.3±1.0)d、引流量(221.0±66.0)ml;术后住院天数(6.3±1.0)d。术后无饮水呛咳、发音嘶哑、甲状旁腺损伤、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发生;8例出现下颌麻木,均于一个月内恢复。结论采用悬吊法进行免充气经口腔镜甲状腺手术是安全、可行的一种选择。

  • 标签: 甲状腺切除术 免充气 腔镜 经口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均衡组间协变量后,比较胰十二指肠切除(PD)和全胰腺切除(TP)对胰头癌患者术后生存期的影响及相关预后因素。方法检索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监测、流行病学和结果(SEER)数据库并筛选出2010年至2016年间3 676例胰头癌患者,其中3 559例行PD(PD组),117例行TP(TP组)。利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平衡混杂因素,最终PD组与TP组各117例匹配成功。应用Kaplan-Meier曲线观察匹配前和匹配后患者术后总体生存率及癌症特异生存率,利用Log-rank检验及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评估不同临床病理特征对胰头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匹配前PD组3 559例患者1、3、5年癌症特异生存率分别为72.8%、35.1%、24.9%,中位生存时间为23.89个月;TP组117例患者分别为67.9%、29.4%、26.1%和21.51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匹配后,PD组117例患者1、3、5年癌症特异生存率分别为77.8%、44.5%、31.8%,中位生存时间为31.50个月,显著优于T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ox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方式、肿瘤分化程度、N分期、病理类型是影响总体生存率与癌症特异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手术方式、肿瘤分化程度、N分期、病理类型是影响患者总体生存率及癌症相关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D的生存获益显著优于TP,临床上对胰头癌患者行TP治疗需慎重选择。

  • 标签: 胰腺肿瘤 胰腺切除术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适形切除保肛(CSPO)与经括约肌间切除(ISR)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8月至2020年4月2家医学中心收治的183例(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117例、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66例)低位直肠癌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10例,女73例;年龄为(57±11)岁。183例病人中,117例行CSPO设为CSPO组,66例行ISR设为ISR组。观察指标:(1)两组低位直肠癌病人手术情况。(2)两组低位直肠癌病人术后并发症情况。(3)随访情况。(4)影响低位直肠癌病人预后因素分析。(5)影响低位直肠癌病人肛门满意度因素分析。采用门诊、问卷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病人肿瘤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病人生存、造口还纳、肛门满意度评分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情况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线性回归,将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中P<0.10的变量纳入多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COX逐步回归分析模型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1)两组低位直肠癌病人手术情况:CSPO组和ISR组病人腹腔镜手术例数、手术时间、中出血量、肿瘤远切缘、术后化疗、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44例和55例、(165±54)min和(268±101)min、(142±101)mL和(91±85) mL、(0.6±0.4)cm和(1.9±0.6)cm、76例和9例、(6.6±2.5)d和(7.9±4.7)d,两组病人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²=35.531,t=8.995、-3.437、-3.088,χ²=44.681,t=2.267,P<0.05)。(2)两组低位直肠癌病人术后并发症情况:CSPO组术后19例病人发生并发症,其中Ⅰ级并发症6例,Ⅱ级并发症12例,Ⅲb级并发症1例。ISR组术后14例病人发生并发症,其中Ⅰ级并发症4例,Ⅱ级并发症7例,Ⅲa级并发症1例,Ⅲb级并发症2例。两组病人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0.706,P>0.05)。两组病人并发症经对症支持治疗后均好转。两组病人均无围期(术后30 d内)死亡病例。(3)随访情况:183例病人均获得随访,CSPO组和ISR组随访时间分别为(41±27)个月和(37±19)个月,两组病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04,P>0.05)。CSPO组和ISR组病人中,肿瘤局部复发分别为2例和3例、肿瘤远处转移分别为9例和4例,两组病人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²=1.277、0.170,P>0.05)。CSPO组和ISR组病人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84.0%和88.6%,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9.0%和92.8%,两组病人无病生存情况和总体生存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²=0.218、0.002,P>0.05)。CSPO组和ISR组分别有102例和66例病人随访至CSPO或ISR术后12个月,其造口还纳率分别为92.16%(94/102)和96.97%(64/66),两组病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1.658,P>0.05)。CSPO组8例造口未还纳病人中,2例因高龄、4例主观拒绝还纳、2例因放疗致瘢痕无法还纳。ISR组2例造口未还纳病人中,术后因肝转移和主观拒绝还纳各1例。CSPO组和ISR组分别有92例和61例病人随访至造口还纳术后12个月,其中CSPO组75例和ISR组38例完成肛门功能满意度调查。CSPO组和ISR组病人肛门功能满意度评分分别为(6.8±2.8)分、(5.4±3.0)分,两组病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42,P<0.05)。CSPO组和ISR组病人肛门功能满意度评分>5分分别为54例和21例,两组病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3.165,P>0.05)。(4)影响低位直肠癌病人预后因素分析:COX逐步回归分析结果为性别、肿瘤pT分期是影响低位直肠癌病人无病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风险比=2.883,1.963,95%可信区间为1.090~7.622,1.129~3.413,P<0.05);性别、肿瘤pT分期是影响低位直肠癌病人总体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风险比=10.963,3.187,95%可信区间为1.292~93.063,1.240~8.188,P<0.05)。(5)影响低位直肠癌病人肛门满意度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方式和肿瘤分化程度是影响低位直肠癌病人肛门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偏回归系数=1.464,-1.580,95%可信区间为0.323~2.605,-2.950~ -0.209,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方式、肿瘤分化程度、术前放疗是影响低位直肠癌病人肛门满意度的独立影响因素(偏回归系数=1.637,-1.456,-1.668,95%可信区间为0.485~2.788,-2.796~ -0.116,-2.888~-0.447,P<0.05)。结论与ISR比较,低位直肠癌施行CSPO同样可实现超低位保肛,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保障肿瘤学安全性,改善肛门功能,提升病人术后肛门功能满意度。

  • 标签: 直肠肿瘤 适形切除术 经括约肌间切除术 排便功能 肿瘤学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超声引导射频消融、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治疗小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南阳市中心医院2017年2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小肝癌患者13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67)与对照组(n=68)。研究组给予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治疗,对照组给予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包括总胆红素(TBi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结果术后,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5.97%,4/67)低于对照组(25.00%,17/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总有效率(97.01%,65/67)高于对照组(80.88%,55/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个月,研究组TBiL、AST、AL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射频消融相较于腹腔镜肝部分切除,可以更加有效的降低小肝癌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肝功能。

  • 标签: 小肝癌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 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