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螺旋CT诊断脊柱骨折的价值。方法:于我院2020年05月至2022年05月期间收治的脊柱骨折患者中筛选47例作为研究样本,均进行X线诊断检查和螺旋CT诊断检查,分析不同诊断方式的诊断结果、检查耗时和花费、诊断准确率。结果:47例患者经过诊断检查后,X线诊断检查结果显示有39例为脊柱骨折患者,有8例为漏诊患者;CT诊断检查结果显示有46例为脊柱骨折患者,有1例为漏诊患者。CT诊断检查的检查耗时和花费明显低于X线诊断检查(P<0.05);CT诊断检查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X线诊断检查(P<0.05)。结论:X线诊断检查和CT诊断检查是诊断脊柱骨折患者的常用方式,均可诊断患者病情,但后者的诊断准确率更高,耗时更短,花费更少,值得使用。

  • 标签: 螺旋CT诊断检查 脊柱骨折 诊断准确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在治疗脊柱胸腰椎段骨折时采用微创脊柱创伤手术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脊柱胸腰椎段骨折患者84例,使用随机法进行平均分组,各42例。给予参照组传统开放手术治疗,另给予治疗组微创脊柱创伤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以及围术期各项指标。结果 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以及患者围术期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参照组(P

  • 标签: 微创脊柱创伤手术 脊柱胸腰椎段骨折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微创脊柱创伤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椎段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06-2022.06本院收治的脊柱胸腰椎段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钉棒脊柱内固定法治疗)与观察组(微创脊柱创伤手术治疗),各30例,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相比对照组,观察组切口长度、手术、骨折愈合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P<0.05);Cobb`s角、伤椎椎体高度在对比中差异性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VAS评分更低(P<0.05)。结论:在脊柱胸腰椎段骨折治疗中,行微创脊柱创伤手术治疗疗效显著,术中出血量低,患者康复速度快,痛感轻,推广可行性较高。

  • 标签: 微创脊柱创伤手术 脊柱胸腰椎段骨折 手术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 对脊柱胸腰椎段骨折患者使用微创脊柱创伤手术治疗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方法 实验对象是本院接收的52例脊柱胸腰椎段骨折患者,实验时间为2021年6月到2022年6月,,借助随机、单盲法进行分组,分为参照组(传统手术治疗的方式)和实验组(微创脊柱创伤手术治疗的方式),各26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疼痛评分。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和疼痛评分等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对脊柱胸腰椎段骨折的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应用微创脊柱创伤手术的方式,可以更好地保证患者治疗效果,并且有效控制疼痛情况。

  • 标签: 疼痛评分 脊柱胸腰椎段骨折 微创脊柱创伤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 比较在胸腰段脊柱骨折临床治疗中实施经伤椎和跨伤椎脊柱固定术的临床疗效,为手术术式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将2016 年8 月至2020年8 月我院收治的98 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纳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分为两组,A组(n=49)采用经伤椎脊柱固定术,B组采用跨伤椎脊柱固定术,以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椎体压缩率、后凸Cobb角、疼痛程度和脊柱功能作为评价指标,并对两组患者进行半年随访,观察Cobb角与椎体高度丢失情况。结果 A组治疗后JOA、VAS评分与B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A组患者术后Cobb,s较和脊柱压缩率均明显低于B组,P

  • 标签: [] 胸腰段骨折 经伤椎 跨伤椎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柱胸腰段骨折合并骨盆骨折的护理方法。方法收集2011年4月~2015年1月我院骨科病房的诊断为脊柱胸腰段骨折合并骨盆骨折的患者,按住院单双号顺序分为2组50例研究组和50例对照组,分别接受优质的围手术期护理和普通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研究组和对照组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结果有差异(P<0.05)。(2)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褥疮、下肢静脉血栓、吸入性肺炎、泌尿道感染)发生情况结果比较有差异。结论本次研究认为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能明显缩短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脊柱胸腰段骨折 骨盆骨折 护理
  • 简介:为了提高脊柱骨折治疗效果,本院自行设计研制了一套新型的脊柱骨折外固定支架,根据其结构和功能特点,命名为前置式胸腰椎骨折复位固定器。该器具已正式获得国家专利授权。专利号:ZL200420032954.2,于2005年2月16日正式公布,(见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公报》21卷第7号63—64页)。在此作一简要介绍:

  • 标签: 胸腰椎骨折复位固定器 脊柱骨折 治疗效果 前置 国家专利 外固定支架
  • 简介:【摘要】目的:考察对胸腰段脊柱骨折病人施以不同脊柱内固定治疗的临床实际疗效。方法:整群纳入我院于2019/06~2020/06接收的胸腰段脊柱骨折病人共10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抽取50例至对照组(接受开放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抽取50例至观察组(施以经皮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统计两组临床疗效、手术情况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状况等并进行组间统计学对比。结果:观察组入组病例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手术情况如伤口长度、出血量等相比于对照组居更低水平;不良事件发生概率于对照组相较有更低的数据显示(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临床疗效确切,操作便捷、创伤小,可有效预防不良事件,可在临床上予以推广应用。

  • 标签: 不同脊柱内固定方式 治疗效果 脊柱胸腰段骨折
  • 简介:摘要:强直性脊柱炎强直性脊柱炎( Ankylosing S pondylitis AS )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非特异性疾病。该病可 引起患者脊柱的弹性、顺应性逐渐降低,力学平衡逐渐丧失。同时长期的慢性炎症导致骨质疏松、骨脆性增加,使得 AS 患者椎体骨折发生率高出健康人群 4 倍。目前, AS 患者合并椎体骨折的治疗方法仍然存在一定争议,目前没有明确的指南可以参考,也没有任何可循的标准。本文针对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脊柱骨折的治疗进展进行系统性的文献回顾,为临床医师的治疗方法提供合适的思路。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脊柱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5月来我院治疗的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脊柱骨折患者43例,所有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观察手术疗效。结果42例患者手术成功,2例患者因抢救无效死亡,死亡率为4.8%。术后随访1年,3例颈椎患者因呼吸衰竭死亡,1年存活率为90.5%,术后2例出现腰背疼痛,2例数术后褥疮感染,经对症对症后症状缓解。随访1年后存活患者,脊髓神经损伤均基本恢复,不影响正常生活。结论强直性脊柱脊柱骨折患者的病情复杂且特殊,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治疗。叮嘱患者定期复查,密切观察其神经恢复情况及骨折愈合情况,同时进行有效的功能锻炼,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强直性脊柱炎 脊柱骨折 临床治疗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脊柱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其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2年2月到2014年12月期间接收治疗的30例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脊柱骨折脱位患者,对所有患者临床治疗方法及其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患者经过手术治疗除1例患者死亡外,其余患者均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在术后(3.5±0.3)个月获得了骨性融合,没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对于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脊柱骨折脱位的患者采用手术治疗过程中,需要选择正确的入路和固定方式,从而保证患者的预后良好.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脊柱骨折脱位;手术治疗;治疗效果中图分类号R68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103-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强直性脊柱脊柱骨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我院于2015年1月份—2016年2月份收治的40例强直性脊柱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采取手术治疗,对治疗效果加以观察与记录。结果40例强直性脊柱脊柱骨折患者经手术治疗成功35例,成功率87.5%,5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12.5%。对35例患者进行观察,其中有3例患者因呼吸衰竭死亡,2例患者术后发生褥疮感染,2例患者术后出现腰痛现象。对以上患者采取针对性治疗,均得到改善。结论强直性脊柱脊柱骨折的死亡率较高,手术过程需依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固定方式,术后加强观察,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 标签: 强直性脊柱炎 脊柱骨折 临床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微创脊柱创伤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椎段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择本院2020年12月-2021年11月期间收治的80例患者进行本次研究,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研究组实施微创脊柱创伤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临床指标。结果 经对比,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并且临床各项指标改善情况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微创脊柱创伤手术 脊柱 胸腰椎段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随着现代工业和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脊柱骨折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健康。传统的脊柱骨折治疗方法如保守治疗和前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等,虽然能够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仍存在一些局限性。因此,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逐渐成为脊柱骨折治疗的优选方法。本文旨在探讨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骨折脊柱功能的影响。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具体步骤如下:取俯卧位,取背正中切口,显露伤椎及相邻椎体,剥离椎旁肌,用咬骨钳切除伤椎椎板、横突和椎弓根,用椎弓根螺钉固定伤椎上下椎体,将切除的椎板修整后回植,逐层缝合切口。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前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具体步骤如下:取仰卧位,,取胸骨正中切口,显露伤椎及相邻椎体,剥离椎旁肌,用咬骨钳切除伤椎椎体行椎体切除,然后用椎弓根螺钉固定伤椎上下椎体,将切除的椎体修整后回植,逐层缝合切口。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脊柱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体表现为术后观察组患者的脊柱疼痛程度减轻,脊柱活动度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脊柱影像学改变明显,骨折椎体愈合良好,内固定物无松动、脱落,未发生断钉、断棒现象。结论: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骨折具有术后脊柱功能恢复好、影像学改变小等优点,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脊柱骨折治疗方法。然而,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手术操作复杂,创伤较大,临床上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合理选择手术方式。

  • 标签: 后路手术 内固定融合术 脊柱骨折