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8 个结果
  • 简介:雪莱的《辩》阐发了心灵愉悦的诗歌道德本质,具有灵感、想象与感受力的诗人的道德美实现者以及道德审美的普适性,将诗歌审美道德化,将道德作为诗歌审美意义的标尺,论证其具有完善人类德行、净化社会风气,推动世界变革的积极功用。雪莱这一诗学思想既是18世纪英国实用道德哲学的延伸和浪漫主义诗学精神的显现,又是对以科学至上的物质功利主义的反拨。

  • 标签: 道德审美 功用 功利主义 美学思想
  • 简介:孔子在对前人文艺理论整理的基础上对诗歌作出宝贵评论,强调的地位和作用,提出"兴观群怨"说,奠定了诗歌服务于社会和个体的基音;古罗马时代的贺拉斯,批判地吸收古希腊诗学文化,主张"寓教于乐",肯定诗歌对社会和人生的教化作用。文章考查两者产生的背景,从的教育和审美功能两方面比较其异同。

  • 标签: 孔子 贺拉斯 兴观群怨 寓教于乐
  • 简介:本文具体分析了鲁迅旧体的深刻、沉郁、峭丽、含蓄、讽刺、精炼等主要风格特点,并论述其意境冷峻、词句峻丽等诗风的形成过程,同时对《偶成》等的含意提出了新的看法。

  • 标签: 鲁迅旧体诗 风格特点 沉郁 峭丽 含蓄 讽刺
  • 简介:李白是唐代创作乐府最多也是成就最高的诗人。他的乐府以其深刻丰富的历史内容全面真实地反映了盛唐社会的现实生活,充分地体现了干预生活,批判现实的精神。他把浓郁的浪漫气质带进乐府,使古题乐府获得了新的生命,完成了从汉魏古体到唐体的根本性转变,成为乐府诗史上的高峰。

  • 标签: 李白 乐府诗 历史内容
  • 简介:林广记》中,基于格法视角或以格法为对象而展开的评注,涉及诗歌的音律、用字、用事、句法、章法以及语与诗意的承转因革等。对于音律,持正变兼容的态度。用字方面,着力揭示其所具有的功能和意义,并对形式各异的用字现象进行观照。用事提倡以"意"为主,以流畅无滞、妥帖自然为境界追求。句法方面,或是显现诸家造诣之高下,或是标示句法特征和源流。章法方面,重点探讨律诗的"起"与"结"以及谋篇布局方法,提倡意脉连贯、结构浑成。在语与诗意的摹拟与创新方面,承纳了宋代诗学中"夺胎法""换骨法""翻案法"等论述,在具体诗作的评释中较为全面地显现了此类诗歌创作技法的精神面目。《林广记》注重对诗歌格法进行评释,一方面是缘于此书的编纂旨趣和功能定位,另一方面也是受到了宋元诗学重法探讨这一精神风气的深刻影响。

  • 标签: 《诗林广记》 格法 诗学教育 诗学风尚
  • 简介:陈寿祺是乾嘉间著名的学者兼诗人。渊深厚实的学问以及由此形成的审美观念皆沾溉其诗歌创作,使其诗体现出学人之的特色。具体表现为,用典雅正博综、喜用“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之法,直至创作了一些“学问”。这种学人之的创作倾向,营造出一种沉郁典重、恢弘奥博的诗风,使闽派诗风为之一变,影响至近代同光派闽派的理论和实践。

  • 标签: 陈寿祺 诗歌 学人之诗
  • 简介:唐代献赠挽歌主要是为悼亡而作,在丧礼上被吟唱,是丧礼仪式的一个组成部分,实用性是其主要特征,但是在唐代也存在一些非实用的挽歌。有些诗人借挽歌抒怀言志,有些诗人仿照古挽歌创作了拟古诗;还有少量挽歌作品被作为仕进之资和游戏笔墨,这些突破献赠程式的"破体"之作,其文学价值往往高于一般的献赠挽歌

  • 标签: 挽歌诗 抒怀言志 拟古 仕进 游戏
  • 简介:《关雎》一在《论语》、《孔子诗论》及汉初的《韩诗外传》、《毛诗故训传》、《韩薛君章句》中都有出现,各书给予了不同的解说。对此加以对比研究,可以看到,《关雎》一在儒家的传诗体系中,讲解内容逐渐儒学义理化,基于切实情感体验的诗学逐渐消失,代之以儒家经义的渲染和宣扬,在风格上则表现出由平实、引中到夸张、渲染,甚至带有玄幻色彩。这正是儒家诗学经典化策略之一,是对《诗经》传解所作的经学化处理。

  • 标签: 《关雎》 《诗经》 儒家诗学
  • 简介:以“味”品、论诗形成了我国古代文论中独特的辨味批评,与以“意”论诗共同构成诗歌评价的主要方式。但辨“味”不同于辨“意”,后者着重于对的语言文字的辨析,前者着重于把握弥散在文字语言之后的审美想象空间。

  • 标签: 辨味 辨意 审美 评论
  • 简介:陈子昂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一位极其重要的人物,他变革绮靡的宫廷诗风,为唐代诗歌发展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然而,纵观今存十余种"唐人选唐诗",仅《搜玉小集》选其一首,其他唐诗选本均未提及陈子昂。我们通过分析各种"唐人选唐诗"的选本发现,选者编选诗歌的范围、理论依据及诗歌传播上的限制等是陈子昂被忽略的重要原因。

  • 标签: 唐人选唐诗 陈子昂 选本 选诗标准 理论依据
  • 简介:儒、佛、道、隐都有浓郁的山水云林情结,“佛”王维的山水不仅蕴含着“一知与物平”的鲜明生态意识,而且生动描状了自然万物活色生香的生机与魅力,并构筑了由任大自然兴发主演从而空寂忘身的生态境界。

  • 标签: 王维山水诗 生态意识 自然生态 空寂境界
  • 简介:<正>自从南朝以来,边塞征戍的题材便逐渐为诗人所注目,成为吟咏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中以鲍照、吴均、卢思道、杨素、骆宾王、陈子昂等在这方面的成就较为突出,但还没有条件足以形成一个诗歌流派.到了盛唐,由于边塞战争频繁,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到边塞立功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考试而进身容易得多,于是大批文士投身戎幕,奔赴边塞,再加上盛唐那种

  • 标签: 征戍诗 统治者 边塞战争 科举考试 诗歌流派 陈子昂
  • 简介:本文阐述了诗歌中的语境问题,提出的语言与思想具有不协调的特点;的语言与思想的不协调,导致在语言上的张力展开,致使诗歌语言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蕴涵。这就是诗歌语言的个性特征。

  • 标签: 诗歌 语境 张力 华兹华斯
  • 简介:<正>鲁迅先生写于一九二五年一月的散文《雪》,现已选入中学语文教材.对它的主题应如何理解,还存在不同的看法.有一种意见认为:“作者通过描绘‘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两幅雪景,抒写了自己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趣.”(《读鲁迅散文《〈雪〉》,一九七九年第二期《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并批评李何林同志的意见,认为李何林同志关于《雪》于情景之外“还有所象征”的说法是与作品实际有很大距离的.(李何林同志的意见可参看陕西人民出版社《鲁迅〈野草〉》注解)对此,我有不同看法.

  • 标签: 《雪》 鲁迅散文 爱自然 雪野 鲁迅书简 主题
  • 简介:从人们对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大众文学发展的既有认识出发,文章分析了锡德尼的文学批评忽视英国民族戏剧发展的原因,并正确评估了锡德尼文学批评的意义。

  • 标签: 锡德尼 人文主义精神 民族戏剧
  • 简介: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传统的绩效评估方法已不再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平衡计分卡是上世纪90年代初兴起的一种全新的绩效管理工具.与传统的方法相比,它的内容更全面,更有利于企业的战略发展.

  • 标签: 绩效管理 平衡计分卡
  • 简介:孙中山的革命理想是在学习欧美的基础上超越欧美,建设一个全民共享幸福的共和制的中国。围绕这个目标,孙中山在有生之年不断回顾与反思辛亥革命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问题,前后观点有重大变化。前期,孙中山认为辛亥革命已经取得了铲除专制、确立共和的目的,剩下的任务是如何进行社会改革以超越欧美。后期,孙中山认为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廷,却没有铲除专制;虽然建立了中华民国,却没有实现真正的共和。对辛亥革命成败看法的转变与孙中山晚年的革命思想和革命策略的变化发展有重大关系。

  • 标签: 孙中山 辛亥革命 回顾与反思
  • 简介:《松花江上》是一首著名的抗战歌曲,她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感染着几代人,在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该文从创作背景、音乐分析及演唱等方面对其进行充分论述,力求展现出作品的最大魅力。

  • 标签: 歌曲 松花江上 创作背景 音乐分析
  • 简介:知识经济的来临推动了网络经济的发展,而“虚拟社会”是网络经济的一大特征.“虚拟社会”的信息充分性和对称性动摇了零售商业赖以生存的基础,给零售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一场革命.零售商业必须改革传统的思维定势和经营模式,加入到“颠倒的市场”中,通过多功能的服务和最合理的价值建议,灵活的促销手段去改善交易资量,从而实现在网络经济基础上的生存和发展.

  • 标签: 网络经济 虚拟社会 零售业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