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临床实施效果,进一步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我院201561日-2017531日两年来收治脑卒中偏瘫患者60临床试验对象,根据随机系统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临床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及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评分)。结果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0.0%,明显优于对照46.7%,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ADL评分方面,试验组(15.6±1.5)分,对照组(24.8±2.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方式临床疗效,可明显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临床意义突出,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脑卒中偏瘫 康复护理干预 临床分析
  • 简介:24h室期前收缩(PVS)达1万次以上者在心律失常中并不多见。本文总结分析551万次以上PVS24hDCG资料,比较有无器质心脏病,对PVS分布影响及每hPVS频度变异,旨在探讨高频度PVS临床意义。1资料方法1.1病例选择自19928

  • 标签: 室性期间收缩 PVS 动态心电图
  • 简介:目的分析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早期再发心肌梗死预测危险因素。方法连续选取行PCI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2252,将未发生心肌再梗死患者2176作为无再梗死组,发生早期再发心肌梗死患者76作为再梗死组,对再发心肌梗死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PCI术后早期再发心肌梗死发生率为3.4%,且以男性为主。无再梗死组比较,再梗死组糖尿病患病率和入院时血糖水平较高,心功能较差、血管狭窄程度较重,PCI术前、术后TIMI血流分级较差,术后血栓形成和夹层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老年、血糖增高、糖尿病、心功能(Killip分级)、多支血管病变和PCI术后血栓及夹层形成早期再发心肌梗死密切相关。结论高龄、血糖增高、糖尿病、心功能、多支血管病变和PCI术后血栓及夹层形成是早期再梗死高危因素。针对合并这些因素高危患者应进行积极有效防治。

  • 标签: 心肌梗塞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危险因素 预测
  • 简介:一个人同时或先后患上不同疾病是常有的事,高血压病人遇上各种手术问题也不足为奇,诸如高血压病人患上急性阑尾炎,消化性溃疡病并发胃、十二指肠穿孔,或患上各种恶性肿瘤等等情况并不少见。此时首先要考虑手术必要手术对高血压病人可能带来影响,因为在同等条件下,

  • 标签: 高血压病人 手术 消化性溃疡病 十二指肠穿孔 急性阑尾炎 恶性肿瘤
  • 简介:目的探讨左室Tei指数(TeiIndex)对测定高血压患者左心功能价值.方法无左室肥大高血压患者30(Ⅰ组E>A18,Ⅱ组E<A12).正常对照组30.应用超声多普勒方法测定两组左室Tei指数.结果高血压病组无论E>A,E<A组,左室Tei指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Tei指数是评价高血压患者左室心功能可靠方法.

  • 标签: TEI指数 高血压病 心功能
  • 简介:目的分析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脑出血患者133,根据是否出现血肿扩大分为血肿扩大组46和血肿未扩大组87,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2组间各因素差异,确定早期血肿扩大危险因素。结果血肿扩大组发病≤6h行头颅CT者占84.8%。血肿未扩大组比较,血肿扩大组患者昏迷(15.2%vs3.4%,P=0.032)、抗血小板药物应用(8.7%vs1.1%,P=0.048)、入院24h体温升高≥1℃(26.1%vs2.3%,P=0.000)、首次出血量[(22.15±10.72)mlvs(14.28±6.72)ml,P=0.019]显著增高。血肿扩大组血肿未扩大组在出血部位(基底节、丘脑、脑叶)和首次头颅CT距发病时间(发病、≤3h、〉3h且≤6h、〉6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入院24h内体温升高≥1℃、首次头颅CT距发病时间≤3h是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伴有入院24h内体温升高≥1℃、首次头颅CT距发病时间≤3h危险因素患者,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尽早采取相关措施,降低病死率。

  • 标签: 脑出血 血肿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危险因素
  • 简介: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改变,脂质代谢不正常越来越常见,一些脂质斑块堆积在动脉内膜,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也已成为老年人常见血管病变,当斑块逐渐增多阻塞动脉血管时,会造成血流受阻,导致心脏缺血,引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冠心病老年人群发病率高,且预后差、死亡率高,因此冠心病早期诊断,对于减轻心肌缺血性危害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对近年来有助于老年冠心病早期诊断相关指标进行综述,以提高该疾病早期识别,改善老年人群整体健康水平

  • 标签: 老年冠心病 早期诊断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老年人群 脂质斑块
  • 简介:摘要目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规范化管理治疗。方法选取我社区2014.1-2016.1门诊就诊高血压患者220对照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管理,观察组患者采用规范化管理,比较两组血压控制情况以及对高血压危险因素、饮食控制、运动控制、服药依从认知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收缩压舒张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危险因素、饮食控制、运动方式、服药依从认知上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社区高血压采用规范化管理能有效降低并控制患者血压,控制高血压患者相关危险因素,加强饮食控制,改变运动方式,提高服药依从,是控制高血压有效措施。

  • 标签: 高血压 社区 规范化管理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复极综合征(ERS)特点并进行误诊分析和鉴别诊断。方法对60ERS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60中男性54、女性6年龄平均45.47±10.13。45以下36占60%。32(53.3%)以心脏急症收住入院,其中14(23.3%)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AMI),1(1.7%)误诊为急性心包炎。30行冠状动脉造影(CAG),4单支血管狭窄〉70%。结论ERS者主要易误诊为冠心病及AMI。

  • 标签: 早期复极综合征 冠心病 急性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造影
  • 简介:近年来随着心脏起搏器植入数量逐年增加,植入并发症越来越多,其最严重并发症为起搏器囊袋感染,发生率达1.01%[1],大部分囊袋感染处理较为棘手,根本方法是拔出电极,给患者造成了巨大痛苦.我科成功保守处理3起搏器囊袋感染坏死病例,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 囊袋感染 植入后 临床分析 坏死感染 保守
  • 简介:目的:探索急性心肌梗塞(AMI)早期溶栓治疗.心电图抬高ST回降幅度对临床预后影响。方法:描记88AMI早期患者溶栓治疗1h、2h、3h、1d、3d等时段心电图,根据有、无早期(溶栓2h)ST恢复分为三组:A组.ST基本恢复至等电线,即回降幅度≥90%;B组,ST回降幅度50%~90%之间;C组.ST回降幅度不到50%。比较三组心肌酶、左心功能及住院病死率。结果:血清肌酸激酶(CK)峰值、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病死率.A组B组、C组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或〈0.01):A组CK峰值低、LVEF高、预后;C组则相反。结论:AMI早期溶栓心电图ST变化.有助于对临床预后评估。

  • 标签: 心肌梗塞 血栓溶解疗法 预后
  • 简介:目的对不同病因行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进行相关临床指标的观察分析。方法根据病因将入选患者分成冠心病组(78)、退行变组(62)和心脏术后组(30)。观察三组患者右心室电极固定所需X线曝光时间、心室起搏参数和并发症等。结果心脏术后组冠心病组、退行变组X线曝光时间、起搏阈值、感知、阻抗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但心脏术后组冠心病组、退行变组术后一周内囊袋血肿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因不同行永久起搏器植入均安全有效,但因心脏手术引起传导功能异常,行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血肿发生率高,其X线曝光时间及起搏阈值、感知、阻抗值亦有所增加。

  • 标签: 不同病因 永久性起搏器 并发症 起搏器参数
  • 简介:目的评价手术年龄对婴儿法洛四联症(tetralogyofFallot,TOF)早期根治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81至20103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住院。43手术治疗小于12TOF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月龄分为两组:A组19年龄(3.2±1.4)个月;B组24年龄(7.7±1.9)个月。比较两组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各项观察指标及随访结果。结果两组均没有手术死亡患儿;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呼吸机通气时间[(59.3±47.1)h眠(26.3±23.8)h,P〈0.05]和重症监护时间[(109.8±60.8)h眠(70.5±41.6)h,P〈0.05]比B组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强心药指数、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全组患儿随访(12.5±3.5)个月,无晚期死亡,均存在不同程度肺动脉瓣反流,无残余右心室流出道梗阻,2残余室间隔缺损,但无需再次手术。结论婴儿期不同年龄对TOF根治手术效果无明显影响。

  • 标签: 法洛四联症:婴儿:根治术
  • 简介:急性心力衰竭(acuteheartfailure,AHF)是发生呼吸衰竭和导致临床死亡常见病因。近年来无创正压通气(NPPV)广泛应用辅助治疗急性左心衰患者。本文对52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常规治疗同时早期加用NPPV辅助治疗,并与传统通气治疗比较,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无创正压通气 急性左心衰竭 急性重症 疗效观察 早期 急性心力衰竭
  • 简介:新华社电知道花粉过敏、酒精过敏、电磁过敏,那听过水过敏吗?英国德比郡26女子蕾切尔·普林斯就有这种罕见过敏症状。她一口凉水都不能喝,出门前必须确保不会下雨,洗澡必须速战速决.就连未婚夫接吻都得冒着起疹子风险。

  • 标签: 花粉过敏 凉水 女子 英国 肿胀 喉咙
  • 简介:目的:本文对2周程序康复能否改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生活质量(QL)进行观察.方法:通过QL问卷对顺利完成早期康复计划44AMI患者进行QL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5.41±3.76天)QL问卷积分较对照组高(P=0.02~0.01).随访1.89±1.02结果表明,康复组恢复性生活、工作,从事家务活动和体育锻炼等方面较对照组有不同程度提高(P<0.05~0.001).结论:这些结果表明,在对AMI患者实施早期程序康复同时可以明显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2周程序康复 生活质量 AMI
  • 简介:目的观察心肌桥病变介入治疗再狭窄率及其治疗。方法选择有症状单纯心肌桥改变且收缩期严重狭窄(≥95%)者17治疗组(A组),对照组选择单纯前降支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狭窄(≥70%)者54(B组),两组均应用普通冠脉支架介入治疗。结果两组介入手术均成功,两组支架植入血管内径及支架长度比较无显著差别(P〉0.05)。A组6个月内8(47%)出现再狭窄,B组8再狭窄(14.8%),A组和B组再狭窄率有显著差别(P〈0.05);两组中再狭窄病人均再次接受治疗。平均随访20,A组8中7未再发生支架内狭窄及心绞痛事件,1再次支架内狭窄,B组再次介入治疗61再次支架内狭窄。结论心肌桥病变介入治疗远期疗效尚好,但远期支架内再狭窄率较高,需再次介入治疗

  • 标签: 心肌桥 冠脉内支架植入术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 简介:目的早期康复护理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7~20177我院收治76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按照住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38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38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心功能Ⅰ级占有率76.3%高于对照组39.5%,Ⅲ级占有率7.9%低于对照组28.9%;观察组心率、生活能力评分以及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8.4%低于对照组45.1%,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效果十分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老年 急性心肌梗死 早期康复护理
  • 简介:目的总结介入治疗患者冠脉搭桥手术临床特点.方法本组53患者,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CABG15,非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行CABG(0PCABG)38.结果死亡2,术后再发心绞痛1,其余患者疗效满意.结论介入治疗能造成冠脉血管内膜损伤;降低CABG动脉血管材料使用率;增加外科需血管化靶血管数目.

  • 标签: 介入治疗 冠脉搭桥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