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对接受介入治疗的子宫瘢痕妊娠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干预的 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对象选自我 院 2018年 6 月到 2019年 12 月期间收治的 接受介入治疗的子宫瘢痕妊娠患者 , 共计 88 例,按照对患者的护理方法进行平均分组:分别是 参照组 44 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 和研究组 44 例(采用优质护理干预) 。比较对 两组的患者的护理情况 。结果 通过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研究组高于参照组 ( P< 0.05 ); 通过 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组低于参照组 ( P< 0.05 )。 结论 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确认, 对接受介入治疗的子宫瘢痕妊娠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避免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从而使患者更加认可护理,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子宫瘢痕妊娠 护理干预 介入治疗 优质护理 对比分析 满意度
  • 简介:摘要:我院康复科专家张大炯主任认为,团体训练是一种为了某些共同目的,将具有相同功能水平的,或接受相近治疗内容的多名患者集中起来进行治疗的一种康复治疗方法。治疗师可以通过选择不同训练内容,运用协调控制训练与抗阻训练相结合的运动方式训练患者的运动功能,从而提高患者运动控制能力、平衡能力等。本文将从团体作业运动训练、中医养生功法团体训练、吞咽障碍团体操训练、核心肌群运动控制团体训练等 4 项目前张大炯主任主导的团体训练在康复治疗中的作用进行简要阐述。

  • 标签: 团体训练 运动功能 应用效果 展望
  • 简介:摘要前列腺癌是世界范围内高发和主要的致死癌症之一。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虽然低于欧美国家,但呈现出逐年明显增长的趋势。同时,既往我国的前列腺癌患者确诊时晚期比例高,严重影响了治疗效果。近年来,在我国广大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在前列腺癌的早期筛查、早期诊断和治疗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本文就近年来我国在前列腺癌健康筛查和早期治疗方面的进展进行了回顾和总结,以为临床早期诊治前列腺癌提供依据。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筛查 早期诊断 治疗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临床观察及痰培养体会[1]。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医院收治的100例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在无菌条件下取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临床观察。结果:共培养痰标本100份,共培养细菌80株,其中革兰阴性菌51株,占63.75%,革兰阳性菌20株,占25%,真菌9株,占11.25%。结论: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病原菌主要是革兰阴性菌,需进一步提高分析病原菌检测和细菌耐药性,完善治疗方法,不滥用抗生素,提高治疗效率[2]。

  • 标签: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 痰培养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检索、评价和总结与喉切除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住院患者气道湿化管理相关的证据,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根据研究目的提出循证问题;按照证据资源金字塔模型自上而下进行计算机检索,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8年12月,文献类型包括指南、证据总结、最佳实践、推荐实践、系统评价;根据文献类型选择合适的文献质量评价工具;使用JBI系统相关工具确定证据等级及推荐级别。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包括指南1篇、证据总结2篇、最佳实践1篇、系统评价9篇,总结出13条证据,归纳为湿化的评估、方式、液体和操作等4方面。结论本研究所得证据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但一方面需进行临床情境分析并有针对性地使用证据;另一方面,现有证据存在欠缺和质量不高,故需以科学合理的方法创造高质量证据并持续更新。

  • 标签: 喉切除术 气管切开 住院患者 气道湿化 证据总结
  • 简介:摘要:通过搜集赵学印名老中医2013年10月至2018年12月间门诊慢性肝病诊治医案,对其进行全面的整理,严格按照纳入标准、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其中符合条件的医案74例。本研究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及系统聚类分析的方法,通过回顾性病例研究分析,处理肝阳虚、肝气虚患者的四诊信息及相关检查数据。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急诊护理流程的实施在急性脑梗苏患者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情况以及对急救质量的影响 。方法 参与本次研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计 60 例,均于 2018 年 10 月 -2019 年 10 月入我院急诊进行救治,随机分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护理,研究组实施急诊护理流程 ,对比两组患者急救情况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就急救时分诊时间、转诊时间对比来看研究组均较低,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以及病情稳定度对比来看,研究组均较高,两组患者就服务态度、心理护理、治疗性护理以及健康教育的满意情况对比来看,研究组均较高 (P< 0.05)。 结论 急诊护理流程的实施在急性脑梗苏患者急诊护理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急救及转诊速度,提升急救效果,确保患者病情的稳定,且有助于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 。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急诊护理流程 急救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EMA-CO方案治疗妊娠滋养细胞肿瘤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妇科在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22例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加强不良反应预防及护理,评价护理结果。结果 患者满意10例,基本满意11例,不满意1例,满意度为95.45%。结论 EMA-CO方案治疗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期间,加强不良反应预防与护理,可获得较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EMA-CO方案 治疗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 不良反应 预防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20例产前诊断存在畸形的胎儿行子宫外产时处理(ex utero intrapartum treatment,EXIT)手术的呼吸管理经验。方法2016至2018年我院收治的20例行EXIT手术的胎儿,其中颌面部淋巴管瘤5例,颈部畸胎瘤4例,肺囊腺瘤3例,胸腔积液5例,隔离肺3例。对其采用母体胎盘途径麻醉,胎头娩出后,维持胎盘循环下,全部病例均采用可视喉镜行气管插管对胎儿进行人工气道建立,记录插管前后胎儿的血氧饱和度、胎心率,待插管成功后断脐,并抽取胎儿动脉血气。随即于产房内进行新生儿外科手术治疗,给予3~5 cmH2O(1 cmH2O=0.098 kPa) PEEP支持,术中抽取血气分析,新生儿手术结束后转至NICU。结果(1)20例胎盘维持下胎儿处于麻醉状态,母体1.5 MAC七氟醚吸入麻醉,瑞芬太尼泵入,胎儿血氧饱和度可维持在(51.5±4.7)%,胎心率(155.3±11.34)次/min;(2)20例胎儿的气管插管完成时间(24.20±3.43)s,声门暴露时间(3.20 ±1.12)s,1次插管成功率90%(18/20),其中2例声门暴露困难,行2次气管插管后成功;(3)使用3~5 cmH2O PEEP支持下高频正压通气模式,可为新生儿手术期间提供良好氧合[SpO2(92.10±3.34)%],胎儿平均住院时间(15.0±3.2)d,呼吸机维持时间(3.0±1.2)d,术后并发肺炎4例,肺不张2例。结论(1)避免母体过深麻醉,有效维持胎盘循环,可提供人工气道建立前的良好氧合,为胎儿提供有效麻醉;(2)可视喉镜缩短了插管时间,声门暴露良好,可提高断脐后新生儿的氧合指数;(3)使用PEEP支持下高频通气模式,为新生儿手术期间提供良好氧合。

  • 标签: 胎儿 子宫外产时处理 呼吸管理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总结 205 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手部骨关节损害的临床 特点,同时 分析 诊治 思路 。 方法: 2018 年 1 月至 2020 年 1 月 期间,我院收治 205 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 , 对 205 例 寻常型银屑病 手部骨关节损害 患者受累关节部位、 CRP 、 ESR 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选取的 205 例患者中, 远端指间关节受累最多,之后依次为掌指关节、 腕关节、 近端指间关节 , P< 0.05。 205 患者中, CRP 值正常 140 例,所占比例为 68.29% ,有手部骨关节改变 7 例, 65 例 CRP 值升高,所占比例为 31.70% , 65 例患者中 24 例有手部骨关节改变; ESR 值正常 130 例,所占比例为 63.41% ,有手部骨关节改变 5 例, 78 例 ESR 值升高,所占比例为 38.04% , 78 例患者中 25 例有手部骨关节改变 , P< 0.05。结论: 寻常银屑病患者手部骨关节损害给予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降低致残致障的发生,进而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

  • 标签: 寻常型银屑病 患者 手部 骨关节 损害 临床分析 思路总结
  • 作者: 董培 刘洋 张志凌 李志勇 郭胜杰 刘卓炜 蒋丽娟 韩辉 尧凯 李永红 夏建川 曹云 田丽 范卫君 何立儒 周芳坚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20年第01期
  • 机构: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肿瘤医学协同创新中心泌尿外科,广州 510060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肿瘤医学协同创新中心放疗科,广州 510060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肿瘤医学协同创新中心生物治疗科,广州 510060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肿瘤医学协同创新中心病理科,广州 510060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肿瘤医学协同创新中心影像科,广州 510060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肿瘤医学协同创新中心微创介入科,广州 510060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在靶向药物治疗基础上单中心转移性肾癌的多学科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至2019年2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经多学科诊疗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诊治的168例转移性肾癌(metastatic renal cell,mRCC)患者的临床数据。根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3组。单纯靶向药物治疗(A组)76例,男55例,女21例;年龄52(17~73)岁;透明细胞癌60例,非透明细胞癌16例;国际转移性肾细胞癌联合数据库(International Metastatic Renal Cell Carcinoma Database consortium,IMDC)预后评分低危11例,中危48例,高危17例;初诊时即有转移44例;行原发灶切除术63例。靶向药物治疗+局部治疗(B组)66例,男55例,女11例;年龄54(21~86)岁;透明细胞癌49例,非透明细胞癌17例;IMDC预后评分低危13例,中危39例,高危14例;初诊时即有转移32例;行原发灶切除术56例。靶向药物治疗+局部治疗+免疫治疗(C组)26例,男19例,女7例;年龄52(23~83)岁;透明细胞癌15例,非透明细胞癌11例;IMDC预后评分低危9例,中危13例,高危4例;初诊时即有转移9例;行原发灶切除术26例。3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线靶向治疗药物为舒尼替尼、索拉非尼、阿昔替尼。舒尼替尼50 mg,每日1次,用药4周停2周;索拉非尼400 mg,每日2次;阿昔替尼5 mg,每日2次。接受舒尼替尼、索拉非尼、阿昔替尼一线治疗者分别为103、18、39例。靶向药物治疗时间均>6个月。免疫治疗采用派姆单抗(Pembrolizumab)2 mg/kg静脉应用,每3周1次,或低剂量(20 mg)派姆单抗孵育经体外扩增后的自体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dendritic cells cytokine induced killer,DC.CIK),每周1次,4次后改为每2周1次。18例采用DC.CIK,8例采用派姆单抗。局部治疗方式包括立体定向放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SBRT)和外科治疗(手术切除或能量消融治疗)。根据靶向药物治疗效果,转移灶部位、数量、与周围器官关系,以及患者的意愿,经MDT专家讨论后决定局部治疗方式。92例接受局部治疗,其中单纯外科治疗34例,单纯SBRT 37例,外科治疗+SBRT 21例。比较3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分析不同治疗方法与患者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的关系。结果168例中位随访23个月(6~117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 free-survival,PFS)为18.3个月,中位OS为33.5个月;2年生存率为66%,5年生存率为35%。A、B、C组的中位OS分别为29.8个月、44.6个月和未达,2年生存率分别为58%、67%和89%,5年生存率分别为12%、46%和57%。在靶向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接受联合治疗者的预后均优于单纯靶向药物治疗者,5年总OS分别为51%和11%。C组的中高危mRCC患者预后明显优于A、B组。在接受免疫治疗的患者中,靶向药物治疗联合DC.CIK与联合派姆单抗的中位OS分别为49.1个月和53.1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OS与IMDC评分、原发灶切除、治疗模式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OS与治疗模式、原发灶切除显著相关(P<0.05),靶向药物治疗+免疫治疗+局部治疗可使mRCC患者死亡风险下降约60%(HR=0.39,95%CI 0.17~0.89,P=0.026)。78例使用靶向药物治疗发生3~4级不良反应,12例因无法耐受一线靶向药物治疗不良反应而停药或换药。16例采用靶向药物联合免疫治疗发生3~4级药物不良反应,主要为疲乏8例次、白细胞降低4例次、血小板降低3例次、转氨酶和胆红素升高3例次。靶向药物治疗联合DC.CIK治疗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少于联合派姆单抗治疗(6例与12例),特别是显著降低了血液学毒性(2例与5例)和肝毒性(0例与3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科治疗后出现Clavien Ⅲ~Ⅳ级并发症16例次,主要为感染和切口延期愈合6例次、不全肠梗阻4例次,围手术期输血15例次。SBRT治疗后6例出现美国放射肿瘤协作组评分(Radiotherapy Oncology Group,RTOG)3级不良反应,其中骨髓抑制4例,皮肤反应和放射性神经炎2例,未观察到≥4级不良反应。结论在靶向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免疫治疗和局部治疗的mRCC患者预后明显优于采用单纯靶向药物治疗的患者。经MDT诊疗的综合治疗可使mRCC患者生存获益。

  • 标签: 癌,肾细胞 转移性肾癌 抗血管生成治疗 免疫治疗 局部治疗 多学科综合治疗
  • 简介:摘要:介绍高世毅主任中医师治疗失眠的用药心得与选穴原则。高主任结合失眠的疾病特点,把失眠辨为心理因素与身体因素,将调神、调阴阳、调脏腑相结合,并酌情选取奇穴、原穴、夹脊穴、“十三鬼穴”、“神”字穴、跷脉交会穴、耳穴等,配合中药,针药结合,身心同调,治疗失眠有效.高主任针药结合治疗失眠疗效较好,为临床治疗失眠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值得学习。

  • 标签: 失眠 高世毅 名医经验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阑尾炎手术护理中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于2019年1月-2020年10月在本院进行,选取64例阑尾炎手术患者为对象,用随机单盲法均分组,各32例。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选择护理干预,分析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发生并发症例数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体温恢复时间、腹痛缓解时间指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阑尾炎手术患者在围术期给予护理干预体现的优势比较明显,加快患者的恢复速度,降低手术风险,要推广。

  • 标签: 阑尾炎手术 围手术期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口饲布洛芬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动脉导管未闭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研究组与对照组 80例均为我院 2015年 7月 -2017年 6月收治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动脉导管未闭患儿,使用电脑随机分组,对照组 40例,研究组 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口饲布洛芬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加强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 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长较对照组短,护理满意度评分较对照组高,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极低出生体重儿动脉导管未闭接受口饲布洛芬治疗的同时,给予患者加强护理,能够有效的提升药物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护患关系,该护理方法值得推广。

  • 标签: 口饲布洛芬治疗 极低出生体重儿 动脉导管未闭 护理方法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2019年底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起的肺炎已构成全球公共卫生的重大威胁,我国政府采取高强度的防控措施使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但世界疫情仍处于大爆发期,我国目前正面临病例输入性的威胁。实验室检查(以核酸检测为主)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筛查、早期诊断和疗效评价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是检验检查者安全防护的重要防线,疫情期间,我院检验科实施了一系列防护措施,最大程度的规范了检验检查和防控流程,有效降低了检验科医务人员院内感染的风险。

  • 标签: COVID-19 实验室生物安全 院内感染 心理疏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和胃底折叠术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本次研究采用分组对比法,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接受治疗的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和胃底折叠术中抽取80例,分析其临床护理效果,继而探讨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和胃底折叠术围手术期护理要点。结果80例平均住院时间为(5.21±1.25)d。护理满意度97.5%,术后不良反应率为1.3%,复发率为0.0%。结论针对接受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和胃底折叠术治疗的食道裂孔疝患者,予以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巩固手术治疗效果,提升手术安全性,改善患者负面情绪,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 标签: 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 胃底折叠术 围手术期 护理要点
  • 简介:【 摘要】 目的: 结合临床医学案例 探讨中西 结合小针刀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于 2018年 5月至 2019 年 5 月在 我院接受 治疗的 260 例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治疗情况,按治疗方式 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大 组,每大组再按轻重程度分为两组,组 1 为轻症患者,组 2 为重症患者,每小组 65 例。对照组给予 基础的物理和药物 治疗, 观察组在基础治疗上,同时 采用小针刀治疗法治疗 。观察两组治疗方式 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改善情况,以患者自主行动能力恢复的评分为标准进行比较。 因此,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治疗方案更好。结论: 小针刀结合基础治疗的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要比单纯的基础治疗更加显著,对患者的行动能力的恢复有显著的疗效。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小针刀疗法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行动能力 中医师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由于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在疫情期间如何安全有效的开展电子鼻咽喉镜检查,避免交叉感染,成为我们面临和要解决的问题。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通过对电子鼻咽喉镜检查的工作流程进行调整,同时运用安全防控策略,在有效完成患者电子鼻咽喉镜检查的同时,以期避免疫情期间医患双方交叉感染的发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单中心常规化开展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的技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肝胆外科2018年1月至12月实施的LPD 10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患者一般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共纳入102例患者,其中男性57例,女性45例,年龄15.0~79.0(59.9±11.8)岁,体质量指数(23.6±3.6)kg/m2。102例LPD中,实施全胰切除6例,联合血管切除重建3例,均为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节段切除人工血管重建。102例手术时间(376.6±87.2)min,术中出血量350(100,800)ml,术后住院天数(17.0±5.9)d。102例中患者26例发生术后并发症(25.5%),17例患者发生两种以上并发症。术后发生B/C级胰瘘9例(9.4%)、腹腔出血8例(7.8%)、消化道出血2例(2.0%)、胆瘘4例(3.9%)、胃排空障碍5例(4.9%)、肺部感染8例(7.8%)。围手术期死亡5例(4.9%)。结论LPD的技术要点主要包括整块切除、胰肠吻合及血管重建,其核心是整块切除,联合血管节段切除重建是LPD技术成熟的标志及常规化开展的条件。

  • 标签: 腹腔镜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整块切除 联合血管切除重建
  • 简介:摘要 目的:总结清肺排毒汤加减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COVID-19)的临床疗效。为国内外防治 COVID-19工作的进行,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广西北海地区 2020年 1月 16日至 2020年 3月 17日确诊且使用清肺排毒汤加减方进行治疗的 7位患者进行随访总结,观察其症状及病情的变化,对清肺排毒汤加减方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平均退热时间为 3.5天;危重转换率 0;复阳率 0;中医证候量化平均减少 7.4分,平均减少率 47.6%。结论:清肺排毒汤加减方对北海感染 COVID-19患者 的治疗有着积极的作用,并且可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力,产生抗体。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清肺排毒汤 疗效观察 回顾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