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24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特殊排尿性儿童癫痫的临床和脑电图改变特征。方法对2例以尿白、尿频为首发症状的排尿性癫痫患儿的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抗癫痫治疗后病情全部治愈。结论对特殊类型的癫痫患儿,应对病史、病情作全面细致分析,避免误诊误治。

  • 标签: 排尿性癫痫 儿童 脑电描记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纯性肾病新的辅助诊断指标,为预防和治疗此类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生物无机化学角度,观测了50例单纯性肾病患儿血清和尿中锌含量变化,并观察口服含锌药物辅助治疗的疗效。结果单纯性肾病组血清锌明显低于健康组,24h尿中锌明显高于健康组,有显著性差异;服锌组患儿血清锌比对照组显著增加,尿蛋白转阴时间(均值)较对照组几乎缩短50%。结论测定血清锌、尿锌同肾病诊断依据中血清蛋白及尿蛋白结果一致,可作为单纯性肾病的临床辅助诊断指标;口服甘草锌可辅助治疗单纯性肾病。

  • 标签: 血清 尿 单纯性肾病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护理干预预防泌尿外科留置尿管患者尿路感染的效果。 方法: 抽取 2018 年 10 月至 2019 年 12 月期间,我院接收的 230 例泌尿外科留置尿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盲选法将所有患者划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每组 115 例。常规组实行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实行护理干预模式。比较两组留置尿管患者的尿路感染出现率、留置尿管时间以及护理服务满意评分。 结果: 研究组尿路感染出现率、留置尿管时间以及护理服务满意评分相较于常规组而言,均获得了显著的优化效果且存在较大的差异性( P < 0.05 )。 结论: 护理干预模式对于留置尿管患者的尿路感染出现率以及护理服务评价,均存在较大且积极的正面影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护理干预 留置尿管 泌尿外科 尿路感染
  • 简介: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lb)与2型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type2,T2DM)合并冠心病(CHD)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住院和门诊T2DM患者151例,分为T2DM组(76例)和T2DM合并CHD组(75例),测定尿mAlb或尿mAlb排泄率(UAER)以及生化项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T2DM患者BMI、SBP和DBP水平显著高于NC组(P〈0.01),T2DM+CHD组患者BMI和SBP水平显著高于T2DM患者(P〈0.01/P〈0.05)。②T2DM患者FPG、2hPG、TG、TC和LDL-C水平显著高于NC组(P〈0.01),HDL-C水平显著低于NC组(P〈0.01);T2DM+CHD组患者FPG、2hPG、TC和LDL-C水平显著高于T2DM组(P〈0.01/P〈0.05);HDL-C水平显著低于T2DM组(P〈0.01)。③T2DM患者尿mAlb水平显著高于NC组(P〈0.01),且阳性率也显著高于NC组(P〈0.01);T2DM+CHD组患者尿mAlb水平显著高于T2DM患者(P〈0.01),且阳性率也显著高于T2DM患者(P〈0.01)。④T2DM尿mAlb阳性患者57.5%(61/106)合并CHD,阴性患者33.1%(14/45)合并CHD,两者相差显著(χ^2=8.832,P〈0.01)。结论T2DM合并CHD患者有更严重的代谢紊乱和高水平的尿mAlb,高水平的尿mAlbT2DM患者易并发CHD,此为早期干预早发T2DM患者合并CHD各种危险因素,减少CHD的发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尿微量白蛋白 2型糖尿病 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妇科术后两种拔除尿管方式对患者自主排尿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妇科患者10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1例。观察组在拔管之前夹闭引流管,当患者出现尿意时,用注射器无压力式自动抽出导尿管气囊中的液体后,待无液体流出,轻轻抽净剩余的液体后回注0.3-0.5ml液体再拔除尿管,然后嘱其自主排尿。对照组采取用注射器常规抽净导尿管气囊中的液体并拔除尿管,嘱其自主排尿。结果:观察组拔除尿管后自主排尿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排尿时尿路刺激征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采取无压力式自动抽取导尿管气囊中的液体后回注液体再拔除尿管能明显减少气囊导尿管与尿道粘膜的摩擦,而提高患者自主排尿成功率,同时能降低排尿时尿路刺激征的发生。

  • 标签: 留置尿管 拔除尿管 排尿 尿路刺激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