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围产期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下肢静脉(DVT)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68名产妇的护理情况,根据产妇入院顺序随机分为A组和B组,对前者采用常规护理,后者采用围产期护理干预,对两组产妇护理成效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两组产妇围产期的观察可以发现相对于A组,B组产妇出现下肢DVT的例数明显更少,并且产妇整体满意度也较高(P<0.05)。结论:研究发现出于对剖宫产产妇术后健康以及持续康复的考虑,可以对其实行围产期护理干预,在推动其功能恢复的同时减少下肢DVT的发生,保障后续治疗的顺利开展。

  • 标签: 围产期护理 剖宫产 下肢DVT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急性下肢静脉(LEDVT)是常见的静脉疾病之一,血栓脱落易导致肺栓塞发生,故而威胁到患者生命。关于其治疗十分棘手,目前尚未有满意治疗方式。导管接触性溶栓(CDT)治疗的出现,在该病获得满意疗效。本文现就CDT操作方式、溶栓药物、给药方式进行阐述。

  • 标签: 肺栓塞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 导管接触性溶栓 剂量 管路
  • 简介:【摘要】下肢静脉(DVT)临床特征多变,诊断难度较大,对防治工作造成极大的困扰。中医护理具有操作简便、预防方式多样化、涵盖范围广等特点,充分发挥了"治未病"优势。本文对DVT的形成因素及护理措施进行综述,探讨中医护理对预防DVT的效果及发展趋势。

  • 标签: 中医护理 预防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静脉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2019.03月-2020.02月本院骨科收治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比对患者生活质量、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出现下肢静脉的概率。结果:实验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出现下肢静脉的概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骨科术后患者辅以护理干预,可以显著地提升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患者出现下肢静脉的概率,该护理措施值得应用。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干预 骨科术后 生活质量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下肢静脉经皮静脉内滤网置入术围手术期护理价值。方法:以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于本院实施经皮静脉内滤网置入术的64例下肢静脉患者视为调查对象,随机编号后纳入试验组和常规组(n=32)。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综合护理,比较患者的血栓症状消失情况及其恢复的速度。结果:试验组患者下肢静脉完全消失率为93.75%,常规组患者完全消失率为75%,两组数据比较包含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组患者比较,试验组患者的下肢周径改善时间、皮肤色泽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相对较快,数据间对比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围术期护理干预的方式,能够影响下肢静脉经皮静脉内滤网置入术后患者恢复效果。在综合护理模式下,能够使患者血栓快速消失,缩短患者症状消失的时间与住院时间。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经皮静脉内滤网置入术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 总结1例肺癌晚期患者合并下肢静脉的的急救与护理,反思护理中存在的不足,以期为今后的临床工作积累经验。护理要点:下肢静脉早期评估与监测,并在发生消化道出血时给予恰当的急救与护理,以及针对下肢静脉的观察及护理并反思在其预防上存在的不足。通过采取综合的护理干预措施,达到预期治疗效果,患者顺利出院。

  • 标签: 肺癌 下肢深静脉血栓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静脉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骨科手术患者12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实行常规护理和护理干预,对比下肢静脉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发生下肢静脉的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对于接受骨科手术治疗的患者来说,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预防下肢静脉

  • 标签: 护理干预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骨科大手术后下肢静脉的预防与护理内容进行客观研究。方法,选取某院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接受骨科大手术的4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灵活分之为对照与研究两组。其中对照组接受的相对常规化的护理措施,研究组接受的则是系统性优质护理措施。结果: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数据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对比可以发现,研究组可帮助患者有效预防骨科大手术术后下肢静脉的形成。结果:骨科大手术患者在手术之后接受有效预防护理类措施,可充分降低出现下肢静脉概率。

  • 标签: 骨科大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后并发下肢静脉(DVT)形成的原因,寻找有效的护理及预防措施,以减少其发生或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骨科手术的患者160例为本文研究对象,分别为干预组80例,对照组80例。两组患者都给予常规性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性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干预下下肢静脉形成的情况。结果:对照组的血栓形成率为21.2%,干预组为3.75%,满意度对照组为78.8%,干预组为96.3%,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手术后给予患者积极的护理措施,能减少下肢静脉的形成,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创伤的恢复。

  • 标签: 骨科术后 下肢静脉血栓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 目的 总结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静脉形成的预防和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脑出血患者术后手术后下肢静脉形成的临床资料,提出相应的术后预防措施。结果 由于及时治疗和落实护理措施,发生下肢静脉6例患者全部治愈,没有出现肺栓塞等并发症。结论 积极治疗和及时落实护理措施,同时进行预防宣教,可有效地防止DVT的发生,减少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脑出血患者术后 静脉血栓形成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探究综合护理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静脉的预防治疗价值。方法 对我院在2019年10月~20120年11月收治的84名老年髋部骨折病人随机分组,对照组进行一般护理,观察组病人进行综合护理方式干预。观察并记录病人包括病肢浮肿情、DVT发生率等在内的相关指标,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观观察组病人的病肢浮肿率与DVT发生率分别为2.38%和0.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14%和4.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在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对病人的护理十分的成功,满足病人的护理质量,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综合护理 老年髋部骨折术后 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国内医院骨科静脉(DVT)预防护理现状,为医院及相关科室推进系统化DVT预防护理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2019年9月采用自行设计的国内骨科静脉预防护理现状的调查问卷,对报名参加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骨科VTE预防护理管理论坛的骨科护理专业委员会委员进行调查,调查对象来自全国2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125家医院。调查对象通过扫描二维码完成电子问卷调查,最终回收有效问卷118份。结果118家医院开展院内DVT专项培训比例为82.2%(97/118);护士获取知识途径中,院外交流、查阅文献、国际交流分别为70.3%(83/118)、60.2%(71/118)、14.4%(17/118);建立医院DVT风险预警信息化系统的比例为57.6%(68/118);院级专业组制订完善的DVT预防护理制度流程占44.1%(52/118),科级专业组制订完善的DVT预防护理制度流程占36.4%(43/118);DVT预防护理管理综合评价中,65.3%(77/118)的医院评价为优良,34.7%(41/118)的医院评价为一般及欠缺。结论国内医院骨科对DVT预防重视程度较高,但在骨科患者DVT预防护理管理体系化建设中,DVT风险预警信息化系统的普及、DVT预防设备措施应用、DVT预防护理相关制度完善及专业管理具体规范实施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 标签: 医院,骨科 深静脉血栓 预防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部外科围手术期下肢静脉的预防措施及护理方法。方法 将104例腹部外科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预防性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52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下肢静脉发生率以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较与对照组低(P<0.05),而护理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在腹部外科围手术期,对患者下肢静脉加强预防与治疗,能够有效减少术后恢复期间的危险因素,减轻患者的痛苦,加快患者康复进程。

  • 标签: 腹部外科围手术期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孕产妇下肢静脉(DVT)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玉环市第二人民医院接收的疑似出现下肢DVT的孕产妇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诊断出DVT的15例患者为观察组,以无血栓的45例孕产妇为对照组,对其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有40例存在静脉回流障碍症状,其中有15例孕产妇出现了下肢DVT,且均在产后出现,7例出现在左下肢,5出现在右下肢,3例出现在双下肢;对15例DVT患者按照DVT分型进行分类,9例孕产妇其胫后、小腿肌静脉丛内血栓,为周围型;3例髂骨静脉血栓,为中央型;3例为混合型。观察组患者股浅静脉内径为(7.58±1.74)mm、内侧腓肠静脉内径为(4.18±0.27)mm、双侧股总静脉内径为(11.87±1.47)mm、腘静脉内径为(5.12±1.11)mm,肛周静脉内径(2.10±1.84)mm,均大于对照组(t股浅静脉=8.675,t内侧腓肠静脉=10.440,t双侧股总静脉=5.972,t腘静脉=3.765,t肛周静脉=2.742,均P<0.05);两组血管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进行比较,观察组血管压缩性差、血管壁增厚、血管壁毛躁、血栓回声不清晰症状突出(χ2=54.737、43.200、114.961、133.333,均P<0.05)。结论对孕产妇下肢DVT疑似病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检查诊断,有助于排除产前高危因素,提高下肢DVT的诊断准确率,有效避免误诊和漏诊,保护孕产妇生命安全,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孕产妇 下肢深静脉血栓 超声,多普勒,彩色 显像结果 诊断作用 超声图像 血管内径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干预用于剖宫产围产期的价值。方法:2019年5月-2021年4月本科接诊剖宫产产妇100名,随机均分2组。研究组采取护理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针对住院时间,研究组(6.98±1.19)d,比对照组(13.68±3.05)d短,P<0.05。针对下肢静脉发生率,研究组2.0%,比对照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针对神经外科患者在术后发生下肢静脉的危险因素进行研究,并总结其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本院在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320例神经外科术后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研究下肢静脉形成的各种因素并整理出预防性护理对策。结果:观察术后320例患者中有38例患者术后发生下肢静脉,发生率为11.86%。由于患者年龄不同,卧床时间不同以及脱水药物不同等对患者术后发生下肢静脉影响较大,而下肢中心静脉置管、合并糖尿病、术后感染均是患者术后下肢静脉形成的相关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结论:下肢静脉的形成是由于神经外科患者受术后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在临床上应提高预防性护理工作以降低下肢静脉的形成。

  • 标签: 神经外科 下肢深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