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脑脊液(CSF)是充满脑室系统、蛛网膜下隙和脊髓中央管内的无色透明液体,能直接反映人体中枢神经系统(CNS)的疾病状态。随着新技术用于CSF检验,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预后判断和治疗监测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当前主要的挑战是克服生物标志物变异、选择适宜的技术以及检测标准化。

  • 标签: 中枢神经系统 脑脊液 检验医学
  • 简介:中枢神经系统特发性炎性脱髓鞘疾病(idiopathicinflammatorydemyelinatingdiseases,IIDDs)是一组病因上与自身免疫相关,在病理上以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炎症为主的疾病。这些疾病虽然存在相似的病理因素,但在组织学、影像学以及临床表现上均有一定的差异。主要包括临床孤立综合征(clinicalisolatedsyndromes,CIS)、多发性硬化(multiplesclerosis,MS)、视神经脊髓炎(nenromyelitisoptica,NMO)、急性播散型脑脊髓炎(acutedisseminatedencephalomyelitis,ADEM)、同心圆硬化(Balo’sConcentricSclerosis,BCS)、

  • 标签: 炎性脱髓鞘疾病 中枢神经系统 特发性 INFLAMMATORY diseases 神经系统脱髓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激素药物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240例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地塞米松治疗,治疗组患者采取甲强龙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MS患者总有效率、NMO患者总有效率、AM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97.50%、95.00%、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77.50%、8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强龙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地塞米松,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激素 甲强龙 地塞米松 多发性硬化 视神经脊髓炎 急性横贯性脊髓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不同激素药物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 2011年 1月 ~2018年 6月收治的 240例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12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地塞米松治疗,治疗组患者采取甲强龙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 MS患者总有效率、 NMO患者总有效率、 AM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 97.50%、 95.00%、 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0.00%、 77.50%、 8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甲强龙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地塞米松,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激素 甲强龙 地塞米松 多发性硬化 视神经脊髓炎 急性横贯性脊髓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磁共振的技术进步已经取得了解剖结构的高分辨率成像,并且提供了评价组织的生理和功能的方法。磁共振成像提供了无创、无辐射的研究人类大脑生理学的方式。利用这些新的成像方法,我们可以对疾病作出更具体的诊断,以及预测和评估疾病治疗后的反应。本文对磁共振较新的技术DWI、MRS、SWI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波普 磁敏感加权成像
  • 简介:摘要线粒体是细胞氧化磷酸化及合成ATP的主要场所,在维持钙稳态、调节活性氧自由基产生、能量平衡与代谢、诱导程序性细胞死亡中均发挥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证据提示线粒体可在细胞间发生转移,对机体产生保护或有害的影响。多种转运方式介导线粒体的跨细胞转运,然而深入的转运机制仍未完全阐明。目前发现线粒体跨细胞转运在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损伤修复中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主要就线粒体功能、线粒体跨细胞转运及其转运机制、线粒体跨细胞转运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进行概述。

  • 标签: 线粒体 跨胞转运 中枢神经系统
  • 简介:【 摘 要】: 目的:观察比较不同 激素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 2018 年 5月 -2019 年 10 月收治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患者 92 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 ,随机将其 分为例数相同的 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有 46 例。研究 组给予甲强龙激素药治疗,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激素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以及神经功能缺损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 93.48% ,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 76.0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 SSS 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 SS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采用甲强龙的效果更佳,具有广泛推广及应用的 临床价值。

  • 标签: 激素 中枢神经系统 脱髓鞘 脊髓炎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临床采用CT磁共振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40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随机分组以参照组(n=20)和观察组(n=20)区分,参照组接受CT检查,观察组应用磁共振检查,对比两组诊断结果。结果 观察组早期病变及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疾病检出率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 临床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断采用磁共振检查结果比CT检查结果更加精确,实际应用期间可结合两种检查方式优点,显著提高疾病诊断准确率,也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诊断依据。

  • 标签: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CT检查 磁共振检查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中枢神经系统(CNS)真菌感染以病情严重、诊断困难、治疗棘手而具挑战性。本文介绍了导致CNS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病原谱和实验室指标。由于CNS真菌感染患者常伴有免疫功能低下,尤其需要临床采取有效预防措施,一旦感染则需要早发现、早诊断,及时有效开展优化诊疗方案,预防病情进一步恶化。

  • 标签: 中枢神经系统 真菌感染 病原谱 实验室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和分析肝移植术后中枢神经系统曲霉感染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肝移植术后中枢神经系统曲霉感染受者的临床资料。以"肝移植" "中枢神经系统" "曲霉" "liver transplant" "central nervous system" "brain" "aspergillus"为中英文检索关键词,在万方数据、中国知网和PubMed数据库中检索截止至2022年1月近5年的以英文或中文公开发表的文献。结果受者,女,33岁,因肝移植术后48 d出现乏力伴胸闷气促入院,肺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提示双肺多发性渗出性病变,多次痰培养为白色念珠菌,给予卡泊芬净抗感染治疗后胸闷气促等症状较前明显好转;肝移植术后79 d受者出现顽固性恶心、呕吐,头颅增强磁共振成像(MRI)提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脊液常规病原学检测均为阴性,脑脊液宏基因二代测序(mNGS)提示为烟曲霉感染,遂给予伏立康唑抗真菌治疗后受者症状好转,伏立康唑持续治疗8个月后痊愈。该受者13个月后因反复胆道感染导致胆汁淤积,最终死于移植肝肝衰竭。结论肝移植术后中枢神经系统曲霉感染的病死率很高,及时有效的治疗仍有望改善其预后。

  • 标签: 肝移植 中枢神经系统 曲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T联合磁共振诊断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nervoussystem,CNS)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50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征得所有患者知情同意下分别对其实施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Tomography,CT)、磁共振诊断、CT联合磁共振诊断,并以脑脊液病细胞学结果为参照依据,对其临床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脑脊液病细胞学结果证实,50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分别为病毒性脑炎26例、结核性脑膜炎10例、脑囊虫病7例、化脓性脑膜炎4例、新型隐球酵母菌脑膜炎3例,三者诊断准确率相比较,磁共振诊断结果与CT诊断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与CT联合磁共振诊断结果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联合磁共振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准确率高,可作为临床优选诊断方案推广使用。

  • 标签: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 CT核磁共振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价值展开分析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7月 ~2019年 7月收治的 60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实验组 ),同期选取 60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对象 (对照组 ),两组患者临床均实施 CT检查以及核磁共振检查,对两组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对比 CT检查异常率以及核磁共振检查异常率,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临床在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进行诊断过程中,采用 CT以及核磁共振联合诊断的方法,获得的诊断效果显著,最终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的临床治疗奠定坚实基础。

  • 标签: CT 核磁共振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CT和MRI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我院2016年3月~2017年8月撷取的150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参照组,两组人数相同,均为75例。实验组通过MRI检测,参照组通过CT检测,对实验组和参照组患者诊断情况实行观察。结果实验组、参照组的异常检出率分别为93.33%、69.33%,组间比较差异突出,P<0.05。结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断中,采用CT、MRI均可获得一定效果,但后者的异常检出率更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CT MRI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采用 CT和磁共振的诊断结果。方法 将 60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设为研究组,将 6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两组均使用 CT和磁共振进行诊断,比较两组的诊断结果。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的 CT诊断异常率,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磁共振诊断异常率,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均有显著差异( P< 0.05);研究组中,使用磁共振诊断脑囊虫疾病、病毒性脑炎、化脓性脑膜炎、新型隐球酵母菌脑膜炎、 结核性脑膜炎的异常率明显高于 CT诊断异常率,比较结果差异明显( P< 0.05)。结论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采用 CT和磁共振诊断,都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比较两者的诊断结果,磁共振的诊断准确率更高,值得进行普及。

  • 标签: CT 磁共振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CT联合磁共振诊断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nervoussystem,CNS)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50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征得所有患者知情同意下分别对其实施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Tomography,CT)、磁共振诊断、CT联合磁共振诊断,并以脑脊液病细胞学结果为参照依据,对其临床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脑脊液病细胞学结果证实,50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分别为病毒性脑炎26例、结核性脑膜炎10例、脑囊虫病7例、化脓性脑膜炎4例、新型隐球酵母菌脑膜炎3例,三者诊断准确率相比较,磁共振诊断结果与CT诊断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与CT联合磁共振诊断结果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联合磁共振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准确率高,可作为临床优选诊断方案推广使用。

  • 标签: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先天性皮毛窦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外科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外科收治的15例先天性皮毛窦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明确诊断后,早期予手术联合术后抗炎治疗。术后根据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评估感染控制效果,采用脊柱裂神经功能量表(SBNS)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15例患者均完整切除皮毛窦,合并的脊髓拴系等疾病处理满意。1例患者术后出现刀口愈合不良,余14例患者无一例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66个月,中位时间为23个月。术后感染均得到有效控制。术后无一例病灶复发。SBNS评估结果表明,术前的神经功能障碍相关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术后末次随访时的SBNS中位评分(上、下四分位数)高于术前[分别为15(13,15)分和13(11,15)分],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99,P=0.007)。结论对于先天性皮毛窦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通过早期手术,彻底清除感染灶联合针对性药物抗炎治疗,可有效控制感染,术后并发症少。

  • 标签: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神经外科手术 先天性皮毛窦 治疗结果 脊髓拴系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