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 目的 探究微创经皮穿刺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胸腰椎骨患者的临床效果 。 方法 以 60 例老年胸腰椎骨患者为对象,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 30 例,参照组实施开放手术治疗,研究组实施微创经皮穿刺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对比治疗效果。 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参照组, P<0 .05 。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均优于参照组, P<0.05 。 结论 对老年胸腰椎骨患者使用微创经皮穿刺 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缓解术后疼痛,缩短治疗时间, 治疗效果显著,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 标签: 微创经皮穿刺椎弓根内固定术 老年 胸腰椎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Ⅱ度和Ⅲ度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8月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55例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根据腰椎压缩程度分为Ⅱ度组(n=40)和Ⅲ度组(n=15),行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评估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疼痛评分(VAS评分)、骨水泥注入量,测量腰椎骨密度(LSBMD)、病椎术后高度丢失百分比。结果两组术后6个月LSBMD值均较术前升高,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BM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疼痛症状均明显好转,和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间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水泥注入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两组病椎高度均有丢失,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可有效治疗Ⅱ度和Ⅲ度骨质疏松性腰椎骨,临床效果肯定。

  • 标签: 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骨折 骨折,压缩性 腰椎
  • 简介:[摘要 ]目的:以胸腰椎骨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和分析患者应用大黄芒硝贴敷神阙穴、中脘穴护理在骨折后腹胀及便秘中的预防效果。方法:将随机抽取的胸腰椎骨患者 88例分成试验组( n=44)和参照组( n=44),予以参照组常规护理,同时予以试验组大黄、芒硝贴敷神阙穴及中脘穴护理。结果:试验组肠鸣音频率较参照组高,首次排便时间较参照组短,两组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腹胀及便秘等发生率均低于参照组,两组各项指标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为胸腰椎骨患者同时提供常规护理及大黄、芒硝神阙穴、中脘穴贴敷治疗能够改善其胃肠道蠕动,降低腹胀及便秘发生率。

  • 标签: 大黄 芒硝 神阙穴 胸腰椎骨折 腹胀便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腰椎骨应用开放手术、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效果。方法:抽取我院骨外科 2018年 3月至 2019年 5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患者 64例为研究对象, 32例行开放手术治疗者作为对照组, 32例行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者作为实验组,对比两组手术效果。结果:①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手术及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 P< 0.05);②随访 6个月,实验组伤椎后凸 Cobb角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针对胸腰椎骨患者,予以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可减少出血量,缩短恢复时间,促进骨折复位,值得推广。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开放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椎骨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无缝隙护理对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7 年 8 月 -2019 年 3 月我院收治的颈椎骨患者 94例,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应用围手术期护理中无缝隙护理。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研究组满意概率( 95.7% )高于对照组( 80.9% )( P < 0.05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 8.5% )低于对照组( 25.6% )( P < 0.05 )。结论:对颈椎骨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中,无缝隙护理的效果较为理想,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概率发生,可以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颈椎骨折 围手术期护理 无缝隙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吐纳法联合耳穴压豆对胸腰椎骨患者术后并发症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脊柱外科治的70名胸腰椎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吐纳法联合耳穴压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负性情绪以及舒适度情况的差异。结果 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吐纳法 耳穴压豆 胸腰椎骨折 并发症 负性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高位颈椎骨伴颈髓损伤病人采用早期预见性护理进行护理对护理质量满意度及肺部感染发生率的影响价值。方法:纳入我院收治的高位颈椎骨伴颈髓损伤病人 72例为研究对象,病人就诊时间 2019年 2月到 2020年 2月期间。 72例高位颈椎骨伴颈髓损伤病人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干预 α组和干预 β组 2组,干预 α组( 36例)病人接受常规护理,干预 β组( 36例)病人接受早期预见性护理。分析 2组护理质量满意度优良率、肺部感染发生率。 结果:干预β组护理质量满意度优良率 94.44%,明显高于干预 α组( P<0.05);干预 β组肺部感染发生率 2.78%,明显低于干预 α组( P<0.05)。结论:高位颈椎骨伴颈髓损伤病人采用早期预见性护理进行护理对护理质量满意度及肺部感染发生率的影响价值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高位颈椎骨折伴颈髓损伤 早期预见性护理 肺部感染发生率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椎弓根螺钉外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 2014年9月收治的64例胸腰椎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将患者分为内固定和治疗两组,每组32例。内固定组行椎弓根内钉固定,治疗组行椎弓根外钉固定系统联合椎体成形术。观察椎体高度及Cobb角恢复情况,统计术后并发症。结果内固定组患者入院时椎体高度、Cobb角、P>0.05、2年后椎体高度降低、Cobb角增加与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疗效 椎体成形术 椎弓根钉外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路内固定结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5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后路手术短节段跨伤椎椎弓根固定术,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经伤椎椎弓根植骨融合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临床疗效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骨性融合率高于对照组(96.3%和78.9%,χ2=6.929,P<0.05)。内固定失败率低于对照组(3.7%和15.8%,χ2=4.103,P<0.05)。两组患者术后日本骨科协会(JOA)评估分升高,F时间=47.628,P<0.05,观察组JOA升高幅度高于对照组,F交互=4.477,P<0.05,观察组评分整体水平高于对照组,F组间=5.638,P<0.05。两组患者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指数术后随时间下降,F时间=72.581,P<0.05,观察组腰椎ODI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F交互=7.421,P<0.05,观察组ODI指数整体水平低于对照组,F组间=9.276,P<0.05。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随时间下降,F时间=93.157,P<0.05,观察组VAS评分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F交互=9.473,P<0.05,观察组VAS评分整体水平低于对照组,F组间=13.272,P<0.05。观察组术后12个月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优于对照组,z=2.123,P<0.05。结论后路内固定结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术能够更好改善神经功能,减轻术后疼痛,骨性融合率高,内固定失败率较低。

  • 标签: 骨质疏松 骨折 植骨 内固定器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骨填充网袋与经皮球囊扩张技术治疗不同骨折类型的单节段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选择自2018年6月至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观察组患者采用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在治疗之后统计观察组和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和治疗组在接受手术后VAS评分都明显下降,而且术前术后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VAS评分之间没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和治疗组在接受手术后ODI评分都明显下降,而且术前术后OD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ODI评分之间没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水泥渗漏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可以使患者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而且临床疗效与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效果没有明显差别,患者在治疗后症状都得到了明显改善,经骨填充网袋技术治疗的患者在术后的渗透率很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建议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骨填充网袋 经皮球囊扩张技术 单节段 骨质疏松性 胸腰椎骨折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MRI结合DR片定位数字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快速康复治疗老年胸腰骶椎骨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江苏省泗洪县人民医院骨科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采用MRI结合DR片定位数字化PKP/PVP术快速康复治疗T5~S1老年胸腰骶椎骨患者69例。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疼痛评分,X线片测定术前、术后椎体前后缘高度比值及Cobb’s角,进行统计学分析,评定疗效。结果随访3~24个月,平均(18±11)个月。术中出血量2~15 ml,平均(5.0±2.1)ml。手术时间30~120 min,平均(55±7)min。术中无脊髓神经损伤,1例陈旧性骨折发生无症状椎间隙人工骨渗漏,2例PMMA椎旁渗漏。疼痛VAS评分由术前的(7.5±0.7)分恢复为术后1个月的(0.7±0.7)分。椎体前后缘高度比值由术前的(62±32)恢复为术后1个月的(94±38)。Cobb’s角由术前的(16±5)°恢复为术后1个月的(2.6±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MRI结合DR片定位数字化PKP/PVP术,快速康复治疗老年胸腰骶椎骨,可降低骨水泥渗漏风险,纠正脊柱后凸畸形,早期下床快速康复锻炼,骨折愈合好。

  • 标签: 椎体成形术 椎体后凸成形术 核磁共振 数字化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经皮微创 脊柱椎弓根钉棒系统附加伤椎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 的价值。 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 78 例胸腰椎骨患者并随机分为人数相同的两组( n=39 ),一组采用 4 钉内固定术(对照组),另一组采用 6 钉内固定术(研究组),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 附加伤 经皮微创 脊柱椎弓根钉棒系统 6 钉内固定术在胸腰椎骨治疗中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 标签: 经皮微创术 椎弓根钉棒系统 伤椎内固定 胸腰椎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美式脊椎矫正技术结合中医推拿治疗慢性下背部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我诊所 2019年 3月至 2020年 2月接诊的慢性下背部疼痛患者 89例为临床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美式脊椎矫正技术结合中医推拿进行治疗。结果:本次参与研究的患者接受治疗后,疼痛感评分和功能障碍指数相比于接受治疗之前均有所下降。结论:在针对慢性下背部疼痛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美式脊椎矫正技术结合中医推拿技术治疗具有十分明显的效果。

  • 标签: 美式脊椎矫正技术 中医推拿 治疗 慢性下背部疼痛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全脊椎切除术治疗脊柱肿瘤的临床护理。方法:筛选 2018年 2月 -2019年 11月我科室收治的脊柱肿瘤患者 1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全脊椎切除术治疗,采用系统性护理干预方式,主要包括术中血压控制、脊髓功能保护、完善手术隔离、药物浸泡术野等,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输血量以及术后康复状况。结果:分析: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手术时间在 25—360min,平均手术时间为( 308.4±13.4) min;术中失血量在 850-3050ml,平均术中失血量为( 1620±50)ml;术中输血量在 800-2080ml,平均术中输血量为( 1580±50) ml;术后患者恢复状况良好,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 1例合并肾癌患者术后 3个月发生其它部位转移死亡,其他患者随访康复良好。结论:在脊柱肿瘤进行全脊椎切除术患者中采用系统护理方式,手术指标良好,术后康复状况较好,在临床中的护理价值显著,可以在临床中进行推广运用。

  • 标签: 全脊椎切除术 脊柱肿瘤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基于目标策略的针对性护理在老年胸腰椎骨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后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脊柱外科行经皮椎体成形术的100例老年胸腰椎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基于目标策略的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及疼痛程度及康复效果。结果 干预后,两组的SAS、SDS、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干预后,观察组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对行经皮椎体成形术老年胸腰椎骨患者实施基于目标策略的针对性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缓解患者疼痛,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老年患者 经皮椎体成形术 目标策略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机器人微创椎弓根螺钉置入配合芪归健骨方对胸腰椎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 69例患者, 对照组21例:采用传统手术徒手置入椎弓根螺钉 。治疗组A 19例:运用“ TINAVI”机器人导航 系统,对患者进行椎弓根螺钉置入+术后口服钙片 。治疗组B 29例:运用“ TINAVI”机器人导航 系统,进行椎弓根螺钉置入+术后口服芪归健骨方。结果:治疗组( A和 B)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 10.53%、 13.79%明显低于对照组 4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 A和 B)患者的手术中平均单枚置钉时间、位置准确率、透视次数、平均下床时间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 2周疼痛评分( VAS评分),治疗组 B明显低于治疗组 A及对照组( P均 <0.05)。结论:机器人导航下置钉可以有效的降低手术创伤、提高手术置钉的准确性和安全性,缩短手术时间及减少透视次数,缩短术后下床时间,配合口服芪归健骨方有效的降低了患者术后疼痛,促进骨折愈合。

  • 标签: 骨科机器人 芪归健骨方 脊柱微创手术 椎弓根螺钉置入
  • 简介:摘要目的测量并分析胸椎椎骨T1~T10的显微骨硬度的分布特征及意义。方法3具新鲜尸体标本(62岁男,45岁女性,58岁男性)T1~T10椎骨部分,分为椎体区和附件区。使用高精慢速锯精确切取若干厚约3 mm的标本,并选取11个测量区域,其中皮质骨标为1~9,松质骨标为10和11。应用维氏显微硬度测量仪测量标本表面硬度,记录并分析胸椎显微硬度分布规律。结果胸椎30块椎骨合计测量330个测量区域,每个区域随机选取5个有效压痕硬度值,共获得1 650个测量值。3具尸体标本胸椎段总体皮质骨平均硬度值分别为(30.55±5.44)HV、(29.94±4.86)HV、(29.55±4.36)HV,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80,P=0.009);总体松质骨平均硬度值分别为(27.93±5.61)HV、(28.21±4.96)HV、(27.98±3.94)HV,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91,P=0.913)。3具尸体标本各自的附件区皮质骨与椎体区皮质骨硬度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467、4.750、6.621,均P<0.001);3具尸体标本各自的附件区松质骨硬度值均高于椎体区松质骨硬度值(t=1.785、3.159、3.103,P=0.077、0.002、0.003)。3具尸体标本11个测量区域显微硬度的分布规律相似:皮质骨硬度较高的区域均为椎弓根、椎板和下终板皮质(1、2、7);皮质骨硬度值较低区域均为上终板和外周皮质(6、8、9)。3具尸体标本T1~T10不同节段的显微硬度分布规律相似:硬度值自上而下逐渐加大,其中皮质骨硬度值最大的椎骨均是T8;松质骨硬度最大的椎骨分别是T7、T7、T6。结论上终板和外周皮质骨硬度较小,可以分散负重以保护内在较为脆弱的松质骨,椎体区向后部结构移行的椎弓根区域硬度值最大。胸椎皮质骨硬度高于松质骨,并且不同节段的硬度值自上而下逐渐加大,T6~T8呈现"小高峰"可能与胸椎节段生理解剖形态、自上而下承受肌肉力和身体自身重量的载荷逐步增加有关。

  • 标签: 胸椎 硬度 生物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甲状旁腺激素(PTH)(1-34)在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后邻近椎体再骨折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山西白求恩医院骨科收治的43例胸腰椎OVCF PKP术后邻近椎体再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14例,女29例;年龄平均73.7岁(61~84岁);邻近椎体再骨折部位:T9 1例,T10 2例,T11 7例,T12 14例,L1 12例,L2 4例,L3 2例,L4 1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3组:A组行PKP治疗(22例),B组行PKP+PTH(1-34)治疗(9例),C组行PTH(1-34)治疗(12例)。记录并比较3组患者入院时、术后6个月X线椎体前缘、中线高度及后凸cobb角,入院时及治疗后6、12个月左侧髋部骨密度,入院时、治疗后3、6、12个月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3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A组中有3例患者再次出现邻近椎体压缩骨折,B、C组中未出现再次OVCF。A、B组治疗后6个月时椎体高度及后凸cobb角均较入院时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组无改善。B组治疗后6、12个月及C组治疗后12个月时骨密度T值较入院时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无改善。3组患者的VAS、ODI评分较入院时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PTH(1-34)治疗胸腰椎OVCF PKP术后邻近椎体再骨折可明显改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骨密度,防止伤椎塌陷并减少PKP术后骨折患者邻近椎体再骨折。PTH(1-34)结合PKP还可以恢复椎体高度,减少椎体后凸畸形,是治疗OVCF PKP再骨折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骨质疏松 胸椎 腰椎 骨折 甲状旁腺激素(1-34)
  • 简介:摘要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肿瘤疾病发病率逐年增高,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分子靶向治疗针对肿瘤疾病所具有的特异性致癌位点予以结合,通过调节遗传物质的表达达到阻断肿瘤生长与转移的目的。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肿瘤特异性致癌基因或分泌蛋白不断被发现。R脊椎蛋白3(RSPO3)基因属于R脊椎蛋白家族,研究结果显示该基因在机体发育、细胞增殖以及肿瘤领域中发挥着巨大作用。目前,针对RSPO3所涉及的相关肿瘤分子机制研究仍缺乏关键性突破,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将基础科学实验与临床紧密联合,以期阐明RSPO3在肿瘤疾病中的作用机制。

  • 标签: R脊椎蛋白3 生物标志物 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提出一种新的下颈椎损伤评分系统,即后方骨-韧带复合体损伤分级和严重程度评分(posterior ligament-bone injury classification and severity, PLICS),并评估其指导下颈椎骨脱位手术入路选择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394例下颈椎骨脱位(subaxial cervical fracture dislocations, SCFDs)且行单纯前路手术复位固定患者的病历资料,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最终354例纳入研究。PLICS评分由左、右侧柱及后柱三方面评分组成。后柱的损伤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分别赋予1~3分。侧柱损伤的评估包括韧带结构及骨结构,韧带损伤评估即侧块关节半脱位计1分,完全脱位或关节突绞锁时计2分;侧柱的骨折分为轻、中、重三度,分别赋予1~3分。对于侧柱的评估取韧带结构或骨结构损伤的最高得分,与后柱损伤的得分一并纳入PLICS总分的计算。将随访期间出现螺钉松动、钢板移位、颈椎后凸畸形或棘突间隙张开的患者归为失败组,其余患者归为成功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PLICS评分,手术前后的颈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及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Sssociation,ASIA)分级。结果35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8.0±4.0)个月。成功组339例,失败组15例。术后12个月随访时,失败组患者VAS评分由术前(6.9±0.6)分降至(1.9±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481,P<0.0001);成功组患者由术前(5.6±1.0)分降至(1.1±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252,P<0.0001);两组患者术前(t=-4.948,P<0.0001)及术后12个月随访时(t=-9.076,P<0.0001)VAS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成功组患者的NDI明显低于失败组(7.1%±1.2% vs 15.7%±2.7%,t=24.993,P<0.0001)。两组患者术前PLICS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77,P<0.0001)。根据PLICS评分绘制单纯前路术后内固定失败的ROC工作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981,95%可信区间为0.943,1.000,当PLICS评分为6.5分时,约登指数最大为0.927,敏感度0.994,特异度0.067。综合考虑PLICS评分的临床实用性及PLICS评分为7分时亚分类不同的临床结局,最终将阈值定为PLICS评分为7分且合并单侧重度侧块骨折。结论PLICS评分系统的建立基于下颈椎后方三柱结构的解剖学基础,既兼顾了双侧侧块、棘突及椎板等骨性结构及侧块关节囊等韧带结构,又依据对每柱骨-韧带结构损伤特点赋值,量化地反映下颈椎后方三柱结构的总体损伤程度。通过两组患者术前PLICS评分与临床疗效的比较观察,最终确定PLICS评分≥7分且同时伴有单侧重度侧块骨折,单纯前路手术后内固定失败的风险较高,可考虑行前后联合入路手术。

  • 标签: 颈椎 脊柱骨折 脱位 脊柱融合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