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T)治疗并发早发和迟发心脏压塞的临床特点、诊断以及处理方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行PCI并发早发和迟发心脏压塞的患者84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段行PCI未并发心脏压塞的患者84例作为对照组。就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处理措施加以分析,并与观察组进行比较。结果其中,早发心脏压塞31例,迟发心脏压塞53例;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高心脏介入性治疗后心脏压塞并发症的诊断力度,辨别其发病时间,行心包穿刺引流、外科手术或者应用鱼精蛋白能够有效地促进患者心脏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心脏介入性治疗 心脏压塞 诊断 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心脏彩超、心电图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的效果差异。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8年4月到我院就诊的118例高血压性心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心脏彩超、心电图检查,并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果差异。结果118例患者心脏彩超检查发现有40例左室肥厚、28例左房增大、25例左室扩大;而经心电图发现32例左室肥厚、21例左房增大、12例左室电压增高,心脏彩超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的阳性率为78.81%,较心电图检查的55.08%明显升高(P<0.05)。结论心脏彩超能够直接观察心脏各心房、心室的形态大小、室壁厚度,且其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的阳性率较心电图更高,可成为临床辅助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的首选手段。

  • 标签: 高血压性心脏病 心电图 心脏彩超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取我院89例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收取时间在2015年10月8日直至2016年3月20日,并将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46例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结果观察组社会功能(89.45±0.27)分、生活方面(80.41±2.53)分、躯体功能(92.34±0.51)分、心理功能评分(95.01±5.13)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具有十分显著效果。

  • 标签: 延续性护理干预 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使用心肺复苏机与徒手心肺复苏抢救心脏呼吸骤停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心脏呼吸骤停患者76例,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徒手心肺复苏方法抢救,观察组使用心肺复苏机抢救,观察两组的抢救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和平均动脉压均优于对照组,急救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使用心肺复苏机对心脏呼吸骤停患者实施抢救的临床效果更加明显,可提高患者的急救有效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心肺复苏机 徒手心肺复苏 心脏呼吸骤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倍他乐克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回顾以往心内科82例就诊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倍他乐克治疗,对比治疗前后心功能变化,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及左室射血分数指数经治疗均得到明显改善,且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各项指标相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用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通过倍他洛克进行治疗,可提高左室射血分数,缓解血压、心率,从而有效改善心功能,其临床效果可扩展运用。

  • 标签: 风湿性心脏病 慢性心力衰竭 倍他乐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患有风湿性心脏病且接受瓣膜置换术治疗的患者临床护理而言,患者在术后接受康复护理对于其生存质量的具体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一整年间收治的46例患有风湿性心脏病的患者为对象,所有患者都接受瓣膜置换术治疗,根据患者术后护理的方法差异将其均匀分成常规组与康复组,常规组患者接受基本护理,康复组患者则需要接受康复护理,对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的生存质量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康复组患者接受护理之后的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两组患者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患有风湿性心脏患者的瓣膜置换术后护理当中,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 标签: 风湿性心脏病 康复护理 瓣膜置换术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脏骤停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中规范运用心肺复苏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出本院2017年1月—12月收治的60例心脏骤停患者,按照不同院前急救护理模式分为常规组与规范组,每组30例,常规组运用常规心肺复苏术,规范组运用规范化心肺复苏术,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院前急救反应时间与自主心跳恢复时间。结果常规组的总有效率是70.0%,规范组是86.7%,规范组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规范组的院前急救反应时间与自主心跳恢复时间均短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心脏骤停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中规范运用心肺复苏术的临床效果显著,可缩短院前急救反应时间与自主心跳恢复时间,值得推行。

  • 标签: 心脏骤停患者 院前急救护理 心肺复苏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对临床40例心脏瓣膜病患者内科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收治的心脏瓣膜病患者经治疗好转37例,死亡3例。结论通过临床治疗及护理改善心功能、减轻症状及防治并发症等,做好病情观察,一般护理及心理护理,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心脏瓣膜病 临床护理 健康指导
  • 简介:摘要2014年9月28日,是“2014世界心脏日”,世界心脏日的主题被定为“健康的心脏环境”。我国每年约有35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相当于每10秒钟就有一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其中最典型的属高血压病和冠心病,就诊人数达总人数的70%以上。在医院门诊看到,在中老年人群中,不乏“小年轻”的身影,据不完全统计,患有心脏病的年轻人由过去1%上升至5%,数据发布100人中有5个年轻人患心脏病,近年来,心脏病的发病率呈年轻化发展趋势。去年6月到今年7月份,门诊量为100人/天左右,其中中青年占到10人到20人,心脏病的发病率有向年轻人蔓延的势头,因此,及时发现、及早治疗心脏病刻不容缓。

  • 标签: 病症表现 治疗方案 探究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性猝死的临床治疗及预防。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6月收治的心脏性猝死患者22例临床救治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2例发生心脏性猝死患者经救治复苏成功7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例,急性心肌炎1例,病因不详1例。结论对心脏骤停或SCD者的处理主要是立即进行心肺复苏(CPR),保证气道畅通,有效供氧和有效的循环支持,监测循环恢复情况。

  • 标签: 心脏性猝死 抢救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心外ICU护士在心脏术后患者未能正确泵入血管活性药的原因。探讨应用品管圈(QCC)提高其正确执行率的作用和意义。方法组建品管圈小组,以提高护士在心脏术后患者泵入血管活性药物正确执行率为选题,采用头脑风暴及柏拉图等科学方法,分析实施前后正确执行率的变化。结果通过QCC的应用,执行率由实施品管圈前的56.1%提高到实施后的91.7%。同时圈员的工作积极性、成就感、凝聚力、改善意识、综合管理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协调、团队合作等8项能力得到了提升。结论QCC的应用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心外ICU护士的临床操作技能、改善护理质量,减少心脏直视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提升护士的综合素质,增加了科室成员的凝聚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得到医师和患者的认可及一致好评,值得推广。

  • 标签: 品管圈 血管活性药物 心脏术后 正确执行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ESPCS护理干预模式对冠状动脉性心脏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收治的冠状动脉性心脏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心血管科常规护理,观察组以讲解、模拟、练习、沟通及支持(ESPCS)模式实施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在不同模式干预4周后患者自我疾病管理情况比较。结果观察组ESPCS护理干预后患者自我疾病管理行为量行为量表(CSMS)中日常生活、情绪及疾病医学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ESPCS模式护理干预的实施,可提高冠状动脉性心脏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促进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 标签: ESPCS模式 护理干预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出院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的作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46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出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延续性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抗凝治疗依从性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抗凝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能够明显提升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治疗的认知度,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减少不良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心脏瓣膜置换术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四逆加人参方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射血分数EF值的临床观察。将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四逆加人参方;对照组给予在休息、吸氧、祛除病因基础上常规西药治疗,两组不同方案同时治疗,2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心脏射血分数EF值。结果两组患者显效率无明显差异,但治疗组症状疗效总有效率为90%、心脏射血分数EF值好转率88%,对照组症状疗效总有效率为63%、心脏射血分数EF值好转率6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四逆加人参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与中医证候,并能改善心功能,且安全可靠。

  • 标签: 四逆加人参方 慢性心力衰竭 心脏射血分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针对性护理干预在急诊科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7月—2018年7月期间我院急诊科行心肺复苏的心脏骤停患者8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试验组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试验组患者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住院时间,并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干预后GCS评分和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在急诊科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患者中的应用能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临床价值较高。

  • 标签: 针对性护理干预 急诊科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逐步探究聚焦解决模式对改善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患者焦虑抑郁的效果。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5年9月到2016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80例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式,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采用聚焦解决模式进行优化治疗,随后对比两组患者的SAS和SDS自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焦虑自评和抑郁自评上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聚焦解决模式能够有效地改善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患者焦虑、抑郁的心理状况,减少负面情绪对生活的干扰,有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值得在临床过程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聚焦解决模式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焦虑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对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人的作用。方法选用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人,随机的把他们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两组,每组15例,对照组总以往的护理方式,而实验组用循证护理方式,然后比较两组病人的生活状况,病人反馈以及出现的不良症状。结果观察组的生活质量在体力、情绪、症状上出现的不好现象都比对照组好。结论循证护理能够很好的发挥它的作用,能够改进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人的生活方式,让他们的病情得到控制,让他们能够养成合理的生活方式。

  • 标签: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循证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心脏介入手术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依不同护理干预模式将2015年1月-2017年5月于我院诊治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急诊心脏介入手术患者50例分组为对照组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用常规护理+循证护理;详细记录两组患者各项实验数据,并将所获相关数据作对比分析,探讨循证护理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心脏介入手术围术期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常规护理+循证护理)临床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常规护理)临床护理效果,患者各项临床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心脏介入手术围术期选择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循证护理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心脏介入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高血压心脏患者行超声心动图、外周血管超声联合诊断的临床可行性。方法将我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高血压心脏患者165例设为甲组。所有患者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和外周血管超检查。分析检查情况。结果高血压性心脏病经超声心动图检出率90.3%,外周血管超声检查检出率80.6%。外周血管超声检查检出率比超声心动图检出率低,有显著差异(P<0.05)。外周血管超声检查与超声心动图检出率96.4%,两种联合检查方式检出率高于超声心动图检查、外周血管超声检查,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心脏患者行超声心动图和外周血管超声联合检查能够提高检出率。

  • 标签: 高血压心脏病 超声心动图 外周血管超声 联合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