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呼吸相关肺炎(VAP)为机械通气诱发的院内获得性肺炎。国外报道重症监护VAP的发生率为10%~65%,已成为应用机械通气患儿最主要的并发和致死原因。现对我院儿科重症监护机械通气患儿发生VAP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 标签: 重症监护 呼吸机相关肺炎 儿童
  • 简介:重症监护,随着呼吸的广泛使用,呼吸相关性肺炎(VAP)已成为机械通气病人常见的并发和死亡原因[1].现对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综合性重症监护VAP41例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了解细菌分布和药敏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并探讨防治对策.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细菌培养 药敏实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新生儿呼吸相关肺炎临床研究。方法:研究项目开展时间范围为2019年2月-2022年1月,研究对象为此期间在我院重症监护接受呼吸治疗的65名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患儿呼吸相关肺炎发病情况与致病菌感染情况,将呼吸相关肺炎患儿与未感染患儿进行对照分析感染影响因素。结果:本次研究中,65例患儿中,有10(15.38%)例患儿出现呼吸相关肺炎,多为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致病;患儿体重,胎龄,通气治疗时间,插管次数因素均会提高发病风险。结论:体重、胎龄、通气治疗时间等均会影响呼吸相关肺炎发生率,在重症监护为新生儿进行呼吸治疗时,应做好临床监护与提前预防。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新生儿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呼吸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21年6月到2022年6月接收的80例重症监护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呼吸相关性肺炎分为VAP组和非VAP组,分别40例。分析重症监护呼吸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结果:在年龄,患病史、昏迷、机械通气时间以及气管切开、留置胃管因素上两组具有明显差异,(P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呼吸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21年6月到2022年6月接收的80例重症监护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呼吸相关性肺炎分为VAP组和非VAP组,分别40例。分析重症监护呼吸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结果:在年龄,患病史、昏迷、机械通气时间以及气管切开、留置胃管因素上两组具有明显差异,(P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有效预防和减少呼吸治疗并发的发生,有效做好呼吸治疗病人的护理呼吸治疗的重点。

  • 标签: 呼吸机 并发症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探讨呼吸重症监护危重患者深静脉穿刺置管并发护理对策[1]。方法选择2019年4月-2020年4月医院收治的60例呼吸危重患者,所有患者均实施深静脉穿刺置管,通过使用数字分配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穿刺并发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结果通过对比,观察组并发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有着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呼吸重症监护危重患者在进行深静脉穿刺置管时采用针对性护理[2],可以降低并发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荐运用。

  • 标签: 呼吸重症监护室 深静脉穿刺置管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对经深静脉穿刺置管的呼吸重症监护危重患者并发护理对策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100例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呼吸重症监护危重患者做为本次研究对象,研究期间100例患者均接受深静脉穿刺置管,并以护理措施不同展开分组研究,研究组50例患者均接受针对性护理错,参照组50例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措施,针对不同护理干预后,来分析对比两组患者并发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两组并发发生率以研究组发生情况较少3(6.00%),参照组发生率较高17(34.00%);患者满意度情况,研究组总满意率更高49(98.00%),参照组满意率相对较低36(72.00%);利用统计学针对两组研究数据进行检验,组间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 针对呼吸重症监护危重患者,在实施深静脉穿刺置管期间应用更具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效果显著,可帮助患者出现并发的几率明显降低,进而获得患者满意,具备较高的安全性、可行性,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深静脉穿刺置管 重症监护室 并发症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并发护理干预的具体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4月~2017年2月期间接受治疗的110例重症监护里进行气管切开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组原则为随机分组,把所有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55例,对照组患者55例。对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基础的护理工作。针对对照组患者在基础的护理措施前提下加以护理干预。结果在患者接受治疗和护理干预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情况。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为90.91%。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为74.55%。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存在的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并发的发生率为4.2%。对照组患者的并发发生率为11.3%。对照组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的几率大于观察组。两者之间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监护气管切开的患者常常伴有肺部感染等并发。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提高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率。有助于患者预后情况的改善,降低并发的发生率。具有在临床上应用的价值。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气管切开 临床并发症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ICU护理风险管理重症肺炎呼吸辅助治疗患者预后及并发的影响。方法:采用红蓝球法,搜集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我科收治的80例ICU重症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统计学软件将病患信息进行分析,并按照组间资料无差异原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单组各取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护理风险管理。对比分析两组预后情况及并发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ICU入住时间、呼吸使用时间及SOFA呼吸功能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比对(t值=3.447;9.933;10.987;10.689;P<0.05);观察组气管黏膜损伤、肺泡损伤、呼吸相关肺炎、气胸等并发发病率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使用呼吸辅助治疗的重症肺炎患者,采取ICU护理风险管理模式,能够进一步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同时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因而该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值得推广。

  • 标签: ICU护理风险管理 重症肺炎 呼吸机辅助治疗 预后情况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重症肺炎患者呼吸辅助治疗时采用ICU护理风险管理,观察该种护理方法效果。方法:将我科2018年3月--2020年9月的重症肺炎64例作为观察对象,并且分成一组与二组,分别采用ICU护理风险管理和常规护理管理,对照两种护理方法效果。结果:(1)一组和二组护理后APACHEII评分对照中,一组是10.46±1.99(分),二组是14.85±2.63(分),(t=10.735,p=0.000),结果有差异。(2)一组和二组并发发生率、免满意率对照中,一组分别是9.37%、96.87%,二组分别是28.12%、78.12%,(x2=22.213,p=0.000),结果有差异。结论:重症肺炎呼吸辅助治疗时采用ICU护理风险管理效果优良,该方法可推广。

  • 标签: 重症肺炎 ICU护理风险管理 呼吸机
  • 简介:摘要:目的:重症肺炎患者呼吸辅助治疗时采用ICU护理风险管理,观察该种护理方法效果。方法:将我科2018年3月--2020年9月的重症肺炎64例作为观察对象,并且分成一组与二组,分别采用ICU护理风险管理和常规护理管理,对照两种护理方法效果。结果:(1)一组和二组护理后APACHEII评分对照中,一组是10.46±1.99(分),二组是14.85±2.63(分),(t=10.735,p=0.000),结果有差异。(2)一组和二组并发发生率、免满意率对照中,一组分别是9.37%、96.87%,二组分别是28.12%、78.12%,(x2=22.213,p=0.000),结果有差异。结论:重症肺炎呼吸辅助治疗时采用ICU护理风险管理效果优良,该方法可推广。

  • 标签: 重症肺炎 ICU护理风险管理 呼吸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ICU护理风险管理重症肺炎呼吸辅助治疗患者预后以及并发的影响。方法:本院将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入院接受治疗的80例重症肺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通过随机抽取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在研究过程中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实验组给予患者ICU护理风险管理,对两组患者并发发生情况予以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喉损伤、气管导管堵塞以及呼吸相关性肺炎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具备显著可比性(P

  • 标签: ICU护理风险管理 重症肺炎 呼吸机 并发症
  • 作者: 王金金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0-27
  • 机构: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ICU  江苏南京  210011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ICU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2022年3月100例ICU收治重症肺炎呼吸辅助治疗患者,按照护理方法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ICU护理,观察组实施ICU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预后结局及并发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预后结局与并发发生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ICU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能够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降低并发发生率,促使患者早日康复出院,可推广使用。

  • 标签: ICU护理风险管理 重症肺炎患者 机械通气治疗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人工湿护理重症患者症状及并发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近两年内收治的重症患者70例,使用双盲法将其分为A(对照组)、B(研究组)两组,各35例,采用不同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差异情况。结果:B组患者的病症改善效果较A组更好,(P<0.05)。结论:人工湿护理方式引入重症患者的护理中,可发挥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人工气道湿化护理 重症患者 并发症 病症改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湿护理重症患者护理效果及并发的影响。方法:将我科4500例重症患者,数字表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常规护理联合人工湿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血气指标和APACHEII评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血气指标和APACHEII评分优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重症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联合人工湿护理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气指标和预后,值得推广。

  • 标签: 人工气道湿化护理 重症患者 护理效果 并发症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对呼吸衰竭患者进行专职小组护理模式,比较具体满意度以及治疗效果等相关情况。方法:本次选取的呼吸衰竭患者共计80例,将其进行分组(常规组、观察组)。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专职小组护理模式,比较具体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情况较少。观察组患者中疾病认知等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效果相对较好(P<0.05)。结论:对呼吸衰竭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满意度较优、平均次数相对较少,效果较好。

  • 标签: 专职化小组护理模式 呼吸衰竭 疗效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患者人工护理体会和经验。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我院重症监护收治的50例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结果41例经护理治疗后呼吸功能得到恢复并拔出气管导管且转出重症监护病房,7例发生肺部感染,2例由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 标签: 重症患者 人工气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总结重症监护人工患者有针对性的规范护理方法,努力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杜绝减少并发的发生。方法对本院收治的62例人工建立患者进行精心的护理,包括加强对气管插管的固定、呼吸湿、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通畅、预防感染和加强心理护理等,总结护理经验。结果在进行精心治疗和细心护理后,62例人工患者中除3例因各种并发抢救无效死亡外,其他59例病情得到好转,转入普通病房进行进一步观察治疗,取得良好的疗效。结论加强对人工患者的护理管理可以有效杜绝和减少人工创口感染和堵塞、肺部感染等并发的发生,保障呼吸辅助设施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重症监护 人工气道 护理体会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