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6 个结果
  • 简介: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可造成严重躯体、运动、感觉障碍,亦可导致泌尿系统、消化系统等内脏功能紊乱,导致严重并发症。早期,有关SCI后肠功能变化研究极少。20世纪90年代开始,人们开始发现并意识到SCI后可产生不同程度神经源性肠功能障碍(neurogenicboweldysfunction,NBD),给病人带来严重生理心理问题。

  • 标签: 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肠功能障碍 发病机制
  • 简介:线粒体自噬细胞通过自噬清除破坏线粒体过程,线粒体质量控制重要机制。近年来研究表明,缺血性卒中后存在明显线粒体自噬。因此在卒中过程当中,调节控制线粒体数量质量线粒体自噬过程,可能对治疗卒中、延缓细胞死亡、保护神经元有十分关键意义。本文主要对线粒体自噬在缺血性卒中病理过程中作用与机制,以及其目前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线粒体自噬对缺血性卒中治疗作用进行展望。

  • 标签: 自噬 线粒体自噬 缺血性卒中 PINK PARKIN NIX/BNIP3
  • 简介:目的探讨肢端肥大症合并甲状腺疾病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严格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选取93例初诊初治肢端肥大症病人,均行甲状腺超声检查,诊断标准使用TI-RADS评价系统。临床资料相关性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危险因素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结果72例(77.4%)合并甲状腺疾病设为甲状腺异常组,其中良性69例,恶性3例;余21例设为甲状腺正常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表明:甲状腺体积与生长激素随机值(P=0.002)、生长激素谷值(P=0.005)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值(P=0.004)均呈线性相关;T3水平与IGF-1值呈正相关关系(P〈0.05)。甲状腺异常组比甲状腺正常组具有更高GH负荷水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肢端肥大症病人合并甲状腺疾病独立危险因素(P=0.002)。结论与正常人群相比,肢端肥大症病人合并甲状腺良、恶性疾病风险均显著提高,且年龄其独立危险因素;甲状腺体积、功能与异常升高生长激素、IGF-1密切相关。临床医师应做好肢端肥大症合并症早期评估规范化诊疗,重视术后内分泌学治愈。

  • 标签: 肢端肥大症 垂体肿瘤 生长激素 甲状腺疾病
  • 简介:目的探索肢端肥大症病人心脏病变在经蝶手术后早期改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肢端肥大症病人临床资料。术前超声诊断心脏病变17例(56.7%),其中心房心室腔增大11例,舒张功能下降9例,瓣膜改变9例,大动脉根部增宽8例,心肌肥厚2例,收缩功能下降1例。所有病人行经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结果术前病人右心室前后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分别(23.97±3.21)mm、(9.00±1.17)mm、(8.70±1.06)mm;术后随访3个月,病人右心室前后径(21.90±3.51)mm、室间隔厚度(8.12±1.50)mm及左室后壁厚度(7.78±1.24)mm,均较术前明显减小(P〈0.05)。心脏舒缩功能、大血管内径及瓣膜病变指标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3例(76.7%)病人达到内分泌治愈。结论肢端肥大症病人多合并心脏病变,术后早期心房心室腔内径及心肌厚度可部分改善,但心脏功能、大血管内径及瓣膜病变改善不明显。

  • 标签: 肢端肥大症 心脏病变 入路 经蝶 心肌肥厚 心腔扩大
  • 简介:目的分析应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疗效,总结内镜血肿清除术技术细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6年1月应用神经内镜治疗49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总结皮质造瘘位置选择、工作通道走向、预防出血及内镜直视下止血方法等相关技术细节。结果49例患者手术平均出血量(101.03±21.30)mL、手术时间(62.12±9.29)min、切口长度(5.02±0.37)cm及骨窗面积(6.65±0.31)cm^2。术后24h内行CT扫描,49例患者中43例血肿清除完全,5例血肿少量残留,1例未复查CT,无术后再出血发生。术后1例因脑疝死于脑干功能衰竭,1例死于肺部感染,1例死于消化道出血。存活46例患者均随访6个月以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为Ⅰ级19例,Ⅱ级17例,Ⅲ级5例,Ⅳ级5例。结论①神经内镜治疗脑出血具有微创、血肿清除满意及预后良好特点。②恰当皮质造瘘位置、血肿长轴工作通道走向术中轻柔操作,能够最大限度降低手术副损伤;术前及术中实施预防出血措施有助于减少术中出血机会,内镜下“内镜结合吸引器”等直视下止血方法简便实用,值得推广普及。

  • 标签: 基底节区脑出血 神经内镜 技术细节
  • 简介:颅内动脉瘤常见脑血管疾病,发病原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颅内动脉瘤发生机制包括内皮损伤、炎症反应、血管平滑肌表型调节异常、细胞外基质重构、细胞凋亡以及血管壁缺失。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炎症反应 发病机制
  • 简介:本文以省级医院(我院)帮扶县级人民医院手术室为例,总结手术室护理帮扶实践经验并分析帮扶效果。通过帮扶后,县级医院手术室在人才培养、质量控制人文关怀等方面均得以改善。外科医生对手术护士手术配合满意度由整改前75.6%提高至94.8%;手术室麻醉科员工满意度由改善前78.8%提高至97.1%;手术患者及家属对手术室护士满意度由整改前90.2%提高至99.8%。

  • 标签: 帮扶 手术室 县级医院
  • 简介:目的总结合并烟雾病幕上巨大脑膜瘤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合并烟雾病幕上巨大脑膜瘤病人临床资料。术前DSA检查明确颅内外血管代偿肿瘤血供来源,行左侧大脑半球巨大脑膜瘤切除术。结果术中全切肿瘤,病理结果为WHOⅠ级脑膜瘤。病人术后出现意识障碍,提示下丘脑功能紊乱导致激素水平低下,给予激素补充治疗,情况改善后出院。结论脑膜瘤合并烟雾病病人手术耐受性差,易出现缺血性、出血性并发症。术前脑血管DSA明确诊断、合适手术策略及精细手术操作可减少手术创伤,预防并发症发生。

  • 标签: 脑膜瘤 巨大 脑底异常血管网病 幕上 神经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观察体外培养小鼠皮层神经元机械损伤后微小核糖核酸-124(miR-124)表达变化,初步探讨miR-124对小鼠创伤性脑损伤后神经轴突再生与修复可能影响。方法孕15—18dC57BL/6种孕鼠胚胎脑皮质层神经元体外培养7d,以10μL移液器塑料滴头在培养皿内划割,造成机械性损伤,伤后不同时间点(1h,6h,12h,24h,72h,144h)分别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RT—PCR)检测miR-124蛋白质印记法(WesternBlot)检测神经纤毛蛋白(Nrp-1)、微管相关蛋白(Tau)、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表达水平。然后用miR-124模拟物抑制剂分别对体外培养皮层神经元进行干预,观察miR-124表达量改变对实验影响。结果神经元机械损伤后miR-124Nrp-1、Tau、Gap-43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且存在一定正相关性。用miR-124模拟物抑制剂分别显著升高降低miR-124表达后,Nrp-1、Tau、Gap-43表达显著下降,其中抑制剂组下降较模拟物组明显(P〈0.05)。结论创伤区miR-124适度高表达可能与轴突再生有密切联系,这为本课题组今后尝试梯度调控miR-124以调节神经轴突再生与修复提供了实验依据。

  • 标签: 机械损伤 微小核糖核酸-124 轴突再生修复
  • 简介:目的门冬氨酸钾(potassiumaspartate,PA)作为一种电解质补充剂,在临床上广泛使用。以往研究发现门冬氨酸钾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中对细胞凋亡有神经保护作用。本研究将探讨门冬氨酸钾对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braininjury,TBI)是否有保护作用。方法TBI通过大鼠可控性皮质打击伤(controlledcorticalimpact,CCI)产生。门冬氨酸钾组或溶剂对照组在CCI发生后30min以腹腔注射给予生理盐水或62.5mg/kg剂量PA,观察脑血流灌注量,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odifiedNeurologicalSeverityScore,mNSS)皮质损伤体积,并检测脑水肿以及脑组织三磷腺苷(adenosinetriphosphate,ATP)、乳酸含量钠钾ATP酶活性。结果在CCI引起大鼠皮质损伤中,与溶剂对照组相比,急性给予62.5mg/kg剂量PA治疗可以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P〈0.05),降低皮质损伤体积(P〈0.01),减轻脑水肿(P〈0.05)。此外,与溶剂对照组相比,门冬氨酸钾治疗组显著减少ATP缺失(P〈0.01),降低乳酸含量(P〈0.05),并增加钠钾ATP酶活性(P〈0.05)。结论PA能通过增加ATP含量钠钾ATP酶活性并降低脑水肿,对TBI具有神经保护作用。这为PA在临床脑损伤时应用提供了实验证据。

  • 标签: 门冬氨酸钾 脑损伤 可控性皮质打击伤 钠钾ATP酶
  • 简介:目的:建立因素型骨科病人分类系统,指导骨科护理人力资源科学配置。方法:根据因素型骨科病人分类量表,对病人进行因素型分类,通过公式计算每类病人护士配备系数,根据各病区病人分类情况,计算病区需要护士人数。结果:因素型骨科病人分类量表根据人均每日所需护理时间采用整数时数分割法将6个病区病人分为四类,护士配备系数分别为0.30、0.48、1.04、2.01,每个病区每日需配备护士人数=(一类病人人数×0.30)+(二类病人人数×0.48)+(三类病人人数×1.04)+(四类病人人数×2.01);临床实际配备护士人数远远小于所需人数。结论:因素型骨科病人分类系统建立为病人客观归类提供了量化指标,可科学指导护理人力资源配置。

  • 标签: 病人分类系统 护理 人力资源配置
  • 简介:目的:建立住院患者护理风险评估预警监控传报系统,对住院患者护理风险进行评估、预警、监控及干预,从而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方法:利用医院计算机网络对新入院患者及住院期间患者护理风险进行评估、录入,系统进行自动筛选并对达到或超过阈值高风险人群进行预警提示,护理单元根据风险类别实施干预措施并进行风险监控传报,实行院-科-护理单元三级实时跟踪监控,对住院患者护理风险进行前瞻管理。结果:住院患者护理风险评估预警监控传报系统实施1年来,住院患者护理风险监控上报阳性情况率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之相关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数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住院患者护理风险评估预警监控传报系统提高了护士对护理风险预见性及风险管理意识,提高了护理安全管理效率,减少了护理不良事件发生。

  • 标签: 住院患者 护理风险 评估预警 监控传报 护理安全
  • 简介:目的探讨症状性与无症状性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患者临床特征差异。方法将418例经脑血管造影检查诊断为颈动脉狭窄患者,分为有症状组272例无症状组146例,另随机选择100例脑血管造影检查无颈动脉狭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患者临床特征。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OR=2.435,95%CI:1.816—8.215,P=0.019)、冠心病(OR=4.831,95%CI=2.471—12.908,P=0.007)、高血压(OR=2.375,95%CI=1.178-6.629,P=0.022)、糖尿病(OR=1.723,95%CI=1.117~2.930,P=0.041)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1.966,95%CI=1.218~3.626,P=0.030)均是颈动脉狭窄危险因素。有症状组与无症状组比较,两组患者在吸烟(47.8%vs36.3%,P=0.024)、冠心病(47.1%vs29.5%,P=0.000)、糖尿病(24.3%vs12.3%,P=0.004)、溃疡性斑块(19.5%vs10.3%,P=0.015)及对侧颈动脉狭窄(29.8%vs20.5%,P=0.042)5个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比较,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更多合并吸烟、冠心病、糖尿病,影像学检查更多表现为颈动脉溃疡性斑块双侧颈动脉狭窄。

  • 标签: 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
  • 简介:目的评估抗高血压治疗中血压值与卒中发生是否存在J型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0月于门诊或住院接受治疗2059例高血压患者,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restrictedcubicspline,RCS)拟合Cox回归模型来评估不同血压截点与卒中关系,用Kaplan-Meier评估随访期间卒中发生率,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卒中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总体患者1、3、5年累积卒中发生率分别为2.5%、8.8%16.6%。经RCS拟合Cox模型评估,发现血压值与是否发生卒中呈非线性关系,对于收缩压(systolicbloodpressure,SBP)〈110mmHg或〉150mmHg患者,以及舒张压(diastolicbloodpressure,DBP)〈60mmHg或〉90mmHg患者,卒中发生风险增加。经Cox风险比例模型多因素分析,吸烟史(HR2.32,95%CI1.36-3.13,P=0.009)、糖尿病(HR2.07,95%CI1.18-3.05,P=0.011)、心房颤动(HR1.89,95%CI1.16-2.98,P=0.014)、SBP〈110mmHg(HR1.62,95%CI1.11-2.24,P=0.032)或〉150mmHg(HR1.79,95%CI1.21-2.72,P=0.013)颈动脉狭窄(HR2.47,95%CI1.37-4.18,P=0.008)卒中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抗高血压治疗中,存在血压值与卒中J型曲线现象;SBP〈110mmHg或〉150mmHg患者,卒中发生风险增加。

  • 标签: 高血压 卒中 J型曲线 限制性立方样条
  • 简介:目的探讨多学科护理照顾模式对脑胶质瘤术后病人自我护理能力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择2013年2月2016年2月进行康复112例脑胶质瘤术后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外科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多学科护理照顾模式干预,包括社会文化干预、心理干预、生理康复干预。观察时间为3个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后自我护理能力评分、简易智状况检查量表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都明显高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期间下肢静脉血栓、压疮、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7.1%)明显低于对照组(26.8%;P〈0.05)。结论多学科护理照顾模式在脑胶质瘤术后应用能提高病人自我护理能力,改善病人智力与日常生活能力,减少并发症发生。

  • 标签: 脑胶质瘤 术后护理 多学科护理照顾模式 自我护理能力
  • 简介:目的:调查手术室护士术中静脉输液操作认知、行为意向现状,分析其相关因素,为提高手术室静脉输液技术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抽取全国不同级别医院手术室护士222名为研究对象。研究工具为自设问卷,内容包括静脉输液操作知识、静脉输液操作行为意向、静脉输液知识培训需求。结果:手术室护士术中静脉输液操作知识处于中等水平(53.3%),术中静脉输液操作行为意向较正向(87.4%),所在医院定期开展静脉输液相关知识培训护士行为意向得分高于无培训护士,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t=2.662,P=0.010)。结论:手术室护士对术中静脉输液操作知识掌握不足,所在医院定期开展相关培训护士有比较恰当操作行为意向。护理教育者及管理者应重视和加强对静脉输液相关知识及概念传授与培训。

  • 标签: 手术室护士 静脉输液 知识 行为意向
  • 简介:目的探讨囊肿-腹腔分流术治疗儿童颅内大型蛛网膜囊肿长期疗效。方法对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外科2010年1月至2014年5月囊肿一腹腔分流术治疗142例颅内大型蛛网膜囊肿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对临床症状、囊肿体积并发症情况3个月至6年随访,分析影响术后疗效因素,评估该术式长期疗效。结果随访期内,术后囊肿体积较术前明显减小,而且随着术后时间延长,囊肿逐渐缩小(P〈0.05)。术后临床症状总缓解率为93.4%,囊肿总缩小率为98.5%。不同年龄段组、不同部位组之间囊肿缩小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男性组与女性组、左侧组与右侧组、不同直径组之间囊肿缩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1.4%,经对症处理后均痊愈出院。结论对于儿童颅内大型蛛网膜囊肿,囊肿一腹腔分流术临床疗效肯定,并发症率低,术后效果与患儿年龄囊肿部位显著相关。

  • 标签: 囊肿-腹腔分流术 蛛网膜囊肿 儿童
  • 简介:目的设计一种新型脊柱定位仪,通过脊柱标本椎弓根穿刺验证定位仪实用性与定位准确性。方法自行设计一种脊柱定位仪,选择4具成人脊柱尸体标本,使用脊柱定位仪对尸体标本椎弓根进行穿刺,测量椎弓根内、外缘穿刺点与提前计划理想穿刺点之间距离,根据穿刺针最大偏差数值计算穿刺优良率。结果共穿刺了尸体标本L1-S148个椎弓根,椎弓根外缘穿刺点与理想穿刺点偏差距离在正位X光片上为:0-6.0mm,平均1.8mm;侧位X光片上为:0-7.0mm,平均1.6mm。椎弓根内缘穿刺点与理想穿刺点偏差距离为在正位X光片上为:0-6.4mm,平均2.0mm;侧位X光片上为:0-7.3mm,平均1.9mm。穿刺最大偏差距离为:0-7.3mm,平均2.4mm。穿刺结果,优:34例(70.8%);良:10例(20.8%);差:4例(8.3%),优良率为91.7%。结论新型脊柱定位仪在椎弓根穿刺试验中提高了穿刺准确性,具有体积小巧、操作方便、精确性高等特点,具有较好应用前景。

  • 标签: 脊柱 定位仪 椎弓根 导航 机器人
  • 简介:口腔矫治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一种非手术治疗方式,其成本低、无创伤、便于摘戴、患者易于接受,治疗轻、中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有效方法,但治疗过程中应有全面的追踪随访及监测措施,以减少副反应,提高临床疗效。本文对近年来口腔矫治器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治疗中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口腔矫治器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临床应用 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