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使用多频振动治疗仪期间痰液排出变化。方法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120例,在按照呼吸系统疾病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生理盐水2ml加糜蛋白酶4000U吸入,每日2次,每次15—20分钟,对照组常规叩背排痰治疗,观察组采用多频振动治疗仪进行排痰治疗,观察10天痰液排出量。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排痰效果好,有显著差异。结论多频振动治疗仪用于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排痰优于传统的手法叩击。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 多频振动治疗仪 排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采用腹腔镜诊疗小儿大网膜囊肿和肠系膜囊肿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通过一般检查和腹腔镜探查确诊为小儿大网膜囊肿和肠系膜囊肿,并使用腹腔镜进行单纯囊肿摘除或囊肿加部分小肠切除术的11例小儿病例.结果采用腹腔镜探查可以最终确诊小儿大网膜囊肿和肠系膜囊肿;11例患者在腹腔镜下行单纯囊肿摘除或囊肿加部分小肠切除术,术中无死亡,术后观察情况良好.病理报告显示肠源性囊肿6例,结肠系膜浆液性囊肿4例,囊状淋巴管瘤1例。结论腹腔镜的应用对小儿大网膜囊肿和肠系膜囊肿最终确诊和治疗均有满意的效果。

  • 标签: 腹腔镜 大网膜囊肿 肠系膜囊肿
  • 简介:9200778鼻咽癌混合瘤6例/黄怀荣…∥癌症·-1992.11(1).-77男5女1,年龄25~62岁,病程1月-10年,多在1年以上。全部病例手术切除,随访除1例术后11年死于直肠癌,1例复发恶变失访,4例观察2~14年无复发。认为混合瘤为上皮性起源,具有多向分化能力,形态上表现为多形性。又称多形性腺瘤。其生长缓慢,病程较长,对放疗不敏感,以手术彻底切除为主,预后似因部位

  • 标签: 鼻咽癌组织 多形性腺瘤 混合瘤 多向分化能力 声门上型喉癌 喉部分切除术
  • 简介:三大街上有很多人,很多商店,很多车。朱星却能很顺当地跟上他。走了三条小巷,穿过两个交通岗,那人仍清清楚楚、不缓不急地出现在前面。而每到转弯处或容易迷失方向的地方,他就会露出“马脚”让朱星发现。直到这时,有点迷糊又有点心急的朱星才明白:上当!这不也是让我跟着他走?!但现在回头吗?他引我来,究竟想干什么?这里是一个嘈杂的菜市场。但不是卖一般菜的市(?)而是专售野生动物的大型菜市场。

  • 标签: 蓝鼻
  • 简介:两人重新被扔进了小房间。朱星听见方脸背对着他,对尖脸说:“一个胖的,一个瘦的,够了吗?”尖脸说:“原计划弄四个的,现在……两个已经够麻烦了。”方脸说:“再不赶快行动,有些动物会死掉,那我们就亏大本了!”尖脸说:“想办法,立刻转移!”朱星被捆倒在地上,看看身旁昏迷的刘豆力,只能一个劲地祈祷:好黑鹰,好大鹰,快飞,快飞!千万不要让坏人捉了。你们刚才都吃好多肉了,够力气了!有了蓝的黑鹰,一定会飞向有自己气味的地方——家或者学校,然后带着父母或者老师,还有警察叔叔,一起来抓这些坏蛋的!(?)如果来晚了,他们已经转移了,那该怎么办呢?

  • 标签: 蓝鼻
  • 简介:目的总结颅联合入路切除颅沟通肿瘤的临床经验。方法对2001年2月至2005年4月采用颅联合入路术式进行治疗的7例颅沟通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例肿瘤均全切除。1例摘除眼球,无脑脊液漏和颅内感染病例。随访,7例全部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结论颅联合入路术式切除颅沟通肿瘤,具有视野好,能彻底切除肿瘤,有效保护重要神经、血管等结构的优点。

  • 标签: 颅鼻沟通肿瘤 联合入路 显微手术 颅底重建
  • 简介:摘要前庭神经鞘瘤(VS)是起源于前庭神经鞘膜施万细胞的一类常见颅内良性肿瘤。随着神经外科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VS已不再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疾患,但病程中出现的以面、听神经为主的脑神经解剖和功能损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和心理健康。目前,脑神经功能的保留与修复是VS治疗的研究热点。由于采用手术治疗VS时,术中保留有效听力的难度较大,且受制于VS的听力损伤机制较为复杂,治疗手段相对有限,尚未找到令人满意的解决方案。本文总结VS听力损伤的相关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上解决VS的听力损伤提供思路。

  • 标签:
  • 简介:摘要前庭神经鞘瘤(VS)是起源于前庭神经鞘膜施万细胞的一类常见颅内良性肿瘤。随着神经外科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VS已不再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疾患,但病程中出现的以面、听神经为主的脑神经解剖和功能损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和心理健康。目前,脑神经功能的保留与修复是VS治疗的研究热点。由于采用手术治疗VS时,术中保留有效听力的难度较大,且受制于VS的听力损伤机制较为复杂,治疗手段相对有限,尚未找到令人满意的解决方案。本文总结VS听力损伤的相关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上解决VS的听力损伤提供思路。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前庭康复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018年12月至2020年10月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接受前庭康复的患者进行前瞻性随访,康复前后完成一系列前庭功能检查和精神心理状态量表评估。共171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性72例,女性99例;年龄10~89岁,中位年龄55岁。主要结局指标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眩晕/头晕和不稳感的严重程度,次要结局指标采用前庭活动与参与量表(Vestibular Activities and Participation measure,VAP)测量患者日常活动与社会参与功能。康复前后的效果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康复结局影响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171例患者临床资料完整,规律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11个月。6个月的随访数据显示,康复前后眩晕/头晕VAS评分的差值为(1.79±1.80)分,不稳感VAS评分差值为(1.56±1.76)分,VAP量表活动维度评分的差值为(2.51±4.13)分,VAP量表参与维度评分的差值为(1.27±3.75)分,上述4项指标康复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回归分析示:长病程是平衡恢复不佳的显著预测因素(OR=6.52;95%CI:2.10~20.27),视觉依赖(OR=5.44;95%CI:1.38~21.47)和可疑焦虑(OR=6.45;95%CI:1.49~28.30)是导致眩晕/头晕恢复不佳的危险因素。结论前庭康复可有效减轻晕感,促进平衡,改善日常活动功能;长病程、视觉依赖和可疑焦虑症状是阻碍康复进程的主要因素。

  • 标签: 前庭康复 眩晕 平衡 前庭功能 风险因素
  • 简介:摘要前庭系统不仅在维持躯体平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也参与认知功能。前庭功能障碍患者的认知受损主要体现在视觉空间认知能力和非视觉空间认知能力,其中儿童群体认知受损主要体现在执行功能及日常学习表现。目前关于两者关系的机制尚不明确,多认为与前庭信息参与更高级的皮层区域投射有关。临床常见前庭疾病,如前庭性偏头痛、双侧前庭病等也可能对患者的认知功能产生影响。此外,听力损失、焦虑等情感反应可能参与介导前庭功能与认知的关系。本文围绕前庭功能与认知的关系,从影响维度、机制、常见前庭疾病与认知的关系及前庭功能与其他可能导致认知下降因素的关系等方面进行综述,从而为前庭功能患者的认知管理提供参考。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