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阿米卡星临床应用中所发生的不良反应。方法选取48例患者,均应用阿米卡星治疗,分析其不良反应情况。结果阿米卡星在应用中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存在多种类型,变态反应和神经肌肉麻痹具有较高发生率;阿米卡星联合用药时,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单独用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注射时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其他给药途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次用药、静脉滴注30min内、肌内注射30min后,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几率明显上升。结论应用阿米卡星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给药方式、患者病史等,合理用药方可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阿米卡星 不良反应 临床分析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分析医院儿科送检标本中分离的葡萄球菌中克林霉素诱导型耐药的发生率,结合葡萄球菌药敏试验结果,为儿科医师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2004版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推荐的K-B纸片扩散法测定并判读葡萄球菌对红霉素及克林霉素的耐药性,并以D-试验法测定克林霉素的诱导型耐药。结果:测得的49株葡萄球菌中,其中6株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较为敏感,21株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为耐药,13株对红霉素耐药而对克林霉素较敏感(但采用D-试验法示阳性),9株对红霉素为耐药而对克林霉素敏感(但采用D-试验法示阴性);在对红霉素耐药、克林霉素敏感的菌株中,D-试验阳性率为59.09%,所有菌株D-试验阳性率为26.53%。结论:医院儿科红霉素耐药葡萄球菌中诱导型克林霉素耐药的发生率较高,临床微生物室应在开展药敏试验的基础上加用D-试验,检测葡萄球菌中诱导型克林霉素耐药的发生,以此指导儿科医师合理选用大环内酯类及林可酰胺类抗菌药物。

  • 标签: D-试验 葡萄球菌 红霉素 克林霉素 诱导型耐药
  • 简介:目的:探究术后脑肿瘤患者采用参芪扶正注射液的治疗疗效。方法58例脑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观察组在常规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参芪扶正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并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1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51.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对术后脑肿瘤治疗的疗效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参芪扶正注射液 脑肿瘤 术后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通过对天津地区三级医院门诊用药调查,分析氯吡格雷的临床应用现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医院处方分析合作项目》收集天津地区三级医院2011~2014年门诊处方.提取含氯吡格霄的处方,根据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所有调查的门诊处方中,含氯呲格雷的处方共67397张,处方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年龄主要集中在50-79岁.且多数患有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偏瘫、高脂血症、脑梗塞等疾病。用法为每次75mg/d(79.09%)、50mg/d(19.52%)或25mg/d(0.99%)。其他用法用量出现较少。结论:使用氯吡格雷的患者多为患高血压和冠心病的老年男性.部分临床医师在使用氯吡格雷时,医嘱用法用量未遵循说明书和相关临床应用指南.应用25mg/d的维持剂量存在不合理性。部分门诊处方出现无诊断用药。建议加强医师对用药知识的了解和临床药师用药指导和监督,规范门诊处方.以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 标签: 氯吡格雷 门诊处方 剂量 应用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并分析持续颅内压监测应用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治疗的价值。方法6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基于常规治疗实施持续颅内压监测,同时根据监测情况对治疗方案实施合理地调整,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药物应用量、预后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甘露醇应用量少于对照组,预后效果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实施持续颅内压监测,不仅可有效指导药物的应用量,改善预后效果,同时还可使并发症发生率得到显著的下降,在临床中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监测 高血压性脑出血 治疗 持续 颅内压
  • 简介: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疫苗在预防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再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2例患者的病历资料,评价运用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抑制剂、抗病毒药物预防乙肝再复发的效果。结果全部患者复发率8.20%(10/122),平均复发时间(18±19)个月,复发者术前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率高于未复发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rank生存分析检验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发对生存率影响(χ2=0.961,P=0.3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型肝炎疫苗治疗预防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复发效果较好,若后期随访到位,可将复发对患者生存率影响降至最低。

  • 标签: 乙型病毒性肝炎疫苗 肝移植 再感染
  • 简介:结合药学专业本科人才的供需矛盾,为提高药学人才的培养质量,通过对本校药学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及评价机制等方面的改革与实践,构建以社会需求为目标的三导向应用型药学人才培养模式。

  • 标签: 药学专业 应用型人才 社会需求 培养模式
  • 简介:肾细胞癌是起源于肾实质泌尿小管上皮系统的恶性肿瘤,又称肾腺癌,简称肾癌,占肾脏恶性肿瘤的80%~90%。外科手术是局限性(T1~T2N0M0)肾癌的首选治疗方法。对于对侧肾功能正常,临床分期T1a期(肿瘤≤4cm),肿瘤位于肾脏周边,单发的无症状肾癌患者。临床分期T1b期(肿瘤最大径4~7cm)也可选择实施保留肾单位手术(nephronsparingsurgery,NSS)。而有学者研究认为,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疗效与开放性手术相当。本文通过对13例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患者应用V-LocTM缝线效显良好,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肾部分切除术 后腹腔镜 应用 缝线 肾脏恶性肿瘤 保留肾单位手术
  • 简介: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医疗改革的深入开展,医学教育也在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培养模式,更加注重对实习生动手能力和临床思维等医学素养的综合培养。临床实习是医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临床经验,逐步走向临床医师的过渡阶段,所以,教学医院的带教理念和带教医师的教学经验尤为重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临床带教实习,培养临床思维能力,能够使医学生毕业后尽快实现临床医师的角色转换,独立开展临床工作。

  • 标签: 临床思维能力 综合培养 实习生 典型病例 口腔科 教学法
  • 简介:目的探讨减少头孢地嗪钠与热毒宁注射液联合用药的不良反应方法。方法按条件随机抽选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头孢地嗪钠和热毒宁注射液输液之间用5%葡萄糖注射液冲洗输液管路;对照组头孢地嗪钠和热毒宁注射液直接联用,观察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00%)显著低于对照组(1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用5%葡萄糖注射液冲管可以降低头孢地嗪和热毒宁注射液联用的不良反应。

  • 标签: 头孢地嗪钠 热毒宁注射液 不良反应 儿科
  • 简介:目的构建一种集成有微阀结构的双层PDMS-玻璃复合芯片,考察其适用性并研究花蕊石生品、制品水煎液对肝肿瘤细胞HepG2凋亡坏死的影响。方法制作双层微流控芯片并考察微阀的性能,同时进行了HepG2细胞的培养,死活试剂盒检测细胞活力。将预制备的不同浓度花蕊石生品、制品水煎液通入微流控芯片,分别作用于HepG2细胞24、48和72h,凋亡坏死试剂盒检测HepG2细胞凋亡坏死率。结果芯片微阀性能良好,可灵活控制液阀的开关且未表现出明显的延迟现象。细胞在芯片中生长状态良好,培养72h期间细胞存活率≥97%。药物作用细胞后,发生凋亡坏死的细胞数量随给药浓度的升高、给药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呈现出一定的时间与浓度依赖性,且制品水煎液的效果好于生品。结论实验证明了花蕊石生品、制品水煎液对肝肿瘤细胞HepG2具有促凋亡作用,也进一步验证了本实验室设计的芯片在细胞研究和药物筛选方面的可行性,为微流控芯片在中药抗肿瘤新药开发领域中的推广与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微流控芯片 微阀 细胞活力 花蕊石 抗肝癌作用 药物筛选
  • 简介: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辛伐他汀治疗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20例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药物胺碘酮治疗,实验组60例接受胺碘酮和辛伐他汀治疗,观察和比较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患者经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8.33%(P〈0.05),两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和辛伐他汀治疗老年患者阵发性心房颤动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可提高处理效率,有效调节血脂,减少心房颤动的发生率,提高生活老年老年患者的品质,应该得到广泛的应用在临床实践。

  • 标签: 胺碘酮 辛伐他汀 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 应用价值
  • 简介:目的比较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与游离皮瓣移植术在头皮烧伤整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我院烧伤整形科住院治疗的头皮烧伤并伴有大面积头皮缺损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所选病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周期、手术成功率、修复皮肤的肤色、质地、弹性。结果观察组修复后头皮的质地、弹性和外观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周期为(36.7±5.3)d,明显长于对照组的(17.5±3.2)d(P〈0.05);观察组手术成功率93.9%,高于对照组的78.8%(P〈0.05)。结论运用皮肤扩张术在头皮烧伤修复整形中效果较游离皮瓣移植术手术成功率高,外观美观,但治疗周期相对较长。

  • 标签: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 游离皮瓣 头皮烧伤
  • 简介:目的探讨地诺前列酮栓(欣普贝生)用于足月妊娠胎膜早破的引产时机。方法足月妊娠胎膜早破患者13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7例,观察组于破水后6h放置欣普贝生,对照组破水期24h后评估宫颈评分〈6分再放置欣普贝生,观察两组患者的剖宫产率、临产时间、总产程、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产褥感染率等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放药后至临产时间及临产至分娩时间分别为(380.8±215.2)min、(365.5±180.3)min,对照组放药后至临产时间及临产至分娩时间分别为(420.6±165.8)min、(410.5±198.6)min,两组放药后至临产时间及临产至分娩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褥感染发生1例,对照组产褥感染发生2例,观察组胎儿窘迫发生3例,对照组胎儿窘迫发生4例,两组均没有出现新生儿窒息发生,观察组与对照组在产褥感染、新生儿窘迫发生率及新生儿窒息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67例,阴道分娩62例,剖宫产5例,剖宫产率为7.5%,对照组患者中有6例患者由于产程缓慢失去信心剖宫产,共15例患者剖宫产,剖宫产率为22.4%,观察组患者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欣普贝生用于足月胎膜早破促宫颈成熟安全有效,可以降低剖宫产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胎膜早破 地诺前列酮栓 放置时间 足月妊娠
  • 简介:目的:探索神经内科临床药师工作新切入点,为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sclerosis,MS)病人提供药学服务,促进糖皮质激素合理用药。方法:临床药师通过参与MS病人的诊疗过程,开展糖皮质激素使用的药学监护,总结和建立对此类病人的药学监护模式,并在典型病例中进行应用和评价。结果:临床药师在神经内科开展MS病人糖皮质激素的药学监护可在用药指征把握、具体品种选择、用法用量确定及用药监护等方面发挥作用,促进糖皮质激素安全、有效地使用,也使得临床药师在神经内科工作模式得以补充。结论:MS病人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需要特殊用药监护,是临床药师在神经内科开展药学服务的新切入点。

  • 标签: 临床药师 多发性硬化症 糖皮质激素 药学服务
  • 简介:本文介绍了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LC-Q-TOFMS)技术近年来的研究进展,综述了该方法在药物中的有关物质分析、非法添加化学成分的鉴定分析、代谢组学及中药学4个主要方面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

  • 标签: 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 药物分析 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对结肠癌肝转移患者行西妥昔单抗联合氟尿嘧啶+亚叶酸钙+伊立替康+奥沙利铂(FOLFIRINOX)方案化疗后出现严重痤疮样皮疹的治疗实施药学监护的切入点。方法:临床药师参与该患者的临床药物治疗全过程,对患者用药后出现痤疮的原因及治疗用药进行分析,开展药学监护。结果:经分析,该患者应用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IRINOX方案后出现痤疮样皮疹,为西妥昔单抗引起的不良反应。临床药师建议临床医师使用莫匹罗星及头孢克洛对症治疗,减轻了痤疮样皮疹对该患者继续应用西妥昔单抗治疗的影响,确保了患者能够接受足够疗程的治疗,避免了病情延误。结论:临床药师深入临床开展药学监护,可协助临床医师安全、有效用药,避免或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西妥昔单抗 痤疮样皮疹 药学监护
  • 简介:目的:研究比阿培南不同给药方案对不同最低抑菌浓度(MIC)微生物的目标获取概率(PTA)。方法:采用蒙特卡洛模拟方法,使用中国人群药动学参数,引入给药剂量、给药间隔和输注时间进行模拟。结果:对于MIC≥0.5mg/L的致病菌,任何方案的比阿培南都难以达到治疗效果。MIC为0.25mg/L时,仅300mg,q6h,输注2h或3h可以达到较高的目标获取概率(PTA〉90%)。MIC≤0.13mg/L时,不同给药方案的PTA与日剂量、给药间隔及输注时间相关。结论:比阿培南常规给药方案可能仅在治疗MIC较低的致病菌时有效。

  • 标签: 比阿培南 蒙特卡洛模拟 药代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