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危机管理模式在急诊颅脑外伤患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急诊颅脑外伤患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进行传统外伤急救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的护理管理,护理后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肢体出现功能障碍、吞咽功能出现障碍、肺部出现感染)的发生率、不良事件(越职操作、医疗器械准备不完善、出现护患纠纷、护理记录填写的不完善)的发生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急诊各项指标(确诊时间、急诊至手术时间、急诊至病房时间、住院时间)。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急诊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机管理模式能够降低患者出现并发症及不良事件,改善患者NIHSS评分及GCS评分,改善患者急诊各项指标,帮助患者更好的恢复身体健康,值得推广。

  • 标签: 危机管理模式 急诊颅脑外伤 急救护理 并发症发生率 不良事件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时间环节护理联合专职化分层护理在多发伤患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诊治的多发伤患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使用专职化分层护理,观察组使用时间环节护理联合专职化分层护理。统计两组的诊断符合率和抢救成功率,并比较两组的气管插管耗时和抢救耗时,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评分),问卷统计两组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①诊断符合率和抢救成功率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气管插管耗时和抢救耗时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 APACHEⅡ评分两组护理前无明显差别,护理后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家属护理满意度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多发伤患急救中应用时间环节护理联合专职化分层护理能有效增加抢救成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时间环节护理 专职化分层护理 多发伤 急诊创伤 急救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术后发生持续性昏迷的影响因素,指导未来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术后持续性昏迷的风险预测及干预。方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92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术后持续性昏迷的发生情况。自制一般资料调查表收集患者资料,初步比较发生与未发生持续性昏迷患者的基线资料后行单项Logistic回归分析,然后建立多元回归模型行多因素分析患者术后发生持续性昏迷的影响因素。结果92例患者中术后发生持续性昏迷33例,发生率为35.87%。发生持续性昏迷患者呼吸异常、低血压、高血糖及脑积水发生率高于未发生持续性昏迷患者(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呼吸异常、低血压、高血糖、脑积水可能是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术后发生持续性昏迷的影响因素(OR>1,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呼吸异常、低血压、高血糖、脑积水均是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术后发生持续性昏迷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术后持续性昏迷的发生率高,可能受患者呼吸异常、低血压、高血糖、脑积水等因素影响,临床应重视上述持续昏迷风险因素并及时进行干预,以减少持续性昏迷的发生并改善患者预后结局。

  • 标签: 颅脑损伤 手术 持续性昏迷 呼吸 血压 血糖 脑积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轻度脑外伤患心理和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住院治疗的轻度脑外伤患120例,按入院的先后顺序依次从随机号码表上抽取样本号码进行录入分组,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0例。对照组予常规普通护理,干预组予延续性护理。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生命质量量表(SF-36)评价出院当日及出院后1周、1个月、3个月患者心理和生命质量。结果出院当日2组患者HAMA、HAMD和SF-36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1周、1个月和3个月干预组的HAMA得分分别为(18.2 ± 8.6)、(13.7 ± 5.8)、(5.6 ± 2.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2 ± 11.2)、(20.4 ± 8.2)、(8.9 ± 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32、3.67、4.13,P<0.05)。出院后1周、1个月和3个月干预组的HAMD评分分别为(24.3 ± 7.1)、(10.9 ± 4.2)、(6.8 ± 2.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6 ± 8.5)、(15.3 ± 8.3)、(14.8 ± 4.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11、2.57、7.99,P<0.05)。出院后1周、1个月和3个月干预组的SF-36评分分别为(77.2 ± 8.9)、(85.2 ± 9.7)、(87.8 ± 12.9)分,较对照组的(72.3 ± 8.2)、(79.4 ± 10.9)、(81.0 ± 11.5)分均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23、-2.14、-2.13,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可以延伸至患者家庭,使患者出院后面临的健康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缓解心理压力和提高生命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轻度脑外伤 心理压力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脊髓损伤住院患者小腿肌间静脉丛血栓(MCVT)的临床资料特点,探讨其防治策略。方法收集423例脊髓损伤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将住院期间发生MCVT的患者分为观察组,未发生MCVT的患者分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筛选MCVT的影响因素,将其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脊髓损伤ASIA分级(A-B级)、脊柱融合术、预防性抗凝、PT治疗、同型半胱氨酸>15 μmol/L是影响MCVT发生的相关因素。结论脊髓损伤患MCVT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年龄、脊髓损伤ASIA分级(A~B级)、脊柱融合术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积极行预防性抗凝及物理治疗可能会降低MCVT的发生率。

  • 标签: 脊髓损伤 小腿肌间静脉丛血栓 血栓性疾病 回顾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严重烧伤患Meek植皮术后皮片存活情况的影响因素及其预测价值。方法2013年1月—2019年12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115例符合入选标准的严重烧伤且行Meek植皮治疗的患者(男95例、女20例,年龄1~74岁),对其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将患者分为皮片存活率≥70%的皮片存活良好组(68例)和皮片存活率<70%的皮片存活不良组(47例)。统计2组患者入院后行第1次Meek植皮术时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Ⅲ度烧伤面积,烧伤指数,合并吸入性损伤情况,伤后手术时间,术前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水平、白蛋白水平、中性粒细胞、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计数,术后第1、3、5天血小板计数。对上述指标行组间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对2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Ⅲ度烧伤面积、烧伤指数、合并吸入性损伤情况、伤后手术时间行1∶1倾向评分匹配(PSM)消除基线资料差异后,对2组剩余患者再次行上述指标统计与检验。选择行1∶1 PSM后2组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严重烧伤患Meek植皮术后皮片存活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独立危险因素对行1∶1 PSM后严重烧伤患Meek植皮术后皮片存活不良预测的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及最佳阈值与最佳阈值下的敏感度、特异度。将行1∶1 PSM后的患者分为独立危险因素>最佳阈值组和独立危险因素≤最佳阈值组,采用χ2检验对比Meek植皮术后皮片存活不良发生率,计算Meek植皮术后皮片存活不良的相对危险度。结果行1∶1 PSM前,2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合并吸入性损伤情况、伤后手术时间、术前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水平、术前白蛋白水平、术前中性粒细胞、术前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片存活不良组患者Ⅲ度烧伤面积、烧伤指数均明显高于皮片存活良好组(Z=-2.672、-2.882,P<0.01),术前及术后第1、3、5天血小板计数均明显低于皮片存活良好组(Z=-3.411、-3.050、-2.748、-2.686,P<0.01)。行1∶1 PSM后,每组各剩余46例患者。2组剩余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Ⅲ度烧伤面积、烧伤指数、合并吸入性损伤情况、伤后手术时间、术前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水平、术前白蛋白水平、术前中性粒细胞、术前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片存活不良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3、5天血小板计数均明显低于皮片存活良好组(Z=-3.428、-2.940,t=-2.427、-2.316,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仅术前血小板计数为影响严重烧伤患Meek植皮术后皮片存活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0.994,95%置信区间=0.989~0.998,P<0.01)。术前血小板计数对92例患者Meek植皮术后皮片存活不良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07(95%置信区间=0.603~0.798,P<0.01);术前血小板计数最佳阈值为98×109/L,最佳阈值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4.3%和78.3%。术前血小板计数≤98×109/L组患者Meek植皮术后皮片存活不良发生率为71.4%(25/35),明显高于术前血小板计数>98×109/L组的36.8%(21/57),χ2=10.376,P<0.01。与术前血小板计数>98×109/L组相比,术前血小板计数≤98×109/L组患者行Meek植皮术后皮片存活不良的相对危险度为2.211(95%置信区间=1.263~3.870)。结论术前血小板计数是影响严重烧伤患Meek植皮术后皮片存活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当患者术前血小板计数≤98×109/L时,应谨慎进行Meek植皮手术。

  • 标签: 烧伤 血小板计数 预测 Meek植皮
  • 简介:摘要严重烧伤患深静脉置管是预防烧伤休克、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和进行静脉营养支持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虽然深静脉置管已经被广泛应用,但目前尚无标准和规范化的操作和管理流程。为更科学、规范地指导严重烧伤患深静脉置管的操作和管理,本共识编写组组织以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第十届委员为主的国内烧伤界专家,主要从深静脉导管类型及置管部位的选择、置管操作方法、导管维护、导管相关性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等方面进行讨论,形成本共识,以期为严重烧伤患深静脉置管的操作和管理提供实践依据和指导。

  • 标签: 烧伤 感染 深静脉置管 共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髓损伤患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方法抽取2017年8月至2019年12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颈髓损伤手术患者105例,按照术后是否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将其分成对照组(81例)和病例组(24例)。统计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吸烟、基础疾病、大血管粥样硬化斑块、美国脊髓损伤学会脊髓损伤分级(ASIA分级)、激素、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采用B超进行大血管粥样硬化斑块检查,确定是否有大血管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部位。脊髓损伤ASIA分级参考ASIA评价标准。术前抽取患者肘静脉血3 ml,离心处理后留下血清,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BMI、吸烟、合并基础疾病、大血管粥样硬化斑块、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脊髓损伤分级、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是颈髓损伤患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影响因素单因素(P<0.05),是否使用激素不影响颈髓损伤患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P>0.05)。多因素结果显示,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脊髓损伤(ASIA分级)A或B级、大血管粥样硬化斑块、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是颈髓损伤患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颈髓损伤患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影响因素较多,其中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脊髓损伤(ASIA)A或B级、大血管粥样硬化斑块、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是颈髓损伤患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颈髓 损伤 下肢 深静脉血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伤性截肢患者家庭照顾者负担水平的影响因素及相应解决措施。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创伤性截肢患者的家庭照顾者68名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表、负担水平量表对研究对象负担水平情况与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收集汇总。利用单因素分析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创伤性截肢患者家庭照顾者负担水平的影响因素及研究相应解决措施。结果创伤性截肢患者家庭照顾者的身体负担维度平均分为(21.35±5.06)分,经济负担维度平均分为(13.12±2.26)分,心理负担维度平均分为(9.46±2.12)分,社会负担维度平均分(14.05±2.33)分,疾病观负担平均分(6.46±0.87)分,负担总平均分为(64.44±12.54)分,整体负担呈中度水平;截肢部位、家庭年均收入、患者自理能力、患者心理状态、治疗费用来源、社会支持度、照顾者心理一致感均为创伤性截肢患者家庭照顾者负担水平的影响因素(P<0.05),患者自理能力、患者心理状况、照顾者心理一致感均为创伤性截肢患者家庭照顾者负担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患者自理能力、患者心理状况、照顾者心理一致感均为创伤性截肢患者家庭照顾者负担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临床应对相关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进而有效提高照顾者的负担水平,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创伤性截肢患者 家庭照顾者 负担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积极心理干预方法在青年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验证其对患者创伤后成长及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8年10月—2020年2月在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14例青年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7例)和试验组(5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心理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的基础上实施积极心理干预。采用创伤后成长量表(PTGI)和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结果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PTGI总得分、GWB总分及各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心理干预可提高青年脑卒中患者创伤后成长及主观幸福感。

  • 标签: 卒中 青年 积极心理干预 创伤后成长 主观幸福感
  • 简介:摘要仿生学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诞生,其内容主要是模仿生物的特点从工程学角度设计机械或设备,解决人们生产和生活中的一系列需求。仿生学在军事、医学等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笔者在对仿生学、医学仿生学、骨科仿生治疗理念进行深入探讨的基础上,提出脊柱创伤仿生治疗学(STBT)这一新理念,并对其概念和内涵进行阐述,为攻克脊柱创伤治疗难题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脊柱损伤 仿生学 治疗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马尔尼菲蓝状菌感染性皮肤损伤患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0年8月本院收治的3例(男1例,女2例,年龄范围为29~70岁)马尔尼菲蓝状菌感染性皮肤损伤患的护理方法,包括积极清创及彻底引流、促进创面修复、给予营养支持、心理护理以及出院指导,观察护理干预对伤口愈合的效果。结果3例患者经护理后,2处皮肤伤口愈合,5处皮肤伤口好转出院,出院后电话回访,2周后伤口愈合,表面有淡淡的瘢痕,局部皮肤无触痛。结论马尔尼菲蓝状菌感染性皮肤损伤,早期应积极清创引流,待清除脓液及腐肉后予苏肤外涂伤口及周围皮肤,可促进创面修复,给予充足的营养支持及心理护理,取得患者配合,可促进伤口愈合。

  • 标签: 皮肤损伤 马尔尼菲蓝状菌感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特重度成年烧伤患休克期凝血特征及其预警价值。方法将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37例特重度成年烧伤患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依据伤后60 d内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23例[男17例、女6例,年龄41(31,51)岁]和死亡组14例[男11例、女3例,年龄50(43,58)岁]。统计2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和休克期常规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D-二聚体、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BPC)、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对数据行Wilcoxon秩和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相关因素(α入选=0.05、α排除=0.1),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筛选出风险因素。根据最佳阈值将所有患者再次分为高评分组和低评分组,Kaplan-Meier法行生存分析并进行Log-rank检验。结果死亡组患者的烧伤总面积明显大于存活组(Z=2.980, P<0.01),其余基本资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的PT [18.70(16.30,22.70)s]、APTT [46.45(41.00,57.10)s]和INR[1.55(1.30,1.96)]均明显高于存活组[16.10(14.30,16.90)s、40.80(36.20,42.80)s、1.30(1.10,1.40),Z=2.540、2.330、2.300,P<0.05],其余资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烧伤总面积、PT、APTT为特重度成年烧伤患伤后60 d内死亡的相关因素(比值比=1.190、1.214、1.109,95%置信区间=1.053~1.346、1.008~1.461、1.012~1.215,P<0.05或P<0.01),FDP与INR为特重度成年烧伤患伤后60 d内死亡的潜在相关因素(比值比=1.040、4.559,95%置信区间=0.998~1.083、0.918~22.641,P<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建立APTT+FDP+烧伤总面积模型、APTT+FDP模型。ROC曲线分析显示,APTT+FDP+烧伤总面积模型评分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44(95%置信区间=0.873~1.000),高于APTT+FDP模型评分的AUC [0.843(95%置信区间=0.713~0.973)]。APTT+FDP+烧伤总面积模型评分最佳阈值为-0.879 4,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95%置信区间=100%~100%)和87%(95%置信区间=74%~100%)。高评分组患者(最佳阈值>-0.879 4)生存比明显低于低评分组(最佳阈值<-0.879 4),χ2=27.090, P<0.01。结论特重度成年烧伤患休克期凝血状态具有促凝和止血功能障碍,伴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增强特征。APTT+FDP+烧伤总面积模型评分>-0.879 4的特重度成年烧伤患,死亡风险显著增加。

  • 标签: 烧伤 休克 凝血 预警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成年烧伤患恐动症发生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单中心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2018年10月—2019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整形外科/烧伤科收治17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成年烧伤患。采用自制一般资料调查问卷调查患者入院时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医疗费用支付方式、致伤因素及烧伤总面积等一般资料;在入院后1个月或者出院前,采用恐动症Tampa量表(TSK)评估患者是否存在恐动症及恐动症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患者烧伤当时、清创换药时、烧伤术后及安静休息时的疼痛程度(结果取均值),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评估患者社会支持水平,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评估患者焦虑、抑郁程度。根据TSK评分,将>37分的患者纳入恐动症组,≤37分的患者纳入非恐动症组,统计2组患者一般资料及前述疼痛评分、社会支持水平评分、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对2组患者数据比较行χ2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及Mann-Whitney U检验等单因素分析。以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成年烧伤患发生恐动症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共收集170例患者的问卷及各量表,回收率100%;剔除2例合并颅骨骨折加重患者资料,有效资料168份,有效率98.82%。168例患者中男88例(52.38%)、女80例(47.62%),年龄18~71(41±6)岁,大部分患者为中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已婚、医疗费用非自费,致伤因素以火焰和热液为主,烧伤总面积为2%~75%[(28±5)%]体表总面积,TSK评分为(41±5)分,疼痛评分为4.0(2.6,7.0)分,社会支持水平评分为(40±5)分,焦虑评分为8.5(7.0,13.0)分,抑郁评分为9.5(6.5,12.0)分。共98例患者存在恐动症,恐动症发生率为58.33%。恐动症组及非恐动症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致伤因素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恐动症组患者自费百分比、烧伤总面积、疼痛评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显著高于非恐动症组(χ2=6.402,t=2.39,Z=-8.05、-6.68、-7.89,P<0.05或P<0.01),社会支持水平评分显著低于非恐动症组(t=5.22,P<0.01)。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烧伤总面积、疼痛评分、社会支持水平评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是成年烧伤患发生恐动症的独立影响因素(比值比=0.79、1.45、0.78、1.15、1.17,95%置信区间=0.80~0.92、1.24~1.74、0.65~0.91、1.06~1.29、1.03~1.24,P<0.01)。结论成年烧伤患恐动症发生率较高,恐动症程度主要受烧伤总面积、疼痛、社会支持水平、焦虑及抑郁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制订降低恐动症发生率及恐动症程度干预措施时应考虑这些影响因素。

  • 标签: 烧伤 横断面研究 危险因素 恐动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发生早期精神障碍的影响因素及相关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9年2月在该院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188例的临床资料,对其中发生早期精神障碍患者进行伤残鉴定与评定,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颅脑损伤患发生早期精神障碍的影响因素与护理措施间的关系。结果急性颅脑损伤患中早期精神障碍的总发生率为48.94%。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智商(IQ)、使用精神类药物、损伤部位、损伤类型、损伤程度、颅内感染及评定时限为发生精神障碍的相关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是否预防性使用精神类药物、损伤部位、损伤程度、颅内感染及评定时限为影响急性颅脑患者是否发生精神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急性脑颅损伤患发生早期精神障碍率较高,护理人员需针对患者的损伤部位及损伤程度作出针对性的护理手段,加强自身颅内感染防护意识及抗精神类药物的使用规范,同时分阶段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准确评估。

  • 标签: 急性颅脑损伤 早期精神障碍 护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