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式前庭大腺囊肿造口手术方法的运用。方法两种不同的前庭大腺造口手术方式的比较。结论新式前庭大腺手术方式适用于门诊手术,简单安全,适用,值得基层社区医院推广运用

  • 标签: 改良式 前庭大腺囊肿造口术 社区医院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窦球囊导管扩张术联合纤维喉镜治疗鼻窦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鼻窦囊肿患者106例,按照治疗方法的差异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5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以常规内镜鼻窦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以鼻窦球囊导管扩张术联合纤维喉镜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但术后1w、4w时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窦球囊导管扩张术联合纤维喉镜治疗鼻窦囊肿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但该项手术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对于医师技术水平要求较高。

  • 标签: 鼻窦球囊导管扩张 纤维鼻喉镜 鼻窦囊肿 效果
  • 简介:摘要大前庭水管综合征(large vestibular aqueduct syndrome,LVAS)是临床常见的遗传性听力障碍疾病。近年来,有关该病前庭障碍的报道逐渐增多,目前已知该病的前庭症状具有多样性。新型前庭功能检查技术,如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视频头脉冲试验的开展,使得临床上可以深入了解LVAS的前庭病理生理机制。如LVAS患者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具有低阈值、高幅值的特点,这符合“内耳第三窗”疾病的特点;而且,其冷热试验/视频头脉冲试验结果的分离性与“内淋巴积水”疾病相一致。随着LVAS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开展,与之相关的前庭症状及前庭功能改变也见诸报道。因此,回顾LVAS相关的前庭评估(症状与前庭功能检查),有助于探寻其病理生理机制,有助于在进行临床决策时,除听力外兼顾患者的前庭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 简介:目的:通过实验室检查来评估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migrain,VM)患者的前庭功能,探寻该疾病的前庭功能特点。方法对37例确诊为前庭性偏头痛的患者及30例健康志愿者分别行冷热试验(calorictest)、摇头试验(head-shakingnystagmus,HNS)、速度阶梯试验及颈肌性前庭诱发电位(cervicalVestibular-EvokedMyogenicPotentials,cVEMP)检查,对两组冷热试验、摇头试验及速度阶梯试验的异常结果进行分析,对100dB的短音刺激情况下cVEMP不对称性进行分析。结果前庭性偏头痛患者水平半规管功能的异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7例VM患者中,有11例(29.7%)出现冷热试验异常,14例(37.8%)出现摇头试验异常,7例(18.9%)出现速度阶梯试验异常。30例健康志愿者中,有2例(6.7%)出现冷热试验异常,1例(3.3%)出现摇头试验异常,无患者出现速度阶梯试验异常。总体而言,28例(76%)VM患者至少在一个水平半规管功能试验中出现异常,异常率最高的是摇头试验,其次是冷热试验和速度阶梯试验。前庭性偏头痛患者的cVEMP异常率(21.6%)要显著高于对照组(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76%的前庭性偏头痛患者被发现存在前庭功能异常,在冷热试验的基础上加用摇头试验和旋转试验,可以提高VM患者前庭功能异常的检出率。前庭性偏头痛患者显示的cVEMP结果,反映了球囊功能的异常及VM患者在球囊-颈反射通路上有所损害。前庭性偏头痛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前庭功能异常。

  • 标签: 前庭性偏头痛 眩晕 前庭功能
  • 简介:摘要前庭系统功能障碍后,引发的症状可持续数周、数月甚至更长时间,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系统的前庭康复治疗,特别是有专人督导的个性化前庭康复训练,可促进患者快速建立稳定的前庭代偿,从而消除症状、避免反复发作。大量的循证医学证据证实了前庭康复治疗的有效性,但对于如何制定个性化前庭康复方案,如何评估前庭康复的疗效等,国内外缺乏指导性规范,因此该技术的应用一直处于相对杂乱的状态。本文围绕前庭康复的适应证、主要机制、技术方法、基线评估、方案制定策略、疗效评估指标、康复效果分级以及负性影响因素达成共识,旨在为从事该领域工作的专业人员搭建前庭康复理论的系统框架,迅速掌握关键的方案制定策略及核心的疗效分级标准,提高前庭康复训练在眩晕疾病治疗中的实际操作性,规范地推广这项经济有效的治疗技术。

  • 标签: 前庭疾病 前庭康复 个性化 评估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内镜上颌窦囊肿切除术治疗上颌窦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8月-2010年12月期间68例上颌窦囊肿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采用经内镜上颌窦囊肿切除术,对照组25例采用柯-陆氏术式,比较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牙齿麻木、面部麻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切口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内镜上颌窦囊肿切除术对上颌窦囊肿患者进行治疗,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并且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上颌窦 囊肿 鼻内镜
  • 简介:目的探讨内镜下治疗突至上颌窦上颌骨囊肿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对11例突至上颌窦上颌骨囊肿内镜下行下道进路的上颌骨囊肿开放术,对合并鼻腔底病变者同时行鼻腔底开放手术,切除部分囊壁。结果随访1~99个月,平均39个月,所有囊肿无复发。结论内镜下治疗突至上颌窦或上颌窦合并鼻腔底的上颌骨囊肿简单易行、创伤小。

  • 标签: 上颌骨囊肿 鼻内镜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窥镜辅助下小切口腮裂囊肿切除术的手术配合。方法对本例采取内窥镜辅助、利用气囊导尿管充水进行组织分离的手术配合进行总结。结果该患者恢复良好,术后随访4个月无任何不适。结论内窥镜辅助下小切口腮裂囊肿切除术具有切口小、出血少、对周围血管、神经损伤小、术后恢复快、复发性小的优点,术前的充分准备和术中严格无菌操作及严密配合对手术的成功起关键的作用。

  • 标签: 腮裂囊肿 鼻内窥镜 手术配合
  • 简介:目的比较纤维喉镜联合内镜与单纯内镜行上颌窦囊肿摘除术治疗上颌窦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4例上颌窦囊肿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纤维喉镜联合内镜行上颌窦囊肿摘除术,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内镜行上颌窦囊肿摘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手术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6.77%(60/62)比80.65%(50/62)],总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9.68%(6/62)比61.29%(38/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纤维喉镜联合内镜行上颌窦囊肿摘除术治疗上颌窦囊肿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可弥补单纯内镜手术治疗的不足,其疗效和术后并发症均优于单纯内镜手术.

  • 标签: 内窥镜 喉镜 上颌窦囊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手术治疗筛窦黏液囊肿的优势及效果。方法分析本院在2017年9月—2018年9月就诊及手术治疗的18例筛窦粘液囊肿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效果。结果在18例筛窦粘液囊肿患者中,以眼球突出就诊的患者有5例;以视力下降、复视就诊的患者有3例;以鼻塞、头痛就诊的患者有10例。经内镜手术治疗,效果良好,患者的症状消失。结论筛窦黏液囊肿患者的鼻腔症状不明显,易误诊为眼科疾患。鼻窦CT及内镜检查可明确诊断。内镜下手术治疗筛窦囊肿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能迅速解除患者的痛苦。

  • 标签: 筛窦粘液囊肿 鼻内镜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肋软骨跨穹窿盖板移植物联合前庭V-Y推进皮瓣矫正鼻翼缘退缩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0年10月于重庆华美整形外科医院收治的鼻翼缘退缩患者的临床资料。取患者右侧第6或第7肋软骨制作整形所需的移植物(其中包括应用肋软骨皮质部分制作的薄片状盖板移植物);切开前庭时设计V形皮瓣,在施行肋软骨综合整形手术处理鼻部其他美学亚单位后,于鼻翼皮肤及前庭皮肤间沿皮下充分分离至鼻翼缘并形成囊袋样腔隙,将盖板移植物固定于鼻尖,两侧软骨片分别插入囊袋内,使其为鼻翼缘下移提供支撑力,通过V-Y推进缝合前庭皮瓣为鼻翼缘下移提供软组织,并在鼻翼内外两侧用夹板固定。术后从以下3个方面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估:(1)鼻翼缘退缩改善满意度。术后由患者本人及2位未参与手术的整形医生分别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鼻翼缘退缩改善程度进行评分(总分为0~10分,9、10分为满意,7、8分为基本满意,0~6分为不满意),统计术后满意例数占总例数的百分比。(2)鼻翼对称度,即鼻翼对称例数占总例数的百分比。(3)正位标准照a/b值(a为两侧鼻翼缘退缩最高点连线-鼻尖表现点水平线间距,b为两侧鼻翼缘退缩最高点连线与小柱-小叶转折点水平线间距)。采用Image J软件测量并计算正位标准照中的a/b值,a/b=1或a/b稍>1表示鼻翼缘位置正常,a/b<1为鼻翼缘退缩。应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鼻翼对称度术前和术后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正位标准照a/b值以±s表示,术前和术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不同分型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NK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纳入43例鼻翼缘退缩患者,男5例,女38例,年龄18~45岁,平均27.3岁,其中内侧型17例、中央型22例、外侧型4例。术后随访时间为1~24个月,中位数为4个月,随访过程中无鼻翼皮肤缺血坏死、台阶样改变、鼻翼缘挛缩变形等并发症发生,鼻翼缘未发生再次退缩的情况。其中4例前庭切口处出现不同程度的增生性瘢痕,经曲安奈德注射后改善;1例术后鼻翼缘仍不对称,经手术调整后改善。患者术后VAS评分为(8.93±1.12)分,满意度为81.4%(35/43);2位医生VAS平均评分为(8.93±1.04)分,满意度平均为81.4%(70/86)。术后鼻翼对称度为93.0%(40/43),较术前的58.1%(25/43)有明显改善(P<0.01)。正位标准照a/b值从术前的0.79±0.06改善为术后的1.00±0.04(P<0.01),不同分型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肋软骨跨穹窿盖板移植物联合前庭V-Y推进皮瓣可有效矫正多种类型鼻翼缘退缩畸形,提高双侧鼻翼对称性,医患双方满意度高。

  • 标签: 鼻成形术 鼻翼缘退缩 肋软骨 移植,自体 鼻前庭 V-Y推进皮瓣
  • 简介:摘要涉及前庭系统的外科治疗包括损害前庭功能的顽固性眩晕手术、累及前庭系统的内耳手术以及前庭系统肿瘤手术等。这些手术常会导致该侧前庭功能减弱甚至丧失,或原有功能障碍进一步加重。如果术后未进行规范的干预治疗,患者易出现反复发作的眩晕,或长时间的视物晃动和(或)平衡不稳等症状。通过使用促进前庭代偿的药物以及规范的无创性前庭康复训练,能够尽快消除症状,缩短前庭代偿的时程,并有利于快速建立稳定的前庭代偿,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因此,应该重视与前庭系统相关外科治疗后系统而规范的前庭康复。

  • 标签: 前庭疾病 耳外科手术 眩晕 前庭代偿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前庭康复对前庭神经炎患者平衡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80例前庭神经炎患者,时间为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运用简单数学随机分配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药物,观察组使用前庭康复+传统药物。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眩晕残障程度评分、日常活动前庭功能障碍等级评分、Berg平衡量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眩晕残障程度评分、日常活动前庭功能障碍等级评分低于对照组,Berg平衡量评分高于对照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有前庭神经炎疾病的患者采用前庭康复能有效恢复平衡功能,临床效果明显。

  • 标签: 前庭康复 前庭神经炎 平衡功能恢复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针对前庭功能障碍患者采用前庭功能康复操的应用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3月-2022年3月期间收治的82例前庭功能障碍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者,根据双色球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常规护理+前庭功能康复操锻炼)、对照组41例(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弹性水平以及眩晕残障评分和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CD-RISC评分高于对照组,DHI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

  • 标签: 前庭功能 前庭功能康复操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窥镜加柯—陆手术联合进路治疗上颌窦内息肉和囊肿的手术切除方法。方法对42例伴有上颌窦病变的慢性鼻窦炎患者行内窥镜加柯—陆手术联合进路鼻窦手术。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治愈31例,好转10例,1例无效。结论该方法可彻底清除上颌窦病变又克服了内窥镜手术处理上颌窦病变时的局限性,保持了完整解剖结构和生理性引流通道,把破坏性手术改变为功能性手术。

  • 标签: 鼻内窥镜 柯&mdash 陆手术 上颌窦内息肉和囊肿
  • 简介:摘要分析比较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空军特色医学中心眩晕中心病区30例前庭神经炎(VN)患者视频头脉冲试验(vHIT)、冷热试验(CT)及感觉统合试验(SOT)在前庭康复治疗前后不同阶段评估的临床价值。男19例(63.3%),女11例(36.7%),年龄18~68(44±14)岁。VN患者康复治疗1周、3个月后,三种检查指标恢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康复治疗1周后,vHIT观察指标总恢复率为0,低于CT(40.0%)和SOT(43.3%)(均P<0.001);康复治疗3个月后,vHIT观察指标总恢复率为13.3%,低于CT(86.7%)和SOT(80.0%)(均P<0.001)。可见,vHIT、CT和SOT三种前庭功能检查方法在VN不同康复阶段各观察指标结果分离,其临床评价意义不同但可相互补充。

  • 标签: 前庭神经炎 视频头脉冲试验 冷热试验 感觉统合试验 康复评估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在治疗前庭性偏头痛患者时采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联合前庭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在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前庭性偏头痛患者开展研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盐酸氟桂利嗪治疗,观察组采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联合前庭康复治疗,治疗3个月,对比治疗有效率和3个月内头晕发作情况(头晕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6.00%,P<0.05;治疗3个月内观察组患者的头晕发作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每次发作的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治疗前庭性偏头痛患者时采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联合前庭康复治疗的方式能够显著提升治疗有效率,对患者的头晕状况改善较好,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前庭性偏头痛 盐酸氟桂利嗪 前庭康复 治疗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前庭康复训练联合甲泼尼龙治疗对前庭神经炎的临床效果及影响。方法:以本院接诊前庭神经炎患者71例为研究对象,实施对比性治疗研究,研究时间段为2019年3月~2021年8月,将患者分组后(对照组36例,试验组35例),两组均接受甲泼尼龙治疗,试验组联合前庭康复训练治疗。评价患者治疗前后自发性眼震症状评估,眩晕障碍量表、平衡功能量表、前庭功能障碍等级量表评分及治疗有效率。结果:患者治疗前自发性眼震症状评估,眩晕障碍量表、平衡功能量表、前庭功能障碍等级量表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较对照组,试验组治疗后SN、DHI、VADL降低,BBS、治疗有效率升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前庭康复训练联合甲泼尼龙治疗前庭神经炎可积极缓解患者自发性眼震、眩晕及失衡症状,改善前庭神经功能水平,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前庭康复训练 甲泼尼龙 前庭神经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前庭功能康复训练在前庭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20年6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前庭功能障碍患者8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前庭功能康复训练。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眩晕残障量表评分、自我感受负担量表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结果:两种治疗模式对患者的DHI评分、SPBS评分及QOL评分均有效,但观察组的DHI评分、SPBS评分及QOL评分改善幅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93.3%)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前庭功能康复训练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前庭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

  • 标签: 前庭功能康复训练 前庭功能障碍 护理
  • 简介:摘要 前庭神经炎(Vestbular Neuritisis,VN)是一侧前庭神经受损后出现的一种急性前庭综合征,临床表现为急性持续性眩晕、不稳,多伴有恶心呕吐、出汗等自主神经症状。发病率仅次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和梅尼埃病。目前病因不明确,病毒感染和血液循环障碍被广泛接受。缺少确定性诊断试验,本质上是一个排他性诊断。需要与脑梗死、迷路炎、前庭性偏头痛、伴眩晕的突聋等疾病鉴别。治疗上以药物治疗、前庭康复及患者教育为主要方法。多数预后较好,也有部分发展为慢性头晕,如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PPPD)。

  • 标签: 前庭神经炎 病因 诊断 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