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振动排机联合传统叩排对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排的影响。方法将机械通气患者90人,随机分为三组。A组为传统扣背排组。B组为振动排组。C组为振动排联合传统扣背排组。治疗后观察三组每日排量、动脉血气参数、使用呼吸机时间、培养、肺部胸片参数。结果A、B两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73.3%和76.6%。A、B两组之间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临床有效率为90.0%,与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振动排机联合传统扣背排对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可有效排除机械通气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减轻护理人员疲劳,增加患者舒适。

  • 标签: 机械通气 COPD 振动排痰 传统扣背排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械排法与拍背排法在改善先心患儿术后肺不张效果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进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肺不张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签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儿术后接受拍背排,对照组患儿术后采用机器拍背,比较两组患儿的不同拍背方式改善术后肺不张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肺不张有效率(85.00%)高于对照组(62.50%)(P<0.05);观察组满意度(92.50%)高于对照组(70.00%)(P<0.05)。结论:机器排可改善先心术后患儿肺不张效果,增加排量,改善患儿血氧饱和度,提升护士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拍背排痰 机械排痰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 护理
  • 简介:摘 要:目的:观察重症肺炎病人接受振动排与人工叩击排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11月~2023年11月收治的50例重症肺炎病人,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5例,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24h平均排量高于对照组、氧合状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振动排方式对重症肺炎病人干预,可改善病人的氧合状况,提升排量,建议推广运用。

  • 标签: 振动排痰 人工叩击排痰 重症肺炎 排痰护理 氧合状况 排痰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治疗热阻肺证时应用热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 50例在我院进行 治疗的热阻肺证患者,治疗时间在2019年 1月至 2020年 2月之间,随机均分为 25例给予对照组常规给予止咳、吸氧、化痰、保持水电解质平衡、抗感染等对症治疗的对照组和 25例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增加热清注射液治疗的实验组, 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热阻肺证时的临床效果。结果:根据统计数据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对症状均具有改善作用,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在治疗前肺功能对比无差异,治疗周期结束后实验组肺功能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治疗热阻肺证时应用热清,改善患者的症状和肺功能,效果显著,值得在热阻肺证的治疗中推广。

  • 标签: 痰热清 痰热阻肺证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新型排器(Smartvest)排法与人工叩击排法在肺部感染患者排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将2组性别、年龄、病程及治疗前病情严重程度相似的肺部感染患者分为人工组和仪器组,分别使用人工叩击排与Smartvest排。比较两组的排量及排后SpO2。结果仪器组排量42.54±4.72ml较人工排39.65±6.32ml明显增加;半小时SpO2平均94.38±2.38较人工组92.89±2.87%。显著增加,七天后规律相同,两者差别都具有显著性差异,P值均<0.05。结论Smartvest排功能明显优于人工排法。

  • 标签: 新型排痰器(Smartvest) 人工排痰 排痰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诊断气道内栓和液滞留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61例患者气道内栓和液滞留典型MSCT影像表现。结果多层螺旋CT扫描和重建后清晰显示气道内栓和液滞留部位、形态、范围和并发症情况。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和重建明确诊断气道内栓和液滞留,有利于临床采取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

  • 标签: 痰栓 痰液滞留 多层螺旋CT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封闭式吸与开放式吸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气管切开与气管插管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取封闭式吸,对照组采取开放式吸,观察患者吸前后的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气道出血及肺部感染发生率,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的吸刺激时间对气管插管患者的吸效果。方法建立三个组别,4s组、6s组和8s组。将观察对象编号,按照计算机产生的随机序列,每天都对患者的组别进行分配。每组患者的每次吸刺激时间分别为4s、6s、8s。结果吸后三组患者的心率增加值、血压增加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组血氧饱和度增加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的鸣音改善、每日吸次数以及两次吸间隔比较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鸣音改善4s组与6s组、8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s组与8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每日吸量4s组与6s组、8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s组与8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每日吸总次数4s组与6s组、8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s组每日吸总次数与8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次吸间隔4s组与6s组、8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s组两次吸间隔与8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刺激时间持续6s与8s的效果好,在相同效果下,推荐选用刺激时间为6s。

  • 标签: 吸痰 刺激时间 气管插管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肺结核患者涂片及分离培养抗酸杆菌的检验情况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期间我中心结核病门诊收治的肺结核可疑患者500例及正在接受肺结核治疗的患者100例进行观察,每位就诊者均进行涂片检测及其培养检测。结果600例参检者中,涂片结果为阳性的检出率为16.2%,培养结果为阳性的检出率为21.5%,培养的检出率高于涂片,统计学差异显著(χ2=5.582,P<0.05);500例参检的肺结核可疑患者中,涂片结果为阳性的检出率为15.4%,培养结果为阳性的检出率为24.6%,培阳显著高于涂阳(P<0.05)。结论在检测肺结核患者标本及可疑患者涂片抗酸杆菌时,分离培养的准确度较涂片结果更为准确,是值得借鉴和推广的。

  • 标签: 肺结核 痰涂片 痰分离培养 抗酸杆菌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 护理干预对无肺结核患者引成功率及菌阳性率的影响。 方法:以本院诊治的 无 肺结核 患者 100 例作为研究对象,其诊疗时间为 2017 年 7 月 -2020 年 2 月,根据住院顺序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 50 例 。 结果:治疗三个月后,实验组引成功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并探究机械振动排联合纤维支气管镜吸在重症肺炎吸护理中的应用;方法:于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接收的200例患脑梗死疾病的老年病患作为本课题的研究对象,将这200例患者分为100例对照组(纤维支气管镜和常规护理)和实验组组(对照组基础上加机械振动排、气道优化护理) 。结果:实验组病患第2天和第6天的排量明显比对照组多,PaO2、PaO2/FiO2水平也明显更高;首次撤机成功率明显更高,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也明显更短;实验组病患VAP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病患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更高(P

  • 标签: 机械振动排痰 纤维支气管镜吸痰 重症肺炎吸痰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评价止散加减联合穴位敷贴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6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止散(1日1剂)联合穴位敷贴(双侧肾俞和足三里各1贴,每周1次),对照组口服孟鲁司特钠片(5mg/晚)。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比较差异。结果治疗组在有效率、症状改善、复发例数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止散联合穴位敷贴对咳嗽变异性哮喘确有疗效。

  • 标签: 止嗽散 穴位敷贴 咳嗽变异性哮喘
  • 简介:摘要目的宣肺清热化痰治疗小儿肺炎咳临床分析是为了观察口服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治疗小儿肺炎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肺炎喘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主症积分显著降低,但两者之间没有明显差异;治疗组的壅、咳嗽、肺部湿罗音等消失的时间明显早于治疗组;治疗组患者愈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口服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治疗小儿肺炎喘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 标签: 宣肺清热化痰法 小儿肺炎喘嗽 临床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肺炎喘的疗效,进一步探讨小儿肺炎喘的治疗方法。方法12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均使用头孢三代或半合成青霉素静脉点滴抗感染,考虑支原体感染者加用阿奇霉素、a-糜蛋白酶雾化吸入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加用自制咳喘贴穴位贴敷,每次4—6小时取下,每日一次,连续7天为一个疗程。对比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70%,对照组治愈率为22%,经统计学处理,P﹤0.01,两组疗效差异显著。结论用自制中药咳喘贴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肺炎喘疗效显著,患儿依从性好,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肺炎喘嗽 中药 穴位贴敷
  • 简介:目的建立一种测定二母安片中吗啡的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二母安片中吗啡的量。色谱柱为phenomenexLunaC18(2)(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15∶85)(每100mL加0.1g庚烷磺酸钠),柱温40℃,体积流量1.0mL/min,检测波长220nm。结果吗啡在3.907~97.680μg/mL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6.78%,RSD=0.64%(n=6)。结论所建立的方法操作简便、测定准确、重复性良好,可用于二母安片的质量控制。

  • 标签: 二母安嗽片 吗啡 高效液相色谱
  • 简介:【 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 优质护理模式对小儿肺炎喘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 我院儿科 2019 年 1 月 -2019 年 9 月收治的 肺炎咳嗽患儿 110 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优质组和对照组,每组患儿 55 例。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优质组患儿实施优质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儿的 治疗效果 和家属护理 满意度。结果 优质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 98.18%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5.4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优质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为 100.0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5.4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优质护理模式针对小儿肺炎喘患儿的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为患儿提供舒适的病室 环境,提高患儿的临床效果 ,提高家属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小儿 肺炎 喘嗽 优质护理 临床效果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麻牛止颗粒治疗感染后咳嗽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是从2017年1月到2017年6月期间我院呼吸内科接收并治疗的感染后咳嗽病患者中随机性抽取的64例,平均分为两组,每组32例,常规组采用复方甘草口服溶液治疗,研究组采用麻牛止颗粒治疗。之后分析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止咳所需时间为(3.24±1=0.13)d,住院时间为(4.55±0.21)d,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显效19例,有效10例,治疗有效率为90.63%,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麻牛止颗粒治疗感染后咳嗽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加快患者康复,可推广应用。

  • 标签: 麻牛止嗽颗粒 感染后咳嗽 治疗效果 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