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儿童急性泛发性发疹脓疱病发病原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90年2月至2008年2月该科收治20例儿童急性泛发性发疹脓疱病临床资料。结果18例患儿发病前有明确用药史,20例患儿均有发热、全身红斑、小脓疱。组织病理学检查示表皮内或角层下脓疱形成真皮浅层水肿。去除可能发病因素并给予糖皮质激素等治疗后所有患儿均痊愈。结论儿童急性泛发性发疹脓疱病是一种较少见疾病,多由药物引起,发热和泛发小脓疱是该病特点,去除诱发因素及时应用糖皮质激素是治疗关键。

  • 标签: 急性泛发性发疹性脓疱病 诊断 治疗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进行肌营养不良(PMD)患儿临床及病理特征,为该病早期诊断提供帮助。方法对99例PMD住院患儿临床表现、发病年龄、家族史、肌酶、肌电图及肌肉病理学特点进行全面回顾分析。结果(1)99例患儿起病年龄6个月至14.5岁(4.7±3.1)岁。11例有明确家族史(11%)。26例(26%)有误诊史。(2)所有患儿就诊时均有肌无力表现,66例肌肉萎缩/或肥大(67%)。(3)所有患儿CK均明显升高,其中2岁~组51例,CK均值为99654-8876U/L,7-15岁组48例,均值为5110±4498U/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肌电图检查显示肌源损害54例(82%);神经源损害10例(15%)。(5)光镜显示同时存在肌纤维萎缩肥大,可见透明变性、颗粒变性等。电镜显示肌纤维粗细不等,部分萎缩或肥大。肌细胞核内移,肌膜下肌丝轻度溶解消失,肌纤维内有肌溶灶散在,糖原颗粒及线粒体增加,肌浆网轻度增生并扩张,少数肌纤维坏死。结论双下肢无力仍然是发现PMD就诊主要原因,CK是诊断PMD主要实验室依据。PMD肌电图早期以肌源损害为主,晚期可合并神经源损害。PMD误诊率高。光镜电镜病理学检查是PMD确诊主要方法。

  • 标签: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临床表现 误诊 肌肉活检 儿童
  • 简介:自1798年wilson报道了第1例完全肺静脉异位引流以来,对该病认识在数百年来已经有了较好理解手术治疗方式.1957年Darling对于该病分型更进一步使得该病诊断具体化和合理化.该类畸形占小儿先天性心血管畸形1%~3%.随着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完全肺静脉异位引流手术效果已取得长足进步,死亡率大大降低.但该类患儿若不采取手术矫治,75%患儿在1岁内死亡.因此,正确认识诊治该类疾病有着显著意义.

  • 标签: 心上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 先天性心血管畸形 诊疗 WILSON 医疗技术水平 手术效果
  • 简介:3脑瘫患儿运动障碍常用治疗方法对脑瘫患儿运动障碍治疗注重点从最早改善功能障碍(痉挛与变形),到此后提高活动能力(步行能力与日常生活能力),近年来如何提高儿童社会参与能力已经成为脑瘫治疗焦点之一。

  • 标签: 运动障碍 脑性瘫痪患儿 康复管理 日常生活能力 系统 治疗方法
  • 简介:瘫痪(脑瘫)是导致儿童残障主要疾病,最近10年来脑瘫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主要有:①发育神经学重要研究成果,发现了0~3个月婴儿自发性全身运动规律,实现了在超早期阶段诊断脑瘫;②以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为代表脑瘫标准化评估量表诞生,为脑瘫研究提供了良好功能研究工具;③影像学技术不断进步,功能MRI可以提供更为直接脑部功能证据”。

  • 标签: 脑性瘫痪患儿 康复管理 运动障碍 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 功能性MRI 系统
  • 简介:目的探讨新生儿腹壁切口完全裂开病因、预防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9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211例新生儿开腹手术临床资料,其中5例发生腹壁切口完全裂开,日龄2~28d,体重1.9~3.5kg,男性4例,女性1例,足月儿3例,早产儿2例,横切口2例,纵切口33例。5例均为消化道疾病手术,其中小肠造瘘术2例,肠切除肠吻合术1例,肠修补术1例,ladd及阑尾切除术1例。结果211例新生儿开腹手术患儿中,发生切口完全裂开5例,切口裂开率为2.4%,且均为消化道疾病。1例肠造瘘及肠吻合、修补术患儿第1次手术中有肠内容物污染腹腔;1例行ladd及阑尾切除术患儿再次缝合切口时腹腔探查见结扎阑尾线头脱落,腹腔内可见脓分泌物,但未见阑尾残端瘘。5例患儿经扩创再缝合后全部治愈,无再裂开现象发生,无死亡病例。术后随访6~12个月无切口疝,切口愈合良好。结论新生儿腹壁切口完全裂开是剖腹手术后一种严重并发症,发生后需紧急处理。避免新生儿腹壁切口完全裂开主要在于提高认识,积极预防,减少诱发因素。

  • 标签: 腹部 外科伤VI裂开 婴儿 新生
  • 简介:目的人STEAP4基因是一个参与胰岛素敏感性调节肥胖相关差异表达基因,本研究旨在探讨胰岛素抵抗相关脂源细胞因子TNFα对人成熟脂肪细胞中STEAP4基因调节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前体脂肪细胞,在诱导人前体脂肪细胞分化成熟基础上,应用不同浓度(0、5、10、25、50ng/mL)人重组TNFα干预成熟脂肪细胞24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Westernblot技术检测干预后人成熟脂肪细胞STEAP4基因在核酸蛋白表达水平变化。结果不同浓度TNFα(5、10、25、50ng/mL)干预24h能显著上调人成熟脂肪细胞中STEAP4基因mRNA表达,与未干预对照组差异有显著(P〈0.05);50ng/mLTNFα干预时STEAP4基因在人成熟脂肪细胞中mRNA表达水平最高。与基因表达结果相一致,不同浓度TNFα(5、10、25、50ng/mL)干预24h能显著上调人成熟脂肪细胞中STEAP4蛋白表达,与未干预对照组差异有显著(P〈0.05);干预浓度提高到25ng/mL时干预效果最为明显。结论TNFα能显著上调人成熟脂肪细胞中STEAP4基因核酸蛋白表达

  • 标签: STEAP4基因 细胞分化 肿瘤坏死因子 人前体脂肪细胞
  • 简介:目的:研究板层蛋白在肾小球疾病时质或量改变,探讨它们在肾脏中生理功能病理学意义。方法:本研究以板蛋白α1,α2,β1,β2,γ结构链为观察对象,用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技术研究他们在48例肾小球疾病病理肾人组织表达分布是否发生质或量改变。结果:LNα1,α2,β1γmRNA在伴系膜增生肾小球内表达有不同程度增加,增生系膜细胞是主要细胞来源,在肾小球系膜增殖节段硬化病灶附近伴有LNα1γ1蛋白增多α2,β1蛋白异常表达,而LNβ2链在相应节段系膜区GBM表达出现不同程度下降。结论:在系膜增生肾小球疾病中,增生系膜细胞是肾小内板层蛋白量积聚异常合成重要细胞来源,在肾小球疾病中,板层蛋白合成出现量变化,这可能是肾小球疾病进展恶化物质基础。

  • 标签: 板层蛋白 肾脏 表达 儿童 MRNA
  • 简介:目的探讨痉挛麻痹手功能重建方法。方法痉挛麻痹患儿44例,手部掌指、指间关节屈曲畸形,行屈指浅肌腱(远端)、屈指深肌腱(近端)切断交叉吻合术。结果随访38例,随访时间8个月至6年,平均5年,优8例,良26例,差4例,总有效率89%。结论采用指浅、深肌腱切断。交叉吻合并根据手部、前臂伴随其他畸形而采用相应术式并配合康复疗法治疗痉挛麻痹手,方法简单,解剖合理,效果良好。

  • 标签: 脑性瘫痪 手畸形 后天性/治疗 麻痹/治疗 康复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小儿肝脏局灶结节状增生(FNH)诊断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5—2011年经手术切除及病理检查证实9例FNH患儿临床资料。结果9例中,8例甲胎蛋白阴性,1例甲胎蛋白升高,无一例肝炎病毒感染,1例合并门静脉海绵样变、门静脉高压及脾大。均行手术切除,无一例手术死亡或出现术后并发症。结论FNH在临床及影像学上有一定特征,对符合影像学标准、AFP阴性患儿术前能明确诊断,对于无症状的确诊病例,可暂不手术,密切随访。有症状、生长迅速、合并其他肝脏疾病、诊断不明确者应积极手术。

  • 标签: 局限性结节状增生/诊断 局限性结节状增生/治疗 儿童
  • 简介:目的分析儿童系统红斑狼疮(SLE)合并脑后部可逆脑病综合征(PRES)临床特征,提高对本病认识。方法报告北京协和医院诊断4例儿童SLE合并PRES临床资料,在PubMed数据库检索相关病例行文献复习,分析儿童SLE合并PRES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14例SLE患儿均伴有狼疮肾炎,从确诊SLE至出现PRES时间1-63个月,出现PRES时1例正在接受甲泼尼龙及环磷酰胺(CTX)冲击治疗。PRES均以惊厥、头痛起病,并伴血压升高。2PubMed数据库检索到11例SLE合并PRES儿童病例,结合本文报道4例,15例进入分析。女性14例。年龄最小8岁。从确诊SLE至出现PRES间隔中位时间为6个月(1个月至8年)。15例出现PRES时均有惊厥发作,10例伴头痛,7例呕吐,9例意识丧失,7例视力障碍。15例均有血压升高。12例有狼疮肾炎。治疗SLE予甲泼尼龙或CTX冲击治疗分别为43例,予羟氯喹2例,予环孢素利妥昔单抗各1例,PRES分别发生在免疫抑制剂治疗后2d至4年。15例行头颅MRI检查示大脑后循环皮质下白质受累为主。12例予降血压治疗,10例予抗惊厥药物短期治疗。9例SLE处于活动期,继予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6例非活动期SLE患儿减停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15例神经系统症状均恢复,随访均未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9例复查头颅MRI示颅内病变完全或基本消失。结论儿童SLE合并PRES主要表现为惊厥、头痛、意识障碍视觉障碍。对于有狼疮肾炎SLE患儿血压升高时,尤其同时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或CTX等免疫抑制剂治疗时,应警惕PRES发生。早期诊断治疗PRES预后较好。

  • 标签: 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 系统性红斑狼疮 儿童
  • 简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新生儿围产期窒息缺氧导致脑缺氧缺血性损害,临床出现一系列脑病表现.影像检查目的是进一步明确病变部位范围,确定有无合并颅内出血出血类型.随着影像检查普及,HIE各病程阶段进行头颅CT检查已经相当普遍,动态头颅CT系列检查被认为对评估预后有一定意义.但从新生儿CT使用安全及降低医疗成本来看,选择适当检查时机,减少检查次数是必要.本文对2003~2004年本院有完整CT与临床资料114例HIE患儿进行回顾分析,探讨不同病程阶段CT分度与临床分度关系,以期提高对本病认识.

  • 标签: 头颅CT检查 HIE患儿 临床分度 不同病程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相关性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哮喘儿童家庭管理中存在问题以及患儿家庭对医疗护理服务需求,旨在为患儿提供针对医疗护理服务并为实施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应用质研究中访谈法,对15位哮喘儿童家长进行深入访谈,采用Colaizzi现象学资料7步分析法,对获得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提出主题。结果哮喘儿童照护现状及家庭需求主要包括5个方面,即患儿家长对疾病缺乏正确认识,依从较差,忽视哮喘对患儿心理影响,家庭应对失败,家庭承受着心理经济压力。结论医护人员应经常对患儿照顾者进行哮喘知识宣传教育,鼓励他们参与患儿治疗、护理方案制定,并有针对性地对患儿照顾者采取个性化教育、指导。

  • 标签: 哮喘 家庭管理 家庭需求 以家庭为中心护理 质性研究 儿童
  • 简介:目的:研究胃镜检查在儿童腹型过敏紫癜(HSP)诊断中价值。方法分析44例HSP患儿胃镜结果。结果胃镜下典型病变检出率64.4%;病变累及十二指肠各段可见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出血及血疱改变,其中主要表现为十二指肠球及球后部可见散在出血及糜烂12例(41.4%),十二指肠球后黏膜血疱样改变8例(27.6%);幽门螺杆菌检出率为38.2%。结论胃镜检查对于腹型HSP诊断有极大价值,可明确HSP患儿胃肠道黏膜病变严重程度,对治疗有指导作用。

  • 标签: 紫癜 过敏性/诊断 胃镜 幽门螺杆菌 儿童
  • 简介: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症(IM)是一种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急性或亚急性增生性疾病,临床上除引起常见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外,还可损害其他重要脏器,尤其是对肝脏损害,现将我院收治IM患儿肝脏损害情况报告如下.

  • 标签: 儿童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肝脏损害 IM 临床资料
  •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外伤动静脉瘘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7月我们收治24例外伤动静脉瘘患儿临床资料,男13例、女11例,年龄2~8岁。病变发生于上肢6例,下肢16例,颈部2例。对全部患儿行血管多普勒超声、CTA检查。22例管状型动静脉瘘行单纯瘘管结扎术,2例肢体末端囊瘤型动静脉瘘行动静脉瘘切除术。结果24例术后均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肌张力正常,患肢或颜面部无肿胀,术后随访1个月至3年,无复发。结论对儿童外伤动静脉瘘宜早期诊断,一旦确诊应立即手术,以彻底治愈,若已经出现并发症,应先彻底关闭瘘口,再治疗并发症。

  • 标签: 动静脉瘘 外伤 外科手术 诊断 治疗 儿童
  • 简介:目的评价骨盆固定术在神经肌肉脊柱侧凸患儿手术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5例神经脊柱侧凸患儿临床资料.将患儿分为3组,第1组:骨盆倾斜度>15°,行骨盆固定术;第2组:骨盆倾斜度>15°,未行骨盆固定术;第3组:骨盆倾斜度<15°、未行骨盆固定术.采用脊柱后路松解加骨盆固定手术,骨盆固定术采用髂骨钉固定.结果3组患儿术后Cobb's角及末次随访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Cobb's角矫正丢失度没有明显差异.3组术后骨盆倾斜度相比无明显差异,但在末次随访时比较,第2组与其他两组存在显著差异.结论骨盆倾斜度<15°患儿不需加行骨盆固定术也能保持良好脊柱矫形与骨盆平衡,骨盆倾斜度>15°患儿需加行骨盆固定术才能获得良好脊柱矫形与骨盆平衡.

  • 标签: 骨盆 神经肌肉表现 脊柱侧凸/先天性
  • 简介:目的应用SRY基因直接测序检测技术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对外生殖器模糊幼儿及青春期儿童进行检查以明确诊断。方法采用常规G显带方法分析20例外生殖器模糊患儿染色体核型,用PCR技术扩增其SRY基因,进行基因测序,分析是否存在SRY基因及SRY基因是否存在突变情况。结果20例患儿中SRY基因阳性有17例,阴性3例。直接测序结果显示所有SRY基因阳性患者该基因均未发生突变。染色体核型分析中检出4例特殊核型为:46,XY,del(Y)(q12)/45,X、46,XY,add(Y)(p11)、46,XY,r(9)及46,XY,9qh+。结论SRY基因检测有助于明确儿童发育疾病分型,具有快速检测优越,与常规G显带相结合分析有助于儿童发育疾病初步诊断。

  • 标签: SRY基因 性发育疾病 儿童
  • 简介:本文旨在探讨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小儿过敏咳嗽各自特色及优势,尤其是对于本病缓解期诊治,以往对于本病治疗,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一般只注重急性期治疗,而忽视缓解期用药,因而使得本病极易复发,迁延难愈,从而成为临床上较为复杂难治性疾病,而充分发挥中西医各自优势,尤其是探讨中医药治疗优势所在,达到从根本上控制本病发作,为提高临床治愈率,减少或防止复发提供一条新思路方法。

  • 标签: 过敏性咳嗽 缓解期 中西医结合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