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浆置换(PE)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06年1~2011年1月期间收治的16例TTP患者进行血浆置换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对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6例患者中治愈10例,复发2例,无效4例,血浆置换3~72h后患者意识清醒,随后血小板回升,乳酸脱氢酶下降,贫血纠正。结论血浆置换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TTP,能够降低患者病死,疗效肯定。

  • 标签: 血浆置换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简介:目的:观察血糖水平在下降过程中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和血小板(PLT)参数的变化,探讨降低血糖对MCV和PLT参数的影响。方法:用135例高血糖症患者治疗前、后血糖下降过程中的血常规标本,在SysmexXE-5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中检测MCV、MPV、PCT、P-LCR、IPF等参数,对各项检测指标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①治疗前、后血糖下降过程中各项检测结果经配对样本t检验,Glu(t=12.456,P=0.000)、MCV(t=2.198,P=0.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PV(t=1.260,P=0.213)、PCT(t=1.258,P=0.213)、P-LCR(t=1.479,P=0.144)、IPF(t=-1.265,P=0.0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治疗前、后血糖与MCV的变化呈正相关关系。③以治疗前、后血糖下降幅度10mmol/L为分割点分2组,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组各检测结果差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糖症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的下降对MCV有影响,对PLT参数无影响;而血糖下降幅度的大小对MCV和PLT参数的影响不大。

  • 标签: 高血糖 红细胞平均体积 血小板平均体积 血小板压积 大血小板比率 幼稚血小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功能与血小板参数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住院的88例肝硬化腹水患者,正常对照组再选择健康体检者80例。血小板参数测定仪器选用日本SysmexXS-100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日本希森美康公司生产)。凝血分析仪器选用STAcompact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法国STAGO公司生产),均使用仪器原厂配套试剂盒,测定凝血四项时采用磁珠凝固法。结果肝硬化组患者的PCT、PLT、FIB等指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而PDW、MPV、TT、APTT、PT等指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具有较为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1)。这充分说明肝硬化患者有明显的出血倾向,同时还存在着凝血功能障碍。正常对照组的MPV、RDW等指标要明显低于肝功能c级组、B级组、A级组,而PCT、PLT等指标要明显高于肝功能c级组、B级组、A级组。与肝功能A级组相比,肝功能B级组的MPV、RDW等指标要明显升高(P<001),肝功能B级组的CT、PLT等指标要明显降低(P<0.05)。与肝功能B级组相比,肝功能C级组的MPV、RDW等指标要明显升高(P<0.05),肝功能C级组的PCT、PLT等指标要明显降低(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凝血四项指标对于血小板参数检测的价值较大,有利于临床医师评价肝硬化患者的预后及治疗。

  • 标签: 血小板参数 凝血指标 肝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起病24h内入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均为颈内动脉系统),随机分为2组,2组均给予相同抗高血压、瑞舒伐他汀调血脂稳定斑块、降颅压、脑细胞活化及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前3天300mg/d-1,以后每日75mg,2组疗程均为21d。比较2组疗效,血清CRP水平、血液中纤维蛋白原的变化规律、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变化及其与临床的关系。结果治疗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清CRP水平降低、纤维蛋白原降低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血小板计数及凝血功能均正常。结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急性脑梗死较阿司匹林单一应用可有效阻止卒中进展,改善预后,不良反应未见增加。并且两者联合应用可显著降低血清CRP水平,降低纤维蛋白原,抑制急性脑梗死过程中的炎症反应,减轻脑缺血性损伤。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双重抗血小板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肺心病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8月~2013年1月的68例肺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西医组)34例和观察组(常规西医加丹红注射液组)34例,然后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小板参数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血小板参数指标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丹红注射液对肺心病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影响较为明显,在肺心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丹红注射液 肺心病 血小板参数 影响
  • 简介: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患者术前血小板(platelet,PLT)计数对其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iveclottingtime,ACT)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汕头市中心医院2008~2012年共410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PLT计数和年龄分为4组:I组为PLT〈240×109/L,年龄〈14岁;II组为PLT〈240×109/L,年龄〉14岁;Ⅲ组为PLT〉240×109/L,年龄〈14岁;Ⅳ组为PLT〉240×109/L,年龄〉14岁。4组肝素化后5~10min抽取中心静脉血测定ACT。ACT〉480s为抗凝满意;ACT〈480s为肝素相对耐药;如追加肝素至50~60mg/kg后ACT仍达不到480s,则为肝素耐药。结果Ⅳ组与Ⅱ组相比,ACT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26.12±201.93)svs.(837.02±150.54)s,P〈0.05];且肝素相对耐药(ACT〈480s)发生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2%(11/83)vs.1.1%(2/187),P〈0.05]。Ⅲ组与I组A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PLT计数增高且年龄〉14岁的患者,容易引起ACT缩短,引发肝素相对耐药的可能性较大。而年龄〈14岁,即使PLT计数偏高,也较少出现肝素耐药。

  • 标签: 体外循环 血小板 激活全血凝固时间 肝素
  • 简介:摘要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免疫介导的血小板破坏所致的出血性疾病,有部分患者对于一线治疗的糖皮质激素及二线治疗的脾切除无效或不耐受,近年来小剂量美罗华在免疫性血小板中的应用反应良好,副作用可防可控,治疗安全有效。

  • 标签: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自身免疫性疾病 美罗华 B细胞功能异常
  • 简介:摘要随着成分输血的大力推广,机采血小板由于具有纯度高、疗效好、其他药物不可替代的良好止血效果,输血不良反应少等优点,机采血小板近年在临床使用越来越广泛,但由于机采血小板捐献血在我国起步晚,再加上机采血小板捐献条件相对全血比较严格,人们对其了解存在一定的误区,导致很多地方的机采血小板供应无法满足临床需求,并演变成为一种常态。2012年7月1中国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布的新国标《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的实施,为机采血小板血源的开拓提供文件的支持,提高一次性捐献双份机采血小板采集,以确保机采血小板满足临床应急的需求是一件刻不容缓的工作。

  • 标签: 无偿献血者 一次性捐献双份机采血小板 宣传招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和副反应。方法随机选取常规化疗的已达完全缓解的急性白血病患者21例,化疗后加用rhIL-11作为治疗组,应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对照组化疗后不加rhIL-11,分析比较两组病例血小板下降程度,尤其是化疗后七至十四天骨髓抑制期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输注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加用rhIL-11能够明显缩短血小板减少的持续时间,减少严重的出血症状的发生及血小板悬液的输注,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且rhIL-11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轻微,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结论rhIL-11是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的安全、有效的药物。

  • 标签: 白介素-11 急性白血病 化疗 血小板减少
  • 简介:摘要目的找出血小板变化和脓毒血症患者的MODS评分的相关性以及机理探讨。方法总结我院2008年1月1日~2011年12年31日收治的脓毒血症患者300例,为观察组。选取非脓毒血症患者300例作为对照组,同期入院后进行一周内每天的血小板计数动态监测,同时进行MODS评分。以血小板变化数为横轴,以MODS评分值为纵轴,研究血小板数与MODS分值的趋势并计算病死、存活。结果随着血小板数的减少,MODS分值越高,提示病情加重,病死越高,相反随着血小板数的增加至正常,MODS分值越低,提示存活越高。

  • 标签: 血小板 脓毒症 MODS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双联抗血小板对高龄冠心病患者长期治疗的安全性。方法对我院2010年-2012年收治的高龄冠心病并接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共40例,以回顾性方法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析双联治疗方法安全性。结果服用药物后对患者进行随访1年,相对于服药前患者血小板计数以及血小板聚集均有显著改善,两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凝血三项以及出血无显著变化,两者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龄冠心病患者使用阿司匹林联用氯吡格雷进行长期治疗,不但有突出的治疗效果且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高龄冠心病 双联抗血小板 长期治疗
  • 简介:摘要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Immunethrombocytopenicpurpura)是一种自身抗体介导血小板减少的综合症。紫癜多数由血小板数量的减少引起,所以称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其中最为常见的是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相对较低,但其致死却非常高。近年来研究证实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机体免疫反应有关,故也称为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该病的血液学特征是外周血中的血小板减少,血小板的表面结合有抗血小板抗体1。目前,临床上采用排除法诊断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将其分为原发性、继发性两类。该病的治疗目标是提高血小板计数到安全水平。研究表明ITP是异质性疾病,其发病过程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异常、血小板生成障碍2。

  • 标签: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发病机制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方案在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和用药安全性。方法将本院2009年2月-2013年3月6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接受安络血、维生素K1、止血敏等基础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予地塞米松1.0mg/kg•d静脉滴注,连用5天,于治疗第6天起口服强的松2mg/kg•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上口服自拟中药方,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总有效率,同时监测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临床症状控制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出现失眠、满月脸、向心性肥胖等副反应,经对症处理均好转。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案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理想疗效,建议加以推广。

  • 标签: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激素 中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研究ELISA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血小板膜结合纤维蛋白原(PFig)检测实验的临床价值。方法摘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64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群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对两组进行PFig测定并对比。结果冠心病患者的PFig值呈现出递增趋势,不稳定性心绞痛及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相较于对照组PFig值显著增高(P<0.05),而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PFig虽然上升,但较对照组而言并不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ELISA法进行PFig的检测结果准确,操作简单,能够为临床提供冠心病的诊。

  • 标签: 冠心病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血小板膜结合纤维蛋白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观察重组人白介素-11在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临床效果研究。方法选取于2007年3月~2012年10月期间由于急性白血病入院治疗的患者44例,患者均采取了化疗治疗。发现患者血小板均出现减少的状况。将其分为两组,一组患者为对照组,不使用任何能使血小板回升的药物。另一组为观察组,对患者使用重组人白介素-11,帮助恢复血小板数量。结果将这两组患者的数据进行分析对比,观察组恢复血小板正常量的所需时间比对照组时间短。但是出现了浮肿,肌痛,乏力等不良发应。但是不良反应状况较轻。结论重组人白介素-11对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状况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研究,可以推广使用。

  • 标签: 重组 人白介素-11 急性白血病 血小板减少
  • 简介:目的探讨特异的早期血小板活化表面标志物CD41a-FITC和PAC-1-FITC与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CAA)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0例CAA(CAA组)患者,平均年龄(77.5±8.5)岁,外周血早期血小板活化因子PAC-1-FITC和CD41a-FITC阳性表达;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中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生化自动分析仪测定血低密度脂蛋白(LDL)的含量;并与20例健康查体老年人(对照组),平均年龄(73.5±7.5)岁比较。以两组的CD41a-FITC、PAC-1-FITC与颈动脉血流各项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并将CRP和LDL与早期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41a-FITC及PAC-1-FITC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CAA组PAC-1-FITC、CD41a-FITC和CRP、LDL的阳性表达(分别为96.6±11.8、29.2±13.8、4.0±1.5、3.3±2.3)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4.5±11.7、21.3±12.7、3.0±0.5、3.0±0.8(P〈0.05)];CAA组血小板活化标志物PAC-1-FITC和CD41a-FITC阳性表达(35.3%,98.8%)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5.8%、97.6%(P〈0.05)]。在PAC-1-FITC和CD41a-FITC与颈动脉血流相关研究中发现:CAA组左颈内动脉收缩期血流(Vd)与早期血小板活化标志物呈负相关性(P〈0.05),CD41a-FITC与Vd、Vm、PI呈负相关(P〉0.05)。结论老年CAA患者早期血小板活化标志物PAC-1-FITC和CD41a-FITC检测可评估血小板早期活化状态,标志物的增高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脑血管病有关。

  • 标签: 颈动脉粥样硬化 流式细胞术 早期血小板活化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4例患有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患者,行腹腔镜脾切除术,超声刀游离脾周韧带,血管切割缝合器离断脾蒂,脾脏装入塑料袋剪碎取出。结果54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42例血小板恢复正常。结论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安全有效,尤其是对那些临床上长期采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效果不显的患者,是一种较佳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腹腔镜 脾切除术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厄贝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永久性房颤患者血小板活化的影响。方法将确诊为永久性房颤患者49例,随机分为实验组25例和对照组24例,分别接受8周的厄贝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和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心室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心率控制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结论厄贝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在控制心室上较常规治疗无优势,抑制血小板活化,改善房颤患者的血栓前状态,这可能对预防血栓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 标签: 厄贝沙坦 阿托伐他汀 持续性房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银尔通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伴口腔出血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选择ITP伴有口腔病变的患者64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银尔通含漱,对照组给予甲硝唑维生素B2混合液含漱。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疗效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银尔通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伴口腔病变疗效显著。

  • 标签: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口腔出血 银尔通
  • 简介:目的:应用PCR-SSP法对吉林省汉族人群人血小板同种抗原系统(HPA)1~6进行基因及其多态性分布特征研究。方法:用DNA试剂盒提取外周血标本中DNA,通过特异性引物(PCR—SSP)扩增HPA等位基因。检测200名HPAl~6抗原系统共12个抗原的基因分型。结果:200名无偿献血并无血缘关系的吉林省汉族人群HPA基因频率为:HPA-1a0.9900、Ib0.0100;2a0.9300、2b0.0700;3a0.5575、3b0.4425;4a1.0000、4b0.0000;5a0.9900、5b0.0100;6a0.9875、6b0.0125。结论:吉林地区血小板志愿捐献者HPAl~6抗原系统的基因频率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定律,与其他地区和国家的同类资料相比显示出种族和地域性差异,由此建立起了吉林地区已知HPA基因型的血小板捐献者资料库。

  • 标签: PCR-SSP法 人血小板同种抗原 基因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