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激活处理对人未受精卵子和早期胚胎三磷酸腺苷(ATP)含量影响。方法:收集辅助生殖治疗周期中体外受精(IVF)以及单精子卵母细胞浆内注射(ICSI)时的未受精卵子(包括GV期、MⅠ期、MⅡ期卵母细胞),以及早期胚胎(2-cell、4-cell胚胎),采用生物化学发光法测定在未处理和进行激活处理后的ATP含量。结果:1未处理的GV期、MⅠ期、MⅡ期卵子和2-cell、4-cell期胚胎的ATP含量分别为1.14±0.15、1.41±0.14、1.45±0.12、1.61±0.25、2.05±0.23pmol,激活处理后GV期、MⅠ期、MⅡ期卵子和2-cell、4-cell期胚胎的ATP含量分别为1.60±0.17、1.86±0.25、2.06±0.38、2.26±0.53、2.55±0.46pmol;2激活处理后GV期、MⅠ期卵子的ATP含量显著性高于未处理组(P〈0.05)。结论:人GV期、MⅠ期、MⅡ期卵子和2-cell、4-cell期胚胎中ATP含量逐渐增加;经激活处理后,仅GV期、MⅠ期卵子的ATP含量有显著性变化。

  • 标签: 未受精卵子 早期胚胎 卵子激活 ATP含量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蜂蛰伤早期不同的局部处理方案以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于2017年1月—2018年9月,以本院的200例蜂蛰伤患者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而后接受局部处理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予以碘伏创面消毒+酸碱中和局部处理方案)与研究组(予以碘伏创面消毒+冷湿敷+定位拔刺局部处理方案),评价标准细胞因子及创面情况、预后情况、脏器功能。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细胞因子与各项创面情况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除病死发生率,研究组患者的其他预后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各项脏器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碘伏创面消毒+冷湿敷+定位拔刺局部处理方案的实施可提高蜂蛰伤的处理效果,改善预后,值得借鉴。

  • 标签: 蜂蛰伤 局部处理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诊断头位难产对减少产伤的影响及处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头位难产的80例产妇,将随机分为实行常规的产程观察和异常处理的对照组以及实行产程图和头位分娩的评分法的实验组。对两组产妇的治疗效果情况实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在阴道助产,剖宫产,以及产程延长,新生儿的评分等情况与对照组的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产程图和头位分娩的评分法可以有效的提早发现出现难产的情况,能够及时作出处理,提高阴道助产自然生产的概率,提高新生儿的评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头位难产 早期诊断 减少产伤
  • 简介:目的:观察运用手托法对阴道分娩的新生儿出生后早期进行处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在我院分娩的3460例新生儿随机分成手托法组、常规组。手托法组新生儿出生后采用手托法进行处理,常规组新生儿出生后按新生儿常规处理。比较两组新生儿胃食管返流误吸(GER-A)以及轻度窒息的发生率。结果:手托法组1680例中无一例发生GER-A,常规组1780例中有6例发生GER-A,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托法组新生儿轻度窒息的发生率为2.86%,常规组新生儿轻度窒息的发生率为4.1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儿出生后采用手托法进行即时处理可以有效预防GER-A的发生,可以明显降低新生儿轻度窒息的发生率,是有效治疗新生儿轻度窒息的一种手段。操作简单易行,安全有效,易于推广。

  • 标签: 手托法 新生儿胃食管返流误吸 新生儿窒息
  • 简介:本文介绍了110kV变电站主变压器上安装的HYDRAN2011变压器早期故障监测装置在应用过程中发生的故障以以及故障的分析和排除,提醒维护人员应正确拆装维护该装置。

  • 标签: 变压器 监测装置 传感器故障 渗透膜
  • 简介:TORCH是一组引起胎儿宫内感染并导致不良妊娠结局(流产、畸形、宫内发育迟缓等)的常见病原体。孕妇感染TORCH可垂直传播给胎儿,孕早期TORCH感染对胎儿的影响最为严重。因此,做好孕前-孕期保健,提倡孕前-孕早期妇女进行TORCH常规筛查,是降低胎儿宫内TORCH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对降低出生缺陷,提高人口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妊娠 宫内感染 TORCH筛查
  • 简介:目的为防止手深度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提高功能恢复。方法我们在早期切削痂的基础上用整形原则进行手术,对未有主要功能组织损伤者行皮片移植,对有主要组织损伤及外露者行皮瓣修复,同时修复指蹼。结果手功能恢复优良率达95%,与未用整形原则进行修复者相比,有显著差异。结论治疗方法得当,早期加强功能锻炼,能有效促进功能恢复,防止畸形,效果满意。

  • 标签: 烧伤 早期治疗 畸形
  • 简介:目的探讨胆道闭锁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动脉血栓(hepaticarterythrombosis,HAT)的诊断、治疗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6月至2014年4月间完成的41例胆道闭锁肝移植手术临床资料,术后早期常规监测血生化指标、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肝动脉血流,对疑有肝动脉血栓形成患者,行肝动脉造影或开腹肝动脉探查。结果术后9例发生早期肝动脉血栓,发生率21.95%,经肝动脉介入溶栓、肝动脉切开取栓或再次肝移植,2例死于肝动脉血栓,7例肝动脉再通,但围手术期2例死于肺部肺炎克雷白杆菌感染,1例死于肠漏后感染性休克,1例死于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1例再次肝移植者因原发肝无功能而死亡。结论胆道闭锁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动脉血栓发生率较高,也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可疑HAT者,尽早行肝动脉造影确诊及溶栓治疗、开腹探查肝动脉切开取栓治疗可有效诊断和治疗HAT。

  • 标签: 胆道闭锁 肝移植 肝动脉血栓 手术后并发症 儿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治疗后再次出血治疗情况,对再次出血原因及处理方法进行分析。方法从病例库抽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我院脑外科收治的40例患者资料,采用“微创钻孔穿刺引流+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40例均为术后再次出血患者,及时处理血肿,记录再次出血症状变化情况。结果微创治疗后早期再次出血与血管破裂、血压升高、切口愈合等因素相关,及时采取静脉止血治疗,本组35例止血效果良好,3例止血效果一般,2例止血效果差;术后6个月回访调查,仅1例死亡,39例生活能力明显改善。结论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需预防再次出血,及时安排止血处理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微创治疗 再次出血 效果
  • 简介:摘要:本文详细讨论了建筑结构混凝土施工中早期裂缝的易发部位,包括构造接头、构造转角以及混凝土板与墙体接触处,并针对这些部位提出了一系列预防和处理措施。通过明确这些裂缝产生的原因,以及对处理措施进行精细化分析,本文旨在为建筑施工过程中裂缝的预防与控制提供具体而有效的参考。

  • 标签: 建筑结构 混凝土裂缝 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早期处理老年烧伤合并症及并发症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收治的老年烧伤患者72例,观察记录患者存在的合并症及并发症,并对其进行相应的早期处理。结果在所有72例患者中,有20例患者发生了并发症,发病比例为27.78%。1例患者由于烧伤休克死亡,1例患者由于高血压突发性脑溢血死亡,死亡总数为2例。结论早期处理老年烧伤合并症及并发症,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帮助患者更快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早期处理 老年烧伤 合并症 并发症 临床意义
  • 简介:老年患者由于各个脏器功能的衰退及合并慢性疾病,在以肺部感染和心、脑、肾等慢性疾病急性发作等刺激下更易发生老年多器官衰竭(MOFE)。目前认为微循环障碍是导致MOFE最重要的基础机制,也是并发MOFE过程的核心环节。现代观点认为,对老年重症患者进行早期微循环功能的监测及以微循环为靶点的治疗方案已经成为治疗MOFE的新策略。

  • 标签: 老年多器官衰竭 微循环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及探讨心脏移植术后早期原发性移植物衰竭的处理方法、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9年9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74例心脏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所有受者均采用巴利昔单抗免疫诱导,手术采用经典的双腔静脉吻合原位心脏移植。其中14例受者在术后早期出现原发性移植物衰竭,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采用体外膜氧合(ECMO)、ECMO+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以及单纯IABP的机械辅助循环支持。14例受者中13例为男性,女性1例;年龄为(51.1±9.5)岁(30~63岁);供者年龄为(42.7±6.5)岁(29~53岁);供受者体重比为0.91±0.12(0.73~1.27);供心缺血时间为(251.2±117.5)min(62~370 min)。所有受者均在术中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检查发现移植物功能衰竭(5例表现为右心室功能障碍,9例双心室功能障碍),故在术中体外循环停机前给予机械辅助循环支持,其中ECMO辅助2例,ECMO+IABP辅助8例,单纯IABP辅助4例。结果心脏移植术后早期发生原发性移植物衰竭者占18.9%(14/74)。出现原发性移植物衰竭受者5例(35.7%)住院死亡。ECMO脱机率为80%(8/10),IABP脱机率为100%。余9例存活受者,机械辅助循环时间:ECMO为(154.2±46.5)h(104~216 h),IABP为(176.2±64.5)h(78~288 h)。随访24个月,9例受者健康存活,门诊定期复查心脏超声多普勒检查提示心脏收缩功能良好,无明显排斥反应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结论机械辅助循环(ECMO和/或IABP)支持是其治疗心脏移植后原发性移植物功能衰竭的有效手段;经机械辅助循环救治成功后,受者远期存活率及疗效满意。

  • 标签: 心脏移植 原发性移植物功能不全 机械辅助循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ERCP治疗在胆道术后早期并发症处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21年2月~2022年1月收治的采取胆道手术治疗患者100例为对象,按治疗方法将全部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0例,比较各组临床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0%;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00%,数据比较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在胆道术治疗患者中,采取ERCP治疗法,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在现代临床医学中广泛运用。结论:在胆道手术治疗患者中采取RCP治疗方法,可降低并发事件的发生几率,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ERCP治疗 胆道术后 早期并发症处理 临床价值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肺肿瘤性血栓性微血管病(TPH)的早期识别和处理方法。方法:从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我们回顾分析了一组50例经临床与影像学确诊的TPH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了早期识别和处理TPH的方法。结果:早期识别TPH的指标包括高危因素(年龄、肺部基础疾病)、体循环状况监测及肺动脉超声检查等。早期处理TPH采取抗凝治疗、纠正基础疾病、控制肿瘤生长等综合治疗方案。结论:早期识别和处理TPH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有效的早期干预方法,可降低TPH的发生率并促进病情改善。

  • 标签: 肺肿瘤性 血栓性 微血管病 早期识别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口腔癌作为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手术治疗往往伴随着组织缺损的修复问题。皮瓣移植作为一种有效的修复手段,广泛应用于口腔癌术后缺损的重建。然而,皮瓣移植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皮瓣坏死、感染、血肿等,不仅影响手术效果,还可能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早期识别与处理口腔癌术后皮瓣并发症显得尤为重要。

  • 标签: 口腔癌 术后皮瓣并发症 早期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