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大骨瓣开颅减压术联合阶梯减压治疗重型创伤性脑损伤(TBI)的临床疗效,以及该术式对患者血流动力学、血清中转铁蛋白(TRF)及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CTRP-3)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徐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5年6月至2019年6月治疗的70例重型TBI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大骨瓣开颅减压术,观察组患者给予大骨瓣开颅减压术联合阶梯减压。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动力学水平、GCS评分、TRF、CTRP-3水平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对比其临床疗效。结果2组患者术前双侧颈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峰值血流速度(PSV)及动脉搏动指数(PI)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7 d的PSV、Vm及PI均优于术前,且观察组的PSV、Vm及PI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GSC评分、TRF及CTRP-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GCS评分、TRF及CTRP-3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增加幅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度残疾率、重度残疾率、植物状态生存率及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及阶梯减压治疗重型TBI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有助于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改善其蛋白质代谢指标,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重型创伤性脑损伤 大骨瓣开颅减压术 阶梯减压 血流动力学 转铁蛋白 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颅脑创伤(TBI)急性期血栓弹力图(TEG)检查和常规凝血功能(CCAs)检测对患者30 d内死亡的预测作用。纳入的51例患者中,CCAs筛查出24例(47.1%)低凝状态患者,TEG筛查出5例(20.8%)。入院后30 d内死亡12例,存活39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国际标准化比值(OR=340.106,95%CI:100.496~734.972,P=0.035)和凝血酶原活动度(OR=1.616,95%CI:1.036~2.521,P=0.034)是TBI患者30 d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而TEG中的任何一项参数均不是影响患者30 d内死亡的因素。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在严重创伤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将本院 2019 年 3 月至 2019 年 12 月收治的 180 例严重创伤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 90 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急救护理,实验组则采取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干预,对两组疗效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 :实验组急诊抢救、辅助检查和多科会诊时间均比对照组短,且抢救成功率也比对照组高,组间数据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对严重创伤给予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干预,可有效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疾病风险。

  • 标签: 无缝衔接一体化 急救护理模式 严重创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早期重症创伤采取血必净注射液对患者炎症反应的影响。 方法: 选取本院从 2018 年 5 月 -2019 年 5 月期间收治的早期重症创伤 50 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是对照组与观察组, 25 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措施, 25 例观察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的同时应用血必净注射液对症治疗,之后将两组患者感染率、死亡率以及白细胞介素 -8 、肿瘤坏死因子 -α 、白细胞介素 -6 等情况进行对比与分析。 结果: 经治疗后的观察组患者白细胞介素 -8 水平显著比对照组患者白细胞介素 -8 水平低,观察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 -α 水平显著比对照组患者 -α 水平低,观察组患者白细胞介素 -6 水平显著比对照组患者白细胞介素 -6 水平低,差异明显具统计学意义( p < 0.05 );治疗后的观察组患者感染率明显比对照组患者感染率低,死亡率明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显然要低,差异明显具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早期重症创伤实施血必净注射液可有效改善患者炎症反应,降低感染率及死亡率,提高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重症创伤 血必净注射液 炎症反应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诊急救护理措施对于严重创伤治疗效果的影响 ,并分析其并发症情况。方法选取我院 2018年 9月至 2019年 9月收治的严重创伤 80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每组 4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急救护理措施 ,实验组患者使用急诊急救护理措施 ,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护理满意度 ,住院时间和创伤控制时间 ,并记录患者并发症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创伤控制时间为( 7.5±1.9) d,相较于实验组( 3.6±1.1) d来说较长;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 87.5%( 30例) ,实验组患者则为 97.5%( 39例);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 92.5%( 37例) ,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 77.5%( 28例);实验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 7.2±0.9) d,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 15.5±2.2) d;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 20%( 8例) ,对照组患者为 37.5%( 15例)。两组数据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急诊急救护理措施对于严重创伤的治疗效果来说可大幅度提升 ,并缩短患者创伤控制时间 ,同时提升护理满意度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急诊急救措施 严重创伤 并发症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保温干预对急诊创伤自发性低体温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急诊创伤118例为研究对象,将2017年1—12月收治的62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18年1—12月收治的56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干预及保温措施,观察组联合应用集束化保温干预。比较2组体温变化、凝血功能、自发性低体温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入急诊科时、入急诊科60 min体温分别为(36.41 ± 0.75)、(36.74 ± 0.65)℃,对照组分别为(35.42 ± 0.80)、(35.54 ± 0.7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6.914、9.168,P<0.01);观察组入急诊科60 min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分别为(35.24 ± 2.25)、(13.56 ± 1.02)、(17.45 ± 1.52)s,对照组分别为(39.45 ± 3.42)、(15.12 ± 1.34)、(19.20 ± 1.23)s,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7.802、7.058、6093,P<0.01);观察组自发性低体温发生率、低体温持续时间分别为16.07%(9/56)、(7.32 ± 1.14)h,对照组分别为41.94%(26/62)、(18.42 ± 3.20)h,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9.432,t值为24.579,P<0.01);观察组寒战、感染、病死率分别为16.07%(9/56)、7.14%(4/56)、5.36%(3/56),对照组分别为51.61%(32/62)、24.19%(15/62)、17.74%(11/6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16.393、6.322、4.316,P<0.05或0.01)。结论集束化保温干预有助于预防急诊创伤自发性低体温发生风险,拮抗凝血功能障碍,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急诊创伤 集束化保温干预 自发性低体温 凝血功能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针对严重创伤应用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的价值。方法:于2019年5月~2020年5月阶段共挑选120例严重创伤,分2组,分别以基础急救(对照组)和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观察组)护理干预,n=60,将2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急救所需时间偏短,治疗疗效偏高,(P<0.05)。结论:临床中在对严重创伤护理过程中主张采用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能够缩短急救治疗时间,提高急救成功率。

  • 标签: 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 严重创伤 应用价值 基础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发创伤儿中合并脑外伤者入急诊科BIG评分(基础缺陷,INR,GCS)与出院时功能障碍[儿科脑功能表现分类(PCPC)≥4]之间的关系。设计2001至2018年儿科创伤数据库回顾性队列研究。场所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一级创伤项目对象2~17岁儿童遭受包括创伤性脑损伤(TBI)在内的重大钝性创伤,并符合创伤小组激活标准。干预措施无测量方法与主要结果由两名事先不知BIG分值的调查人员确定出院PCPC得分。到达急诊科时测量BIG分值。609例研究患儿年龄(9.7±4.4)岁,中位损伤严重程度评分为22(IQR 12)。171/609例(28%)PCPC≥4(初级结局)。校正神经外科手术需求(OR 2.83,95%CI 1.69-4.74),瞳孔固定和扩张(OR 3.1,95%CI 1.49-6.38),现场或转诊医院插管(OR 2.82,95%CI 1.35-5.87)和其他预后不良假定预测因子后,BIG构成了PCPC≥4的多变量预测因子(OR 2.39,95%CI 1.81-3.15)。BIG ROC曲线下面积为0.87(0.84-0.90)。使用最佳BIG拐点值≤8,出院时功能障碍的敏感度和净现值分别为93%和96%。GCS≤8的敏感度为79%,净现值为91%。GCS 3分患儿BIG评分与脑死亡相关(OR 2.13,95%CI 1.58-2.36)。BIG还预测住院患儿康复倾向(OR 2.26,95%CI 2.17-2.35)。结论BIG评分是一项简单且可快速获得的疾病严重程度评分,为TBI等创伤儿出院时功能依赖的独立预测因子。BIG得分可能有助于创伤和神经重症监护项目在治疗窗口期确定TBI试验的理想入组对象。

  • 标签: 病情严重程度 多发创伤 创伤性脑损伤 创伤性凝血病 休克 预后 伤口和损伤 儿科脑功能表现分类 BIG评分 康复 脑死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 七氟醚 -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对创伤应激反应及术后认知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 2019 年 1 月 -2020 年 5 月我院收治的 140 例创伤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组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 n=70 )与观察组( n=70 ),分别给予两组患者丙泊酚 - 瑞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与七氟醚 - 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后的应激反应,比较患者的认知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麻醉后观察组患者的 MAP 、 HR 以及 SPO 2 、 PETCO 2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P<0.05 );且观察组的 MMSE 评分、 TMT 完成时间均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七氟醚 -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能对创伤的血流动力学起到稳定作用,是非常理想的麻醉手段,值得应用。

  • 标签: 七氟醚 瑞芬太尼 复合麻醉 应激反应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上肢创伤采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术联合中医综合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字2018年10月到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86例上肢创伤,根据随机对照的方法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术进行治疗,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中医综合护理,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35%,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1.40%,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上肢创伤 封闭式负压引流术 中医综合护理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科患者中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 VSD 负压封闭引流系统的 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6 例骨科创伤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将其分为常规组( 实施常规的抢救流程 ) 和干预组( 实施标准化的抢救流程 ) ,各 33 例。比较两组干预后的住院时间、抢救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干预后,相比常规组,干预组的住院时间以及抢救时间短 ( P< 0.05); 干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较常规组低 (

  • 标签: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在院前急诊治疗车祸创伤致颅脑外伤患采用急救护理干预的最终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急诊在 2017年 9月至 2019年 9月收治的 114例患者进行研究,并且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比组,每组各 57例患者。对比组均是未打 96000自行入院患者,干预组均为拨打 96000且医护人员对其进行了相应的院前救治。结果 经统计学软件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以及神经功能评分,干预组患者情况与对比组相比更好, P< 0.05;经卡方值检测两组患者最终治疗满意程度,干预组 98.25%高于对比组 84.21%, P< 0.05,数据差异明显,显示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 在急诊治疗车祸创伤致颅脑外伤患采用急救护理干预效果显著,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更好,且患者神志恢复时间较短,故值得在临床医学中广泛应用和推广。

  • 标签: [ ] 急救护理 急诊治疗 车祸创伤 颅脑外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 ICU 多发性创伤的神经内分泌动态变化及疾病的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方法:收集我院 2015 年 9 月至 2017 年 12 月在 ICU 住院治疗的多发性创伤患者,住院第 1d 和第 7d 检测患者的神经内分泌水平,并依据患者的存活情况分为存活组 58 例和死亡组 10 例,分析两组患者的激素水平和相关临床指标差异。 结果:在入院第 7d 后,患者的 FT3 、 FT4 、 COR 、 PCT 、乳酸、 APACHE II 较基线值出现下降 ( P<0.05), TSH 和 CRP 较基线值出现上升 ( P<0.05)。 死亡组的 TSH 、 FT3 、 FT4 水平低于存活组 ( P<0.05), ISS 评分和 APACHE II 评分高于存活组 ( P<0.05)。 结论: ICU 多发创伤患者神经内分泌动态变化与患者的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临床中应对激素水平进行及时监测。

  • 标签: ICU 多发性创伤 神经内分泌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预见性创伤护理对急诊创伤性骨折患者救治效果。方法:选择自 2019年 2月到 2019年 12月到本院急诊接受治疗的创伤性骨折病患参与研究,从中选择 10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均 50例病患。对照组病患采取常规急诊护理方式,观察组病患采取预见性创伤护理形式,对比两组病患的治疗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病患的并发症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病患( P<0.05);观察组病患的抢救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病患( P<0.05),且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急诊创伤性骨折病患采取护理的过程中,采取预见性床上护理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病率,缩减病患的抢救时间与住院时间,并且提升抢救的成功率,确保病患尽早康复,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预见性创伤护理 急诊 创伤性骨折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评价脑干损伤患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 方法 本次将我院于 2018 年 2 月— 2019 年 1 月收治的 90 例脑干损伤患作为研究的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个不同的组别,其中对照组 45 例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 45 例则采取综合护理方法,进一步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评价。 结果 ( 1 )在并发症总发生率上,观察组为 4.44% ,与对照组的 24.44% 比较显著更低( P < 0.05 )。( 2 )在护理总满意度方面,观察组的 93.33% ,和对照组的 73.33% 比较明显更高( P < 0.05 )。 结论 脑干损伤患采取综合护理方法的效果显著,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所以,具备推广及使用的价值。

  • 标签: 脑干损伤 综合护理方法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严重肢体挤压伤的院前急救和院内治疗,为以后此类患者的救治提供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4年 9月至 2019年 12月收治的严重肢体挤压伤患 31例的临床资料 ,总结其临床特点、院前急救和院内治疗情况。 结果 31例严重肢体挤压伤患治愈 21例,好转 7例,治愈好转率 90.3%;未愈 3例,包括死亡 1例,死因为高血钾致心肺复苏失败。本组发生挤压综合征 14例 (45.2% ),其中发生高血钾 7例 (22.6% )、肌红蛋白尿 14例 (45.2% )、急性肾功能衰竭 5例 (16.1% )。并发软组织感染 3例,骨感染 1例,均治愈。截肢 1例 (3.2% )。 结论 对于严重肢体挤压伤患,解除压迫前伤肢近端结扎止血带、早期足量液体补充、及时筋膜室切开清创后负压封闭引流应用 、连续性肾替代治疗等综合治疗措施可提高患者的治愈率,降低严重肢体挤压伤的截肢率。

  • 标签: 肢体挤压伤 挤压综合征 救治
  • 简介:摘要:骨伤患在手术后需要对其进行护理,术后怎么护理帮助患者尽快恢复非常重要。我们认为术后护理需要分不同阶段进行,本文旨在论述骨伤患在术后恢复的早期中期晚期三个阶段怎样通过运动护理来对其进行康复训练,并对一些可能的并发症进行处理,促使患者通过运动来加速身体各方面功能的恢复和提高。

  • 标签: 骨伤 运动护理 康复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ARP-1)的表达水平、活化程度在患者病情判断及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11月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TBI患者,于创伤后24 h内取外周静脉血,Ficoll-Hypaque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嗜中性粒细胞,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ARP-1 mRNA表达,高通量比色测定法检测细胞PARP-1活性。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ARP-1的表达水平、活化程度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Cox回归法分析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因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评定各组间差异,相关性检验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最小P值法研究变量的最佳界值。结果急性TBI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ARP-1 mRNA水平在中度损伤组、重度损伤组和特重损伤组分别为0.27±0.16、0.40±0.22和0.45±0.2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0.346,P<0.05),各组PARP-1活性分别为30.7±12.5、48.2±10.7和55.6±13.7,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3.586,P<0.05)。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PARP-1活性和mRNA水平均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呈明显负相关(r=-0.658、-0.732,P<0.05),多因素相关回归分析显示,PARP-1高活性(比值比:2.590,P<0.05)是TBI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尤其是在重度以上损伤患中。结论监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ARP-1的活化及表达程度有助于预测临床TBI患者预后和转归。

  • 标签: 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 创伤性脑损伤 中性粒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