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比较主动呼吸控制(ABC)技术与自由呼吸(FB)模式配合bodyfix固定装置在胸部肿瘤立体定向放疗(SBRT)的差异。方法随机选取40例胸部肿瘤行SBRT患者,均分为ABC组和FB组。两组采用bodyfix固定装置固定后CBCT扫描图像与计划参考图像配准,得到左右、头脚、前后方向平移误差。校正摆位误差后SBRT同时逐弧行分次内CBCT并配准,直至治疗结束。结果ABC组患者配准后左右、头脚、前后方向摆位误差分别为(0.25±0.21)、(0.28±0.21)、(0.21±0.24) cm,FB组的分别为(0.31±0.22)、(0.32±0.21)、(0.37±0.23) cm (均P<0.05)。心脏V30Gy、患侧肺V20Gy、V30GyABC组患者明显低于FB组患者(0.31%∶7.35%、24.5%∶32.9%、19.5%∶25.8%,均P<0.05)。结论ABC技术配合bodyfix固定装置在胸部肿瘤SBRT中可能优于FB模式,建议大样本进一步研究。

  • 标签: 主动呼吸控制 自由呼吸 bodyfix固定装置 摆位误差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国产血流导向装置Tubridge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短期疗效及并发症,总结Tubridge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适应证及经验。方法选择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自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应用血流导向装置Tubridge治疗的31例颅内复杂动脉瘤患者进入研究。术后即刻采用Raymond分级评估动脉瘤的栓塞程度。术后6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患者预后。术后6个月、12个月患者行DSA复查以明确动脉瘤的栓塞情况。结果31例患者共37个动脉瘤。37个动脉瘤共置入32枚Turbridge,均成功输送并释放,其中13个瘤体填塞弹簧圈(术后即刻DSA检查显示Raymond分级Ⅰ级8个,Raymond分级Ⅱ级2个,Raymond分级Ⅲ级3个),24个瘤体未填弹簧圈。1例患者术后发生缺血性并发症,无出血性并发症发生、无死亡患者。随访时31例患者均预后良好。术后6个月24例(77.4%)患者行DSA复查显示动脉瘤完全闭塞17例(70.8%)。术后12个月25例患者行DSA复查显示动脉瘤完全闭塞19例(76%)。结论应用新型国产血流导向装置Tubridge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成功率高、围手术期并发症少,安全性较高,患者预后良好。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Tubridge 血流导向装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措施对预防肿瘤患者中心静脉通路装置相关皮肤损伤(CASI)发生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8年9月—2019年12月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306例留置PICC的肿瘤患者为试验组,实施集束化护理措施;选择同科室2017年3月—2018年6月收治的295例留置PICC的患者为对照组,使用PICC置管和维护流程进行操作。比较两组患者CASI的发生情况、发生CASI患者的疼痛及瘙痒程度。结果试验组患者CASI发生率为7.19%(22/306)低于对照组的20.34%(60/295),且试验组患者张力性水疱、接触性皮炎的发生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生CASI的试验组患者的疼痛及瘙痒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留置PICC肿瘤患者的CASI发生率,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 标签: 肿瘤 集束化护理 中心静脉导管 医用粘胶 皮肤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气管导管固定装置在成人急诊科危重患者经口气管插管"双固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湖南省人民医院急诊重症医学科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经口气管插管患者6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胶布加寸带固定法;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经口气管插管患者98例作为试验组,采用新型气管导管固定装置"双固定"法。比较2组患者气管插管移位程度、口腔清洁程度、面部皮肤过敏及损伤情况、舒适度情况。结果试验组气管移位率为轻度11.2%(11/98),中度5.1%(5/98),对照组为轻度24.2%(15/62),中度14.5%(9/62),重度6.5%(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为-4.021,P<0.01);面部皮肤过敏及皮肤损伤发生率为6.1%(6/98),0,对照组为24.2%(15/62),11.3%(7/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24.48,P<0.01)。试验组舒适度评分为(1.05 ± 1.01)分,对照组为(2.10 ± 1.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4.920,P<0.01)。结论新型气管导管固定装置"双固定"应用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其视觉美观,且牢固性、舒适性好,可以有效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新型气管导管固定器 经口气管插管 "双固定"法 机械通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起搏装置感染移除术后患者中植入无导线起搏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连续纳入2019年12月至2020年11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移除感染起搏装置后植入无导线起搏器患者,回顾性分析手术相关参数(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X线曝光量)、起搏电学参数(阈值、R波振幅、阻抗)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共入选10例患者,男7例,女3例,年龄(76.2±6.0)岁,其中9例患者为囊袋感染,1例为感染性心内膜炎。所有患者均完整移除感染起搏装置并成功植入无导线起搏器(Micra,美国美敦力公司),植入部位均为右心室中位间隔部。平均手术时间(65.0±24.8)min,平均X线曝光时间(9.6±2.3)min,平均X线曝光量(212.6±96.4)mGy。植入时起搏电学参数:阈值(0.5±0.2)V/0.24 ms、R波振幅(9.0±2.2)mV、阻抗(687.0±120.9)Ω。围术期未出现心脏穿孔、心脏压塞、血管并发症、深静脉血栓、器械移位、装置感染、胸痛、血胸等不良事件。结论在起搏装置感染移除术后患者中植入无导线起搏器是安全、可行的,无导线起搏器将为此类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

  • 标签: 心脏起搏器,人工 无导线起搏器 起搏装置感染 导线拔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气管导管固定装置在成人急诊科危重患者经口气管插管"双固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湖南省人民医院急诊重症医学科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经口气管插管患者6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胶布加寸带固定法;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经口气管插管患者98例作为试验组,采用新型气管导管固定装置"双固定"法。比较2组患者气管插管移位程度、口腔清洁程度、面部皮肤过敏及损伤情况、舒适度情况。结果试验组气管移位率为轻度11.2%(11/98),中度5.1%(5/98),对照组为轻度24.2%(15/62),中度14.5%(9/62),重度6.5%(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为-4.021,P<0.01);面部皮肤过敏及皮肤损伤发生率为6.1%(6/98),0,对照组为24.2%(15/62),11.3%(7/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24.48,P<0.01)。试验组舒适度评分为(1.05 ± 1.01)分,对照组为(2.10 ± 1.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4.920,P<0.01)。结论新型气管导管固定装置"双固定"应用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其视觉美观,且牢固性、舒适性好,可以有效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新型气管导管固定器 经口气管插管 "双固定"法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参数在左心室辅助装置(LVAD)置入术前、后的变化,探讨TTE在LVAD置入术围手术期中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纳入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置入LVAD的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基本信息,采集并分析LVAD置入前1周及置入后1个月的TTE参数及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2例置入LVAD的患者,均为男性,年龄(43.3±8.6)岁。置入LVAD后1个月,患者的左心房容积指数[(41.4±12.8)ml/m2比(74.9±30.7)ml/m2,P<0.001]、左心室舒张末容积指数[(152.1±35.3)ml/m2比(205.5±35.7)ml/m2,P<0.001]、左心室收缩末容积指数[(112.5±27.9)ml/m2比(155.1±29.1)ml/m2,P<0.001]、右心房横径指数[(23.7±3.5)mm/m2比(27.2±5.8)mm/m2,P=0.023]、右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24.6±2.7)mm比(30.0±4.8)mm,P<0.001]、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11.5±2.9)mm比(14.6±2.8)mm,P=0.007]、肺动脉收缩压[(29.2±4.8)mmHg比(55.1±19.3)mmHg,P<0.001,1 mmHg=0.133 kPa]均较置入前降低。而主动脉窦部内径[(33.8±4.7)mm比(31.6±5.1)mm,P=0.007]、左心室射血分数[(26.3±3.0)%比(23.8±4.4)%,P=0.016]、右心室面积变化分数[(31.0±8.6)%比(23.8±5.5)%,P=0.004]均较置入前增加。二尖瓣、三尖瓣反流程度降低,下腔静脉吸气塌陷率增大(P均<0.05)。NT-proBNP[(1 418.4±812.6)ng/L比(5 097.5±3 940.4)ng/L,P=0.004]及TBil[(12.4±5.4)μmol/L比(27.5±14.0)μmol/L,t=4.284,P=0.001]较术前明显降低。结论TTE显示LVAD置入后左心有效卸负荷,右心功能改善;TTE可在围手术期监测患者的心脏结构和功能变化,为临床评估LVAD治疗效果提供依据。

  • 标签: 心力衰竭 经胸超声心动图 左心室辅助装置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负压吸引球皮下埋植引流装置在预防剖宫产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2019年6月至2021年8月期间收治的剖宫产产妇共计86例,依据随机字母表分组法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每组产妇各43例,给予对比组产妇常规切口缝合,给予研究组产妇负压吸引球皮下埋植引流装置,对比两组产妇的各项术后恢复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产妇的关腹时间、拆线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术后恢复指标均低于对比组,组间对比分析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3%,对比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95%,研究组低于对比组,统计学分析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负压吸引球皮下埋植引流装置在预防剖宫产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中的应用效果十分理想,可给予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负压吸引球皮下埋植引流装置 剖宫产 腹部切口 脂肪液化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遥测心电监护仪固定装置在心内科遥测心电监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20年1-6月我院心内科使用遥测心电监护患者设为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方法,2020年7月-12月我院心内科使用遥测心电监护患者设为试验组,试验组使用自制遥测监护仪固定装置。比较两组病人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满意率、医护人员满意率。[结果] 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固定装置 遥测心电监护 不良事件 满意率
  • 简介:摘要:应用文丘里装置联合呼吸机加温湿化器对脱机患者气道加湿效果进行分析,同时应用传统微量泵送持续湿化方法对另一部分患者进行气道加湿效果分析,本次研究以某医院64例ICU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将64例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成员为32例。对照组的患者应用传统微量泵送持续湿化方法,实验组应用文丘里装置联合呼吸机加温湿化器对患者气道进行湿化,最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湿化情况,包括痰痂形成情况、湿化效果和刺激性呛咳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实验组应用文丘里装置联合呼吸机加温湿化器的气道湿化效果更好,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少,比如呛咳次数和痰痂形成情况都要比对照组少,因此得出结论:应用文丘里装置联合呼吸机加温湿化器可以预防脱机患者气道痰痂,对呛咳发生有抑制作用,同时有良好的湿化效果,有利于提升患者的舒适度,有巨大的推广与应用价值。

  • 标签: 文丘里 湿化器 脱机患者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内部冷循环双极射频装置在开腹肝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2月至2020年1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85例肝细胞癌行开腹肝切除术病人的临床资料;男48例,女37例;中位年龄为52岁,年龄范围为32~74岁。85例病人中,45例使用新型内部冷循环双极射频装置辅助行肝切除术,设为新型内部冷循环双极射频装置组,40例使用Habib-4X双极射频装置辅助行肝切除术,设为Habib-4X组。观察指标:(1)术中情况。(2)术后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住院复查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病人术后并发症和30 d内死亡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0年5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重复测量资料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1)术中情况:新型内冷循环双极射频装置组肝实质横切过程手术时间、平均面积横切速度、凝固组织宽度、针道出血、电极针头炭化分别为(55±16)min、(4.8±1.2)cm2/min、(1.4±0.2)cm、6例、10例,Habib-4X组上述指标分别为(64±15)min、(3.6±1.0)cm2/min、(1.8±0.2)cm、14例、25例,两组病人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65、4.973、9.204,χ²=5.525、14.184,P<0.05)。(2)术后情况:新型内部冷循环双极射频装置组病人术后第1、3、7天总胆红素(TBil)分别为(20±12)μmol/L、(25±12)μmol/L、(20±14)μmol/L,凝血酶原时间(PT)分别为(15.4±2.2)s、(14.2±2.1)s、(12.7±0.8)s,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分别为(288±248)IU/L、(132±61)IU/L、(67±32)I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分别为(279±114)IU/L、(50±22)IU/L、(30±13)IU/L;Habib-4X组上述指标分别为(22±15)μmol/L、(23±10)μmol/L、(19±8)μmol/L,(15.8±2.8)s、(14.3±2.0)s、(13.6±1.3)s,(369±269)IU/L、(133±99)IU/L、(54±30)IU/L,(345±125)IU/L、(60±36)IU/L、(32±11)IU/L,两组PT、ALT、AST的时间效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8.364,23.020,93.786,P<0.05)。TBil的时间效应、组间效应、交互效应,PT、ALT、AST的组间效应和交互效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2.421、1.424、0.522,1.593、0.312,0.121、0.267,1.027、0.600,P>0.05)。(3)随访情况:85例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4~39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6个月。新型内部冷循环双极射频装置组5例病人发生并发症,Habib-4X组8例发生并发症,两组病人总体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1.292,P>0.05)。新型内部冷循环双极射频装置组和Habib-4X组死亡例数分别为0和1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内部冷循环双极射频装置应用于开腹肝切除术安全、有效,肝实质横切速度更快、电极针尖端炭化率更低、凝固范围更加精准。

  • 标签: 肝肿瘤 肝切除术 内部冷循环 射频辅助 安全性
  • 简介:摘要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病,其破裂造成的蛛网膜下腔出血致死率和致残率很高。目前颅内动脉瘤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开颅夹闭和血管内栓塞。随着血流导向装置的发明以及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其逐渐成为颅内动脉瘤的又一主流治疗方法。文章对血流导向装置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的有效性、安全性和成本效益进行了综述。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手术 栓塞,治疗性 支架 治疗结果 费用效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娩腹压训练装置对行硬膜外镇痛初产妇第二产程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在江苏省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行硬膜外自控镇痛的健康初产妇按住院顺序编号后以抛硬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126例和对照组122例。对照组产妇在进入第二产程后采用常规的口头指导用力,观察组产妇使用分娩腹压训练装置引导用力,观察学会用力所需的时间、第二产程及分娩结局。结果观察组产妇学会正确用力时间、第二产程时间、第二产程自我效能感评分、产后疲劳度评分分别为(13.56 ± 5.32)min、(76.32 ± 10.58)min、(121.38 ± 17.52)分、(8.56 ± 0.72)分,对照组分别为(25.47 ± 7.65)min、(105.21 ± 18.41)min、(101.42 ± 14.32)分、(13.31 ± 0.46)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0.326~11.002,均P<0.05);观察组产妇自娩率、胎吸助产率、产钳助产率、会阴侧切率、会阴正中切率、会阴撕裂>Ⅰ°率分别为94.44%(119/126)、4.76%(6/126)、0.79%(1/126)、9.52%(12/126)、11.11%(14/126)、6.35%(8/126),对照组分别为85.25%(104/122)、12.30%(15/122)、2.46%(3/122)、29.51%(36/122)、4.10%(5/122)、9.84%(12/12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4.582~9.437,均P<0.05或0.01)。结论行硬膜外镇痛初产妇使用分娩腹压训练装置有助于缩短第二产程和学习用力时间,提高第二产程自我效能感,降低会阴损伤和疲劳程度,降低阴道助产率,有利于保障母儿安全。

  • 标签: 硬膜外自控镇痛 第二产程 腹压训练 会阴损伤 分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娩腹压训练装置对行硬膜外镇痛初产妇第二产程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在江苏省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行硬膜外自控镇痛的健康初产妇按住院顺序编号后以抛硬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126例和对照组122例。对照组产妇在进入第二产程后采用常规的口头指导用力,观察组产妇使用分娩腹压训练装置引导用力,观察学会用力所需的时间、第二产程及分娩结局。结果观察组产妇学会正确用力时间、第二产程时间、第二产程自我效能感评分、产后疲劳度评分分别为(13.56 ± 5.32)min、(76.32 ± 10.58)min、(121.38 ± 17.52)分、(8.56 ± 0.72)分,对照组分别为(25.47 ± 7.65)min、(105.21 ± 18.41)min、(101.42 ± 14.32)分、(13.31 ± 0.46)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0.326~11.002,均P<0.05);观察组产妇自娩率、胎吸助产率、产钳助产率、会阴侧切率、会阴正中切率、会阴撕裂>Ⅰ°率分别为94.44%(119/126)、4.76%(6/126)、0.79%(1/126)、9.52%(12/126)、11.11%(14/126)、6.35%(8/126),对照组分别为85.25%(104/122)、12.30%(15/122)、2.46%(3/122)、29.51%(36/122)、4.10%(5/122)、9.84%(12/12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4.582~9.437,均P<0.05或0.01)。结论行硬膜外镇痛初产妇使用分娩腹压训练装置有助于缩短第二产程和学习用力时间,提高第二产程自我效能感,降低会阴损伤和疲劳程度,降低阴道助产率,有利于保障母儿安全。

  • 标签: 硬膜外自控镇痛 第二产程 腹压训练 会阴损伤 分娩
  • 简介:摘要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临床表现常被归纳为肾血管性高血压、肾功能不全及与二者相关的其他靶器官损害如心脏不稳定综合征。这种临床分类方法无法充分体现肾动脉狭窄的临床特征及病理生理学本质,给临床诊治和科研操作造成了不少困惑。现提出宜以"急性肾动脉综合征"和"慢性肾动脉综合征"两个全新的概念取代既往的称谓,以更好地体现肾动脉狭窄的临床特征和病理生理学本质,更有利于临床实践和科研操作。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肾动脉狭窄 血管重建术 慢性肾脏疾病
  • 简介:摘要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临床表现常被归纳为肾血管性高血压、肾功能不全及与二者相关的其他靶器官损害如心脏不稳定综合征。这种临床分类方法无法充分体现肾动脉狭窄的临床特征及病理生理学本质,给临床诊治和科研操作造成了不少困惑。现提出宜以"急性肾动脉综合征"和"慢性肾动脉综合征"两个全新的概念取代既往的称谓,以更好地体现肾动脉狭窄的临床特征和病理生理学本质,更有利于临床实践和科研操作。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肾动脉狭窄 血管重建术 慢性肾脏疾病
  • 简介:摘要棘突间装置植入术是治疗腰椎退行性变疾病的一种微创手术方式。目前临床常用的棘突间装置种类较多,根据其临床应用原理,可分为:棘突间撑开装置、棘突间固定装置及棘突间融合装置。棘突间撑开装置主要是根据其撑开作用,扩大神经根管面积,缓解神经症状,应用于间歇性跛行的腰椎管狭窄症。棘突间固定装置主要是基于其夹持固定于棘突,为椎间融合提供稳定性,可作为后路钉棒系统固定的替代方案。棘突间融合装置,在撑开与固定的同时,融入棘突间融合的理念,可单纯用做棘突间撑开的间接减压,也可用于直接减压及椎间融合的后路稳定。各类棘突间装置因其应用理念不同,所涉及到生物力学也略有差异。因此,本文将针对棘突间装置在腰椎退行性疾病应用的相关生物力学研究作一综述。

  • 标签: 生物力学 腰椎 综述 棘突间装置 退行性变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Tubridge血流导向装置治疗支架辅助栓塞后复发性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8年6月至2021年4月期间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神经外科采用Tubridge血流导向装置治疗的复发性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患者,分析围手术期安全性、术后即刻及随访结果。结果共纳入6例既往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后复发的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患者。首次支架辅助栓塞治疗至置入Tubridge的时间间隔为14 ~90 d。4例患者采用单纯Tubridge置入,另外2例填塞弹簧圈后再置入Tubridge。围手术期无并发症,临床随访5~36个月,无再出血。5例患者接受血管造影随访1~3个月,动脉瘤均完全消失。结论Tubridge血流导向装置治疗复发性血泡样动脉瘤安全且有效。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颈内动脉 支架 栓塞,治疗性 血管内手术 治疗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