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发病率逐渐上升,长径<4 cm的胃上部癌远端淋巴结转移少见,行胃切除术即可满足根治要求。胃切除术后反流性食管炎、食物淤滞、吻合口狭窄、营养吸收差,都是影响患者术后生命质量的重要因素。随着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不断推广,腹腔镜下胃切除淋巴结清扫术已经标准化,但是消化道重建方式尚未达成标准共识,而抗反流成为近年临床关注热点。通过间置空肠达到抗反流效果,保留或重建抗反流结构的食管残胃吻合,包括各种抗反流的附加手术,各有优劣。笔者全面详细介绍各种主流抗反流手术方式及其改良方案,以期为同道提供参考,让患者最大化获益。

  • 标签: 胃肿瘤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 腹腔镜近端胃切除 消化道重建 胃食管反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肱骨骨折患者术前营养状况对术后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2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创伤骨科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103例老年(年龄≥65岁)肱骨骨折患者的资料。入院时根据老年营养风险指数(GNRI)分为营养正常组55例(GNRI≥92)和营养不良组48例(GNRI<92),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术前血红蛋白水平、受伤至手术时间、术中输血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年内病死率及术后3个月、6个月、末次随访时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等。结果营养正常组与营养不良组患者性别、受伤侧别、Neer骨折分型、致伤原因、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而营养不良组患者年龄较营养正常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获9~16个月(平均13.6个月)随访。营养正常组与营养不良组患者术前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为(10.24±0.68)、(8.94±0.89)g/dL,受伤至手术时间分别为(3.9±1.3)、(5.8±1.2)d,术中输血率分别为14.5%(8/55)、60.4%(29/48),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0%(11/55)、39.6%(19/48),术后1年内病死率分别为1.8%(1/55)、4.2%(2/48),术后3个月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46.7±8.8)、(43.2±5.6)分,术后6个月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67.6±6.2)、(76.3±5.5)分,末次随访时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80.4±5.0)、(76.3±5.5)分,以上项目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肱骨骨折患者术前营养不良对术前等待时间、术中输血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肩关节功能均有不利影响。因此,围术期应该重视老年患者营养状况,减少患者对骨折、手术及麻醉的应激反应,改善患者术后功能及生活质量。

  • 标签: 肩关节 老年人 营养状况 肱骨近端骨折 预后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因4次胰管未能深插管导致ERCP下胰管支架植入失败的患者,改行超声内镜引导下经胃后壁行胰管穿刺,导丝选择从副乳头穿入十二指肠降段,随后从口腔拉出导丝,插入切开刀顺导丝经副乳头插入胰管内,最终成功完成胰管支架植入术。本病例比较罕见,操作难度大,成功案例少。

  • 标签: 超声内镜引导 胰管穿刺 副乳头对接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末段可弯输尿管肾镜(孙氏镜)和输尿管软镜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和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0年1月间采用孙氏镜和软镜处理输尿管结石的8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处理方式分组,其中孙氏镜组48例,软镜组3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次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术中输尿管损伤程度、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及费用等。结果孙氏镜组一期手术成功率略高于软镜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1.7% vs 78.8%,P=0.096)。两组均未出现术后大出血、输尿管撕脱、断裂、感染等并发症,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1个月结石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孙氏镜组手术时间、术后输尿管损伤程度和住院费用均低于软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孙氏镜和软镜均是处理输尿管结石的有效手段,孙氏镜具有一期手术成功率高、对输尿管损伤小、操作时间短、费用低等优势,可作为处理输尿管结石的更佳选择。

  • 标签: 输尿管结石 输尿管软镜 输尿管肾镜 钬激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防旋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Harri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慈溪市人民医院2018年4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观察组采用股骨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比较两组临床效果、Harris评分、手术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4.12%(32/34),高于对照组的76.47%(26/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1,P < 0.05);观察组Harris评分优良率为91.18%(31/34),高于对照组的73.53%(25/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5,P < 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51.66±10.52)min、(120.26±12.29)mL、(8.09±2.62)cm、(9.86±2.67)周,对照组分别为(78.32±12.23)min、(238.45±17.85)mL、(12.95±3.29)cm、(13.65±3.46)周,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55、14.03、14.85、14.60,均P <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88%(2/34),低于对照组的23.53%(8/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1,P < 0.05)。结论股骨防旋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效果显著优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能改善Harris评分,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创新性。

  • 标签: 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髓内 骨钉 治疗结果 手术时间 失血,手术 骨折愈合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MRI魔镜成像(mDIXON-Quant)技术测得骨髓质子密度脂肪分数(proton density fat fraction, PDFF)值,观测健康受试者股骨骨髓脂肪含量的变化趋势,并探讨年龄、性别及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对骨髓脂肪含量的影响。材料与方法2021年6月至2022年3月期间前瞻性招募年龄20~80岁的健康受试者,进行股骨常规MRI及mDIXON-Quant序列检查,符合纳入标准且图像质量满意的共227例,年龄(53.59±14.20)岁,所有受试者分为中青年组(20~60岁)和老年组(61~80岁)。分别测量股骨头、股骨颈、大转子及转子间的PDFF值,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分别比较不同年龄段、性别间骨髓PDFF值的差异性,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进行不同分区骨髓PDFF值的比较,采用Spearman检验观察年龄、性别、BMI与骨髓PDFF值的相关性,最后将股骨各分区PDFF值与年龄、性别及BMI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中青年组受试者骨髓PDFF值低于老年组受试者,各分区PDFF值与年龄呈正相关(P<0.05)。男性各分区骨髓PDFF值均显著高于女性(P<0.05)。各分区间骨髓PDFF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大转子的骨髓PDFF值最高,股骨颈PDFF值最低。结论股骨骨髓脂肪含量随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男性股骨骨髓脂肪含量可能高于女性,股骨不同分区骨髓脂肪含量不同。

  • 标签: 健康受试者 股骨近端 骨髓 脂肪定量 mDIXON-Quant 质子密度脂肪分数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经典孟氏骨折的定义是尺骨骨折伴上尺桡关节脱位,如合并桡骨头后脱位,即肱桡关节后脱位时,称为后孟氏骨折。而对于不伴有上尺桡关节脱位者,不应笼统称为后孟氏骨折,可称为经尺骨骨折后脱位。对于伴有上尺桡关节脱位后孟氏骨折,临床相对少见,其冠突骨折通常粉碎,上尺桡关节遭到破坏,环状韧带及间膜损伤,治疗时在恢复性结构及处理外侧韧带复合体后,还须关注与处理上尺桡关节的稳定,预后疗效不确定。而经尺骨骨折后脱位临床相对多见,其冠突骨折块通常完整,环状韧带及间膜完好,在治疗上以恢复性结构为主,同时处理肘关节外侧韧带复合体,预后效果好。通过解剖基础、影像学特征、损伤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等方面鉴别和区分后孟氏骨折与经尺骨骨折后脱位。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反肩关节假体置换术一期治疗老年复杂肱骨骨折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9年1月采用反肩关节假体置换术治疗43例老年肱骨复杂骨折患者资料,男12例,女31例;年龄72岁(范围,66~78岁);均为外伤导致的新鲜闭合性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8 d(范围,6~11 d);根据Neer分型,三部分骨折21例(48.8%,21/43),四部分骨折22例(51.2%,22/43)。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Neer肩关节置换疗效评价系统以及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等评价术后疗效。结果4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41.3 min(范围,120~170 min),术中失血量407 ml(范围,250~700 ml),术中输血446.5 ml(范围,400~800 ml)。4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9个月(范围,6~16个月)。所有患者均在术后7 d内出院,无一例发生伤口相关并发症。43例患者的大、小结节均在8周内完全愈合,至末次随访时,未发生假体松动或脱位。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前屈上举133.0°(范围,100°~165°),外旋29.5°(范围,20°~35°),内旋46.7°(范围,30°~60°);VAS评分0.8分(范围,0~3分);Neer评分87分(范围,73~98分),其中优20例(46.5%,20/43),良16例(37.2%,16/43),可7例(16.3%,7/43);Constant-Murley评分88.7分(范围,70~98分)。术后第1天,1例71岁的患者即出现腋神经损伤症状,采用神经营养药物治疗,术后6周复查时症状消失,未影响患者的功能康复锻炼,也未对假体的稳定性造成影响。所有患者随访期间未发现感染、肩峰应力骨折、肩胛骨撞击等并发症。结论采用反肩关节假体置换术一期治疗老年复杂肱骨骨折的早期疗效满意。

  • 标签: 老年人 肱骨骨折 关节成形术 置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单边轨道式延长外固定支架治疗肱骨短缩合并畸形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8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采用单边轨道式外固定支架治疗的10例肱骨短缩合并畸形患者资料。男8例,女2例;年龄15~27岁,平均19.6岁。肱骨短缩伴内翻8例,伴肱骨内翻并后凸畸形2例;肱骨短缩6~11 cm,平均8.5 cm。上臂外侧置入半钉,安装单边外固定支架,于后即时矫正肱骨畸形,中段截后予以缓慢延长。根据Cattaneo等制定的标准评价肢体功能。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随访,时间15~41个月(平均20个月)。延长长度5~12 cm(平均7.5 cm);肩关节外展幅度平均为160°(130°~180°),比术前(平均90°)改善。9例患者延长区成良好,1例因延长区成不良,进行了自体髂骨移植后愈合。未出现钉道深部感染、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肢体功能根据Cattaneo等的标准:8例9侧肢体为优,2例为良。结论单边轨道式延长外固定支架是治疗肱骨短缩合并畸形的可靠选择,掌握外固定支架安装技术,防治并发症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

  • 标签: 外固定器 肱骨 畸形 牵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角度尺辅助下股骨防旋髓内钉(PFNA)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8年8月期间采用PFNA固定治疗的54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是否辅助应用角度尺分为两组:试验组25例,男9例,女16例;年龄为(74.4±4.6)岁;骨折AO分型:31-A1型7例,31-A2型11例,31-A3型7例;采用角度尺辅助下PFNA固定。对照组29例,男9例,女20例;年龄为(74.4±3.9)岁;骨折AO分型:31-A1型9例,31-A2型16例,31-A3型4例;仅采用PFNA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前倾角矫正次数、术中X线透视次数及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64.0±6.5)min]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72.7±3.9)min],前倾角矫正次数[(2.8±1.2)次]、X线透视次数[(7.0±1.2)次]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4.7±1.5)、(11.6±1.6)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4例患者术后获6~24个月(平均11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按髋关节Harris评分系统评定疗效:试验组优22例,良2例,可1例;对照组优23例,良4例,可1例,差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PFNA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术中,应用角度尺量化前倾角较不使用角度尺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前倾角矫正次数及X线透视次数方面有明显优势。

  • 标签: 髋骨折 骨折固定术,髓内 骨钉 角度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锁定钢板治疗不稳定肱骨骨折术后导致肱骨头内翻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08年1月— 2014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收治的146例不稳定肱骨骨折锁定钢板固定患者临床资料。39例术后发生肱骨头内翻(内翻组),107例术后未发生肱骨头内翻(非肱骨头内翻组)。记录患者性别、年龄、骨密度、致伤原因、骨折Neer分型、骨折类型(内翻或外翻)、手术时机、手术技术(是否内侧柱支撑、是否松质,是否缝线加强)、肱骨头螺钉数量和术中复位质量,进行肱骨头内翻的单因素分析。进一步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肱骨头内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最后对Neer分型和内侧皮质复位情况的主观评估进行可靠性分析。结果肱骨头内翻组骨质疏松、内翻型骨折、缺乏内侧支撑、无缝线加强及术中内翻复位不良的比例均高于非肱骨头内翻组(P<0.05)。而性别、年龄、骨折分型、同种异体松质移植和肱骨头内螺钉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骨质疏松、内翻型骨折、缺乏内侧支撑、无缝线加强和术中内翻复位不良与肱骨头内翻显著相关(P<0.05)。在这些风险变量中,缺乏内侧柱支撑与肱骨头内翻的相关性最强(OR=9.62),与术中内翻复位不良的相关性也较强(OR=8.39)。Neer分型和内侧皮质复位情况的评估表明,观察者间与观察者内的可靠性良好。结论锁定钢板治疗不稳定肱骨骨折术后肱骨头内翻的主要危险因素是骨质疏松、内翻型骨折、缺乏内侧支撑、无缝线加强及术中内翻复位不良。

  • 标签: 肱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风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采用TriGen交锁髓内钉联合带线锚钉技术治疗Neer Ⅲ、Ⅳ型肱骨内翻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我们采用TriGen交锁髓内钉联合带线锚钉技术对23例Neer Ⅲ、Ⅳ型肱骨内翻型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其中Neer Ⅲ型15例,Neer Ⅳ型8例。术后随访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年测量肩关节活动范围,并行美国肩肘外科医师协会(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 ASE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12~16个月,平均14个月。所有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2~4个月,平均3个月,未出现伤口感染、肩袖损伤、腋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1年随访ASES评分为(91.00±3.04)分、Constant-Murley评分为(90.00±3.21)分、VAS疼痛评分为(0.42±0.38)分。结论对于Neer Ⅲ、Ⅳ型复杂肱骨内翻型骨折,采用TriGen交锁髓内钉联合带线锚钉技术治疗,增加了对肱骨大小结节固定的强度,符合整体固定理念,利于早期功能康复,术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是一种可靠的微创治疗方法。

  • 标签: 肱骨骨折 外科手术 近端 髓内钉 锚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防旋髓内钉(PFNA)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失效的原因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骨科采用PFNA固定治疗的56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男348例,女220例;年龄为44~93岁,平均74.6岁。根据骨折稳定性将患者分为两组:稳定组424例,骨折AO分型为31-A1型、31-A2.1型;不稳定组144例,骨折AO分型为31-A2.2型、31-A2.3型、31-A3型。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复位质量、内固定失效率及患髋功能等。并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PFNA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失效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后共有19例患者发生内固定失效。失效原因:螺旋刀片退出13例,股骨颈短缩17例,髋内翻畸形14例,螺旋刀片切出14例。稳定组患者的失效率为1.2%(5/424),显著低于不稳定组患者[9.7%(14/144)],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98 (95,100)分]显著高于不稳定组患者[84 (82,8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骨折复位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骨质疏松(OR=7.283,95%CI:1.626~32.623,P=0.009)和不稳定型骨折(OR=11.607,95%CI:4.039~33.355,P<0.001)是PFNA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失效的危险因素。结论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使用PFNA固定失效率较高,固定后形成杠杆样结构,需由内固定物承受主要应力,杠杆支点位于髓腔内内固定成角部位,负重侧力臂长,失效率高。骨质疏松和不稳定型骨折患者术后需较长的免负重时间。

  • 标签: 髋骨折 骨折固定术,髓内 骨钉 分型 治疗失败
  • 作者: 胡建 赵立志 薛洪源 张自强 杜建军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0-17
  • 出处:《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20年第10期
  • 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普通外科,上海 200040;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胃肠外科 201203,汉中市中心医院消化外科,陕西汉中 723000,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普通外科,上海 200040;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北院普通外科,上海 201907,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普通外科,上海 200040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稳定肱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早期肱骨头内翻的影响因素。方法抽取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2017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不稳定肱骨骨折患者143例,均行内固定术治疗。依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早期肱骨头内翻分为内翻组与无内翻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术后早期肱骨头内翻的影响因素,调查因素包括性别、年龄、Neer分型、体质指数、致伤原因、合并基础疾病、文化程度、内固定物选择、置入螺钉、内侧皮质缺损及术中肱骨颈干角。结果143例不稳定肱骨骨折患者中,术后早期出现肱骨头内翻19例,未发生肱骨头内翻124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内翻组与无内翻组性别、年龄、Neer分型、体质指数、致伤原因和文化程度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内翻组与无内翻组内固定物选择、置入螺钉、内侧皮质缺损和术中肱骨颈干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内固定物选择、置入螺钉、内侧皮质缺损和术中肱骨颈干角为影响术后早期肱骨头内翻的危险因素。结论不稳定肱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早期肱骨头内翻发生率较高,内固定物选择、置入螺钉、内侧皮质缺损和术中肱骨颈干角为其危险因素。

  • 标签: 内固定术 不稳定肱骨近端骨折 早期肱骨头内翻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多中心数据研究型尿道下裂的手术方式选择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国内15家儿童临床中心首诊治疗且随访数据完整的型尿道下裂549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矫正阴茎下弯后尿道开口位于阴茎196例、阴茎阴囊交界处132例、阴囊147例、会阴74例。按手术方式进行分组,其中TIP术式占9.5%(52/549)、Onlay术式占4.7%(26/549)、Duckett术式占59.2%(325/549)、Duckett+Duplay术式占5.5%(30/549)、Koyanagi术式占9.7%(53/549)、分期术式占11.5%(63/549)。分析不同术式的治疗效果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阴茎长度平均3.68 cm;阴茎头长度平均10.5 mm;阴茎头宽度平均10.5 mm;尿道缺损长度平均3.52 cm。阴茎下弯平均57.5°。尿道缺损长度及阴茎下弯度数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TIP术式组中88.5%的尿道板弹性良好。尿道板弹性及平整度各术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549例平均随访时间26个月,并发症发生率43.7%(240/549),其中TIP术式组并发症发生率30.8%(16/52),Onlay术式组并发症发生率38.5%(10/26),Duckett术式组并发症发生率52.9%(172/325),Duckett+Duplay术式组并发症发生率40%(12/30),Koyanagi术式组并发症发生率30.2%(16/53),分期术式组并发症发生率22.2%(14/63)。6组术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型尿道下裂治疗难度大,一期术式术后并发症率发生率30.2%~52.9%。需根据阴茎的具体条件严格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对于型尿道下裂,当尿道板平整度及弹性差或合并重度阴茎下弯时,不能应用TIP术式,需选择横断尿道板的术式,当尿道缺损长且阴茎下弯严重时,可选用分期术式。

  • 标签: 尿道下裂 尿道板 阴茎下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胫骨外侧锁定接骨板排筏螺钉联合Jail螺钉治疗胫骨平台外侧塌陷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收治的36例胫骨平台外侧塌陷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9例,女17例;年龄34~68岁[(48.6±5.8)岁]。Schatzker分型:Ⅱ型28例,Ⅲ型8例。患者均采用胫骨外侧锁定接骨板排筏螺钉联合Jail螺钉固定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情况。比较术前、术后2 d及1年胫骨平台关节面塌陷距离、胫骨平台后倾角(PSA)、胫骨平台内翻角(TPVA)及Rasmussen解剖评分。术后2 d及1年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32个月[(19.5±3.1)个月]。手术时间为56~82 min[(68.5±9.1)min]。术中出血量为40~100 ml[(75.6±10.2)ml]。骨折均Ⅰ期临床愈合,愈合时间为8~15周[(12.5±1.3)周]。胫骨平台关节面塌陷距离由术前(15.5±4.2)mm恢复至术后2 d及1年的(0.7±0.3)mm、(1.0±0.2)mm(P均<0.01);PSA由术前(21.2±2.1)°恢复至术后2 d及1年的(8.9±0.8)°、(9.2±0.6)°(P均<0.01);TPVA由术前(100.2±3.7)°恢复至术后2 d及1年的(88.9±1.8)°、(87.2±1.6)°(P均<0.05);Rasmussen解剖评分由术前(7.8±1.8)分恢复至术后2 d及1年的(17.1±0.9)分、(16.3±0.7)分(P均<0.01)。与术后2 d比较,术后1年胫骨平台关节面塌陷距离、PSA、TPVA及Rasmussen解剖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年HSS评分为(92.8±3.2)分,明显高于术后2 d的(74.8±3.5)分(P<0.01)。术后2例出现伤口浅表感染,经清创换药后愈合,无深部感染发生。结论胫骨外侧锁定接骨板排筏螺钉联合Jail螺钉治疗胫骨平台外侧塌陷骨折,可有效防止关节面继发性塌陷,骨折解剖复位满意,膝关节功能恢复好,术后并发症少。

  • 标签: 胫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锁定钢板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治疗肱骨Neer Ⅲ、Ⅳ部分骨折的临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我院分别采用MIPPO与ORIF手术治疗肱骨NeerⅢ、Ⅳ部分骨折患者78例。MIPPO组36例,男20例,女16例,其中Ⅲ部分骨折21例,Ⅳ部分骨折15例;ORIF组42例,男24例,女18例,其中Ⅲ部分骨折26例,Ⅳ部分骨折16例。比较术中切口长度、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前及术后3、6个月肩关节UCLA评分,术后3、6、12个月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末次随访关节功能分级及腋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情况,骨折愈合后对MIPPO组进行肩关节功能评估。结果7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7.3±2.8)个月。MIPPO组手术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ORIF组。MIPPO组术后3、6个月肩关节UCLA评分29.04±1.63和30.95±1.69均高于ORIF组22.11±2.33和25.96±2.01。MIPPO组术后3、6个月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55.64±2.83和75.01±5.71均高于ORIF组45.03±6.32和64.61±6.77。但两组术后12个月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及末次肩关节功能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骨折愈合后进一步评估MIPPO组肩关节功能:屈曲角度平均为170.5°(161°~180°),外旋角度平均为71°(63.5°~83.5°),内旋角度平均为73.6°(68°~79°`),活动度恢复均良好。MIPPO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56%,优于ORIF组的11.90%(P<0.05)。结论MIPPO与ORIF均能治疗肱骨Ⅲ部分和Ⅳ部分骨折,前者相比于后者在术中切口长度、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3和6个月肩关节功能恢复、并发症等方面具有优越性,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肱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腋神经损伤 微创
  • 简介:摘要胃切除术用于治疗胃上部癌或早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越来越得到重视。但胃切除术后机械性抗反流屏障缺失、胃底容受性功能丧失、残胃蠕动能力下降和收缩不协调、幽门痉挛等病理生理变化引起术后严重的胃食管反流和反流性食管炎,是限制其应用的最主要因素。近年来,虽然数十种消化道重建方式被报道,但各重建方式设计理念并无较大差别,主要分为3类:缓冲带法、重建机械性抗反流屏障、加速胃排空。笔者从解剖学生理角度阐述胃切除术后与反流发生相关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藉此归纳目前主流抗反流方案设计的优势和不足,展望抗反流手术方式的发展趋势。

  • 标签: 胃肿瘤 近端胃切除 消化道重建 抗反流 现状 趋势
  • 简介:摘要胃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对于位于胃中上部、大弯侧、直径6 cm以上的T3~4分期胃癌,我国胃癌诊治规范(2018年版)建议行D2+脾门淋巴结清扫。脾门淋巴结位置深在,与脾门众多血管关系紧密,清扫难度较大,可能损伤脾门血管。与传统腹腔镜相比,3D腹腔镜可为外科医生提供更好的三维立体视野和纵深感。清扫脾门淋巴结时,3D腹腔镜在判断脾门淋巴结解剖层次和辨认血管走行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有利于外科医生更安全和彻底地清扫脾门淋巴结。

  • 标签: 胃肿瘤 腹腔镜 成像,三维 淋巴结切除术 脾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