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炎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患者临床资料,内容涉及临床表现、检查情况(心电图)、误诊情况等,将所得数据输入统计学软件后给予相应检验并得出结论。结果19例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患者均以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100.00%),经心电图检查可知所有患者均表现出ST段抬高(100.00%),误诊为前壁心肌梗死几率较高(52.63%)(P<0.05)。结论临床医生应准确掌握急性心肌炎相关特征,接诊后对患者实施全面检查从而准确判断病情,有利于患者及时接受对症救治提高疗效及预后。

  • 标签: 急性心肌炎 急性心肌梗死 误诊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对急性右室心肌梗死的诊断方法,并比较不同治疗方法对急性右室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于我院心血管内科就诊的40名急性右室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用电脑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前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后者运用静脉溶栓治疗。并对诊断结果进行详细分析,包括治疗效果、舒张期二尖瓣血流频谱以及血管再通、不良并发症比较。结果经过皮冠脉介入治疗与溶栓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成功完成血管再通18例,对照组13例,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5;右心室舒张早期右室等容舒张时间(IRT),E峰减速时间(DT),最大流速(E),舒张晚期最大流速(A)数据均较对照组要高;不良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11.11%)比对照组(30.77%)明显较低。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经过诊断治疗,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相比于溶栓治疗疗效较优,促进血管再通,且并发症少,值得推广以及继续深入研究。

  • 标签: 急性右室心肌梗死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静脉溶栓
  • 简介:摘要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及时实施静脉溶栓已成为有效的抢救措施之一。溶栓治疗可使阻塞的冠状动脉再通,恢复濒死的心肌组织,缩小梗死面积,维持心肌功能1。我科选用瑞体普酶静脉推注溶栓,在治疗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细心护理,取得满意疗效,并发症少,费用低,适用于基层医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治疗。现将临床治疗及护理方法介绍如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女性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分析。方法选取78例女性AMI与同期78例男性AMI进行比较。结果女性AMI发病年龄明显高于男性;女性表现症状的不典型性更明显,两组间的临床表现有差异;梗死部位女性AMI前壁为47.4%、下壁为35.9%.其它为16.7%;而男性组则分别为48.7%,37.2%,14.1%,经统计学处理无差异;女性组死亡25例,病死率32.1%;男性组19例,病死率24.4%,死亡原因和并发症有差异。结论男女性发生AMI的临床表现、并发症、死亡率等方而均有差异,性别是影响其临床特征和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

  • 标签: 女性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 差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降低误诊、漏诊率,提高识别率及抢救率。方法通过其中6例分析总结临床50例不典型心梗病例。临床病例的分析总结,举出其中6个典型病例,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因首发症状不典型可能被误诊为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口腔疾病或其他系统疾病等,从而延误了最佳治疗时间,有的甚至危及生命。结论由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趋于年轻化,故年轻人或者老年人,当出现不好解释的消化、呼吸、循环等系统疾病时,无论有无冠心病史,均应考虑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并尽快完善相关检查以便确诊后积极采取相关抢救措施。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3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分析,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在基层医院如何及时诊断治疗。研究对象为我院2000-2010年收治的36例急性心肌梗死。结果本组病例临床表现多样化,诊断易误诊,死亡1例,自动出院1例,其余全部康发出院。

  • 标签:
  • 简介:摘要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以致相应心肌发生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引起部分心肌缺血性坏死1。病人病情重而变化快,容易发生严重并发症,起病急骤,变化迅速,常并发心衰、休克与心律失常,是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

  • 标签: 老年 急性心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的最佳护理方案。方法以住院急性期AMI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分组对照设计及自身前后对照设计的试验方法,两组均予常规临床护理基础上,予试验组健康教育指导,比较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病人心功能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试验组心功能恢复方面明显好于对照组,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临床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指导,可明显改善AMI患者的预后。

  • 标签: 心肌梗死 急性期 健康教育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方法价值。方法对2014年6月—2015年3月急性心肌梗死23例的心电图诊断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提示前间壁AMI13例,广泛前壁AMI2例,下壁AMI8例。结论ST段抬高导联越多,ST段抬高总和越大,患者危险性越高。心电图对心肌梗死的定位诊断有较大的价值,准确性较高,且简便易行。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电图诊断 图形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对本医院在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之间收治的患有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与总结。结果老年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首发症状一般具有不典型性,大约占到34.2%。此病的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上午。患者在发病之后的24小时之内进行就诊,治疗的效果较好,反之,很容易发生心律失常。结论老年性的心肌梗死具有首发症状不明显的基本特点。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更加重视整体评估,以更好的提高老年性心肌梗死的治愈率,保证患者身体健康。

  • 标签: 老年 急性 心肌梗死 临床特点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中运用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研究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7月期间随机抽取的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心理护理,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差异。结果在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评分,观察组改善幅度显著多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住院时长、卧床时长等恢复指标上,观察组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中运用心理护理可以有效的提升加快患者恢复速度,提升患者心理状态,适宜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 心理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方法将60例经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心肌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在心理、生理、社会、环境方面的舒适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心绞痛发作次数、住院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适护理有利于提高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的舒适度,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舒适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介入治疗 围手术期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疗效的因素。方法选取近两年我院收治的80例采用溶栓治疗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0例动脉通融患者为观察组,40例动脉未通融患者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年龄显著小于对照组,平均溶栓就诊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年龄和溶栓就诊时间对溶栓治疗的疗效有明显的影响,在临床治疗中应重视,以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溶栓治疗 老年患者 急性心肌梗死 疗效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早期心脏康复治疗对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疗效。方法在历年我院接受治疗的AMI患者中随机选取符合选取条件的患者100例,其中接受早期心脏康复治疗患者50例并作为观察组,接受传统治疗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在患者接受AMI必要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按照传统方式卧床治疗且只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与之相对进行适当适量有氧运动的心脏康复治疗。通过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住院时间,病死率,再梗死率,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来评判早期康复的可行性及效果。结果不管在治疗后的恢复时间还是治疗费用方面对照组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有效率方面观察组以84%的百分比比对照组的46%高了38个百分点。且并发症较少。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康复治疗相对于传统的治疗方式更有利于AMI患者心脏恢复,减低并发症,降低经济成本,安全可行有效。

  • 标签: 早期康复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传统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血浆脑利钠肽(BNP)、D-二聚体(D-D)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2018年8月在院予以PCI治疗的85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血浆BNP、D-D水平变化,术后随访6个月,根据患者的预后情况将其分组,对比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患者的血浆BNP、D-D水平。结果本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的血浆BNP、D-D水平差异显著(P<0.05),术后7d<术后72h<术后24h(P<0.05);本组患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为12.94%,组间、时间、交互血浆BNP、D-D水平差异显著(P<0.05),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术后7d的血浆BNP、D-D水平<术后72h<术后24h(P<0.05),且预后良好组术后不同时间均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结论血浆BNP、D-D水平在PIC术后呈逐渐下降状态,AMI患者PCI术后预后不良的发生风险高,且预后不良与血浆BNP、D-D水平的异常升高有关,因此可将二者作为PCI术后的预后监测指标。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脑利钠肽 D-二聚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PCI住院期间心力衰竭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在我院住院的98例老年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分心力衰竭42例、非心力衰竭56例,比较患者临床特性及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心绞痛、血糖、发病到手术时间、白细胞数(WBC)、B型尿钠肽(BNP)、β受体阻滞剂、术后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血流的分级等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主要影响老年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PCI住院期间心力衰竭发生情况影响因素年龄、高血压、心绞痛、血糖、收缩压、TIMI血流分级、发病到手术时间,其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PCI住院期间可由年龄大、发病到手术时间长、患者合并高血压、高血糖导致心肌细胞和功能受损诱发心力衰竭,患者心肌梗死前心绞痛、术后TIMI血流较好是心力衰竭的有效预防因素,需针对性预防治疗

  • 标签: 老年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PCI 心力衰竭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在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患者经皮冠脉内介入治疗PCI)后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3年9月于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及地州医院共4家医院进行诊治的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共128例,分别使用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记录患者的基线资料、治疗情况,并随访3月,比较两组患者30天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并观察出血、药物相关的呼吸困难、室性停搏发生情况。结果相对氯吡格雷而言,替格瑞洛组30天MACE发生率低于氯吡格雷(p<0.05),替格瑞洛组轻微出血发生率高于氯吡格雷组,而其他不良反应两组间屋差异。结论替格瑞洛可以更好减少NSTEMI患者60天MACE事件,安全性相当。

  • 标签: 替格瑞洛 氯吡格雷 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重症心肌炎和急性心肌梗死的鉴别诊断方法。方法总结分析6例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急性重症心肌炎病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心电图特征以及诊治经过,分析工作疏漏。结果造成误诊的原因主要包括询问病史不够细致、缺乏对病史的综合思考、过分依赖临床辅助检查、缺乏经验、忽视了疾病的发展等5个方面。结论急性重症心肌炎和急性心肌梗死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临床造成误诊亦与医师工作疏漏有关,细致对待诊疗过程各个环节能够减少误诊发生。

  • 标签: 急性重症心肌炎 急性心肌梗死 误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便秘的影响。方法将9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住院期间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住院和出院后12周的连续性系统性的健康教育。对2组患者便秘发生情况、并发症和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健康教育后2组患者在便秘发生情况、并发症和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系统的健康教育优于传统护理方法,能有效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的发生率,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健康教育 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